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記

出版時間:2007-10  出版社:中國婦女出版社  作者:樊國賓 編  頁數(shù):347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這些父親都很“酷”。這些兒子都有所匹配,有所沉浸,有所激動,下筆才如此蕩人魂魄。這些記憶,并非那些“菲勒斯”權(quán)力爭奪的東方俄狄浦斯故事。那些故事認為,父親的神性光芒會漸漸暗淡。他成了兒子的一面“哈哈鏡”。兒子一生都在反抗這種“遺忘”。但“小棍受大棍辭”式的父子博弈,永遠污損了那一幀慷慨仁慈的精神鏡像。  “他是一個笨拙的小丑”,爸爸“碎”了?!陡赣H記》中,我們未看到熟悉的“應(yīng)該之暴行”——他意味著元信仰,他有著絕對的支點,他是拉康意義上的“主人話語”,他不允許進行謬誤推理,他說:“我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边@樣,兒子最終成為對世俗生存的棄絕者、對詩性生存的實踐者;成為無法忍受生活中庸俗洶洶詩意喪失的行吟者。通過心脈傳承,他們詛咒一個只熱衷于欲望交換的時代、一個只埋頭尋找米粒不問生活意義的時代。作為家庭伙伴,他們共同開啟了“奴役日常生活”的宏偉夢想。終于在某一日之后,生活不再是“無意義的時間洪流”,在陳舊而黑暗的、不容改變和質(zhì)疑的因果律里,父親啟示了“存在”的意義,使它破蔽而出。    父親不僅是道德的、宗教的、獨白的。    兒子不僅是私人的、心理的、詩學的。    這本書中父子關(guān)系的設(shè)置,部隱含著一種敘述與時代之間“寓言式共振”的表達力量。    兒子們點破了一種文化烏托邦本身就根深蒂固的虛妄。父親也不曾象征這100年的中國,他只象征了庭院里的一株水杉樹。他的驕傲,在于他投射了一種“少年恨污俗、立身重抖擻”的勇氣,他拼命吹出了物拘時代期待獲救的一口氣。然后他們這些著名的兒子,便破繭成蛹了。

書籍目錄

我是父親的兒子 我的父親 父親的病 中舉人 父親  我的父親  先父對余之幼年教誨 我的父親 我的父親 父親影響我成為歷史學家 爸爸的故事 回憶父親白崇禧 哦,你是我的父親 父親的死 讀《少年先鋒》 父親 有關(guān)父親:《有關(guān)品質(zhì)》序 祭父 父親的書房 一點不能忘記的記憶 紀念 父親 父愛如山我是孩子的父親 《我的兒子》的通信 傅雷家書 若子的病 作父親 多年父子成兄弟 我的四個假想敵 父親的文憑和女兒的皮鞋 父親加女兒等于回憶 一個父親的札記 女兒 關(guān)于父子 父與子 顧城和詩 女兒二題……父與子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父親記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3條)

 
 

  •   家里有母親記和夫妻記,就缺少這本,所以就訂購了,不錯的一套書。
  •   幫朋友買的,打折還免運費,最后買的多了還能優(yōu)惠點,真不錯,以后買書就選當當網(wǎng)了呵呵
  •   還行吧,還沒來得及看,應(yīng)該是不錯的。
  •   沒看完,但已感動不已!
  •   看此書覺得很沉重,做父親其實就是個沉重的責任,此書是孩子老師要孩子閱讀的,訂后跟她一起讀了,雖然作品比較久遠,但現(xiàn)在有關(guān)父愛的文章太少了,值得推薦.
  •   每個男人都值得一看的書@
  •   太久了!!!
  •     
       是偶然在圖書館看到這本書的。
      
       在書架上,圖書只露出它的書脊部分,而狹長的書脊便是一本架上之書的第一張臉,除了名字之外,它所有的靈動與吸引,個性與精神,幾也就在一晃之間,入了人眼。在沒有來得及看到“全臉”——封面和封底之前,書脊傳達出的氣場,就是架上波濤中一本書給人的的第一印象,這時候稱它為掃視全臉前所見的第一道目光似乎更為妥恰了。
       這本書的書脊和封面實在叫人喜歡,書脊上,一張張黑白照片,一段段過去現(xiàn)在,父親記三個字夾在中間,紅色的“記”字邊上,副標「從做兒子到做父親」告訴讀者,老子和小子的故事,即將展開。目光引我見真容,白色封面上,數(shù)十個“兒子”、“父親”的大名豎狀列下,字體不一,大小各異,封底是這些個名字對應(yīng)的照片,黑白灰的交錯,簡單和復(fù)雜的融合,讓人不禁要翻開它,去尋那些個大名下,做父親、做兒子的故事。
      
       看看吧,這都是些什么樣的老子,黃仁宇、錢穆、胡適之、李敖、豐子愷、周作人、魯迅、汪曾祺、賈平凹、寧財神,他們的老子是何等才情,竟傳下這些個大師偉學,怪杰奇才,他們做父親之時,又是有何等深深體悟,竟將老子和小子之間的種種,闡釋得精妙連連。
       難怪內(nèi)封的“話題緣起”中開頭編者便道:“這些父親都很‘酷’。這些兒子都有所匹配,有所沉浸,有所激動,下筆才如此蕩人魂魄?!?br />   
       書的第一部分,「我是父親的兒子」里,二十二位“小子”寫了他們的“老子”。這些老子真真是性格相迥,姿態(tài)各異,你要一氣看完,眼花繚亂、唏噓感嘆之外有時你又幾能羨慕死。為宗室勞心的胡適之的老子胡傳胡鐵花,在甲午后的臺灣有他的堅韌,周作人和魯迅為他們的老子去抓那些個亂七八糟的藥引子,竟也愉快異常;豐子愷那個中了舉人的老子喲,一點也沒有范進那個瘋樣,在他小子的筆下竟是如此之淡定,看完我只記得他祖母那個揭報德金挖耳了;賓四先生寫的文言記父文,最是讓人尊敬有那樣儒雅安靜的好父親的教誨,難怪有賓四先生大師之后果;黃仁宇那位軍官父親,卻實是給了黃大師一份剛毅和迅猛;白先勇憶他老子有國軍小諸葛之稱的白崇禧,讓人對白諸葛給子女的一份篤定和關(guān)懷而有些溫暖;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三個父親:賈平凹寫他的老子,我是在一次火車上讀他的散文集《四十歲說》里就讀到了的,如今不禁再讀一次。如此一位堅韌的父親,這樣一個耐苦的老子,是怎樣的一輩子勞碌和內(nèi)斂,怎樣的無奈和艱深。寫申訴信的五色紙、幾位伯伯扛的大圓木、還有他放進他老子棺材里的那瓶茅臺,訴說父愛是那樣無言,父字看起來沒有母字復(fù)雜交錯,父愛也是一同,沒有那樣絲絲扣扣,猛的來幾下,老子和兒子,往往無言。兩遍讀罷我恍然,這只是多少“老子”的一個縮影。母愛的濃縮是一滴晶瑩的潤油,父愛只能是一道光,有時候很刺眼,有時候很微弱,然一直會罩著你,就像黑社會上的大哥罩著小弟。老子上輩子就是小子的大哥,我是堅信的。寧財神的老子就讓人羨慕了,少有一個老子,燒的一首小子愛吃的好菜,這還不算,不放心兒子的口舌,還要把菜譜記下來,把手藝傳給兒媳。少有一個老子,小子愛小人書時他狂買,小子要抽煙他點上,小子沒收入他是問,錢夠花嗎?大哥不罩著小弟了,小子傻了。最讓人嫉妒的是汪曾祺他老子!他老子做過運動員,踢足球后衛(wèi),練過撐桿跳,練過拳,耍過槍,會功夫,能馴服咬人的烈馬,會擺弄各類的樂器。還不止,這個特別的老子,書畫順手,篆刻厲害,自藏寶石,自制印泥,一雙巧手做風箏做彩燈,還能想出用胡琴的老弦去放風箏,也就不奇怪了。這樣的老子居然還會配藥、醫(yī)眼,做菜估計還不比前面一位老子差。這樣的一個老子,他小子的國文好,他拿他小子的文章到處給人看,他小子數(shù)學不行,他要求及格就夠,他小子十七歲初戀,暑假在家寫情書,他幫著出主意,他小子抽煙喝酒,他倒酒點火。這也難怪,后來這個小子做了老子之后對兒子和孫女叫他“老頭子”的沒大沒小大加贊賞。誰能說這個基因不是來自他的老子?汪曾祺在文末說,“我很想念我的父親。現(xiàn)在還常常做夢夢見他。我的那些夢本和他不相干,我夢里那些事,他不可能在場,不知道怎么會摻和進來了?!蹦睦锶フ疫@樣神仙一般的老子。
      
       書的第二部分,「我是孩子的父親」,18個做了老子的人去寫自己的孩兒。節(jié)奏變得有些緊促起來——回憶各種各樣的老子如果還比較輕松,一個男人做了老子,便不得不緊張起來——我從小子成了老子了,卻是要如何做一個老子?自己的老子就算作為參考,我能不能學得像?傅雷家書算是大名鼎鼎了,這種老子教訓(xùn)兒子,我不喜歡,又是manner又是訓(xùn)斥的,他小子多累?讓人想起了老蔣當年給莫斯科的小蔣寫的信,總要搬出曾文正,不知道是不是做老子的角色有點緊張。周作人和周國平這兩位,同姓周,同生女兒,女兒同樣幼年重病,你可以看到這兩位老子的一份苦痛和揪心,這可能和另外幾位老子對自己的孩兒的無奈又有不同:韓仁均那位七紅燈高掛最后沖出三重門的叛逆小子,定然著實讓這個老子找不準角色了——大哥遽然hold不住這個小子。余光中不想四個女兒都被廣東小子虜去,想出了四個假想敵來,這樣的老子也煞是有趣,看到冉云飛對女兒的教育如此憂心,才想起老子這個角色卻也實在不好做——以前做小子,有老子罩著你,“大哥”是嚴是慈,是苦是累,雖有承擔與苦痛,要和突然自己做老子來比,也一點不輕松多少。
      
       第三部分,「父與子」,4對“前世和來生”,交融和環(huán)繞,關(guān)乎角色和定位,寫到離去和留下,讀時讓人悵然。
       有時看來,母親是內(nèi)衣,輕輕呵護,貼心貼肉,給溫暖保安全的事,都是內(nèi)衣去做的,但這不顯上外表。父親更是黑發(fā)油,是亮外衣,是帥領(lǐng)帶,是硬皮鞋,他讓你行正坐直,光彩亮麗,在外面,給你真正的氣場,這種氣場在家里是脫去、不需要的,在外面,他是一根竹竿,永遠撐在你的脊梁骨上。
       如果說一個上有老子下有小子的男人是條航行在驚濤駭浪之中的船,他上面的老子就是桅桿上的巨帆,不仰視他他照樣是帶著你跑,風越大他帶你越緊,下面的小子則就是錨,有了小子,這個“小老子”想必才能定下來。照這樣看,一個同時當著老子小子兩種角色的男人,上面的老子是他的天,下面的小子是他的地,他頭頂天,腳立地。
      
       摩羅在《我想這樣做父親》里提了這樣的三條,一,不要求自己的孩子做拯救世界的偉大人物;二,不要求孩子成就經(jīng)天緯地的事業(yè);三,不要求孩子成為自己的復(fù)制品。這樣的一種氣概和思考,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一天猛地讀完全書,不由得緊張起來——我竟是還沒有深深地總結(jié)老子的包圍,又要被推上狂野,赤裸裸地迎接馬上就要穿上的一件“老子”外衣!我做老子時,又該如何?
       想起以前讀過的梁冬寫給自己兒子的信。梁冬說,“ 你需要的是在愛和權(quán)力之間保持平衡,沒有愛的權(quán)力是野蠻的,沒有權(quán)力的愛是懦弱的。你應(yīng)該把你的權(quán)力,用在為眾人服務(wù)的方向上,因為你要記住,世界是雙向的,你能夠為10億人服務(wù),就擁有了10億人的祝福。 祝好! ” 小子從老子那里得來的愛,如何傳下去給自己的小子,不簡單。
      
       我曾經(jīng)微博上有一次的話題是,寫給未來的孩子的幾句話,我曾經(jīng)寫下:我未來的孩子,不論你是男或是女,我都真切希望你能把自己當作一個人,真正的人。你要有人的基本道德底線并不斷提高,有應(yīng)有的人性和人文關(guān)懷,不擰巴不糾結(jié)地處世為人,如內(nèi)經(jīng)所言上古天真一般。我還希望你朝理想主義者的人生前進,不論路途艱辛,愿健康平安能伴你一生。要做“真人”
       曾經(jīng)在父親節(jié)那天我寫電影《殺破狼》的感受的時候我思考,父親到底是什么概念?父親意味著責任,意味著榜樣,意味著負擔,也意味著希望,每個男兒在心底都有一種自己父親就是自己的前世的驚奇感受,這種奇妙的感受時而微弱時而強烈,他不斷貫穿在每個男兒心中,當自己成為父親的時候,是否又會意想,自己膝下的熱血男兒,是自己的來生呢?
      
       你去看,要做老子,是難以不累的,他要去轉(zhuǎn)換角色,他要去思考未來。當自己做老子的時候,不必告訴小子,當他做老子的時候會有怎樣的緊張,如何的忙亂,就把這一個不定感留給他,這是男人應(yīng)該接受的一道題。
       我也想說,一個男人,時空轉(zhuǎn)變,從做小子到做老子的一輩子,自己,也同時教育小子,可不志在四方,但須頂天立地。
      
      
  •      我,從來不稱呼父親為父親,從來都叫他老爸。
       上月老爸過生日,本想買點什么給他,他只打來電話,再三強調(diào),我只想你推薦本書給我看,只要這樣。
       于是買了這本《父親記》送他,雖然我不是父親的兒子,但是天下對于父親的感情,無論兒子還是女兒,大抵總是相同的。更何況是,這樣一個一心把我當成兒子來教育的,我的父親。
      
       后來老爸給我打電話,說看完那本書,很想為過世的爺爺寫點什么。
       我一直沒有太在意,只當他還是很容易心血來潮,不過是聽聽,也就罷了。
       今天生病請假在家,心中頗多煩躁不安,下午和我媽打了個電話,末了她問道:你收到你老爸給你發(fā)的郵件么?
       我才想起來整理郵箱,才發(fā)現(xiàn)老爸真的寫了?!陡赣H》,寫給了過世多年的爺爺。
       于是我不過是在這里看著,猛地察覺到老爸心中多年來的遺憾和不安,看著看著漸漸泣不成聲了。
      
       他所寫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是我很熟悉的故事,他曾經(jīng)給我說過了無數(shù)遍。
       倒是有些從來沒有聽老爸說過的話讓我百感交集。
       他會說,假如父親還健在,我會怎樣讓他開心?
       他會說,我愧對父親,我沒能讓他享受到天倫之樂,我沒讓他安度晚年,甚至沒有能力和機會陪他回到他不歸的故土看看,這成了我刻骨銘心的終身遺憾。
       這些話對于我來說,彷若針錐。
      
       爺爺過世的那一年,應(yīng)該是六十三歲,而老爸今年也已經(jīng)五十歲了。
       如今我背井離鄉(xiāng),常常想要回去,老爸也總是打電話來和我閑聊,說我真希望你永遠都不要長大。
       我老爸很愛我,我一直感激我生長的家庭,從來都不是會感受到壓力和威嚴的,才造就了今天的我。
       我想拼命地熱愛生活,只為自己覺得是真正重要的東西而掙扎,我想我之所以直到今天漸漸學得不與人爭,開始相信生活的本質(zhì)是美好,全都來源于這樣的老爸。
       如今我來到這個城市,做了現(xiàn)在的工作,雖然從來不可避免會有迷茫和掙扎,但是現(xiàn)在想起來,一切都是父親的意思,也是我的意思。
       關(guān)于這些,都是后話了。
       我只是在想,今天老爸對爺爺擁有的這些心情,多多少少我也能體會一些。
       而我卻能為他做些什么呢?
      
       是總有一天陪他回去看看他曾經(jīng)想陪爺爺去走的土地呢。
       還是嘗試給他做一次槐花餅。
       又或者是干脆回到故鄉(xiāng),一直陪伴著他安度晚年?
      
       在我小時候,曾經(jīng)有一段日子,莫名其妙地就害怕失去父母。
       那大概是剛剛了解到死亡這層含義的時候。
       后來,人長得大了,漸漸也就坦然了,也就變得不害怕了。嗯,我一度以為是不害怕了,原來其實不是。
       然而此時此刻,當我再一次察覺到自己不敢想象的恐懼一瞬間回歸的時候,才明白原來不過是人長大了,漸漸懂得回避,不讓自己去直面那些給自己帶來恐懼和巨大不安的預(yù)知能力。
      
       我在想,人不過就是一輩子。
       一輩子怎樣才算是對自己愛的人好,對愛自己的人好。
       我始終不懂得。
       說真的,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孝順和幸福,我尚且還是不懂。
       我多想懂得。不要等到多年以后。而是今天就懂得。
      
      附:父親的文。
       父親
       父親離開我已經(jīng)26年,每每總有一種沖動,追憶父親的想法一直在折磨著我。
       5月15日我的生日,女兒從北京給我寄來一本書《父親記》,書中收錄了魯迅、曹禺、賈平凹、艾青、李敖等幾十位名人名家關(guān)于父親的文章,讀后百感交集,一定寫一點什么追憶已逝去多年的老父。
       父親系河南鹿邑縣趙村人,這里是李耳又名老子的故鄉(xiāng),父親很慈祥,骨子里總透著中原民族固有的憨厚和誠實,這一點,我大哥很象我父親。
       聽父親說他有一個姐姐和弟弟,已逝。叔叔家的小孩小會和他弟弟來過貴州。
       我曾經(jīng)問過父親,為什么參加革命?他說當時沒那么高的覺悟,老家在黃泛區(qū),很窮,很多人都外出逃荒要飯。一次,村里來了一支隊伍,說是跟著走能吃飽飯,于是,他跟去了,不到三個月,就跑了回來,說是不但吃不飽還要挨揍(后來知道跟上了國民黨的隊伍)。四七年春,村里又來了一支隊伍,說是跟著走能吃飽飯,不打人。父親就帶著這樣樸質(zhì)的情感參加了革命。
       我看過父親的簡歷,他參加了解放新中國的渡江戰(zhàn)役、淮海戰(zhàn)役,隨劉鄧第二野戰(zhàn)軍蘇楊五兵團解放貴州。聽父親說是一路徒步途經(jīng)湖南入黔從玉屏、凱里奪取貴陽,后解放畢節(jié)。五零年父親連職轉(zhuǎn)地方留在了畢節(jié)地區(qū)公安處,這時有了我母親和我兄長。父親有十四、五枚軍功章,九零年母親搬家遺失了,這事我一直耿耿于懷。五七年父親奉命騎馬帶隊到了金沙縣開荒造地組建跑馬坪農(nóng)場,五八年我父親到了金沙大水農(nóng)場,任副場長,于是有了我和我的兩個妹妹。
       父親一身坎坷,他深愛著自己的兒女,從小我沒有感受到因為父親帶來的優(yōu)越感。當我記事的時候,“文化大革命”開始了,父親被打成了“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quán)派”,我們家搬至農(nóng)場“豬房”(牛棚),父親走下領(lǐng)導(dǎo)崗位當上了倉庫保管并兼管供應(yīng)站(小買部)?!拔幕蟾锩睂Ω赣H的沖擊很大,檢查、批斗,大字報鋪天蓋地,有一度,父親很想不通,悲傷、絕望,深夜里,我看見父親含著眼淚反復(fù)拭擦尚保留的手槍,我幼小的心靈無比的恐懼和顫栗,那一幕至今難忘。每到糧食入倉的時候,父親會非常忙碌,我看得出,他非常高興,父親對糧食有天然的情感,他會教育我們顆粒歸倉,他是農(nóng)民的兒子。父親吃完晚飯要到倉庫住,無論春夏秋冬、天晴下雨,總是我每天提著“馬燈”和熱水瓶伴隨著他。父親的文化是在部隊學習的,在收糧的時候,我跟父親學會了用算盤加減乘除,他還找了許多舊報紙,要我練毛筆字,可惜至今我仍然寫不好毛筆字,辜負了他的希望。父親文化不高,但他很希望我們努力學習,他手邊經(jīng)常有一本厚厚的《辭?!?,這《辭海》讓我受益匪淺,至今仍保留。父親為人和善,平易近人,時常晚飯后度步到臨近的鄉(xiāng)村,他喜歡農(nóng)民,以至與當?shù)氐睦洗彘L成了忘年之交。父親有許多戰(zhàn)友在省城,常常由他口授我執(zhí)筆給他們寫信,還托人帶我到他戰(zhàn)友家玩,記得父親說他最開心的一件事,他到省城開會,戰(zhàn)友相逢,每人吃了三斤水餃。我在想,我在父親當年開會的地方已工作多年,假如父親還鍵在,我會怎樣讓他開心?
       七七年,粉碎“四人幫”,老干部“解放”,父親恢復(fù)了職務(wù),我們搬進了新建的房,可好景不長。七九年,父親在從縣城回農(nóng)場乘車時,再三謙讓不座駕駛室,爬上了貨車車箱,到農(nóng)場下車時摔倒,引發(fā)“中風”,從此半身不遂,失去語言,這年父親60歲,大哥剛成家在外工作,我和大妹亦剛參加工作,小妹尚幼,父親的飲食起居由我和母親、大妹輪流負責,母親擔起了全家重擔。
       82年8月,我離家到省城學習,9月12日得到父親病危消息,連夜趕回,親手扶起父親,父親咽下了最后一口氣,安詳?shù)亻]上了雙眼。作為建場元老,農(nóng)場為父親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心存感謝。
       父親很平凡,父親很崇高,父親很偉大!當我成了家,成了父親,我深深地體會到了這一點。
       我愧對父親,我沒能讓他享受到天倫之樂,我沒讓他安度晚年,甚至沒有能力和機會陪他回到他不歸的故土看看,這成了我刻骨銘心的終身遺憾。父親很懷戀家鄉(xiāng),常給我們嘮叨老家的事,很多事已記不清了,但記得他說以前他是抽旱煙的,在渡江戰(zhàn)役時,聽說奶奶過世,又不能回去,從此戒了煙。確實,我從未看見父親抽煙喝酒。記得每到開春,楊樹花開的時候,父親會帶我們?nèi)ゲ梢恍罨睒浠ǎH自用面粉和上,放一點鹽,然后蒸熟,那味道軟軟的,有一些清香。
       我離開金沙已26年,父親的笑貌音容歷歷在目,每隔一年,我都要回去,一是探望年邁的母親,再就是到父親的墳上拜祭,從未間斷。這里,我要感謝與我風雨同舟的愛人。
       我很想念父親,有時會夢見他。想起父親,我沒有悲哀,只有負疚和歉然之感,父親影響著我,我不斷的努力想告慰父親,我總在心頭說,父親一輩子辛勞,從沒有享受,可謂昊天之憾。
      
       二〇〇八年六月三日
      戍子年四月三十
      
  •     這是一本關(guān)于父親的書。也是一本關(guān)于男人的書。既為人子,也為人父。男人們講述關(guān)于親情與家事、責任、掙扎、矛盾、反思、溫暖與傳承的故事。這本書是我與朋友一起完成的。書名是我在一個夜里夢到的。書都快編完了,就是沒有名字,一個適當?shù)臅?。正巧那天看何兆武的《讀書記》,看著就睡過去,夢到了這本書,很大,撲面而來,大大三個黑體字:父親記。第二天,我與朋友說,這本書就叫《父親記》吧。他說還不錯,怎么想到的。我說是夢到的。大笑。
      
      《父親記》的封面白色,眾多名家聚在書名邊。書脊與封底是這些名字的相片。很小,黑白,像個濃縮后的社會。編這本書時,我就想過,用“父親”這個定義來濃縮中國社會人文的變遷。所以在編輯這本書時,以學者與作家為主,文字寫的獨立,自由,微小,恒常,做過兒子與做過父親的人,皆收集進來。既有“五四”前后的作品,也有上世紀70年代以后的作品。各自單獨成篇,又按照內(nèi)容歸作“我是父親的兒子”、“我是孩子的父親”、“父與子”三大部分。
      
      “我是父親的兒子”從胡適,周作人等開始,到朱偉,錢理群,黃仁宇,李敖等人,直至寧財神、李傻傻。有兩篇沒有編進來,分別是黃永玉的《表叔沈從文》;胡蘭成的《桐陰委羽》。黃永玉寫沈從文寫的極好,可惜,好多都是刪節(jié)版,全文報上去了,卻不能用。眾所周知的理由。胡蘭成的文極好,原是收集進去,正好放在錢穆之后,與錢穆的文比較起來,胡蘭成文中缺骨。便刪了。胡老兒這個人,還是不理為好。收集他的文,總讓我想起胡在《今生今世》夸吳四寶時無恥的嘴臉。這個人活得沒有一點底線。讓他遺臭萬年去吧。
      
      “我是孩子的父親”這一章中,大多是寫自己父親的那些作者,是個重復(fù),對應(yīng),一個男人,總會站在看待自己父親與對待自己孩子的中間。在這一章中,高爾泰寫自己女兒的文章也沒能收入,亦為眾所周知的原因。高老的文章讓我看的落了淚。徐曉寫過高爾泰:“早聽說高爾泰瘦,現(xiàn)在還是瘦,但筋骨好,精神也好。尺把長的頭發(fā)扎在腦后,一幅仙風道骨的隱士模樣。他迎出來,訥訥的,有幾分拙,加上聽力不好,說話聲音特別大……”好多人都夸過高爾泰,我只想說,這個人為文實誠。這樣的文字,至少現(xiàn)在不能發(fā)表。
      
      “父與子”中的六位父親分別是:魯迅、沈從文、梁漱溟、曹禺、葉圣陶、艾青。魯迅是“旗幟”、沈從文是作家、梁漱溟是學者、曹禺、葉圣陶、艾青是文化官員,正好代表中國主要階層的“父親”形象。魯迅與周海嬰不提,沈從文為文自然好,寫自己的義父,寫出一幅井市形態(tài),虎雛寫的忠誠,偏又不寫文革時期,只寫父與子的感受。尤其是兒時的感覺。想沈從文對虎雛的影響極深?;㈦r最后寫:“橋上空空蕩蕩,一無所有,那個人早已離去。”惆悵,悲傷,還有愛,是一種無盡的東西。梁漱溟也寫的好,而梁培寬我用了《這個世界會好嗎》的后記。旨在體現(xiàn)一種人文環(huán)境。三位文化官員文緊跟時代的腳步,看著,有些心酸也有些許譏笑,好在曹禺生了個好女兒,一篇文章寫的極實在。葉氏四父子,本應(yīng)是在“從做父親到做兒子”這個主題下,最為出彩的,可惜,作的文都是不痛不癢,不知所云。收集進來,也只是想體現(xiàn)一段人文狀態(tài)。艾青的三個兒子:艾軒、艾末末、艾丹,都沒寫過自己的父親。但他們的父子關(guān)系特為奇妙,便把他們兄弟仨提到自己父親的訪談收集起來,放在其后。
      
      這本書最有意思的地方是可以比較,不只是當兒子與做父親的比較,而且有種人文的比較。比如豐子愷與阿成,文體相似,皆是寫父親的文字,但豐子愷寫的從容不迫,許多妙處信手拈來,一篇做的是趣味十足,但又不乏圓潤與通達。阿城單看還行,放進《父親記》中,好多地方的比喻用的不適當,尤其是古典文學的底蘊,與豐子愷相比,有些捉襟見肘。魯迅與周作人皆寫了《父親的病》,同樣的事實,卻如此不同,“旗手”與“文人”的區(qū)別從《父親的病》中看了出來。葉兆言與錢理群寫的激情有些“過火”,濫了,但因其各有一個好身份,好父親,收進來,可讓讀者作為一個現(xiàn)象來思考。黃仁宇是美籍華人,用一個歷史學家的眼光看待自己的父親;馬悅?cè)皇峭鈬?,偏找了中國岳父,又寫的那樣的深情,放在一起看,亦有趣味。尤其是把顧城父親顧工與韓寒父親韓仁均各自己寫兒子的文章放在一起看,更能看出中華人文精神的斷層。在這樣的一種人文環(huán)境下,出一個韓寒,不足為奇。
      
      胡適、豐子愷、錢穆、馮友蘭幾個學者的父親,皆為舊時讀書人與官員,從他們寫自己的父親的文章中,可看出清末真實的人文狀態(tài),而林語堂的父親是個神父、白先勇的父親是一位將軍、黃仁宇的父親是一位失意軍人、李敖的父親曾與胡適有過恩怨,又是一種不同的人文境觀。李敖寫父親在東北教書時,“軍閥張作霖,在孔夫子誕辰的時候,脫下軍裝,換上長袍馬褂,跑到各個學校,向老師們打躬作揖,說我們是大老粗,什么都不懂,教育下一代,全虧諸位老師偏勞,特地跑來感謝……”民國的軍閥亦有可愛的一面。周國平寫自己的父親與寫女兒一樣,很煽情,也動情。馮亦代的父親形象是一名新中國的擁戴者,真不知道是真的假的了。陳平原、錢理群、朱偉、林賢治、何立偉、止庵筆下的父親以及父子親情,總逃不脫“文革”的烙印,有折磨,也有悔恨,更多的是感動。這一代人寫自己的孩子時,有許多欣慰,讓人酸心的欣慰。賈平凹、夏榆、摩羅、劉亮程、寧財神、李傻傻的父親都是普通老百姓,有下窯的煤礦工人,也有農(nóng)民,城市普通人,還有李傻傻在城里打工的“父親”。這些底層的父親們與兒子的關(guān)系不止是親情,還有對生活不同認識的磨擦,理想與理想的沖突,寧財神說:《父愛如山》;而李傻傻說:《怎樣愛父親》。
      
      做了父親的人是幸福的,徐志摩與周國平除外,他們再也看不到自己的孩子,很悲傷。余光中、李敖、董橋、馬原、洪峰、冉云飛、莫言、吳亮……文中充滿了疼愛與調(diào)侃,在《父親記》中,是中間的一章,也是溫暖的一章。一位偉人曾站在天安門上說:“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朋友編這本書時,說想寫寫自己的父親,自己一直“逗”父親。我沒見過朋友的父親,肯定也是個“好玩”的人,父親傳給兒子的,是靈性。別說是人類,只要是生命便如此:貓有貓性,狗有狗性,牛有牛性,狼有狼性……生生不息。我不知道草木的父親怎樣確認,但古人曾說:“誰言寸心草,報得三春暉”。我記在心間。
      
      謹以此文獻給逝去的父親。
      
      
  •   我對父親說:“等我賺了錢,給你買個QQ,你每天早上開著它帶我媽去早市買大白菜!”
  •   我的父親,總是對我很淡漠...
  •   小時候覺得父親很威嚴,總是怕怕的
    長大后才發(fā)現(xiàn),小女兒是爸爸的寶貝
    爸爸老了,像個小孩子似的,女兒可以逗著他開心。。。
  •   我爸嗎,以前跟他是仇人,現(xiàn)在跟他說話卻總想哭,想我往前那些年月,因為不懂事造成的誤解,真是愧疚不已。幸好有時間彌補,一切可以從頭再來。
  •   我沒有父親
  •   老爸最疼我了~~
  •   唉,我跟我爸現(xiàn)在大約是貌還和,但是神不合那種
  •   老爸的習慣成了我的習慣
    當孤身在外
    老爸給我的獨有的回憶,讓我幸福并感激不已
  •   我的成長過程就是個討好父親的過程。
  •   我爸從不說,但是我知道他愛我。
  •   老爸總是奔波在外,一回家還是喜歡用胡茬扎我。雖然他不明白我栽做什么,但支持。雖然我不喜歡,但他認為好的一定塞給我。老爹,愛你啦……
  •   父親
  •   我愛我父親,我父親也愛我,但是我們的愛似乎永遠只能用簡單的言語或是激烈的爭論來表達。
  •   我哭了。卻不知道應(yīng)該為自己的父親做點什么。
  •   我想爸爸了
  •   爸爸愛我。。。。
  •   父親對我總是無私奉獻的
    如此忘我卻不求回報
    這種最簡單的奉獻卻常常有些盲目
    他們常說他們最大的心愿就是我的安康
    其實,這反過來,對我也是一樣
  •   我愛我爸爸
    我爸爸也愛我
    然后我慢慢長大
    成了另一個他
  •   父愛如山,從小時候的仰視到后來的平時,而回過頭了看又是仰視的山……
  •   我倒更多的想到我爺爺
    在我父親身邊的日子,也許還沒有在爺爺身邊的日子多吧
    只是,爺爺走了也已經(jīng)6年許了
  •   明天:6月15日是父親節(jié),給個祝福吧!
  •   小時候,爸爸總是說:你怎么沒考好,你怎么沒達到要求。他對我超嚴格,但是卻給了我正確的人生觀。對待傷害不對世界感到失望~~雖然我總覺得每完成一件事情是讓父親能夠更加驕傲,但是每一件事情卻是我內(nèi)心想要的……
  •   挺羨慕你
  •   已經(jīng)快兩年沒有見到老爸了
    最近覺得老爸不了解我的想法
    常常在電話里沖他發(fā)脾氣
    現(xiàn)在想想,其實是自己太不成熟了。。。
  •   我,從來不稱呼父親為父親,從來都叫他老爸。 呵呵
    年紀增長越來越不懂該如何與老爸交流
  •   老爸離開我5年了
  •   看的我眼睛出汗了
  •   為了紀念父親。。。。我買了這本書!
  •   (并不是對你說)永遠是遺憾,永遠是追悔,永遠是疑問,什么時候才能滿意現(xiàn)狀?
  •   每當莫名其妙地恐懼突然失去父母的時候 心里都一陣緊張 真不知該如何。
  •   學會做父親的孩子,
    學好做孩子的父親!
    讀這本書,關(guān)乎到一個男人對愛與責任的思考!
  •   父親到底是什么概念?
    父親意味著責任,意味著榜樣,意味著負擔,也意味著希望,每個男兒在心底都有一種自己父親就是自己的前世的驚奇感受,這種奇妙的感受時而微弱時而強烈,他不斷貫穿在每個男兒心中,當自己成為父親的時候,是否又會意想,自己膝下的熱血男兒,是自己的來生呢?
    另外 封面特別喜歡 內(nèi)里和封面的設(shè)計 總體感覺都 很好很好 很棒很棒
  •   留待讀完書再讀。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