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錯覺

出版時間:2011-5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作者:查爾斯·麥基  頁數(shù):346  譯者:馮松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舉國瘋狂的炒股狂潮,導(dǎo)致股票歷史上的第一次崩盤,引發(fā)了舉世聞名的“法國大革命”,促成了拿破侖的法蘭西第一帝國!
  普通的郁金香,竟然價值——八只肥牛、四頭公牛、兩噸奶油、一千鎊乳酪、一個銀制杯子、一包衣服、一張帶有床墊的床外加一條船。
  “為宇宙立法”的偉大科學(xué)家牛頓,未能抵御“南海股市狂潮”的引誘,凈賠了自己十年的工資——兩萬英鎊。
  “2012世界毀滅”之類的預(yù)言,在歷史上已經(jīng)出現(xiàn)過無數(shù)次,雖然至今為止地球仍然安穩(wěn)地運行,可每次“末日預(yù)言”都會引起一陣大范圍恐慌……

作者簡介

作者:(英國)查爾斯·麥基 (Charles Mackay) 譯者:馮松查爾斯·麥基(Charles Mackay,1814—1889),蘇格蘭詩人、記者,以文筆幽默著稱于世。其主要著作有《歌與詩》、《倫敦史》、《蘇格蘭低地詞典》以及《可怕的錯覺》等。他在歌曲方面也頗有聲譽,其所寫的《歡呼吧,孩子們》曾風(fēng)靡一時。此外,在美國國內(nèi)戰(zhàn)爭期間,麥基曾做過《時代》的通訊記者,對一些熱點問題做了深刻揭露。1889年12月,麥基在倫敦與世長辭。

書籍目錄

第一章 金錢瘋狂——密西西比計劃始末
第二章 南海泡沫
第三章 狂熱的郁金香
第四章 圣物崇拜
第五章 近代預(yù)言家秘史
第六章 悍匪的贊歌
第七章 決斗與神裁
第八章 宗教旗幟下的侵略性遠征——十字軍東征
第九章 “女巫"奇冤
第十章 煉金術(shù)士
第十一章 占卜術(shù)
第十二章 催眠術(shù)士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金錢瘋狂——密西西比計劃始末1719年到1720年,在法國發(fā)生了一件被后人稱為“密西西比大瘋狂”的歷史事件,無數(shù)的法國民眾被卷入這場購買股票的狂潮中。在開始的時候,他們中的很多人憑借股票一夜暴富,但隨后,更多的人收獲的是破產(chǎn)的結(jié)局,國家也一度陷入動蕩之中。說起這個事件,就不能不提到一個人,他就是“密西西比大瘋狂”的始作俑者——約翰·勞。由于約翰·勞倡導(dǎo)的“密西西比計劃”的嚴重后果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創(chuàng)傷,因此當(dāng)時的人們普遍認為他不是騙子就是瘋子。但是,后世的歷史學(xué)家發(fā)現(xiàn),如此對待他是不公平的。眾所周知,約翰·勞既不是騙子,也不是瘋子。與其說他騙人,不如說他是受騙;與其說他是罪犯,不如說他是受害者。他是那個時代的金融專家,他對信用的原理和原則了如指掌;他所建立的系統(tǒng)雖然最終轟然崩潰,但這并不主要是他的過失,而是因為他建立這個系統(tǒng)的基礎(chǔ)——法國民眾——出了問題。他做夢也沒有料到整個國家貪婪的狂潮成就了他的計劃,也最終毀滅了他的系統(tǒng);他也不知道,自信,像懷疑一樣無限制地增長;并且,希望,也可以像恐懼一樣四處泛濫。他怎么會預(yù)見到法國人會像寓言中的那樣,在他們發(fā)瘋般的渴望中,殺掉給他們下了那么多金蛋的鵝呢?約翰·勞,他一生的命運就像第一個從伊利湖向安大略湖漂流的水手一樣。他出發(fā)時,河面上波瀾不興,視野開闊。河水載著春風(fēng)得意的他迅疾愉快地前行,此時來看,沒有人能阻擋住他前航的輕舟??墒恰炷?!眼前就是大瀑布。當(dāng)他明白過來時,已經(jīng)太遲了。剛才還載著他快樂前行的水流如今竟成了把他推向深淵的死神之手。湍急的水流讓他試圖調(diào)頭返回的一切努力都成為徒勞,此刻,他再拼命地劃水,也根本不足以對抗水流的強大力道,水流逐漸將他推向那勢如雷霆的瀑布。最終,他與水流一起飛越嶙峋的巖石,連人帶船一道落入谷底,撞個粉碎;這個猛烈的沖擊使水面濺起了一些水花,但也只是翻滾了幾下,冒出幾個泡沫就平靜下來,像往常一樣,繼續(xù)向前流去。約翰·勞和法國人就是這樣。勞是水手,法國人是河水。1671年,約翰·勞生于愛丁堡。他的父親老約翰生于法夫郡的一個古老家庭,其職業(yè)是金匠和銀行家。老約翰做買賣積攢了一大筆財富,他用這筆錢在羅西安西部和中部交界的佛斯福斯買下了勞里斯頓和蘭德爾斯頓兩處地產(chǎn),因此,他被稱為勞里斯頓的勞——在自己的名字前能擁有一個領(lǐng)地的稱號,這不僅是老約翰的一個愿望,也是他那個時代所有人的夢想。約翰·勞是他的大兒子,剛滿14歲的時候就被帶到會計室中艱苦工作了三年,因為老約翰想讓兒子早早理解蘇格蘭這個地方的銀行操作原則,以便日后接替自己的事業(yè)。約翰·勞沒有讓父親失望,他在很小的時候就在算術(shù)上顯示了超乎同齡人的才能,并對數(shù)字充滿了熱情。17歲時,約翰·勞長得又高又壯,身材健美。雖然他的臉上因出天花而疤痕累累,卻非常討人喜歡,一看就是個充滿聰明智慧的青年。這時,他開始變得不務(wù)正業(yè),自負虛夸,一味癡迷于奢華的服飾。在女人叢中,約翰·勞是個寵兒,女人們都叫他“漂亮的勞”。而男人們卻十分鄙夷他這個紈绔子弟,把他稱作“浪蕩的約翰”。他的父親在1688年去世,他也樂得沒有煩瑣事務(wù)纏身以及父親的約束,帶著繼承來的勞里斯頓地產(chǎn)的收入,來到倫敦闖蕩世界。他當(dāng)時非常年輕帥氣,性格桀驁不馴,加上又剛繼承了一大筆財產(chǎn),因此,可以想象,他剛到倫敦的時候出手相當(dāng)大方。很快,他就成了賭場的常客。他把數(shù)學(xué)天賦用在了賭桌上,靠著對輸贏幾率精心的計算,他竟然屢屢贏錢,儼然成了賭場里的常勝將軍。每個賭徒都對他的好運十分嫉妒,更多的人則是對他崇敬得無以復(fù)加,賭徒們每天目不轉(zhuǎn)睛地看他賭錢,看他壓在什么位置,大家也紛紛跟著壓,以圖沾點光。在討女人歡心方面,他也同樣是個行家里手。倫敦上流社會的太太小姐們都親切地、微笑著看待這位瀟灑英俊的蘇格蘭男子——這個年輕、富裕、聰明又富有魄力的小伙子??墒撬羞@些成功卻為他未來的不幸命運埋下了伏筆。放蕩地生活了九年之后,他最終成了一名無可救藥的賭棍。他不再滿足于小打小鬧地下注,而是瘋狂地追逐大筆押注帶來的刺激,他的賭注越押越大。終于,有一天,他在一場豪賭中失敗,輸?shù)袅撕艽笠还P錢,他不得不抵押了他的地產(chǎn)才脫了干系。禍不單行,偏偏在這時候,他與一位名叫維莉爾絲的女士的暖昧關(guān)系敗露了——這招致了該女子的丈夫威爾遜先生的仇恨,后者要求與他進行一場殊死決斗。他接受了挑戰(zhàn),并當(dāng)場把對手射死。這使他鋃鐺入獄,并被判處謀殺罪名,應(yīng)處以死刑。但由于是過失殺人,判決最后被減成罰款。但死者的兄弟不服,提出了上訴。他被押到最高法院受審,可是他后來不知道用什么辦法逃脫了法網(wǎng),并逃到了歐洲大陸。事后,法官們還在《加威特報》上刊登了通緝令,懸賞捉拿勞。在通緝文告中,他被描繪成“約翰·勞上尉,蘇格蘭人,26歲。個子高大,膚色黑,瘦削身材。體型適中,大約有六英尺高,大麻坑臉,大鼻子,嗓音響亮”。但這并沒有阻礙他的成功逃亡,他到達歐洲大陸后,在那里旅行了三年。這三年來,他一邊周游各國,一邊詳細地鉆研各國的貨幣和金融事務(wù),還身體力行地從事了一些金融生意,比如他在阿姆斯特丹呆了幾個月,就做了幾筆金融投機買賣,這讓他賺到一些錢。他每天早上研究金融和貿(mào)易的規(guī)律,傍晚則沉溺于賭場之中,賺到的錢也在賭場中被揮霍得所剩無幾。大約在1700年,風(fēng)頭過去以后,他返回愛丁堡。就在這個城市,他出版了一本名叫《建立一個貿(mào)易委員會的提議和理由》的小冊子,不過沒有引起多大的關(guān)注。不久以后,他又提出了一個關(guān)于建立所謂的“土地銀行”的主張。他主張,“土地銀行”發(fā)行的紙幣,按一般利率,永遠不得大于或等于該國所有土地的價值。誰擁有此種鈔票,誰在特定時間內(nèi)就擁有對該土地的使用權(quán)。這個宏偉計劃一經(jīng)提出,就引起了蘇格蘭議會的極大興趣,議員們對這個主張進行了長久的討論。一個中立黨派還提出動議要求建立這樣一個銀行。不過,議會最后通過決議認為,這種通過強迫的方式建立的任何紙幣的信用,會使整個國家陷入風(fēng)險之中。因此否決了這個計劃。勞的計劃失敗了,同時,他提出的對誤殺威爾遜一案的赦免請求也被法院駁回。無奈,他只好再度流亡歐洲大陸,重操賭博舊業(yè)。他繼續(xù)在佛蘭德斯、荷蘭、德國、匈牙利、意大利和法國游蕩了十四年。流亡期間,他所到一國,便研究該國的貿(mào)易和資源,最后,他得出一個結(jié)論:如果沒有紙幣,國家的經(jīng)濟也不會繁榮。在這十四年中,他成了賭博專家,憑借精心的計算和對下注時機的把握,從賭場中套取了大量的財富,也因此成為賭場經(jīng)營者的噩夢。據(jù)《世界傳記》(Biographie Universelle)記載,他首先被逐出威尼斯,又被熱那亞封殺,因為當(dāng)?shù)氐姆ü俣颊J為他的到來給當(dāng)?shù)氐哪贻p人帶了個壞頭。在居留巴黎期間,連警察總長達讓松都勒令他卷鋪蓋走人。但幸好約翰·勞與巴黎的旺多姆公爵、孔蒂王子和奧爾良公爵等諸多社會名流私交不錯,尤其是奧爾良公爵,十分贊賞約翰·勞的瀟灑從容和翩然風(fēng)度,他放出話來要做勞的保護者。有了這些名人的力挺,勞也自然能心安理得地在巴黎居住下來了。勞深知奧爾良公爵與皇帝十分親近,并且深深地感受到,公爵今后注定將成為法國政界舉足輕重的人物,因此勞很注意和公爵保持良好關(guān)系,他們經(jīng)?;ピL,勞則趁機向公爵灌輸他的金融主張。在這期間,勞曾向法國的審計長德斯馬萊提出了一個財政計劃。據(jù)說當(dāng)這個計劃上報給當(dāng)時的法國皇帝路易十四的時候,皇帝得知計劃的提出者——勞不是天主教徒,就拒絕與勞進行任何接觸。就這樣,勞又一次吃了閉門羹。勞對自己的財政計劃不死心,他來到意大利拜謁薩伏伊公爵維克多·阿馬迪斯,請求他在自己的領(lǐng)地建立土地銀行。公爵的婉拒讓勞的希望再一次破滅,但是公爵建議他再回到法國國王那里試試看,因為他對法國人的性格很了解,法國人肯定會對這樣一個新穎而又動聽的計劃熱烈贊同。而且,最關(guān)鍵的一點,原來否決他的計劃的法國皇帝路易十四剛剛?cè)ナ懒?,年僅7歲的繼承人登上了王位,前文提到的奧爾良公爵搖身一變成了攝政王,總攬朝政——勞的機會來了! 攝政王奧爾良公爵是他的朋友,對他的理論和假設(shè)十分熟悉,勞面前的道路再無障礙。更重要的是,由于前任皇帝路易十四漫長執(zhí)政期間的奢侈腐化,法國的財政已經(jīng)到了崩潰的邊緣。而勞和他的計劃,恰恰也讓攝政王奧爾良公爵看到了希望。當(dāng)時,攝政王奧爾良公爵接手的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爛攤子—全國的對外債務(wù)高達30億里弗赫,而每年的稅收總共才有14.5億里弗赫,政府支出花去14.2億里弗赫。也就是說,每年只有300萬里弗赫來支付30億外債的利息,整個經(jīng)濟秩序一片混亂。經(jīng)濟上的混亂引發(fā)了社會的動蕩,路易十四剛剛死去,國民的積怨終于爆發(fā)了,憤怒的群眾走上街頭,用石塊砸壞他的塑像,撕毀他的肖像,他的名字已成了“自私”和“壓迫”的同義詞,人們的記憶中只留下了他的倒行逆施、奢侈和殘暴。為了迅速平息國民的怨恨,維護政權(quán)的穩(wěn)定,攝政王專門召集了一個會議來商討解決方案。會上,圣西蒙公爵建議攝政王召開議會,宣布整個國家的破產(chǎn),盡管這個方案非常冒險,一旦成功,將有效地把國家從暴亂的危險中挽救出來。而處事圓滑的諾阿耶公爵擔(dān)心此舉會給自己帶來麻煩,則運用自己全部的影響反對圣西蒙的提議,辯稱這個冒險的舉動既會降低法國的誠信度,又會帶來毀滅性的后果。攝政王同意了后者的意見,于是,這個孤注一擲的計劃被終止了。攝政王最終采納了后者的計劃,盡管打著維護國家誠信度的旗號,許諾要公正無私,結(jié)果出臺的第一個措施就是一個不誠實的措施:國家下令重鑄貨幣,但貨幣的重量比原來減少五分之一;那些拿1000個金幣或銀幣到造幣廠的人領(lǐng)回了面值相同的貨幣,可金屬的重量只有原來的五分之四。這樣一來,通過空手套白狼,國庫憑空就獲得了7200萬里弗赫的收入??山Y(jié)果卻使國家的整個商業(yè)運行變得一團糟。政府又輕微地減少了稅賦,此舉果然在一定程度上平息了民眾憤怒的呼聲,為了眼前的蠅頭小利,人們忘記了未來會出現(xiàn)巨大的不幸。計劃的另一個方面是,成立了一個專門的裁決委員會,審查那些貸款承包商和賦稅承包人的不法行為。這個裁決委員會是由議會的各個議長、各委員會援助和咨詢法庭的法官們以及審計委員會的諸位官員組成,其主席是財政大臣,具有相當(dāng)大的權(quán)力。他們鼓勵民眾對稅收員的不法行為進行告密揭發(fā),并許諾:告密者可以拿到罰金和沒收款項的五分之一作為報酬。另外,誰要能協(xié)助找到犯罪者隱匿的款項,那么款項的十分之一將作為賞金。在那個時代,稅收員在任何國家的名聲都不太好,但在法國尤為嚴重,因為路易十四統(tǒng)治時期的稅收員廣收苛捐雜稅,民憤極大。因此,當(dāng)這些賦稅承包巨頭以及手下的各級承包人受到法辦,全國民眾一片歡騰。委員會一成立,法國頓時出現(xiàn)了告密狂潮。犯罪或有嫌疑的人紛紛鋃鐺入獄,上到巴士底監(jiān)獄,下至邊遠縣城的小監(jiān)獄統(tǒng)統(tǒng)人滿為患。委員會還下令:凡是幫助犯罪嫌疑人逃跑的人都將被處以很重的罰款。這場裁決風(fēng)暴使得大量貸款承包商和賦稅承包人得到應(yīng)有的懲罰,他們有的人被罰戴枷示眾,有的人被罰做苦役,罪行較輕的人則被處以罰款和監(jiān)禁。只有一個名叫賽繆爾·貝爾納的人被處死了,他是一個偏遠省份的銀行家和賦稅承包人。這個號稱當(dāng)?shù)匾话缘募一锓欠ㄊ杖肴绱酥蕖固岢鲈敢饽贸?00萬里弗赫,即25萬英鎊買條生路。不過裁決委員會拒絕了他的賄賂——他被立即處死。不過,在這場運動中仍然有不少漏網(wǎng)之魚。一些貸款承包商和賦稅承包人比賽繆爾·貝爾納狡猾得多,他們把財產(chǎn)都藏在隱秘之處,政府即使抄了他們?nèi)乙菜脽o幾。無奈,政府做出了妥協(xié)——改以罰款的方式代替刑罰。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各個行政部門貪污腐敗,大部分罰款反倒被朝臣以及他們的妻子、情人們據(jù)為已有,國家并沒得到更多實惠。當(dāng)時有這樣一件事:一個承包人依照法令本應(yīng)被罰款1200萬里弗赫。一位在政府中很有影響力的伯爵告訴他如果給自己10萬克朗的話,他的罰款就可以免除?!芭笥眩銇淼锰砹?,”這位承包人說,“我已和你的妻子討價還價過了,她只要5萬?!边@次反貪風(fēng)暴持續(xù)了幾個月,罪行嚴重的人得到了應(yīng)有的懲罰。由于告密有利可圖,一些正直的商人也受到誣告,被牽涉進來,為洗刷清白,他們不得不公開其經(jīng)營狀況。社會各界怨聲載道。一年之后,政府覺得該收手了,于是解散了裁決委員會,同時宣布對那些蒙冤的人實行大赦。就這樣,在這場運動中,政府最終征收到了1.8億里弗赫的收入,其中的8000萬被用來還外債,余下的錢被大臣們貪污了。曼特儂女士撰文回憶說:“那時候攝政王出手很大方,經(jīng)常給手下巨額賞賜,其實這些錢都是罰沒的公款。人民對這種假公濟私的行為十分不滿,議論紛紛?!比藗冞@時候才明白,稅收員其實是小角色,大臣、官員們才是巨貪首惡!這造成了“劫奪一群騙子的財產(chǎn)去中飽另一群惡棍的私囊”的結(jié)局,真正兩手空空的還是國家和人民。其實,造成今天的結(jié)局,攝政王難辭其咎。盡管他胸有大志,卻缺乏做事的干勁。他不愿過問國事,不加細察就簽發(fā)官方文件,還經(jīng)常把自己分內(nèi)的事讓別人去辦。一句話,他是個空有強國愿望,卻不愿意勞心勞力、辦點實事的人。所以,勞的“強國速成計劃”正對了攝政王脾胃。勞向攝政王提交了兩份備忘錄,在備忘錄中他提出:當(dāng)前歐洲諸國中,最不景氣的貨幣就數(shù)法國貨幣了。他說,金屬貨幣已經(jīng)遠不能滿足一個商業(yè)國家的要求,必須有紙幣的輔助,英國和荷蘭在這方面就是榜樣。他建議成立一個銀行,這個銀行掌管國家的稅收,并以稅收和不動產(chǎn)為基礎(chǔ)發(fā)行紙幣。并提議該銀行名義上歸國王管理,但實際上由議會指定的委員會掌控。為了擴大影響,勞還把自己撰寫的關(guān)于金融和貿(mào)易的文章譯成法文,在法國傳播,傾力打造自己“財經(jīng)學(xué)家”的形象。很快,他的名字傳遍了法國的每一個角落,同時,攝政王的心腹大臣們也在各種公眾場合對他宣傳吹捧。這下子,舉國上下都在關(guān)注著他,盼望在這位拉斯先生(Monsieur Lass)身上出現(xiàn)一個了不起的奇跡。1716年5月5日,勞與他的兄弟得到授權(quán),一起建立一個名為“勞氏公司”(Lawand Comlmny)的銀行,它發(fā)行的紙幣可以用來繳稅。該銀行的資本為600萬里弗赫,每500里弗赫一股,共1,2萬股。其中四分之一可以用金屬貨幣購買,其余的可以用國庫券的形式購買。約翰·勞對金融事務(wù)三十年的研究經(jīng)驗終于在此時派上了巨大用場。“勞氏公司”發(fā)行的紙幣可以隨意購買或兌換,并且發(fā)行后價值不變。這立即使他的紙幣變得比金銀還值錢。因為金銀經(jīng)常會受到政府的干預(yù)而貶值。比如1000里弗赫的銀幣,今天還與它們的面值相符,第二天就會縮水六分之一,而勞氏銀行發(fā)行的紙幣的價值始終堅挺。另外,勞還說服攝政王下令,銀行家在發(fā)行紙幣時必須有足夠的基金來支持,否則應(yīng)該被判死罪。結(jié)果,“勞氏公司”發(fā)行的紙幣在公眾中的口碑越來越好,有調(diào)查顯示,其受歡迎度比金屬貨幣高1%。不久,其效果顯現(xiàn)出來了,法國萎縮的商業(yè)開始復(fù)蘇,民眾的納稅積極性提高了,抱怨的聲音也減弱了,人們逐漸建立起對紙幣的信心。一年之中,勞發(fā)行的紙幣升值了15%,而相比之下,政府發(fā)行的來償還奢侈的路易十四所欠債務(wù)的國庫券,其價值則下滑了21.5%。相比之下,形勢對勞簡直太有利了,目前整個國家的注意力都聚焦到了他身上,勞的信譽也如日中天。幾乎在同時,勞的銀行分行也遍地開花,出現(xiàn)在里昂、羅謝爾、圖爾、亞眠和奧爾良這些重要城市。

編輯推薦

《可怕的錯覺:人人都會犯的致命錯誤》中有影響人類歷史的12個大眾癲狂的事件,一件件不可思議的事,一樁樁世人迷亂的癲狂,一幕幕似曾相識的悲劇,它們竟然都發(fā)生了……欺騙,欺騙,都是欺騙!但是,為什么千萬人都信以為真、傾其所有?幻象,幻想,還是幻象!然而無數(shù)人寧愿夢中掘?qū)殹⑺讚圃拢?/pre>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可怕的錯覺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2條)

 
 

  •   這本書內(nèi)容還不錯
  •   這本書的標題確實很吸引人,但是看了里面的大概6篇文章,都覺得文不對題。什么是可怕的錯覺?錯覺就是讓人去投機倒把么?標題太具欺騙性!整本書充其量只能說是一種狂熱,哪里有什么錯覺?
  •   此書沒有任何實質(zhì)性內(nèi)容,單純的標題黨不建議購買
  •   整體文章結(jié)構(gòu)不好,感覺各章主題與題目有差距
  •   世界性集體精神病
  •   文字組織能力極差,史實不充分,故事性弱,建議大家不要買這本書了
  •   比較空洞。。。全是數(shù)據(jù)。。。。。。。沒意思
  •   介紹的都是19世紀,18世紀歐洲的事。。。。。實在是提不起興趣來看
  •   這本書內(nèi)容還不錯,領(lǐng)導(dǎo)推薦買的
  •   內(nèi)容自然不必說,但從印刷質(zhì)量上說吧,是那種密度比較小的紙張,書挺厚的,還可以吧!就是送來的時候,書脊有一點磕了,可能是在書庫的時候就這樣了吧!比較滿意!
  •   書名很吸引人但是內(nèi)容非常拖沓、陳述故事一點都不簡練,而分析內(nèi)容則非常少真是遺憾。枉費了一個好標題
  •   看標題還以為是科普讀物,誰知道是個無恥的標題黨!!誰TM看炒股啊,真的很無恥!?。≠嶅X也不是這么無恥的賺法吧??。≌嫦胪素洠?!盡管還沒有收到??!
  •   剛拿到這書覺得很開心,就馬上看了,感覺真的很不錯,內(nèi)容很有趣~向我的愛書的朋友們都推薦了~~
  •   書的內(nèi)容挺好,就是和書的名字不太搭調(diào),要是在不知道內(nèi)容的情況下看到如此弱智的書名我可不一定會買。事先在圖書館看過內(nèi)容,覺得挺有價值的。至少可以了解歐洲的黑歷史。瘋狂的投機倒把啦,荒唐的哄抬郁金香啦,殘忍的所謂女巫迫害,最莫名其妙的十字軍東征啦——尤其是十字軍東征,多達十次,每次都是血流成河白骨累累,實話說,東方人很難理解基督徒的宗教狂熱,能煽動起那么多人參與這... 閱讀更多
  •   出了三個版本了,這個比第一版本的強,但是還是金融出版社那個最權(quán)威最好吳敬璉寫序的那個還是最好
  •     1 股份公司的“罪惡史”。。。
      59 郁金香投機交易 與 賭博性合同 不守法律保護規(guī)則。。。
      62 紀念物、遺物、圣物
      96 決斗 的 產(chǎn)生、使用情形
      97 神裁法
      102 代位繼承的合法性 用 決斗 來判決。。。
      105 雅克那克的攻擊
      106 道德法庭 與 決斗。。。
      228 人對命運的不滿 與 天性。。。
      
  •      之前周末上MBA,同桌把這書的電子檔打印了出來,一張張,課堂上偷偷拿出來看,來打發(fā)無聊的時間。相比之下,這本書,好像是節(jié)譯本,許多章節(jié)沒有了。三大金融泡沫、謠言、迷信、十字軍東征,就只收錄了這些篇章。
       就像所有金融書籍,一提到人性的瘋狂,都會提到密西西比泡沫、南海泡沫和郁金香泡沫。正是因為人們的貪婪與恐懼,造成了股市的牛熊更替。當(dāng)一個泡泡開始吹大的時候,賺錢效應(yīng)吸引了大眾的眼球,熱錢不斷涌入,價格不斷的攀升。當(dāng)有人站出來說這是一個泡沫,可市場并不領(lǐng)情,價格還在進一步地提高。指出泡沫的人被大眾嘲笑,直到?jīng)]有人再敢說真話。甚至很多人開始找各種各樣理由,來說明這次不一樣,不同于以往的那些泡沫??山K究泡沫還是會破裂的,等到潮水退去,一地雞毛的時候,大家才承認,歷史總是在重演。牛頓在南海泡沫血本無歸之后也不禁感慨,他能計算天體的運行軌跡,卻算不了人性的瘋狂。
       不光金融史,千百年來,各種迷信、謠言、世界末日說也貫穿著人類歷史的長河,或源于無知,或源于盲目狂熱。不要笑古人,我們也時常陷入其中,不知大家記得很小的時候大江南北廣為流傳的一則謠言么,說是國家強制要給每一個小孩打計劃生育針,很多體質(zhì)不好的小孩會因此喪命。不光小孩聽了害怕,不敢上學(xué),大人們也議論紛紛。什么隔壁縣市某某學(xué)校又死了多少人,傳的有鼻有眼。信息閉塞的當(dāng)年,很少能有人能理性分析,或是打個電話問下隔壁縣市來求證讓真相大白。
       在一次次的事件中,人們受到歷史的局限,人性的使然,或是群體的感染、互相影響,缺乏獨立思考,盲目狂熱,很容易被造成可笑的結(jié)果,甚至被人利用,導(dǎo)致嚴重后果。當(dāng)下,很多人,小的時候,大家被教科書洗腦,可長大又被網(wǎng)絡(luò)上的公知再洗一次腦。所謂矯枉過正,以為中國什么都是錯的,外國什么都是好的。什么都能和體制扯上關(guān)系,罵這罵那,反這反那,自以為站在正義的一邊,仿佛革命才能救中國,不過是被人驅(qū)使的烏合之眾罷了。
  •     因為擁有理性,所以我們是人類。古希臘哲學(xué)家普羅泰戈拉曾經(jīng)說過:人是萬物的尺度。這句話借著文藝復(fù)興時期經(jīng)典作家們的口,傳遍整個世界。
      
      然而,當(dāng)智慧剛剛醒來時,愚蠢已吃完早餐。
      
      現(xiàn)代社會賦予人類以極大的能量,這就為人類的愚蠢創(chuàng)造了一個更宏大的舞臺。只有查爾斯?麥基有這樣的勇氣,他敢于直面群眾性癲狂:從郁金香狂潮,到虛假的“密西西比計劃”,從“南海泡沫”,到十字軍東征,從女巫,到迷信,從羅賓漢的神話,到煉金術(shù)士的瘋狂……看完本書,恐怕每個人都會追問一句:人,真的是理性動物嗎?
      
      是的,我們擁有理性能力,但絕非時時刻刻在理性生存,總有一種激情推動我們走向癲狂,去犯下可怕的罪行,可如果沒有回首,沒有反思,那么,那一切便似乎不存在,而當(dāng)過去被忘掉時,我們注定重蹈覆轍。從這個意義上看,查爾斯?麥基有著遠超于時代的沉重感與批判精神,只可惜,他生活在19世紀,沒能看到20世紀更多荒唐的故事,否則,他將有怎樣的無奈呢?而這本被《金融時報》評選為史上最佳10部金融作品之一的巨著,會不會更添幾分凄涼?
      
      相信讀過《烏合之眾》的人會明白,人群是危險的,人人有責(zé)即人人無責(zé),當(dāng)大家都不再承擔(dān)責(zé)任時,集體行動必然走向盲目,而明智者也將被裹挾在其中。如果說,勒龐的寫作更趨于思辨,那么,查爾斯?麥基則為他添上了歷史教訓(xùn)的注腳。
      
      為什么人類如此愚蠢?因為我們都有夢想,都想逃離現(xiàn)實的冰冷,不論在世俗中怎樣沉浮、偽裝,我們心靈深處,都有一個彼岸,它不理性,卻很誘人。
      
      以明天的名義,我們扼殺當(dāng)下,以公平的名義,我們否定秩序,以自由的名義,我們推倒道德……概念世界是純粹的,因而是美的,可現(xiàn)實無限復(fù)雜,每個人工設(shè)計出來的烏托邦,最終都會因破壞而傾頹,可有多少人有這樣的自覺,能主動背離誘惑?能堅決地拒絕夢想的僭越?
      
      癲狂的可怕,在于它植根于我們的內(nèi)心。早晚有一天,我們還會遭遇癲狂,還會在癲狂中付出慘痛代價。這就是為什么,我們需要獨立人格與獨立判斷,需要尊重異己,需要寬容不同的聲音,需要更多元化的社會。
      
      因為,我們絕不能忘記:我們是人,我們愚蠢。
      
  •     類似于郁金香熱的各種投資泡沫
      根本原因在于,絕大部分人都知道事情不是那么靠譜,但是看到身邊有人什么也不用做就大發(fā)橫財,誰也抵擋不了不勞而獲的誘惑:誰知道價格到底應(yīng)該是多少,乘著這股熱潮賺一把,我應(yīng)該不是最后一個!
      
      歷史上各種世界末日
      絕大部分人都易于輕信,缺乏獨立思考。一是因為他們知識不夠淵博,而是因為懶惰,因為獨立思考是件費腦筋的事。
      
      煉金術(shù),長生不老,算命,女巫,驅(qū)魔,磁療
      完全是因為人類早期的愚昧無知
      
      十字軍東征
      這種瘋狂愚昧的事情其實并不遙遠,最近的就像納粹屠殺猶太人和中國的文革
      當(dāng)大眾的思想進入偏執(zhí)癲狂的時候,什么可怕的事情都可能發(fā)生
      大眾的思想如何進入偏執(zhí)癲狂呢?政府的思想專制,不能有自由思想,不能懷疑,然后就是人為的制造矛盾,制造敵人,讓人時刻在斗爭運動之中,沒有時間獨立思考
  •     作為常人,常常對所謂歷史又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的觀點深感困惑,唯物主義者們絞盡腦汁的宣稱盡管事件是由英雄所創(chuàng)造的,但歷史由事件構(gòu)成,而英雄也是人民中的一份子,因此說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并沒有錯,對于這樣的狡辯,頭腦清晰的人根本不屑置喙,倘若那些專家教授們能夠好好的讀一讀這本查爾斯 麥基所著的《財富大癲狂》,定會惱羞成怒的發(fā)現(xiàn)自己的所有腦細胞都是白費,歷史由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乃是實情,置換純屬自扇耳光。其實,即便沒有這本書,看看不久前革命鬧的如火如荼的利比亞,卡扎菲宣布全國戒嚴時底里波利的群眾涌上街頭紛紛宣誓永遠效忠于卡扎菲,等到反政府武裝攻破首都時,還是底里波利的群眾,再次涌上街頭齊齊展手歡呼革命軍給他們帶來了和平與發(fā)展的希望,鑒于此,不少慧眼識珠的人呼吁今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表演獎的殊榮非底里波利群眾莫屬,這戲演得簡直連表演大師都嘆為觀止。古今中外,哪一樁事例都明白無誤的昭告,人民不僅推動歷史的發(fā)展,而是跟本就在決定歷史的走向。
      麥基的這本書著于百余年前,打開扉頁歐美大陸一個世紀以前的群眾的嬉笑怒罵家長里短卻躍然紙上,得益于這位大師不偏不倚的中正記述,他毫不為群眾破產(chǎn)的可憐相而暗生令人作嘔不值一錢的那種憐憫,揭示出造成這種悲劇命運的實乃群眾自己,而非看不見的造物主,不管是發(fā)生在法國的“密西西比計劃”還是英格蘭的“南海泡沫”都不能把罪責(zé)完全推卸給所謂的當(dāng)事人——路易十五的攝政王和盟友,也就是計劃的策劃人約翰 勞,從今天來看,約翰仍然是當(dāng)之無愧的偉大經(jīng)濟學(xué)先驅(qū),然而他最后能喪失理智,一手毀滅掉有他自己親自締造的紙幣體系背后的狂熱煽動者正是民眾,上流階層的貴婦、貧民窟中的底層都不能推卸干凈自己的罪責(zé),花樣百出的接近手段實乃在民眾最為窮形盡相的揭露。同一時間內(nèi)同一條小巷街頭和結(jié)尾的同一證券報價竟能相差百分之十,貞觀之治的明主恐怕也不會想到他一千年前的豪言壯語竟然活生生的在遙遠的另一塊大陸上得以驗證,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只不過如水的民眾是通過經(jīng)濟手段而非政治暴動幾乎顛覆了一個國家的證券,最令人發(fā)指的是:民眾似乎缺乏智慧,同樣的時間能后此起彼伏連綿不絕的發(fā)生在同一塊地域,如果得了熱病的災(zāi)區(qū)一樣擴散蔓延,病態(tài)的傳送著一夜暴富的神話。
      郁金香狂潮已經(jīng)成為今世經(jīng)濟學(xué)家們調(diào)侃“瘋狂投機”的一種謔稱,郁金香是我最喜歡的花,我同時還很驚訝的發(fā)現(xiàn)《黑郁金香》正是脫胎于當(dāng)時的這股狂潮,一次幾乎使國家破產(chǎn)的炒賣狂潮如今回想起來僅是成就了一步奇情之作和為現(xiàn)代經(jīng)濟學(xué)貢獻了一點笑料,不知長眠在郁金香下的那些參與者們是不是連腐爛的顴骨都要泛紅,其實,現(xiàn)在的我們對于當(dāng)年發(fā)生的事情知之甚少,就連麥基距離當(dāng)時也已有200年(郁金香狂潮發(fā)生于1637年,而麥基的作品寫就于1841年),互聯(lián)網(wǎng)連接整個世界的我們想要掌握那時的準確資料,可真是難于跨越的驚情四百年,也只得從麥基的小說性大于歷史性的零星記錄中窺見泡沫之父的影子了。
      合上這本書,不由嘆口氣,杜牧說亦是后人復(fù)哀后人也大概就是這種狀況,群眾創(chuàng)造歷史,群眾改寫歷史,群眾顛覆歷史,麥基長眠于墓中,若是能爬起來撰寫一部墓中回憶錄,不定就會狠狠諷刺群眾一百多年了還是死性不改的犯低級錯誤配上身家性命,羅伯斯庇爾的墓碑上寫:羅伯斯庇爾長眠于此,過往的行人別為他悲傷,他要不躺在這你們誰也活不了。按照這格式,你覺得,我們該在麥基的墓碑上寫點啥,這真是個有趣的題~
      
      大好的一本書,尤其要感謝譯者的講解
  •     閱讀這本書,需結(jié)全另一本大眾心理學(xué)《烏合之眾》,《烏合之眾》的作者古斯塔夫?勒龐在他在書中極為精致地描述了集體心態(tài),對人們理解集體行為的作用以及對社會心理學(xué)的思考發(fā)揮了巨大影響,也是對一些基礎(chǔ)性泛觀念的研究,而這本《財富大癲狂》則具體到某一點上,著重挑選出自古而今人們對財富的一些集體表演的鬧劇。如同編年史,清晰明白交待事情是如何一步一步發(fā)生惡化而不可收拾的。
      
      本書中著重講述了四個觸目驚心的人為財狂的故事:國家的貪婪---密西西比計劃、股民的幻覺----南海泡沫、人為花狂---郁金香狂潮以及愚昧的恐慌----未世預(yù)言與迷信。書中附有大量的數(shù)據(jù)表格,那些幕后不為人知的真相,真是看得讓人驚悚。雖然有話說只有偏執(zhí)狂才能生存,比如誓稱要改變世界的喬布斯,但是當(dāng)群體都開始偏執(zhí)起來時,就太可怕了。殺死下金蛋的鵝,大量印鈔票,狂賣國債,空殼公司,國家破產(chǎn)。。。在對金錢的不理性驅(qū)使下,愚昧無知或者盲目的輕信,終是成為歷史長河里一個個惡心的斑點。
      
      歷史總是相似的,又總是在不同程度上重演。2008年的金融危機,美聯(lián)儲推出量化寬松QE2挽救金融體系,事實上這個QE早在300年前法國密西西比事件就已出現(xiàn)。南海事件,容易錢來得太容易,包裝之后債權(quán)轉(zhuǎn)讓,混亂的債權(quán)關(guān)系,打包提價,這和2008年雷曼兄弟破產(chǎn),華爾街智囊團的主意以及迪拜的國家破產(chǎn),又多么相似。至于人為花狂,中國也有千金求一蘭的狂潮。這些種下的惡果,究竟要譴責(zé)最初出主意的人呢?還是無知的跟隨著?或者是那些中途推波助瀾的聰明人?或者譴責(zé)這經(jīng)濟體系?那更是各打五十大板的平均主義,不治根本。根本是什么,人之為財?shù)挠睢?br />   
      中國歷朝歷代的政治運動,無不是群體運動的結(jié)果。為什么中國人總說,富不過三代,窮也不過三代?政壇上,開創(chuàng)基業(yè)的帝王勵精圖治,第二代還算勤勤懇懇,第三代便開始窮侈極俗,走上下坡路。而在金融財經(jīng)領(lǐng)域,因為人性盲目跟風(fēng)及受貪婪驅(qū)使而瘋狂的結(jié)果則更是手段隱蔽,私欲丑惡膨脹和掩不住本質(zhì)殘忍欺騙。
      
      古文《扁鵲見蔡桓公》中扁鵲曰:“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比粽f《財富大癲狂》是事實真相的表述記錄,是皮膚;那么《烏合之眾》則是分析歸納與總結(jié),是經(jīng)骨。財富一書并沒有給出治病的方子,而烏合卻能助人看清真相。真理有時候確實掌握在少數(shù)人的手里,而冷靜面對這種集體性的瘋狂,便是從不貪開始。
      
      仔細看看,《財富大癲狂》的查爾斯?麥基(Charles Mackay,1814—1889)比古斯塔夫?勒龐 Gustave Le Bon(1841-1931) 出生還要早,想必古斯塔夫?勒龐寫作《烏合之眾》時也參考過查爾斯?麥基的這本集體癲狂行為的記錄大全。
  •   鑒于此,不少慧眼識珠的人呼吁今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表演獎的殊榮非底里波利群眾莫屬,這戲演得簡直連表演大師都嘆為觀止。 。。。。
    哈哈 樓主太搞了吧 =。=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