出版時間:2008 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 作者:迦色 頁數(shù):334 字數(shù):343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西藏佛教經(jīng)歷了前弘期和后弘期的發(fā)展,至14世紀末.各教派再次呈現(xiàn)出戒律廢弛、顯密相爭的頹廢景象。
1357年,宗喀巴大師誕生于青海省湟中縣。他16歲離開家鄉(xiāng),遠赴西藏求法.從此力挽西藏佛教之頹風。理論上,大師以阿底峽尊者開創(chuàng)的噶當派學說為依據(jù),兼容西藏其他教派的經(jīng)典教義,形成一種顯密兼?zhèn)?、完整無缺的獨特學說;戒行上,大師將象征嚴持戒律的黃色僧帽戴在頭上,主張復興戒律,整飭了寺院僧人腐化墮落的流弊。1409年,宗喀巴大師創(chuàng)立了西藏佛教史上影響最大的教派——格魯派。該派以嚴持戒律、先顯后密次第修行的謹嚴宗風,600年來興盛不衰,法脈傳承至今,影響遍及海內(nèi)外。
本書一改以往宗喀巴傳記語言深奧、宗教色彩濃厚的風格,以通俗的語言為您詳細介紹宗喀巴大師傳奇的一生、他的教法核心以及有關(guān)格魯派的情況,同時更配以數(shù)百張生動形象的圖表,讓您在輕松閱讀的同時獲得更加直觀的認識。
書籍目錄
宗喀巴大師五種化身像
宗喀巴大師學法及弘法路線圖.
格魯派上師供養(yǎng)圖
編者序:仰視“第二佛陀”宗喀巴
本書內(nèi)容導舫
第壹章 追溯歷史:第二佛陀宗喀巴
1.前弘期:西藏佛教的早期發(fā)展
2.教派分立,戒律廢弛:宗喀巴誕生的歷史背景
3.格魯派的始祖:宗喀巴開創(chuàng)黃帽派宗風
4.復興戒律,融通顯密:格魯派對舊教派的革新
5.講經(jīng)傳法:誨人不倦的佛教導師
6.宗喀巴的立宗之作:《菩提道次第廣論》和《密宗道次第廣論》
7.藏歷十月二十五日:紀念宗喀巴大師的“燃燈節(jié)”
8.供奉宗喀巴的著名寺廟:格魯派六大寺院
9.格魯派的根本道場:甘丹寺
10.真實的記錄:關(guān)于宗喀巴的著名傳記
11.如何辨認他的形象?藝術(shù)作品中的宗喀巴
12.警策后世:宗喀巴的著名言論
第貳章 美好的開端:宗喀巴大師誕生
1.宗喀巴的誕生地:宗喀
2.遠離過失、兼具美德:宗喀巴大師的父母
3.美滿的時間、地點及種姓:宗喀巴大師誕生
4.依止法王頓珠仁欽:大師幼年時期的佛緣
5.7歲受沙彌戒:宗喀巴大師出家
6.對宗喀巴影響最大的人:上師頓珠仁欽
第叁章 一生的轉(zhuǎn)折點:入藏學法
1.17歲入藏:遍學顯密諸法
2.19歲名揚西藏:桑浦寺辯經(jīng)
3.廣泛聞、思智者的經(jīng)論:探尋佛法的真實本意
4.30歲時:受比丘戒
5.丹薩梯寺求法:謁見法王京俄仁波切
6.從察寺到覺摩隆巖寺:講學弘法
7.本尊加持:親見文殊菩薩
8.34歲后:遍學密法.
9.36歲和37歲時:精進閉關(guān),修證功德
10.38歲時:修葺精其寺院
11.40歲時:獲得無上清凈見
12.獲佛授記:朝拜圣山后的吉兆
13.聞思修并行之果:通達中觀正見
14.廣弘戒律:尊佛遺教,以戒為師.
15.46歲時:造《菩提道次第廣論》
16.52歲時:謝絕明成祖的迎請
第肆章 輝煌的成就:創(chuàng)立格魯派
1.祈求正法長久住世:大昭寺的神變法會
2.僧眾云集:法會中的廣大供養(yǎng)
3.格魯派建立的標志:建立根本道場甘丹寺
4.造隱語詩:對“密集”獲得無上定解
5.消災(zāi)延壽:修持密法、降伏魔軍
6.修建哲蚌寺:三大寺中的第二座
7.修建色拉寺:三大寺圓滿建成
8.傳法、修殿、著經(jīng):晚年的弘法
9.示現(xiàn)涅檗征兆:大師圓寂前最后傳法
10.63歲機緣圓滿:宗喀巴大師圓寂
11.遺體的供奉:肉身住世,藏于銀塔
12.從不曾離開:大師化身的隨緣教化
第伍章 法脈長存:宗喀巴大師的弟子和繼承人
1.法脈傳承:格魯黃教,遍布十方
2.繼承法位的大弟子:賈曹杰
3.歷代班禪的第一世:克主杰
4.第一口正法甘露的品嘗者:阿旺扎巴
5.首要弟子持律師:扎巴堅贊
6.受持經(jīng)論第一的妙音法王:扎西伯敦
7.永樂帝冊封的“大慈法王”:釋迦耶喜
8.歷代達賴的第一世:根頓竹巴
9.密法傳承弟子:慧獅子法王
第陸章 我愿究竟恒無盡:宗喀巴大師三世度化因緣
1.無始流轉(zhuǎn):佛教的轉(zhuǎn)世觀念
2.往昔因緣:從龍種如來到婆羅門童子
3.印藏弘化:示現(xiàn)為諸多班智達
4.未來轉(zhuǎn)世:兜率天及獅子吼佛等
第柒章 闡明菩提道的修行次第:《菩提道次第廣論》
1.三士道次第修行:《菩提道次第廣論》概說
2.道次第修行的階段:加行、正行、結(jié)行
3.道之基礎(chǔ)(1):依止善知識
4.道之基礎(chǔ)(2):人身難得
5.道次引導:三士道修行次第
6.下士道修行(1):念死無常
7.下士道修行(2):思維三惡趣苦
8.下士道修行(3):皈依
9.下士道修行(4):深信業(yè)力因果
10.中士道修行(1):希求解脫
11.中士道修行(2):思維四圣諦
12.中士道修行(3):思維十二因緣
13.中士道修行(4):消除誤解
14.中士道修行(5):解脫正道
15.上士道修行(1):入大乘門
16.上士道修行(2):菩提心次第
17.上士道修行(3):修菩薩行
18.上士道修行(4):布施度、持戒度、安忍度
19.上士道修行(5):精進度、禪定度、般若度
20.上士道修行(6):四攝法
21.上士道修行(7):止
22.上士道修行(8):觀
第捌章 闡明密宗道的修行次第:《密宗道次第廣論》
1.珍貴的傳承:密宗概說
2.分辨諸乘:小乘與大乘
3.大乘的分類:般若乘與金剛乘
4.殊勝的修持之路:金剛乘
5.方便法門:本尊瑜伽
6.四續(xù)部(1):事部.
7.四續(xù)部(2):行部.
8.四續(xù)部(3):瑜伽部
9.四續(xù)部(4):無上瑜伽部
10.如履薄冰:密宗修持必須注意的問題
第玖章 嚴持戒律的黃帽教派:格魯派
1.藏傳佛教最大的教派:格魯派的創(chuàng)立與發(fā)展
2.教派的道場:格魯派的主要寺院
3.格魯派寺院制度的特點:寺院的改革與管理
4.格魯派的活佛轉(zhuǎn)世系統(tǒng):達賴喇嘛與班禪額爾德尼
5.活佛轉(zhuǎn)世的方式與金瓶掣簽:轉(zhuǎn)世靈童的確認.
6.高僧活佛的葬禮習俗:塔葬
7.宗喀巴大師的靈塔:神圣莊嚴的甘丹大金塔
附錄
1.佛法三根本要義
2.宗喀巴大師祈禱文
3.菩提道次第攝頌略解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插圖: 宗喀巴大師的父親名叫魯本喀,母親名叫辛摩阿卻,兩個人都是很虔誠的佛教徒。魯本喀在當?shù)氐臋?quán)勢很大,是美滿的“瑪”族姓后裔。他勇敢而機警,堅毅而果斷,對上師和三寶恭敬而虔信,對窮苦的人則極具悲憫之心,樂善好施,一點也不驕奢傲慢。他又是一位修文殊菩薩的瑜伽者,平時經(jīng)常讀誦《文殊真實名稱經(jīng)》,是一位精勤于善法的賢人。辛摩阿卻容貌美麗端莊,心誠無欺,天性賢良,同時又對貧窮無依的人充滿了慈悲。她平時經(jīng)常做禮拜和繞行塔寺,口中常念六字真言??梢哉f,辛摩阿卻的確是一位身、語、意完全精勤于善業(yè),遠離一切過失的善女人,正可堪做佛母。魯本喀和辛摩阿卻都曾在往昔劫中、大師作廣大弘法利生事業(yè)之時,發(fā)愿供養(yǎng)成辦大師順緣,終于如愿獲得了大師的降生。 大凡圣者將要降世,通常都會預先顯現(xiàn)很多吉祥的征兆,宗喀巴大師降生之前就發(fā)生了很多神奇的事。1356年冬天的一個夜晚,大師的父親做了一個夢,夢里只見一位大德高僧身穿一件很多花鬘嚴飾的法衣,系著像三十三天界的樹葉一樣的黃綾僧裙,身上還背負著一部經(jīng)卷。高僧對他說:“我是從漢地五臺山來的,向你借一宿處?!闭f完便向家中供佛的經(jīng)堂里去了。 大師的母親也做了一個夢,夢見在一處開滿各種香花的平原上,聚集了上千名婦女,自己也在其中。這時從東方來了一個手持凈瓶的白凈童子,又從西方來了一個右手持孔雀尾翎、左手持一面大鏡的紅色童女。
編輯推薦
《圖解宗喀巴:講述“第二佛陀”的故事(全新圖解)》編輯推薦:藏傳佛教偉大的改革家、顯密佛法的集大成者,被譽為“第二佛陀”、文殊菩薩的化身。他所創(chuàng)立的格魯派占據(jù)著藏傳佛教的統(tǒng)治地位,600年來興盛不衰,影響遍及海內(nèi)外。豐富翔實的歷史故事、精心設(shè)計的手繪圖表,讓您在輕松的閱讀中契入佛法的妙理。宗喀巴(1357—1419年),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開山祖師,14世紀偉大的思想家、宗教改革家、顯密佛法的集大成者,被世人尊稱為“第二佛陀”、智慧文殊菩薩的示現(xiàn)化身。在住世的63年間,宗喀巴大師廣行參訪名師、.融通顯密、收徒傳法、講辯著述、實修親證、創(chuàng)建寺院、弘揚純正佛法的事業(yè)。他所創(chuàng)立的格魯派,以嚴持戒律、先顯后密次第修行的謹嚴宗風,600年來興盛不衰,成為藏傳佛教最重要的教派?!秷D解宗喀巴:講述“第二佛陀”的故事(全新圖解)》綜合了各版宗喀巴傳記對于大師生平的記述,并參閱了大師最重要的兩部論著的各種譯本,力求為您講述一段最精彩傳奇的佛教歷史,展現(xiàn)一個最鮮活飽滿的宗喀巴大師形象。同時,此書一改以往宗喀巴傳記語言深奧、宗教色彩濃厚的風格,運用數(shù)百張精心設(shè)計的手繪插畫和圖表,為您形象解構(gòu)抽象難懂的密教精義;并特別提供十幾幅故宮博物院珍藏的、與宗喀巴大師相關(guān)的唐卡瑰寶,讓您在輕松閱讀的同時獲得對宗喀巴大師的更加直觀的認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