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7 出版社:上海財經 作者:安德魯·希格森 頁數(shù):178 譯者:張綺
內容概要
《公司財務報告》一書以批判性的視角對目前的公司財務報告進行了探討。公司管理層、會計人員和審計人員所面臨的陳報過程的復雜性以及問題的多樣性需要一個堅實的概念基礎。近期的財務丑聞更加清楚地展示了本書所探討主題的相互關系——從財務報告到審計、從管理層動機到舞弊等?! ”緯闹饕攸c有: ◆批判性地探討了會計“理論” ◆資深從業(yè)人員對“真實和公允觀點”的看法 ◆探討了“財務報告的期望差” ◆討論了“公司業(yè)績”的性質 ◆探討了公司舞弊 ◆特別關注了對公司“實時”報告的要求 ◆每章末均有討論題 本書適用于高年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MBA學生的學習?! ndrew Higson博士主講的課程有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和審計。
書籍目錄
譯者序前言致謝第1章 財務報告的問題 1.1 財務報告所面臨的問題的范圍 1.2 本書的結構 1.3 結論第2章 對會計“理論”性質的探索歷程 2.1 對“會計理論”術語的研究 2.2 理論發(fā)展的方法 2.3 理論的發(fā)展和阻力 2.4 會計計量 2.5 結論第3章 會計和公司報告的發(fā)展 3.1 受托責任的起源 3.2 管理會計環(huán)境下早期的受托責任 3.3 公司治理 3.4 會計的早期發(fā)展 3.5 收入和支出的確認 3.6 結論第4章 財務報告:沒有基礎的框架? 4.1 會計規(guī)范 4.2 概念框架的發(fā)展 4.3 英國在財務報表“目標”方面所做的努力 4.4 與法律要求的不一致 4.4 推動概念框架發(fā)展的潛在因素 4.6 反對概念框架發(fā)展的觀點 4.7 知識經濟中的實時報告 4.8 結論第5章 審計和保證的發(fā)展 5.1 早期的審計 5.2 檢查舞弊成為審計目標 5.3 審計的概念基礎 5.4 審計方法的發(fā)展:從審計效率到審計效果? 5.5 保證服務 5.6 持續(xù)審計——第五代審計? 5.7 結論第6章 管理層一審計人員的關系 6.1 獨立性和客觀性 6.2 對動機進行審計 6.3 盈余管理 6.4 “中立性”概念 6.5 管理層一審計人員的協(xié)商 6.6 審計委員會 6.7 審計人員和舞弊 6.8 結論第7章 通過審計報告進行傳遞:審計人員想要說些什么? 7.1 探究審計人員想要表達的信息 7.2 審計人員的意見 7.3 “真實和公允觀點”的發(fā)展 7.4 英國從業(yè)人員的觀點 7.5 無規(guī)定形式的審計報告 7.6 “常青審計報告”可以作為實時報告嗎? 7.7 結論第8章 財務報告期望差研究第9章 重構外部報告概念框架的難題第10章 難以企及的圣杯術語對照表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