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落里的老人

出版時間:2008年11月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英)奧希茲女男爵  頁數(shù):264  字數(shù):120000  譯者:潘瑾  
Tag標簽:無  

前言

與時代無關(guān)奧西茲女男爵的《角落里的老人》是一部推理小說史上的奇書。即使以今天多元化的標準來衡量,它帶給閱讀者的震撼也是非比尋常的。從人物到情節(jié),從方法到方式,《角落里的老人》都顯露出一份特殊,一份與那個時代格格不入的特殊。那是一個什么時代?一個推理小說的短篇黃金時代。在偉大的福爾摩斯的指引下,無數(shù)經(jīng)典作品破繭而出;那是一個怎樣的時代?一個“奇事天天有,神探遍地走”的時代。一個又一個被智慧和個性上足了發(fā)條的天才四處奔波,游刃有余地解決著層出不窮而又只會被他們碰上的離奇事件;那個時代最流行什么?探案集??偸怯腥藰酚趯⑦@些神探們的傳奇經(jīng)歷一一記錄在案,集結(jié)成單行本發(fā)行。一時間,《布朗神父探案集》、《思考機器探案集》、《盲偵探卡拉多斯探案集》、《微物神探桑戴克探案集》……這些“探案集”的編纂似乎比出版廉價小說還要容易。更不可思議的是,總是有人將這些東西奉為“經(jīng)典”,其中就包括我自己。而就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奧西茲女男爵筆下的《角落里的老人》以絕對“反時代”的形象出現(xiàn)了。僅從表象來看,《角落里的老人》并無特別之處——一位偵探,一個配角,若干件案子,一個真相——幾乎那個時代所有優(yōu)秀的或蹩腳的推理小說都是如此。但若細細思之,其實有著天差地別。角落里的老人始終站在事件之外,以“上帝”的視角俯視著所有人的一舉一動。他只是每天坐在ABC咖啡館里,品嘗著牛奶和糕點,與好奇的女記者寶莉閑談著種種謎案。這只是一個形式,這只是一場游戲,在整個案件發(fā)生的過程中從未有過偵探介入,最終的結(jié)局也完全不是由邏輯推理主導形成的。這一特點使得《角落里的老人》完全不同于那個時代——通常意義上講的“探案集”的概念。這根本就不是一次冒險,只是一篇篇事件過后的評論,唯一不同的是,這些評論道出了案件的真相,但僅此而已。這是時代的叛逆。當福爾摩斯四處奔走,布朗神父絞盡腦汁,桑戴克進行化學檢驗時,角落里的老人正在發(fā)出一陣陣竊笑。與行動無關(guān)愛倫·坡在自己的第二篇推理小說《瑪麗·羅熱疑案》中創(chuàng)立了“安樂椅神探”這一模式。偵探足不出戶,僅憑手中資料,便可看破真相,決勝于千里之外。這是推理小說中最理想化、最純粹的一種模式,它省去了幾乎所有的中間環(huán)節(jié),只保留了“案情——推理——真相”這一主線,將“推理”置于絕對的核心地位。后世的推理創(chuàng)作者很少嘗試這一模式,因為處理稍有偏差,作品就會顯得牽強空洞,一文不值。而《角落里的老人》堪稱是“安樂椅神探”模式最高水平的代表。作者奧西茲女男爵巧妙地將“安樂椅推理”與案件的發(fā)展分割對待,使兩者彼此聯(lián)系卻又相對獨立。老人始終以居高臨下的評論者的姿態(tài)來分析案情,讓閱讀者有一種先入為主的感覺——老人說的一定是真相。當這種思維模式成為定式,《角落里的老人》的成功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相比于后來另一位“安樂椅神探”——毀譽參半的尼祿·沃爾夫,《角落里的老人》得到了更多的稱贊。也正是由此開始,偵探們才有了不調(diào)查不行動的理由,安心理得地“紙上談兵”。與正義無關(guān)有關(guān)“正義”的問題,是《角落里的老人》最引人爭議之處。這位老人雖然胸藏綿繡,卻從不干預(yù)案情的進展,更不關(guān)心什么社會問題。他是一位徹頭徹尾的評論者,將推理當作智力游戲。老人推導出真相,就像把牛奶和糕點吞進肚子一樣,為的是一種近乎于本能的需要和滿足。至于牛奶和糕點來自何處,則不會引起他絲毫的興趣。    老人的這種“非正義”的態(tài)度引起了許多人的批評。人們認為這有悖于推理小說的創(chuàng)作初衷,更有悖于偵探的道德。福爾摩斯為了正義可以不計酬勞、不畏艱險——即便不是如此,讓真相大白于天下也算是偵探的本職工作,怎能像角落里的老人這樣麻木不仁?其實,《角落里的老人》一書中充滿了一種態(tài)度,一種絕望的態(tài)度。老人常常嘲笑警方的無能,譏諷那些所謂豪門的骯臟內(nèi)幕,評論媒體報道的失實以及對法律、政治的不屑??梢哉f,老人對一切已經(jīng)徹底絕望。他曾不止一次面對“非正義”的指責暴跳如雷。在他看來,這種指責是對他的不理解,是在污染他內(nèi)心世界里的最后一方凈土,是膚淺而徒勞的。而“暴跳如雷”正是老人自己在感嘆“吾誰與歸”!既然我們可以理解竹林七賢,可以理解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為什么不可以給角落里的老人一份寬容呢。忘記一切“洐生品”,只關(guān)注最純粹的推理——這就足夠了。

內(nèi)容概要

故事的背景是二十世紀初的英國,與福爾摩斯所處的時代大體重合。全書有12個短篇故事,每個故事的模式是基本相同的。有一家咖啡館,名叫“ABC咖啡館”。咖啡館的角落里坐著一位老人,每天在那里吃蛋糕、喝咖啡。一次,一位女記者無意中和老人攀談起來,結(jié)果老人足不出戶,僅僅憑借報紙的報道,就非常準確的破獲了一起謀殺案。以后記者一碰到案件就去找老人,老人都以這種神奇的方式解決了這些案子。

作者簡介

奧希茲女男爵(1865-1947),英國女作家,出生于匈牙利,早年求學于比利時、法國,16歲進入倫敦美術(shù)學院,后與一位藝術(shù)家結(jié)婚。1900年奧希茲女男爵開始了文學創(chuàng)作,寫有大量優(yōu)秀的通俗小說,被譽為“二十世紀第一位備受歡迎的作家”。其代表作為《角落里的老人》,這部小說被評價為是歷史上最好看的“安樂椅神探”模式推理小說,其地位和成就至今無人逾越。

書籍目錄

一 芬丘奇街謎案二 地鐵里的神秘命案三 達布林謎案四 格拉斯哥謎案五 利物浦謎案六 埃利奧特小姐事件七 利森樹叢謎案八 達特摩爾小巷慘劇九 特里瑪恩貴族案十 佩瑪詩小姐謀殺案十一 新新劇院事件十二 珀西街的神秘死亡案

章節(jié)摘錄

“兩天之后,警察以偽造遺囑的名義逮捕了珀西瓦爾·布魯克斯先生?!扮晡魍郀栂壬岢隽松显V,他還是請優(yōu)秀的法律顧問奧蘭莫爾先生作為他的辯護律師。他冷靜極了,就像一個自知無辜的人,無法理解為什么有時候正義走偏了方向。布魯克斯先生,這位百萬富翁的兒子,即便執(zhí)行了前一份遺囑,他還是一個相當富有的人。一九。二年的五月,他站在被告席上,這個值得回味的日子應(yīng)該直到現(xiàn)在還留在他朋友們的記憶里。“關(guān)于老布魯克斯先生彌留之際和那份假遺囑的種種證詞又重新來過一遍。法庭爭論的焦點——那份遺囑,是完全為了被告的利益?zhèn)卧斓模哑渌械娜硕寂懦诶^承權(quán)之外。因此,很明顯,除了這份假遺囑的唯一受益者之外,沒有人會有心思搞這個?!扮晡魍郀枴げ剪斂怂孤牭椒ㄍド弦淮蠖褜λ焕淖C詞,臉色蒼白,那雙深邃俊美的愛爾蘭眼睛上面眉頭緊鎖?!八粫r地和奧蘭莫爾先生簡短地商討幾句,那律師看起來像根冷靜的黃瓜。你看過法庭上的奧蘭莫爾先生嗎?他就像狄更斯小說里的人物:鄉(xiāng)下口音,胖,臉刮得光光的,一雙大手通常不怎么干凈,是諷刺漫畫家最喜歡畫的那種人。他很快就為他的辯護人做了兩點辯護,并在這場重要的官司里,從頭到尾一直死死抓住這兩點,使出渾身解數(shù)盡可能讓這兩點更有說服力?!暗谝粋€關(guān)鍵處在于時間問題。在接受奧蘭莫爾問訊的時候,約翰·奧尼爾毫不猶豫地說,他是在上午十一點的時候把遺囑給的珀西瓦爾先生。然后,這位大律師把巴克斯頓先生請上證人席。珀西瓦爾先生收到遺囑之后,就是馬上交給這個人的。巴克斯頓先生也是國王街的一位著名律師,他證明珀西瓦爾先生十一點四十五的時候就在他的辦公室。他的兩位辦公室文員也證明了這一點。奧蘭莫爾先生指出,布魯克斯先生要在四十五分鐘的時間里跑去文具店,買一份遺囑的表格,抄下韋瑟德先生寫的句子,模仿他父親,還有約翰·奧尼爾以及派特·摩尼的簽名。這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wù)?!斑@件事如果經(jīng)過周密的計劃安排和蓄謀已久的練習,克服一大堆困難之后,最終還有可能實現(xiàn)。但在人力的范圍之內(nèi),另外一件事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的?!胺ü龠€是猶豫不決,奧蘭莫爾先生動搖了他先前的臆斷,但還不能讓他判定珀西瓦爾就是無罪的。但奧蘭莫爾先生還有另外一招,他像個劇作家一樣,為這場劇的謝幕準備了一個高潮?!八⒁庥^察法官臉上的每種表情,并揣測他的辯護人還沒有完全脫離嫌疑。這時候,他才請出他的最后兩位證人。“其中之一是瑪麗·薩麗瓦,費茲維廉府邸的一位女傭。十二月一號的下午四點十五,她正在廚房里準備熱水,看護要她送熱水到主人的房間去。正在她準備敲門的時候,韋瑟德先生從房間里出來?,旣惗酥斜P,站在那里。韋瑟德先生在門口扭頭,大聲地說,‘現(xiàn)在別發(fā)愁了,也別焦躁不安的,試著平靜下來。你的遺囑在我的口袋里很安全,除了你本人之外,沒有人能改動一個字?!斑@位女仆的證詞能不能算數(shù)呢,這挺難判斷的。你看,她復(fù)述的是一個死人對另一個死人說的話。如果另外一方有證據(jù)來反駁的話,瑪麗·薩麗瓦的證詞就一文不值了。不過,就跟我和你說過的一樣,法官對被告罪行的堅信不疑已經(jīng)動搖了,現(xiàn)在奧蘭莫爾先生馬上就要把他最后的那絲猶豫不決吹得無影無蹤?!皧W蘭莫爾先生又把默里根醫(yī)生請到了證人席。他是醫(yī)學上的權(quán)威,是達布林同行業(yè)里的領(lǐng)頭人。他說過的話進一步證實了瑪麗·薩麗瓦的證詞是真的。他在四點半的時候去看了老布魯克斯先生,老先生跟他說,他的律師剛剛離開?!氨M管很虛弱,老布魯克斯先生還是很鎮(zhèn)定和平靜。他當時心臟病突發(fā),默里根先生已經(jīng)預(yù)感到他挺不過去了。但老人當時還有意識,努力對他有氣無力地喃喃細語,‘我現(xiàn)在感覺很輕松,醫(yī)生……我立了我的遺囑……韋瑟德他……把它放在口袋里……很安全……不至于……’但最后幾個單詞他說斷了,后來他幾乎就沒有說話。他死前見了兩個兒子,但他幾乎認不出來他們,連看都不看一眼?!?/pre>

編輯推薦

奧西茲女男爵的《角落里的老人》是一部推理小說史上的奇書。即使以今天多元化的標準來衡量,它帶給閱讀者的震撼也是非比尋常的。從人物到情節(jié),從方法到方式,《角落里的老人》都顯露出一份特殊,一份與那個時代格格不入的特殊。角落里的老人,是一位坐在咖啡店一角,只根據(jù)公眾皆可得的資料(主要是報紙的社會版新聞),通過嚴密而特有的邏輯推理,剖析出疑案真相的“神探”。他不同于神探福爾摩斯,他是純屬心智游戲的“思考機器”,他從不向警方揭露犯罪真相,也不參與偵探,他是謎案評論家、評案“神探”。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角落里的老人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93條)

 
 

  •   每個故事都很短小,卻是每個故事都有它獨到的懸疑之處。

    短篇的偵探小說和長篇有根本上的不同,它沒有太長的段落給作者去埋下伏筆,但是這本書絕對是短篇小說里的精髓之一。

    有人將奧希茲和阿加莎相對比,但是沒必要,兩人寫的是不同類型。角落里的老人只是通過轉(zhuǎn)述案件,讓你逐漸融入到他的故事里,牽扯的人物都很少,卻可以在表象之后看到一些其它的東西。

    沒時間看長篇的讀者一定不要錯過。
  •   一直愛看推理小說,雖然更偏愛日系,但是這本真的不一樣啊,比起波洛,湯川學,甚至福爾摩斯,角落里的老人在偵探推理小說史上必定占據(jù)了一席之位
  •   精彩的推理,充滿智慧的老人。
  •   經(jīng)典的小說,極具跨時代意義的安樂椅推理
  •   致力于謎題的小說,只是作者不耐煩寫長篇來講述推理過程,這些短篇也很精致
  •   書本身無愧于其經(jīng)典之名,每個故事都開創(chuàng)了其后一百年來的懸疑案件類型。新星出版社的印刷紙張都很好。這個書唯一有問題的就是翻譯。前六章和后六章根本就不是一個人翻譯的,后六章的翻譯水平明顯超出一般,遣詞造句等都是非常地道。而前六章的翻譯壓根就是垃圾。說句不客氣的話,翻譯前六章的這位應(yīng)該回去重學一下語文課本,從小學一年級的開始。強烈建議新星出版社不要再用這位的翻譯了!嚴重影響閱讀!同時也是對經(jīng)典作品的褻瀆!
  •   一本很好的書,讀慣了柯南道爾和阿加莎克里絲蒂的小說,你再來讀它,會有一種不一樣的韻味。
  •   雖然寫作的年代久遠,但不影響愉快的閱讀。時至今日,仍可作為這一推理類型不可逾越的經(jīng)典之作。
  •   雖然每個故事都看過,但是還是買了
  •   還不錯,喜歡阿加莎有關(guān)的書。
  •   不錯的小故事系列。是類似作品中的佼佼者。
  •   短篇的。。??赐旰蠛軡M足。。。
  •   都是短篇,篇篇精彩。最適合晚上睡覺前看一篇,又不累,又有趣。
  •   青山剛昌的推薦就買了,還不錯,看短篇也比較過癮
  •   短篇,真正的短篇,適合在外排隊打發(fā)時間看
  •   學校推薦買得書,滿好看的,我也挺喜歡
  •   很典型,很有特色的作品。
  •   贊啊……
  •   書質(zhì)量很好啊
  •   還沒看 所以對這本子還不清楚 不過很新 不錯
  •   不錯的書籍,不錯的服務(wù)
  •   不比我在書店買的差哦
  •   很精彩,不容錯過
  •   角落里的老人并非是算得上純粹的安樂椅神探,因為各位熱愛推理的讀者知道安樂椅神探是不僅沒有進入過犯案現(xiàn)場,和案件有關(guān)的任何場所也是不必去的,只是靜靜的在一旁聽著別人的敘述或報紙、媒體等,但是角落里的老人卻是去過一些有關(guān)案件的場所,雖然是這樣但是一點也不影響其精彩的劇情和不錯的推理,我們其實都知道,真正的安樂椅神探是很難做到的,而角落里的老人雖然進入過一些和案件有關(guān)的場所,但是主要信息來源還是別人的敘述和媒體報紙,所以就請以一本精彩的推理短篇小說的角度去欣賞這一個個的故事。。。
  •   由很多個推理的小故事組成,角落里的以為老人,冷靜理性的分析,所有的疑難案件在他面前如一張白紙般清晰。推薦給喜歡推理故事的書友。
  •   12個短篇故事的結(jié)構(gòu)有一個好處,每次看起來都不會太累;但也有一個壞處,模式都是相似的,容易讓人覺得厭倦。
    這個很牛的老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憑借著報紙的報道和有些時候去現(xiàn)場法庭觀看庭審就能推斷出一些案件的發(fā)生和發(fā)展脈絡(luò)。真相是否如此并不清楚,但推理合情合理,絲絲入扣。也許事情的正是這樣,只要抓住了主要矛盾,往往就能抓住關(guān)鍵。比如謀殺案中,排除了一時興起或誤殺,誰是最大利益獲得者,誰就是兇手。這個赤裸裸的世界,沒有利益,誰會動手?
    所以我們所需要的,是一雙慧眼。
  •   還沒看內(nèi)容 真的不好說什么 因為喜歡阿加莎然后開始關(guān)注角落老人 一直都想看看究竟是本怎樣的推理小說
  •   太神奇的老人,居然坐在咖啡館也能偵破奇案.
  •   女爵士能寫出這部作品,必須得有閑,這種有閑不僅僅是物質(zhì)財富,還是生活態(tài)度。羅琳作為一個離婚婦女,拖著倆孩子,生活壓力巨大,每天只能在咖啡館寫小說。但是羅琳的心態(tài)仍然像是個孩子,以一種有閑的心態(tài),坐著白日夢,哪怕下一刻回家啃冷面包,在精神世界里她還是個貴族。
  •   老人異乎常人的方式,其實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
  •   本書的視角獨特,讀起來趣味橫生,是非常有意思的一本推理小說,而且由于除去了偵探過程,以說故事的方式進行行文,讀起來與一般的推理小說還真不一樣,值得一讀.
  •   早就想買這本書了,里面的一兩個故事在我偵探小說啟蒙時期就已經(jīng)拜讀了!雖然故事很精悍,但是往往結(jié)果打出所料!不過由于一共有12個故事,又結(jié)成了集子,所以難免看出作者的套路。但是從安樂椅偵探的鼻祖來說,已經(jīng)是不俗了!
  •   雖然有些計謀對如今陰謀從生的世界來說如同小孩一般白癡,但是開創(chuàng)了一種推理流派的作者還是值得讓我們尊敬,通篇小說有多個故事組成,對當時推理小說界來說也是一個創(chuàng)新。
  •   故事的內(nèi)容比較簡單,但確實發(fā)現(xiàn)了許多后來出現(xiàn)在阿加莎作品中的細節(jié),對于偵探小說謎是一本很好的書
  •   我還是喜歡這類傳統(tǒng)派的推理小說
  •   我女兒很喜歡,不過她說比福爾摩斯還差點
  •   感覺比較與眾不同,特別是最后一個故事,看完后有點毛骨悚然,當然,這只是單方面的想法,而且,就我看來,每一個故事顯得簡短,剛開始讓我覺得很短促,一下子就沒了??傮w來說還是不錯的。
  •   很好看,就是內(nèi)容太少了,再多幾個故事就好啦!
  •   還不錯的短篇集,翻譯也還可以,但一些線索的翻譯略有漏洞,似乎有點混淆案情
  •   好書,正版的紙張摸著很舒適
  •   書還是挺好看的,就是收到貨的時候,別的書都有塑封,這本書沒有,而且書脊的地方已經(jīng)磨損了,感覺像是舊書,不過也懶得換了,別的書包裝的都挺好的
  •   新星的書有不買的道理嗎?
  •   就是那個老頭怎么不關(guān)心人命呢
  •   買后馬上通讀了一遍,感覺大部分的故事雖然解答很高明,但是每每有幾處顯得過于簡單和單薄,不是很讓人信服。里面的警察有的也白癡過了頭,很多隊案情沒仔細介紹的地方都讓人產(chǎn)生很多的疑問,推理的過程也絕對化,加上沒鋪開的背景和細節(jié)還有篇幅的限制,個人感覺本書很一般,比奎因,卡爾,阿婆等有很大的差距。
  •   什么樣的偵探小說是好的偵探小說?我想最基本的一條至少要讓人預(yù)料之外吧,初看此書,易容的橋段算的上讓人一振,但以后案件都以易容為基礎(chǔ)稍加改變,未免也太~~,嘿嘿,有興趣的都讀讀吧!
  •   每個故事都很短小和簡單,我是一下子就全部看完,內(nèi)容不夠懸疑,總覺沒有什么回味,有幾篇故事的兇手作案方法竟有些雷同。個人覺得不如阿加沙克里斯帝的小說好看!
  •   第一個故事和最后一個比較出人意料,翻譯的比較沉悶,隨便看看
  •   這本書質(zhì)量還行,就是通篇只有前引號,沒有后引號。
  •   書是舊的,一點都不用懷疑的舊,完全被歲月蹉跎,飽受風霜的樣。
  •   比較一般吧,沒帶來特別驚喜和意外
  •   沒有期待的好
  •   抱著極大的興趣,買來了號稱安樂椅偵探最高典范的《角樓里的老人》,書封上醒目的寫道阿婆:我的波洛遠遠比不上“角落里的老人”黃金時代的推理教科書歷史上最好看的“安樂椅偵探”小說……光看這些評注,我就在還沒翻開書的那一剎那拿出了手絹,擦抹著口水……誰知書里的12個作品,給了我很大的刺激……實在是太無聊了……簡直是我看過推理小說中最差勁的……基于角落里的老人有如下表現(xiàn),我分析此人是一位心里疾病患者,下面列出疾病表現(xiàn),供廣大推理愛好者分析鑒別:1,總是手里把玩著繩子,沒完沒了的打結(jié),解開,再打結(jié),再解開。不做以上動作就腦子不好使,語言遲鈍!——強迫癥的表現(xiàn)!2,總是辱罵社會,嘲諷警察,蔑視法律,以警察抓不到犯人,破不了案件為樂,并以此從中得到極大的自我滿足——反社會、反政府的表現(xiàn)!3,對于殘忍的犯罪,高明的騙局心之向往,不分好壞,不問動機,對完美犯罪的極端崇拜與向往——絕對的心里陰暗,有潛在的社會威脅,有暴力傾向的表現(xiàn)!4,總是坐在ABC咖啡館中,主動與女記者聊天,動不動就從神奇的口袋中套出幾張當事人照片,滔滔不絕猶如黃河泛濫般不可收拾的炫耀自己多么聰明,多么富有智慧,似乎一切案件在他面前都無迷可談!渴望女方贊嘆與崇拜目光——自大與愛慕虛榮,在年輕女性面前炫耀的表現(xiàn)!綜上所述,角落里的老人絕對是精神病患者?。ū娢?,心里健康很重要啊……)于是乎,這為老人終于抑制不住自己內(nèi)心對犯罪的向往(光天天嘴說不過癮了),開始在最后一案:珀西街的神秘死亡案中要一展身手,要狗掀門簾,露一手兒了!各位朋友可以仔細看看最后一個故事(前11個在廁所就順手解決了)!我認為作者最后暗示了兇手就是——角落里的老人!最后總結(jié)這本書:故事粗糙,毫無新意(創(chuàng)作年代久遠所致,現(xiàn)在反過來再看原來的犯罪手法都不新鮮了……)我個人認為推理都談不上,簡直就是在聽老人在給你講反轉(zhuǎn)故事……適合在等車,如廁,睡覺前催眠時閱讀!以上是自己對本書的看法,哪里寫的不對希望各位書友指證!
  •   這本書是以第一人稱寫的,但是臺灣版的“角落里的老人”卻是以第三人稱寫的,兩岸翻譯如此懸殊,令人費解,誰能解答這個謎?
  •   看完后只有一個小小的疑問:腰封上寫的阿婆的評語是真的嗎?
  •   內(nèi)容很好,可惜封皮有些破舊
  •   角落里的老人
  •   短篇適合地鐵閱讀
  •   沒有傳說中好看
  •   特別特別推薦的
  •   打發(fā)時間的偵探小說
  •     在這本書中,案情的展現(xiàn)是以對話轉(zhuǎn)述的形式來完成的,這種完全不分段的文本格式勢必會使讀者的閱讀過程毫無喘息之機,故而可以算作是最大的硬傷。對于案件的詭計來講,由于這本書相當古典,所以各個詭計并不難破,適合于短時間的消遣。
      
      另,書中的最后一個案子有著一個小小的翻轉(zhuǎn),算得上是一個小小的驚喜吧。
  •     《角落里的老人》看過的時間稍久了點,能記憶的就更少了。原來想寫這篇的時候就因為手頭沒書,有遺忘頗多,沒有下手,現(xiàn)在覺得沒太大必要了。
      
      《芬丘奇街謎案》:這個案子我還有很籠統(tǒng)的感覺,不過大意上就是把一個善人想象成一個惡人,有點像愛倫坡的《你就是兇手》。
      
      《地鐵里的神秘命案》:很多現(xiàn)在的作家也會犯的毛病,就是手抖,一打字就發(fā)現(xiàn)打錯了,再想改就來不及了,此篇屬于這種情況。
      
      《新新劇院事件》:總之是所謂不可能的就是最有可能的那種類型吧。
      
      《珀西街的神秘死亡案》:關(guān)于老人身份的提示,我隱約猜到了名字,但是名字本身才更像是指代名字吧,就像安樂椅這個模式一樣。
      
      其他幾乎毫無印象了,書還是值得收藏的,但是我無法確定是否還值得重讀一遍?唯一留在腦海深深的溝壑里的只有老人不斷打著繩結(jié),對案件的細密推理以及對法庭以及其他權(quán)威的不屑的態(tài)度了吧。我也想來這么一套,然后就此隱去。
  •     本書情節(jié)雖然不能叫人擊節(jié)嘆賞,但考慮到創(chuàng)作年代和篇幅所限,就不求全責備了,畢竟有些作案手法還是能被當作經(jīng)典納入教科書的。
      
      角落里的老人被譽為“安樂椅偵探”中的翹楚,但事實上他并非不調(diào)查不行動。他精氣神好著哪,常常擠人山人海的庭審(而且要擠到前排),時時去現(xiàn)場調(diào)查,熱衷于收集嫌犯和受害者的照片,最后一篇還直接。。。(防劇透)??伤趯嵤┝诉@么多行動后,還要跑到咖啡館里把自己偽裝成一部超然世外的“思考機器”,以上帝視角滔滔不絕地闡述案情、發(fā)表見解,可真不像躺在安樂椅上只憑灰色腦細胞三言兩語就破案的人。最關(guān)鍵的,我認為他的推理沒有遵循嚴密的邏輯規(guī)則,只是用排除法作了些推測,給人的感覺是用不可一世的權(quán)威才迫使女記者信服。當然了,有幾篇實在太過簡單,老人推不推理讀者都能一眼看穿謎底。
      
      其次,老人的性格我實在不敢恭維,不但像神經(jīng)質(zhì)一樣的話癆,而且孤傲自負,否定對他的任何質(zhì)疑,經(jīng)常粗暴地打斷女記者(這個配角已經(jīng)很沒存在感了,還這樣欺負她。。。讓我想起了前段時間公交車上強迫別人讓座的老頭)。另外,他嘲笑警方的無能也就算了,不干預(yù)案情也就罷了,可他為什么沒有絲毫的正義感呢,把殺人案當作自己的智力游戲,冷漠地看待死者,推定了兇手也不打算繩之以法。在我心里,偵探應(yīng)該是像福爾摩斯或奎因那樣不計酬勞、不畏艱險地去維護社會正義的人啊。
      
      總之,老人自以為在角落里洞悉了世事,他的推理就如君王的圣旨一樣不容質(zhì)疑,其實他只是個入世不得,出世不能的憤青,既不能入世伸張正義,又不能出世物我兩忘,只好在角落里喋喋不休。
      
      最后,恕我才疏學淺,為什么作者的頭銜要如此被強調(diào),“女男爵”對中國讀者來說可是超別扭啊,還是說這才叫“低調(diào)奢華有內(nèi)涵”。
  •     考慮到成書時間,只能說是歷史意義大于文學意義,歷史意義在于將安樂椅偵探發(fā)揚光大的作品,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喂)
      從文學意義上來說,所有的故事都是化裝易容,沒有新意。讀一篇就夠了。讓人稍微驚喜的是最后一篇
  •     應(yīng)該是安樂椅偵探小說的發(fā)揚光大之作。如果沒記錯的話,里面應(yīng)該有好幾個故事曾經(jīng)被縮編之后登載在故事會上。所以我覺得與其說是推理小說,不如說是故事。
      幾個短篇故事都挺好看的,如果單獨看其中一篇會覺得有意思,但是所有的詭計都是通過易容喬裝來實現(xiàn)的,一方面太偷懶,另一方面讓人覺得無趣。不過最后一個故事真的蠻不錯的,串起了之前的線索,有點小震撼。但是,劇情上還是站不住腳。或者說通篇都是這樣,自圓其說,但是無法得到證實。
  •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防泄密
      
      一 芬丘奇街謎案
      殺死百萬富翁,但將尸體偽裝成兇手的尸體,兇手冒名頂替百萬富翁,兇手再出現(xiàn)在眾人,面前制造自己為被殺的假象
      
      二 地鐵里的神秘命案
      兇手假扮成嫌疑人,栽贓嫌疑人
      
      三 達布林謎案
      將真遺囑取走,制造一個容易看出來是假的遺囑但假遺囑的內(nèi)容是真實的,從而讓人們懷疑遺囑的內(nèi)容,將遺囑作廢,達到讓以前對自己有利的遺囑生效的目的
      
      四 格拉斯哥謎案
      兇手假扮成其他人,殺人后兇手順利消失 PS:和《馬普爾小姐探案》里有一個故事類似
      
      五 利物浦謎案
      合伙人提前知道付款的事,假扮警察騙取錢財
      
      六 埃利奧特小姐事件
      兩個人合伙,嫌疑人離開有了不在場證明,另一人假扮嫌疑人趁機殺人
      
      七 利森樹叢謎案
      11.18日殺人 分尸
      11.19日 假扮老人 制造老人未死的假象 從而有了不在場證明
      
      八 達特摩爾小巷慘案
      養(yǎng)子的妻子來到家,因為養(yǎng)子已經(jīng)改名和老人親生子一樣,所以大家都以為是親生子的妻子,養(yǎng)子殺死養(yǎng)母,把遺囑偷走,造成來的人確實是親生子妻子的假象
      
      九 特里瑪恩貴族案
      老伯爵在巴黎殺死親侄子,被和親侄子住一起的騙子發(fā)覺,騙子以此威脅老伯爵,變成老伯爵的侄子,老伯爵借機殺死騙子
      
      十 佩瑪詩小姐謀殺案
      男爵替夫人殺死了有男爵夫人信件的老人,并寫信嫁禍老人的侄女
      
      十一 新新劇院事件
      珠寶工匠制作一條假項鏈帶在身上,來到劇院掉包真項鏈,趁機將假項鏈拋出,從而完成掉包
      
      十二 珀西街的神秘死亡案
      殺人后,假扮受害者,制作受害者還活著的假象
      
  •     很好看的短篇偵探小說集,每一個故事短而精湛。作者說故事的能力一流,由于是短篇,比較有趣味性,也不會讓人覺得累。適合午后無聊時翻個幾篇。不管是打發(fā)時間,還是放松心情,都可以。
  •     昨晚看完了這本被很多人推薦的《角落里的老人》,很爽??!找回了看福爾摩斯短篇合集的那種驚艷的感覺,熟悉的老英倫風格、明快的敘事節(jié)奏(阿婆我沒說你慢啊,別瞪我?。┮约坝哪臄⑹稣Z言,讓我忍不住一口氣讀完。
      我喜歡短篇的故事,因為通常來說短篇的故事會少一點騙稿費的廢話和不必要的拖沓情節(jié)。但在短篇故事里面能給出讓人眼前一亮的結(jié)局的,卻不是很多(以前看過一下一本叫《賣毒的女人》的……簡直就是……),不知道大家的評價如何,我只能說故事以及故事的結(jié)尾挺合我胃口的。
      每一個小故事的結(jié)局幾乎都讓我出乎意料(可能只是一些經(jīng)常可以見到的手段,但我的確想不到)。而讓我最SHOCK的是最后一下子。
      角落里的老人,他是誰?或者該說,你覺得他是誰?
      我們通??匆姷膫商绞鞘裁瓷矸莸娜??
      神經(jīng)兮兮的特種職業(yè)者(舊書商、占星術(shù)士、私人偵探、退休法官、貴族、鄉(xiāng)村醫(yī)生、退休警察或者警察的親戚……),警察(通常打醬油),天才學生……
      而這些偵探,他們的共同點是什么?
      大部分來說,本質(zhì)上是好人,或者持有一定正義感的人。
      那么我們這位角落里的老人,這位每天到ABC小店“津津有味地嚼著芝士蛋糕”、“面前總是擺著一杯牛奶”的“那樣蒼白、消瘦,還頂著一頭很滑稽的淺色頭發(fā),整整齊齊地從一邊梳到另外一邊,蓋著他很明顯的禿頂”的老頭,又是一個什么人?
      我當時覺得他是個什么人?
      好人,或者是持有一定正義感的人。
      印象和形象使然。一個本身看上去人畜無害的禿頂老頭,他愛吃芝士蛋糕,他愛玩弄繩結(jié),他喜歡解謎,還有一種自夸的天賦。我看著看著,甚至覺得該老頭理應(yīng)親切如我祖父,只是帶有偵探通常具備的神經(jīng)質(zhì)特質(zhì)而已。再加上往舊對偵探的基本印象,我基本地卸下了對這老頭的疑惑和戒心。
      “只是一個聰明一點的老頭而已。只是一個作為作者寫作角色需要的老頭而已?!?br />   一樁一樁簡潔的案件下來,老頭沒有告訴警察謎案們的真相,一次也沒有,他只愿意在ABC小店對這個看似作為陌生人出現(xiàn)的女記者敘述激動不已的思考過程和查探經(jīng)過以及最后的謎底。而隨著案件一件一件地過去,我也習慣了這一敘述模式。
      直至最后一案。
      正本書,前面98%都是一種明朗的氣氛。謎底揭盅,女記者和我都聽到了老頭極有意思的敘述。我仿佛可以想象,在這樣一家小小的ABC小店里,早晨的陽光灑落在店內(nèi)的地板上,老頭帶著驕傲的笑容不時奚落女記者思路不清猜錯答案的模樣。直到最后的謎底猝不及防地被揭開。
      就在女記者想起來了最后一案現(xiàn)場的某個特征之前(甚至是提到那個每一章都出現(xiàn)的關(guān)鍵字之前),我都沒有聯(lián)想到某些事情,當然,最后一案中整個案件也壓根沒有提到過這個特征,可以想象成是因為作者不想再繼續(xù)故事而臨時給出的想法嗎?也不對,臨時給出的想法,不會這么SHOCK。幾乎完全顛覆了我對“偵探”的理解。
      更何況這是一位安樂椅偵探?(我通常覺得這類偵探是偵探里面最為無公害的)
      可能只是銜接的問題罷了。
      不管如何,我的心情跟女記者是一樣的……“我沒有膽量望向老人坐的那個角落”。
      就像你一直以為躺在旁邊的是尸體,最后卻爬起來告訴你說他到底是誰一樣。
      可能這樣的思維模式是需要改變的,你以為它是,它就一定是?不對。經(jīng)常會被這樣的暈輪效應(yīng)所影響,這一類人是這一個人本身嗎?當然,我的意思并非是必須要懷疑每一個去扔垃圾的老太太老頭子袋子里是否裝有讓人毛骨悚然的東西,只是也不應(yīng)該不懷疑每一個上門抄煤氣表的叔叔都是好叔叔。還記得以前看過一個故事,說是一個女孩子所居住的那幢樓白天出了人命,該女孩看到一個鬼鬼祟祟的人在這幢樓周邊走過,但沒有聲張。晚上有一警察叔叔按她的門鈴,問其是否看見過可疑人物,女孩懷著“可能不是吧”的心理告訴他說沒有,該警察就走人了。結(jié)果一關(guān)上門,女孩就看見電視里播出今天殺人案通緝犯的模樣,正是剛才的警察叔叔。
      
      拋開上面這一點來說,《角落里的老人》也確實值得一看。但其解密性卻不是很強,并不能算是什么本格推理。因為很多關(guān)鍵的條件只有在老人的解密敘述的后半部分中(也就是揭盅部分)中得知,比如說某某人實際上是繼承人,某某人實際上在死之前立過遺囑,某某人實際上是窮光蛋,為了妻子的錢才和她結(jié)婚之類的,要經(jīng)過老頭的調(diào)查(讀者看不到的一部分)才可以得知。但并非所有案子都是這樣。
      另外,老頭解的每一樁案子里面,實際上可行性也并非十分高。比如說喬裝的效果,或是迷暈?zāi)橙说膸茁省豢赡茏龅?00%成功,總有巧合的因素。
      也就是說,很多件CASE其實可以有別的可能性,因為一環(huán)扣不上的話,可能就會演變成另外一種結(jié)局。當然,老頭也沒有將自己的結(jié)論告訴警察,警察無法驗證書中案件是否正如老頭所說的一樣,讀者也就沒有辦法得知這是不是“實際的真相”了。所以,其實每一件CASE結(jié)局也都是老頭的推理而已,你可以不相信他,也可以相信他,他講的固然有理,推理過程也十分有趣,但很可能并非如此,作者有作者所想,你有你自己所想,就是這樣而已。
      說起老頭的推理過程,我想起了我高中做選擇題時經(jīng)常用的一種方法——排除法。
      每一件案子里面的角色總是很少,也不可能是沒登場的角色作案(如果真有這種情況出現(xiàn),恐怕就會大大減低閱讀的趣味性了)。把實行可能性拋開不說,自己做推理的話,可以考慮這個方法。實際上老人也是這么干的吧?誰誰誰最有可能做這一件事,只有誰誰誰能做這一件事,因為其他人都沒有實施犯罪的完整條件之類的……
      
      雖然這些作為推理小說里頭的BUG會減低它的評分,但有空就看看吧……讀著挺歡樂的,很適合作為悠閑時的閱讀材料。
  •     相當于自言自語的敘說
      解開了一個又一個迷案
      老人從來不會去指導警方
      他只會暗地里嘲笑他們的無能
      
      老頭子啊您是如何連門都不出就猜出真相的啊
  •      對于短篇偵探小說來說這一部作品已經(jīng)是很不錯了。其實本人一直對短篇偵探小說不太感冒的,因為很容易能看出兇手和手法,而且一般不會細到會有推理的證據(jù),其實這部作品也是這樣的。相比之下我更喜歡奎因或者是阿婆的作品。其實這部作品真正讓我有感觸的是——人性。各種各樣聰明的花招和陰謀,透露的不是兇手的狡猾、警察的愚蠢或是老人的聰明。老人之所以可以看破一個又一個詭計不僅僅是他的智慧,更多的是對人性的了解。自私、貪婪、自負。這讓我想到了馬普爾小姐。
       人性,永遠是偵探小說的主題。
  •     睡前讀一個小短篇
      故事很平凡,讀完以后想給別人復(fù)述的時候,突然發(fā)現(xiàn)其實我用三句話就可以平淡無奇的說完。偏偏作者寫出來的勾引我看了很久……
      寫作手法實在讓人回味無窮。
      這才是偵探小說的精華啊
  •      《角落里的老人》的最大特色也就是“安樂椅神探”的模式。個人對封面十分喜愛,很樸素,主題也比較突出。文中12個短篇在我看來,沒有什么特色可言,詭計更是一般。這不禁讓我在閱讀中感到無聊。同一個模式出現(xiàn)幾次那還行,但出現(xiàn)12次,那對讀者的閱讀恐怕會造成很大影響。我知道我是不該拿現(xiàn)在的眼光去評說《角落里的老人》這部黃金時代的作品,應(yīng)該用當時的眼光看它。當時它作為推理的范本,推理的教科書是風光一時,它那12個短篇不知為后世的推理作了多少次范例。一想到這些,我對這本書肅然起敬,但也只能說是它的歷史價值比較高。唯一一點讓我感到不錯的就是那個角落里的老人少了大偵探們身上的那極強的正義感,最后那個案子中老人所扮演的角色更是讓我出乎意料,這也算是這本書的一個出彩的地方吧。相比之下,對文前的導讀感覺比文中短篇好,很不錯的導讀,條理分明,言簡意賅,可以說是這本書點睛之處。讀完這本書的感受總結(jié)就是如下:我向往角落里的老人牛奶,糕點還有報紙的這種恬靜的生活,不時還能思考思考,推理推理,很是愜意的生活。但我不向往之后看的推理作品的詭計,解答的水平和角落里的老人一樣。俗語云: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相信《角落里的老人》是一個很好的范本,而它的最大價值也就是對后世的推理作家的啟迪。
  •     號稱安樂椅神探的巔峰作,但看了感覺一般般。
      
      平心而論書還是不錯的,短篇小說受到篇幅和角色數(shù)量限制,謎題不可能太復(fù)雜,本作收錄的12個故事基本上可以稱為短篇偵探小說寫作之范本,可能正因為它是范本,對我而言里面的案件都太簡單了些,過半案件都輕松看破玄機,于是真相大白之時未能帶來多少驚喜。唯一有驚喜的是最后一個案件,卻總覺得有點說不清楚的邏輯漏洞……整體而言,屬于不過不失的作品。
      
      說說幾個我不喜歡的地方,首先,我對老人“安樂椅神探”的身份持有些微的否定態(tài)度,這老人既跑去現(xiàn)場聽庭審,又可以從各處搜刮到當事人的資料,相片甚至某些內(nèi)幕消息,和我心目中的安樂椅神探有一定差距。假設(shè)某偵探東奔西走查破一樁案子之后,跑到某個咖啡廳里和朋友把案情復(fù)述一遍,這樣子他能算是安樂椅神探么?角落里的老人同樣給了我這種印象,雖然沒必要執(zhí)著于“安樂椅”的定義,但至少不能在外面跑完一圈甚至數(shù)圈之后還能算安樂椅神探吧,咳咳……星期二晚間俱樂部那種形式是我比較能接受的安樂椅模式(見阿加莎·克里斯蒂《死亡草》),這位老人就有點顛覆我的看法了。
      
      其次,那個女記者的角色給人感覺太臉譜化,完全沒有主見,徹徹底底的陪襯角色。要說陪襯也沒所謂,偏偏在最后一個案件中,這位陪襯突然靈光一現(xiàn),智慧和領(lǐng)悟力飛速提升了好幾個檔次,說出驚人之語,如此布局實在是太過刻意和明顯,沒有從量變慢慢累積到質(zhì)變的過程,讓人迷惑。
      
      第三,我對最后一個案件還是耿耿于懷,作者好像純粹為了震撼而震撼,內(nèi)里邏輯關(guān)系并不是很明朗。為了不劇透就不說太多了,總結(jié)而言我對這個結(jié)局不甚喜歡。
      
      本書還是推薦給大家看一下的,畢竟寫得不錯,只是不要太看重它身上的光環(huán)就是。最后建議本書改名《角落里的老神仙》,哈哈……
  •     12個黃金解謎短篇,
      大部分都是意料之中,
      但仍然是一部出色的短篇集,
      故事的趣味性極強。
      角落里的那個老人,
      可能是史上最神秘的業(yè)余神探,
      正義和邪惡一線之間,
      在他的身上最為明顯。
      
      在public domain的免費電子版:
      
      http://www.gutenberg.org/files/10556/10556-h/10556-h.htm
      
      
  •   我差點也忽略了老人的真實身份= =給LZ按個贊~
  •   不打算買這本書……封面還沒有出彩到讓我買的地步……更何況書櫥也放不下啦
  •   深有同感,封面還好,內(nèi)容么,可能在當時是個震撼,但是說實話,真的不是我喜歡的風格。
  •   評價一個東西,剝離時間背景,那基本沒什么價值。
  •   很BORING。
    一點也沒想象的精彩。
  •   2008-12-19 10:53:47 tonext  評價一個東西,剝離時間背景,那基本沒什么價值。
    贊同。
    這本小說現(xiàn)在看來的確很乏味,在當時應(yīng)該不是這樣。
  •   同感!我想給2.5顆星的.
  •   這可不是30年前的書 得100多年了
  •   我正坐在咖啡館看這本書…偶然想看看書評……其實看到第三個故事…沒多大感覺…不溫不火的…希望接下去的故事更好吧…
  •   接下去依然是不溫不火,哈哈
  •   請問你對最后一個故事的看法?
    說實話 看得不是很明白。
    不明白你所說的驚喜在哪里。
    望解答。
  •   我的驚喜就是終于出現(xiàn)了一個猜不中兇手的故事……內(nèi)里的邏輯關(guān)系我也沒怎么搞清楚,所以對結(jié)局不太滿意
  •   最后一個故事給人的感覺就是為結(jié)束而刻意寫的,作案手段并不見得多高明,有點故弄玄虛。
  •   最后一個故事還是沒看明白
  •   不知大家看了后面的關(guān)于安樂椅偵探的文章沒,里面說最后一個故事里有老人的名字,我想了半天,來跟大家對對,是不是比爾·歐文?
  •   勞倫斯·布洛克著作里有個足不出戶的偵探,似乎還沒引進,
    或許...
  •   個人不是很喜歡這本書
  •   第一個故事就覺得沒意思……就算一個人完全的裝扮成另一個有些生活習慣還是不一樣的吧,比如字跡,拿以前寫過的信件一比較不就出來了么。尤其是富翁 簽名肯定是很多的,稍微想一下就知道了吧
  •   因為各個案件的出場人物、場景多彩多樣,終于還是看完了。其實第一個案件就很納悶,兇手把富翁弄死了,自己假冒成富翁,還精心設(shè)計了不在場證明,可能落著什么好處呢;回到海參崴以后,難道那些雇員能把他認做富翁嗎,筆跡都不對啊,錢自然也是撈不到了。算來算去,結(jié)果不過是讓過去的自己“死掉了”,難道他接下來是要去干特工嗎。。。
    最后一個故事也是沒解釋清楚:
    1 我的第一反應(yīng)時,角落里的老人就是被告的父親(老律師),因為假設(shè)這個案件最近剛剛發(fā)生的話,他的年紀應(yīng)該是跟“角落里的老人“最接近的,而且兩個人一樣傲慢。所以就是他扮成老太婆掃臺階,為兒子制造不在場證明。他的兒子顯然把他叫過來,當時老太婆已經(jīng)死掉了,他在案發(fā)現(xiàn)場弄繩結(jié)時想到了這個篡改時間的方法。兇手自然是另有其人,逍遙法外。
    2當然也有可能他們父子貪財,精心策劃了一切。(沒這么壞吧)
    3再有可能角落老人就是那個歐文(歐文扮女裝去掃臺階,可是為什么呢,干嘛要替人家開脫,有一個替罪羊不是更好嗎),那么老頭從頭開始就是個年輕人(侄子總該比較年輕吧),在女記者面前都是裝扮過的(聲音也能裝嗎)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