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7 出版社:京華出版社 作者:古耜 頁數:233
Tag標簽:無
前言
顯然同余秋雨《文化苦旅》的巨大影響有關,近幾年來,“文化散文”的概念頻頻出現。對此,有的作家和學者頗不以為然,他們從常識和邏輯的層面提出了詰難:“文化散文”的概念如果可以成立,那就意味著世間還有一種沒有文化的散文。然而事實上,哪一位散文家筆下的作品可以同文化絕緣?這樣的詰難乍一聽來,似乎很有道理,只是稍加分析,即可發(fā)現,它并非真得一矢中的,無懈可擊。如眾所知,在迄今為止的漢語語境里,有關“文化”的詮釋,稱得上眾說紛紜,莫哀一是。但是,倘若我們暫且擺脫概念的推敲和語詞的糾纏,而單就文化一詞在被使用過程申所呈現的相對穩(wěn)定的“所指”意義而言,卻仍然可以做以下三個層面的劃分:第一、有些論者借鑒西哲的觀點,把文化與文明等量齊觀,認為文化是人類所創(chuàng)造的一切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因此,文化無處不在,是一個龐大無邊的結構。這堪稱是對文化的寬泛性理解。第二、面對人類全部的生產實踐和勞動成果,更多的論者習慣于將其中那些具有精神和觀念屬性的東西,如文學、藝術、道德、宗教、科學、教育等等,劃入文化的范疇,作為文化的主體。這庶幾是最常見的文化觀念。第三、還有的論者喜歡沿著文本和著作的思路談文化。在他們看來,文化實際上是一種傳統。而任何有價值、有影響的文化傳統,都將依賴于精確的文字記錄,都需要一系列優(yōu)秀文本充當載體。惟其如此,所謂民族文化,說到底便是該民族一系列經典著作的薈萃與整合,是這些著作內容上的精華所在及其相應的富有個性的表達。這應當屬于文化概念的狹義運用。
內容概要
歷史給散文以骨鈣,散文還歷史以性靈,于是,在歷史和散文的嫁接處,盛開了美不勝收的奇葩異卉。 文心遠紹史家之絕唱 妙筆再現無韻之離騷 心牽百代書中事 筆拭千秋紙上塵 歷史上的記載和論斷有時也是極靠不住的,不能相信的地方很多,因為通常我們曉得,某朝的年代長一點,其中必定好人多;某朝的年代短一點,其中差不多沒有好人。為什么呢?因為年代長了,做史的是本朝人,當然恭維本朝的人物,年代短了,做史的是別朝人,便很自由地貶斥其異朝的人物,所以在秦朝,差不多在史的記載上半個好人也沒有。
作者簡介
古耜,學者、作家、主編。曾在國內二百數十種報刊發(fā)表大量有關中國古典文學、現當代文學和文藝美學方面的理論評論文章及學術隨筆,總計約三百五十萬言;出版文藝評論集多部;參加過《金瓶梅詞典》《古今中外朦朧詩鑒賞詞典》《中國古典詩詞曲賦分類鑒賞詞典》《中國散文百家談》等多部大型著作的撰稿;主編和選編各類文學圖書二十種。文章收入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影視藝術研究》《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等數十種選刊、選集、合集,并多次被高考語文試卷選用。作品先后獲中國散文學會”首屆冰心散文獎·理論批評獎”,中國作家協會“首屆郭沬若散文隨筆獎·優(yōu)秀編輯獎”,第四、五屆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中國作家協會、中國魯迅研究會“我讀魯迅”全國征文獎,中國圖書評論學會“新世紀優(yōu)秀書評獎”,遼寧文學獎·文學評論獎等。
書籍目錄
散文之中的文化投影(代前言)后人締造的先祖大禹的寂寞黃帝不死蒼冷的回聲絕唱利簋文明戰(zhàn)勝暴虐的見證古道西風千古老子《莊子》淺談五章戰(zhàn)國大勢與莊子莊子在南方說讒言快樂的孔子植物與《詩經》時候的愛情孔子一個比煙花寂寞的人別人的宮殿孔子師徒與衛(wèi)國美冬民間的孟子男人孟軻儒家、道家和法家清潔的精神浩氣長存祖龍空作萬年圖秦皇馳道商鞅有罪無可終結的仇靜影沉璧——西子歸宿考西施的美人生涯屈原、賈誼及長沙擇生與擇死——屈原與司馬遷夢見屈原愚生佯狂說屈原現代散文史與文化大散文(代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我國最早的人類應該是元謀人,遺址在云南元謀縣,距今170萬年,陜西省藍田縣發(fā)現藍田猿人距今八一十萬年,并且在藍田遺址里還發(fā)現炭粒,說明八十萬年前,人類的祖先已開始學會用火,到了五十萬年前,北京猿人雖然依然住在山洞里,過著狩獵和采集生活。他們狩獵的動物種類很多,據考古學家統計,哺乳動物有九十多種,其中有鬣狗、劍齒虎、三門馬、羚羊、水牛等,最多的是鹿類。野獸是主要食物,此外,他們還采集植物的果實和塊根作食品。他們?yōu)榱松?,結伙成群,共同勞動,互相協作,共同分享勞動果實,已經形成了原始人群。距今二三十萬年的時候,人類已進入舊石器中期,原始人已由猿人進化到古人,丁村人是距今十萬年前的古人,丁村人使用的勞動工具除石器外還有骨器,他們打制石器的技術比北京猿人有了很大的進步,并根據不同用途制作了不同的石器、刮削器,還能制作石球和三棱尖狀器。他們還學會到河里捕撈各種魚類、河蚌、螺等為食物。約四五萬年前,我們的祖先進入了原始母系氏族公社時代,考古學家稱為舊石器時代晚期。內蒙古河套地區(qū)就出現這種新人的存在,而水洞溝人大概就活躍在這個時代。而這個時期,水洞溝人和河套人一樣,他們的生產力有了很大提高,要求有一種比較持久穩(wěn)固的生產集團,同時各個集團之間保持一定聯系。人類歷史發(fā)生一次偉大的革命,那種不穩(wěn)定的、彼此沒有聯系的原始群告別了歷史,從而進入了以血緣關系結合起來的氏族公社階段。氏族部落的形成是靠血緣關系的紐帶,水洞溝人和以后考古發(fā)現的山頂洞人,開始制定一種約束人類的婚姻制度,即禁止直系的關系和同輩之間的群內亂婚,實行的是一個血緣親族集團的兄弟和另一個血緣集團的姊妹之間的互相群婚。這是人類文明、人類進化的一個標志性發(fā)展。美國著名人類學家萊斯利·懷特說:“在進化過程中,無論其為社會進化、還是生物進化,我們幾乎總是發(fā)現新的發(fā)展從舊事物中生長出來,或是以之作為基礎的?!苯Y束亂倫,人類社會的細胞——家庭也就出現了。而原始人類的分工也明顯了,男主要從事打獵、捕魚,婦女從事采集、制作食物,縫制衣服,養(yǎng)育后代。而婦女的活動是直接為全體氏族成員服務的,對于維系民族組織以及生產和生活都起著重要作用。在那時是“陰盛陽衰”,女人在氏族社會中比男人的地位更重要。兒童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氏族成員世系只能按母系血統來計算。
后記
近幾年來,曾經轟動一時的文化大散文,開始不斷受到來自學術界和文學界的批評。譬如,有的文章指出:某些文化大散文,篇幅很長,框架很大,但內容不過是對一般文化現象或歷史結論的復述,因而顯得虛浮空泛,大而無當。也有的文章認為:不少文化大散文把原本屬于背景的案頭資料,當成了敘述的主要對象,滿足于抽空了生命體驗的“掉書袋”,以致無形申丟失了藝術的魅力。還有的文章,發(fā)現了文化大散文存在的模式化、批量化傾向,覺得長此以往,只能導致審美疲勞。正是基于這樣的感受和認識,有的學者便提出了“不讀文化大散文”的口號。還有的論者則干脆斷言:文化大散文必將壽終正寢。應當承認,學術界和文學界對文化大散文的批評是有的放矢的,它們比較及時、也相當準確地揭示了文化大散文在經歷了最初的成功乃至輝煌之后,很快就出現的一些弊端和遇到的一些問題,闡明了這些弊端和問題對文化大散文所造成的損耗與傷害。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學術界和文學界針對文化大散文所提出的全部批評,都只具有“末”的、“術”的性質,都只屬于作家個體精神質地的欠缺和藝術經營的失誤,而并不能說明文化大散文自身的無可救藥,即它在文體上的先天不足。無法自立。因此,那種僅僅憑借文化大散文創(chuàng)作中出現的若干問題,就從根本上否定該文體的觀點和說法,是站不住腳的,至少它缺乏充分的說服力。事實上,文化大散文作為一種晚近崛起的散文樣式,其藝術旅程雖然尚短,但獨特的社會價值和豐贍的審美意義卻已經呈顯出來。在這方面,我們且不說它的優(yōu)秀篇章如何以嚴肅而生動的言說,普及著廣大讀者的專業(yè)知識,提升著他們的文化修養(yǎng);也姑不論它的精彩之作怎樣以大膽的藝術嘗試,豐富和拓展著散文文體的藝術表現力;即使單從現代散文史的角度加以觀察和審視,它的宏觀追求與基本風格,就很值得我們高度重視。
編輯推薦
《續(xù)寫的史記(文化名家讀史錄):博識先秦》:歷史給散文以骨鈣,散文還歷史以性靈,于是,在歷史和散文的嫁接處,盛開了美不勝收的奇葩異卉。文心遠紹史家之絕唱妙筆再現無韻之離騷心牽百代書中事筆拭千秋紙上塵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