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5-1 出版社:團結(jié)出版社 作者:樂嘉藻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巨大的尺度,突出的形象,在立面占很大比重的屋頂,夸張的造型,濃重的色調(diào)……代表了中國建筑的秦漢風格。秦漢建筑奠定了中國建筑的理性主義基礎(chǔ)。
氣派宏偉,恢闊舒展,造型渾厚,輪廊參差,裝飾華麗……代表了中國建筑的隋唐風格。隋唐建筑代表了中國建筑的浪漫主義情調(diào)。
規(guī)格方整的城市,生動活潑的街市面貌,大量出現(xiàn)的私家和皇家園林,臻于成熟的造園手法……代表了中國建筑的明清風格,盛清建筑繼承了理性精神與浪漫情調(diào)。
雍容而大度,嚴謹而典麗,自由而委婉,親切而宜人……這就是中國建筑的精神。
作者簡介
樂嘉藻,字彩澄,貴州黃平人,生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12月。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中恩科舉人,時至25歲。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赴北京會試,9月2日,康有為聯(lián)合十八行省應(yīng)試舉人1300余人上書清延(實際簽名為609人),提出拒簽《馬關(guān)條約》、主張遷都抗戰(zhàn)、變法圖強,史稱“公車上書”樂為貴州簽名舉人95人之一。他又單獨上書光緒,提出廢傳統(tǒng)攻讀古書之制,倡學西方科學,振興國家的建議。
書籍目錄
緒論第一章 平屋第二章 臺第三章 樓觀第四章 閣第五章 亭第六章 軒第七章 塔第八章 橋第九章 坊(華表、欞星門附)第十章 門第十一章 屋蓋第十二章 斗拱第十三章 城市第十四章 宮室第十五章 明堂第十六章 苑囿園林第十七章 庭園建筑第十八章 廟寺觀附錄 作者生平簡介圖片目錄
編輯推薦
中國建筑史專著,“解放前”以樂氏此書為最早。樂氏博覽群書,并廣泛收集史籍、圖片、印片、照相,以及經(jīng)、史、子、集四部中有關(guān)建筑的材料,詳細查閱摘錄,分類保存,歷時十余年。樂氏從文字學、金石學、歷史學、古文學及繪畫藝術(shù)等方面研究中國建設(shè)之歷史發(fā)展,視野獨特。樂氏先后遷居貴陽、北京,一生為中國民主革命、為學為教,奔起遷徙,立志報國,此書即其矢志不移這所得……建議以下人群閱讀《中國建筑史》建筑學家或房地產(chǎn)開發(fā)商、建筑學院學生或購房者、中國建筑史及中國文化史研究家、黨政干部……《中國建筑史》初以相當原始的線裝本出版,印數(shù)極少,且原書已大部損毀,各大圖書館也已少見。《中國建筑史》發(fā)行于民國二十二年(1933)。民國二十六年(1937)八月被商務(wù)印書館編入“中國文化史叢書”。作者民國四年(1915)赴美參加巴拿馬賽會,后又赴日本考察,接觸國外建筑頗多。深感中國建筑與歐美建筑迥然不同。樂嘉藻“留心建筑之得失”,數(shù)善其稿,終成專史,勘稱前無古人。樂氏得悟中國建筑博大精深之民族文化之瑰,對中國建筑之歷史作系統(tǒng)記載與研究,終填專史之空白。其對中國建筑事業(yè)之教化與開拓,可謂史無前例。樂氏此書乃是中國最早一部中國建筑專史,“首創(chuàng)性”是其歷史功績。樂氏一改外國建筑史壟斷建筑史學界之局面,他因此而被譽為中國建筑史學之“先驅(qū)”,中國建筑學科建設(shè)之“拓荒者”與“探路人”。樂氏耗費幾十年時間,踏遍大江南北,以一己微薄之力,成就這部《中國建筑史》,被視為中國幾千年建筑發(fā)展史上的一塊“里程碑”。為中國建筑史學研究“寫下了難能可貴的一頁”。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