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1996-08 出版社: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 作者:石學敏 頁數:367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教材是根據新制定的教學大綱編寫的。針灸推拿學是由針灸學和推拿學構成的,兩個學科均屬非藥物療法,有很多內在聯系,故合并在一起。 本教材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為針灸推拿的基礎,介紹經絡、腧穴及推拿的常用穴,根據對目前幾部代表性針灸著作的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大約有100個左右的腧穴最為常用,所以將經穴分成常用與備用兩部分,以期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能夠掌握最常用、最主要的內容。而常用經穴的按語一條,對腧穴的作用機制以扼要提示,又是其他相關教材之未及。第二部分為針灸手法與推拿手法,扼要介紹臨床常用內容。第三部分為治療,在敘述病因、病機、辨證之后,分別介紹針灸和推拿兩種治療方法。 古代醫(yī)學家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臨床經驗,目前的針灸推拿臨床與科研又在不斷地發(fā)展,因此在編寫本教材時特別注意繼承與發(fā)展的有機結合,使之既不失教材所必備的規(guī)范性,保持和發(fā)揚中醫(yī)特色,又能反映本學科的最新進展。尤其是作為高等院校的教材,將兩種治療合并于一體,尚屬首次。
書籍目錄
緒言上篇 經絡與腧穴 第一章 經絡總論 第一節(jié) 經絡學說的形成 第二節(jié) 經絡系統(tǒng)的組成 第三節(jié) 經絡的作用及其臨床應用 第二章 腧穴總論 第一節(jié) 腧穴的分類 第二節(jié) 腧穴的治療作用 第三節(jié) 特定穴的意義 第四節(jié) 腧穴的定位方法 第三章 經絡腧穴各論 第一節(jié) 十四經脈 第四章 小兒推拿特定穴位 第一節(jié) 頭面部穴位 第二節(jié) 軀干部穴位 第三節(jié) 四肢部穴位中篇 針灸與推拿手法 第一章 刺灸方法 第一節(jié) 毫針刺法 第二節(jié) 灸法(附:拔罐法) 第三節(jié) 其他針法 第四節(jié) 頭針、耳針 第二章 推拿手法 第一節(jié) 擺動類手法 第二節(jié) 摩擦類手法 第三節(jié) 擠壓類手法 第四節(jié) 振動類手法 第五節(jié) 叩擊類手法 第六節(jié) 運動關節(jié)類手法 第七節(jié) 小兒推拿手法 第八節(jié) 推拿手法練習下篇 常見病證治療 總 論 第一章 針灸治療總論 第二章 推拿治療總論 第一節(jié) 推拿作用原理 第二節(jié) 推拿的治療原則和治法 第三節(jié) 有關推拿操作的基本知識 第四節(jié) 推拿常用檢查診斷方法各 論 第一章 內科病證 第一節(jié) 中風 第二節(jié) 感冒 第三節(jié) 咳嗽 第四節(jié) 哮喘 第五節(jié) 胃痛 第六節(jié) 呢逆 第七節(jié) 嘔吐 第八節(jié) 泄瀉 第九節(jié) 便秘 第十節(jié) 痢疾 第十一節(jié) 癃閉 第十二節(jié) 淋證 第十三節(jié) 遺精 第十四節(jié) 陽痿 第十五節(jié) 不寐 第十六節(jié) 心悸 第十節(jié)節(jié) 癲狂 第十八節(jié) 癇證 第十九節(jié) 眩暈 第二十節(jié) 頭痛 第二十一節(jié) 腰痛 第二十二節(jié) 脅痛 第二十三節(jié) 腹痛 第二十四節(jié) 痹證 第二十五節(jié) 痿證 第二十六節(jié) 面癱 第二十七節(jié) 高熱 第一十八節(jié) 抽搐 第二十九節(jié) 暈厥 第二章 兒科 婦科病證 第一節(jié) 嬰兒腹瀉 第二節(jié) 疳積 第三節(jié) 小兒發(fā)執(zhí) 第四節(jié) 百日咳 第五節(jié) 小兒驚風 第六節(jié) 小兒遺尿 第七節(jié) 小兒麻痹后遺證 第八節(jié) 小兒肌性斜頸 第九節(jié) 月經不調 第十節(jié) 痛經 第十一節(jié) 經閉 第十二節(jié) 帶下病 第十三節(jié) 胎位不正 第十四節(jié) 子宮脫垂 第十五節(jié) 乳少 第三章 骨傷科病證 第一節(jié) 扭傷 第二節(jié) 漏肩風 第三節(jié) 頸椎病 第四節(jié) 落枕 第五節(jié) 腰椎間盤突出癥 第四章 五官、外科及其他病證 第一節(jié) 目赤腫痛 第二節(jié) 近視 第三節(jié) 牙痛 第四節(jié) 耳鳴 耳聾 第五節(jié) 風疹 第六節(jié) 痄腮 第七節(jié) 乳癰 第八節(jié) 腱鞘囊腫 第九節(jié) 咽喉腫痛 第十節(jié) 瘰疬 第十一節(jié) 癭氣 第十二節(jié) 疝氣 附篇 一.針灸推拿原理的實驗研究 二、自我推拿法 三、歌賦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