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2 出版社:張文德 學林出版社 (2008-12出版) 作者:張文德 頁數(shù):261
前言
王昭君出塞和親的故事流傳甚廣,在長期的傳播過程中不斷地演變、豐富和再創(chuàng)造,在中國文學史上形成了一條頗具意味的文學創(chuàng)作鏈。昭君故事之所以被后人爭相傳誦,主要的倒不是因為王昭君長得美,而是因為王昭君的故事具有豐富的內(nèi)涵和極強的藝術魅力。首先,昭君和親的故事實際上是人們期盼漢民族與匈奴友好親善愿望的一種象征,而且還為各民族之間的友好關系提供了一種范式,具有深刻的政治、文化內(nèi)涵。其次,昭君故事經(jīng)歷了由史傳到民間傳說,再到文人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演變過程,反映了中國古代文學發(fā)展的基本軌跡,昭示了民間與文人不同的審美趣味和文化心理。而且解剖昭君故事這一特殊個案,就可以從整體上把握不同時代文學的嬗變。再次,昭君故事的發(fā)展、演變是文學史上一個令人矚目的現(xiàn)象,對以王昭君故事為題材的文學作品進行系統(tǒng)的梳理與研究,以小見大,可以厘清不同時代或同一時代各種文體交互作用的關系,從而揭示出文學發(fā)展的內(nèi)在規(guī)律。因此,該選題有著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和極高的學術價值。由此亦可以看出文德博士敏銳的學術眼光。王昭君故事的流傳,從漢代到近代,上下兩千年,時間跨度很大,如果沒有豐厚的文化素養(yǎng)和學術積累,該課題的研究不可為,也不能為;同時以昭君故事為題材的文學作品不僅涉及到文人創(chuàng)作和民間創(chuàng)作,而且?guī)缀跎婕暗剿械奈捏w,這更是難上加難。
內(nèi)容概要
王昭君出塞和親的故事流傳甚廣,在長期的傳播過程中不斷地演變、豐富和再創(chuàng)造,在中國文學史上形成了一條頗具意味的文學創(chuàng)作鏈。昭君故事之所以被后人爭相傳誦,主要的倒不是因為王昭君長得美,而是因為王昭君的故事具有豐富的內(nèi)涵和極強的藝術魅力。首先,昭君和親的故事實際上是人們期盼漢民族與匈奴友好親善愿望的一種象征,而且還為各民族之間的友好關系提供了一種范式,具有深刻的政治、文化內(nèi)涵。其次,昭君故事經(jīng)歷了由史傳到民間傳說,再到文人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演變過程,反映了中國古代文學發(fā)展的基本軌跡,昭示了民間與文人不同的審美趣味和文化心理。而且解剖昭君故事這一特殊個案,就可以從整體上把握不同時代文學的嬗變。再次,昭君故事的發(fā)展、演變是文學史上一個令人矚目的現(xiàn)象,對以王昭君故事為題材的文學作品進行系統(tǒng)的梳理與研究,以小見大,可以厘清不同時代或同一時代各種文體交互作用的關系,從而揭示出文學發(fā)展的內(nèi)在規(guī)律。因此,該選題有著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和極高的學術價值。由此亦可以看出文德博士敏銳的學術眼光?! ”緯鴮ψ骷壹白髌返膭?chuàng)作年代詳加考辨,進而對有關王昭君故事的各種文獻資料進行系統(tǒng)的分析整合,揭示了作家與作品、作家與社會、作品與時代的相互關系,從而清晰準確地描述出昭君故事演變的路徑,并總結其成因和內(nèi)在規(guī)律。具體地說,就是以史證事,以作品證史,文史互證,考鏡源流,明辨是非;以時代的先后次序為經(jīng),以同時代的作家作品為緯,建構昭君故事嬗變的完整流程。并從歷時與共時兩個層面,對詩文、小說、戲曲及民間傳說中的昭君故事進行全面深入的探究,從而揭示出時代政治、接受心理對文人創(chuàng)作心態(tài)的影響及其與民間傳說截然不同的文學風貌。
書籍目錄
序一序二前言第一章 西漢和親政策與昭君出塞第一節(jié) 西漢和親政策綜論第二節(jié) 昭君出塞史實及評價第二章 從史實到民間傳說的昭君故事第一節(jié) 《琴操》“昭君怨”與《王明君辭序》第二節(jié) 《西京雜記》與“畫工丑圖”第三節(jié) 《后漢書》昭君史實考辨第三章 昭君故事的承傳與發(fā)展第一節(jié) 唐宋詩歌興象與“安雅昭君”第二節(jié) 唐宋散文:昭君故事之翻新第三節(jié) 唐宋傳奇:昭君故事之變異第四節(jié) 唐代變文:昭君故事之融通第四章 昭君故事的模式生成與嬗變第一節(jié) 《漢宮秋》與昭君故事初步定型第二節(jié) 《和戎記》與明代昭君故事演化第三節(jié) 《風月錦囊》之昭君故事新變第四節(jié) 明清戲曲選本之昭君戲研究第五節(jié) 清代昭君戲之情感救贖與寫心第六節(jié) 清代昭君小說之俗化與整合結語主要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
后記
記得八年前,我拋家遠舍,離妻別子,負笈南下,踽踽獨行,求學于金陵。蒙張采民師不棄駑鈍,以為朽木可雕,慨然收錄門墻,使我得附驥尾。彈指間,花開花落,已是春秋幾度;寒來暑往,讀書不敢暫輟。焚膏繼晷,兀兀窮年,將夜補蹉跎;冷落了清風明月,辜負了良辰美景,作伴青燈黃卷,終期以有成。張采民師為人謙遜平易,師生情深;藝高德馨,學識淵博。先生知我碩士所學為語言文獻學,且講授過元明清文學,卻限于資質(zhì)和學養(yǎng),未得窺見學術門徑,便不拘一格,因材施教。因之,要求我揚長避短,尋找語言與文學兩者的契合點,并且貫通古代文學各時段。于是而有《王昭君故事傳承與嬗變研究》博士論文之選題。論文從選題到具體撰寫,張先生都作了細致指導與精心點撥。初稿完成后,導師又在百忙之中,撥冗為我刮垢磨光、點金綴玉。恩師的無限關愛和辛勤培養(yǎng),使我終生難忘,受益無窮。從讀書學習的過程中,我也深深感受了人生與治學的況味,體會了學問的博大與精深。
編輯推薦
《王昭君故事的傳承與嬗變》:由學林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