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1998-9 出版社:民族大學 作者:徐杰舜 編 頁數(shù):927 字數(shù):800000
前言
我年事甚高,今年已90有5,已不可能再廣覽群書,而子弟、好友、同仁的贈書贈文卻在源源不斷的聚集。當然,自己也時常托身邊的學生去書店購書。無奈,只能閱讀其中一些較優(yōu)秀的著作。由于需借助放大鏡,品味起來頗是費力,卻不能不仔細,一目數(shù)行的歲月已一去不復返了?! ‖F(xiàn)在我案頭堆放著徐杰舜先生主編的《漢族民間風俗叢書》,已好長時間了,總舍不得撤去。一翻展此《叢書》,欣喜之情即油然生起。我本不常寫書評,這次實在是手癢,便握緊了筆?! h族廣大,風俗博而雜,用文字的排列組合將大江南北的風土人情躍然紙上,實屬不易。但是漢族風俗的基本內(nèi)涵和形態(tài)大致具有一致性或同一性。沿此思路,《叢書》中每本書的條目之遴選,都以民俗事象是否具有代表意義為標準,對那些僅流行于一隅,播布及影響面狹小的風俗事象,則大多棄而不錄。如徐杰舜先生自己編著的《漢族民間經(jīng)濟風俗》,分“農(nóng)林漁獵”、“蠶桑畜牧”、“工匠百作”及“商賈交易”四篇,面涉經(jīng)濟領(lǐng)域的各部門,而納入各“篇”內(nèi)的風俗事象,又都是為一定民眾群體,甚至是整個漢族所比較普遍施行的。因此,擁有這本書,既可盡覽漢族經(jīng)貿(mào)風俗的整體面貌,又能比較準確地把握不同行業(yè)不同時空生產(chǎn)與貿(mào)易的最為顯著的特征。
內(nèi)容概要
從古至今,自中而外,風俗總是一個極富魅力的迷人世界。這是因為—— 風俗是一面鏡子。無論哪個民族,只要展示出自己的風俗,不是像鏡子一樣地照出了自己的風貌,乃至風韻嗎? 風俗是一個萬花筒。無論哪個民族的風俗,從衣食住行到婚嫁喪葬,從農(nóng)作山林到畜牧百工,從節(jié)日歲時到信仰崇拜,不是像萬花筒一樣豐富多彩、千變?nèi)f化嗎?風俗是一部社會生活的活教材。無論誰要了解和認識一個民族,最佳的途徑之一就是先了解其風俗,看一看這個民族吃什么,住什么,穿什么,用什么;看一看這個民族如何種田,如何對待天災人禍,如何飼養(yǎng)牲口,如何做工,如何經(jīng)商,如何對待鄰里;看一看這個民族婚儀如何進行,葬儀如何舉行;看一看這個民族有些什么節(jié)日,信仰什么樣的宗教,從這些側(cè)面便可知道這個民族的文化素養(yǎng)和社會概貌。風俗不正像一部生動的教材向世人介紹自己民族的文化和生活風姿嗎? 這本書所記述的風俗均來自民間,或過去曾在民間廣泛流行,或現(xiàn)在還在民間廣為播布。書中介紹的風俗,有些還帶有濃厚的封建迷信色彩,為了保存資料的完整而未作刪節(jié);有些是新社會形成的新風尚,表現(xiàn)的形式雖然不變,內(nèi)容卻富有新的思想,讀者應注意分析認識。 人們通過閱讀這本書,可以借風俗這面鏡子,看一看漢族這個民族的風姿、風貌和風韻,并從風俗這個側(cè)面,探索和了解古老而文明的漢民族的生活軌跡。
作者簡介
徐杰舜 1943年12月生,祖籍浙江余姚,出生于湖南零陵。1965年畢業(yè)于中南民族學院,現(xiàn)為廣西民族學院民族學人類學研究所教授、碩士導師,廣西民族學院漢民族研究中心主任,廣西民族學院學報編輯部主任;云南大學、中南民族學院、廣西右江民族師專兼職教授,中央民族
書籍目錄
鐘敬文/序前言一、百工百業(yè)風俗篇 農(nóng)林漁獵風俗 插秧時節(jié)趣俗多 耦耕遺風之丫 北方作物栽培多古風 植樹造林風俗美 護林鄉(xiāng)規(guī)諸俗 伐木者與山神 放木排與敬水神 采人參與種香菇 “年年有余”與養(yǎng)魚 捕魚風俗多奇趣 漁俗與船忌 獵俗種種 獵祭與獵忌 蠶桑畜牧風俗 育蠶寶寶之俗 蠶花記趣 敬牛和愛牛 養(yǎng)豬風俗多講究 相馬、養(yǎng)馬與馬王爺 南北養(yǎng)羊相異趣 老奶奶養(yǎng)雞實錄 工匠百作風俗 祖師爺與祖師會 拜師與收徒 石匠為大之俗 木匠蓋房和造船 鐵匠煉劍為重 窯匠行業(yè)兄弟多 紙匠風俗多異趣 織匠、染匠和縫紉匠 茅臺酒匠與紹興酒師 剃頭挑子一頭熱 商賈交易風俗 形形色色的廟會 幌子廣告風俗古 賣什么吆喝什么 響器喚頭招客來 廣告雜俗 店名拾趣 店俗的生意經(jīng) 接財神與店忌二、衣食住行風俗篇 服飾風俗 舉國崇尚“中山裝” 漢族婦女愛“旗袍” 奇異裝束“惠安女” 青蓮包頭藕荷兜 明代古裝“活化石” 藍印花布古色香 四季頭巾放異采 舟山漁民穿籠褲 古風古俗話肚兜 兒童服飾多奇趣 南方女兒愛木屐 飲食風俗 南人食米北人面 “齊味萬方”話烹飪 五味調(diào)和百味美 白幫青葉“菜中王” 北地風味“涮羊肉” 天津包子“狗不理” 寧波湯團“缸鴨狗” 女兒酒和女子茶 蓋碗茶和工夫茶 一包冰雪吊梨膏 葫蘆一串蘸冰糖 居處風俗 鎮(zhèn)邪“泰山石敢當” 八仙高擎棟梁來 魚鱗梁上披紅布 上梁巧遇紫微星 筑墻禁忌何其多 漢族住宅守護神 建筑裝飾“八寶圖” 北京胡同“四合院” 女媧遺風話“窯洞” 客家民居“圍龍屋” 江南房屋多“腰門” 行旅風俗 羊皮筏子征黃河 紹興水鄉(xiāng)腳劃船 川江船夫風情曲 新船下海多奇俗 活躍川南的滑竿 代步當車小毛驢 山間鈴響馬幫來 “木牛流馬”獨輪車 轆轆而行人力車 馬蹄聲聲大車行三、游樂百戲 風 俗 篇 燕游玩賞風俗 錢塘觀潮八月中 泛舟游湖樂趣多 八月十七看串月 春風萬里飛紙鳶 綠楊蔭里秋千鬧 曲水流觴古風繼 寒冬踢毽老幼娛 歌舞曲藝風俗 東海漁鄉(xiāng)大奏鼓 閩臺男女鼓傘舞 鼓聲點點動人心 潮州壯漢舞英歌 寧鄉(xiāng)舞獅樂無窮 青田舞蹈魚燈紅 皖北盛跳花鼓燈 化州年豐跳花棚 茶鄉(xiāng)歌舞采茶燈 陜北人日鬧秧歌 練功壯威盾牌舞 浙東盛演蓮子行 嬌童美女搶姑娘 南粵民樂鑼鼓柜 鳳陽花鼓行全國 引吭高歌信天游 蓮花山上鬧花兒 古縣合陽說花花 百戲雜耍風俗 萬人空巷看社戲 晉地娛人演對戲 嚎啕會上看儺戲 黔北喜觀花燈戲 徹夜立觀平安戲 古黔逗趣品地戲 雁北怪戲耍孩兒 掌上耍演傀儡戲 海寧興演皮影戲 引人耐看盤中戲 打趣逗樂杠箱官 湘北出會做故事 旦乘丑引行彩車 高蹺行逗人笑 男舞女唱跑旱船 竟斗博弈風俗 金華奇觀鬧斗牛 蘇州笨鴨趣相斗 魚米之鄉(xiāng)看賽馬 陜北角力人拔牛 龍舟競渡緩緩行 競斗取樂話相撲 楚河漢界爭戰(zhàn)樂 手談清娛黑白分四、四時八節(jié)風俗篇 春時風俗 百節(jié)年為首 爆竹聲中迎新年 出天方迎喜神 春節(jié)主男下廚房 龍騰獅躍鬧新春 迎掃財神玩車燈 牛娘賀新春 家家戶戶搶路頭 正月初五倒五窮 賓陽新春舞炮龍 歲歲迎春鞭春牛 何處聞燈不看來 北國冰燈鬧元宵 燈節(jié)話燈謎 婦女娛樂迎紫姑 正月十五逛花橋 正月十六轉(zhuǎn)黃河 正月甘五話填倉 二月二龍?zhí)ь^ 二月二炒包谷 二月二包粽子 春暖花開話踏青 雙蝶節(jié)的傳說 三月三桃花浴 禁火寒食祭子推 清明節(jié)掃墓祭祖 清明節(jié)與青團子 忠縣三月會的傳說 夏時風俗 立夏嘗新稱體重 立夏燒吃露天飯 南通立夏行吃蛋 四月八浴佛節(jié) 四月八吃烏米飯 四月八趕天狗 夏至九九歌 龍舟競渡話端陽 推龍船送瘟病 樂山“搶鴨”賀端午 五月五掛菖蒲 五月五插艾子 六月六請姑姑 六月六曬紅綠 六月六吃炒面 六月六敬天狗 青苗會的故事 吃冷面的傳說 秋時風俗 七夕家家乞巧忙 七月十五敬孤寡 耕地上掛五色紙 七月三十放河燈 中秋賞月到四更 家家競奪狀元餅 八月中秋吃芋艿 八月中秋嬉香龍 摸清不為偷 中秋節(jié)玩兔兒爺 中秋奇風異俗趣談 佳節(jié)又重陽 燒紙祭祖的傳說 《孟姜女》與寒衣節(jié) 冬時風俗 冬至大過年 冬至九九歌 門環(huán)上的冬節(jié)圓 冬至吃餃子 臘八節(jié)談臘八粥 臘月甘三麻糖把嘴粘 家家戶戶撣埃塵 總把新桃換舊符 福倒與福到 舟山除夕不殺雞 除夕夜吃甘蔗擁火種 對行為的禁忌 對語言的禁忌 對服藥的禁忌 對性生活的禁忌 對婦女的禁忌 對農(nóng)事的禁忌 對節(jié)氣的禁忌 對手工業(yè)的禁忌 對經(jīng)商的禁忌 對戲業(yè)的禁忌 對祖靈的禁忌 對動物的禁忌 對植物的禁忌 對天象的禁忌 對生梨蘋果的禁忌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羊皮筏子征黃河 在濁浪洶涌、波濤奔騰的黃河上游,常常可以看到三五人乘坐在一種羊皮袋組成的筏子里,隨著浪濤一上一下地顛簸,漂流而下的驚險場面。這就是征服黃河天險流傳在陜甘寧漢族民間一種傳統(tǒng)的擺渡人和運輸貨物的水上交通工具“羊皮筏子”?! ⊙蚱しぷ觿?chuàng)始于何時?民間傳說那是遠古時代,有一次黃河上游洪水暴發(fā),泛濫成災,沖毀農(nóng)舍、山林、牲畜。有一個人在洶涌的洪水中掙扎了三天三夜,正在四肢無力,生命垂危之際,突然發(fā)現(xiàn)上游漂來一團白色的東西,他一把抱住,原來是一只鼓著氣的死羊,終于隨浪連同死羊沖到了岸邊,才九死一生活下命來。他爬上岸,將羊拖上來一看,原來這是只早已死了的山羊,肚皮里的五臟六腑早已腐爛一空,使死了的羊肚內(nèi)充滿了氣體,因此,隨著洪水從山林中漂流出來,救了他一命。他就成了首先發(fā)現(xiàn)羊皮筏子可以渡河的創(chuàng)始者了?! 「鶕?jù)《漢書》記載,早在東漢時,作戰(zhàn)的漢軍將領(lǐng)看見羌人摟著羊皮袋渡河而得到啟示,才命士兵“縫革為船”。公元47年,已作為渡河作戰(zhàn)的水上工具。所以,這種羊皮筏子已有2500多年的久遠歷史,一直流傳至今。 可以說這種奇特的渡河習俗,是古代黃河兩岸漢族勞動人民為征服自然天險,就地取材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而且,制作這種羊皮筏子已形成了一套傳承的制作方法和程序。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