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5 出版社:鄭州大學出版社 作者:張美莉,劉繼憲,焦培民 著 頁數(shù):386 字數(shù):525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中國災害通史·魏晉南北朝卷》分上下兩篇,分別對魏晉時期(220—420年)和南北朝時期(420—589年)的自然災害進行了初步探討。上篇對魏晉時期水災、旱災、疫災、蟲災、雹災、凍災、震災、風災八類自然災害分別進行了統(tǒng)計和分析,總結(jié)了自然災害的特點,分析了自然災害的成因,最后還對魏晉時期的救災實踐進行了探討。下篇對南北朝時期水、旱、蟲、疫、雹、凍、沙塵、震、風等九種自然災害分別進行了統(tǒng)計和分析,并探討了災害總體特征和災害產(chǎn)生的自然原因與社會原因。全書最后附有《魏晉南北朝自然災害年表》,按年月日順序,逐條收錄了記載各類自然災害情況的史料及其出處,同時還標明了災害發(fā)生的現(xiàn)在區(qū)域。
書籍目錄
緒論魏晉篇 第一章 魏晉時期自然災害總論 第一節(jié) 魏晉時期自然災害的特點 第二節(jié) 魏晉時期自然災害形成的原因 第二章 魏晉時期自然災害分論 第一節(jié) 魏晉時期的水災 第二節(jié) 魏晉時期的旱災 第三節(jié) 魏晉時期的疫災 第四節(jié) 魏晉時期的蟲災 第五節(jié) 魏晉時期的雹災 第六節(jié) 魏晉時期的凍災 第七節(jié) 魏晉時期的震災 第八節(jié) 魏晉時期的風災 第三章 魏晉時期的救災實踐 第一節(jié) 災前防御措施 第二節(jié) 災時賑濟措施 第三節(jié) 災后恢復措施 第四節(jié) 魏晉時期民間的抗災救災措施 第五節(jié) 魏晉時期的救荒特點 第六節(jié) 魏晉時期國家救災的局限性南北朝篇 第一章 南北朝時期自然災害總論 第二章 南北朝時期自然災害分論 第一節(jié) 南北朝時期的水旱災害 第二節(jié) 南北朝時期的蟲災 第三節(jié) 南北朝時期的疫災 第四節(jié) 南北朝時期的雹災 第五節(jié) 南北朝時期的凍災 第六節(jié) 南北朝時期的沙塵天氣 第七節(jié) 南北朝時期的震災 第八節(jié) 南北朝時期的風災 第三章 南北朝時期自然災害原因 第一節(jié) 南北朝時期氣候的波動 第二節(jié) 南北朝時期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與動植物資源 第三節(jié) 南北朝時期人類活動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附錄 魏晉南北朝自然災害年表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魏晉篇第一章 魏晉時期自然災害總論魏晉時期(220—420年)是中國歷史上自然災害發(fā)生的集中時期,它以數(shù)量多、頻率高、連鎖反映顯著、危害嚴重、群發(fā)典型而引起研究災害史學者們的關(guān)注。災害的后果令人觸目驚心,經(jīng)濟層面上淹沒農(nóng)田、毀壞廬舍、吞噬生命、傷害禾稼,要么一片汪洋,要么旱蝗千里,要么天崩地陷,要么瘟疫施虐,造成了餓殍遍野的慘狀,給人民的生產(chǎn)和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政治層面上影響到社會的安定和政權(quán)的鞏固,直接威脅到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所以總結(jié)和研究魏晉時期的自然災害,對于了解當時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以及社會狀況等無疑有很大幫助。第一節(jié) 魏晉時期自然災害的特點魏晉時期是中國古代自然災害集中發(fā)生的重要歷史時期之一。災害屢現(xiàn),種類已多達十余種,但由于篇幅所限,筆者只收集了水、旱、蟲、疫、震、雹、凍、風八種主要自然災害,資料來源主要以《三國志》和《晉書》中的《五行志》為基礎(chǔ),書中的本紀和人物傳記中也有關(guān)于災害的記載,它們正好是《五行志》的有力補充,有些災害在《宋書·五行志》與
編輯推薦
在人類的發(fā)展史中,中國歷來就是世界上的多災國家。災害種類之多,災害強度之烈,實屬罕見。自然災害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嚴重威脅有目共睹,輕則使農(nóng)業(yè)歉收,重則無收,甚至給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造成巨大損失。所以說“風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否則將會是另一番情景。因此對古代自然災害的研究,不僅可以完整、系統(tǒng)地反映出我國自然災害的演變史,而且為今后更精確地預測嚴重自然災害的發(fā)生提供重要的客觀依據(jù),對現(xiàn)代防災、抗災、救災提供必要的、翔實的回顧性資料?!吨袊鵀暮νㄊ罚何簳x南北朝卷》擬對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自然災害情況加以探討。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