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文文學教程

出版時間:2009-7  出版社:暨南大學出版社  作者:饒M子,楊匡漢 主編  頁數:212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海外華文文學,是指中國以外其他國家、地區(qū)用漢語工作的文學,是中華文化外傳以后,與世界各種民族文化相遇、交匯開出的文學奇葩。它在中國大陸學界的興起和命名,始于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從臺港文學這一“引橋”引發(fā)出來的,后來作為一個新的漢語文學領域,進入學界的研究視野。    海外華文文學命名之初,人們只是把它看作一個與本土文學有區(qū)別的新的研究對象,并沒有認識到它的世界性和獨立的學科價值,若干研究成果也未能突破對傳統(tǒng)中國文學的理解和詮釋。海外華文文學學科意識的萌發(fā),是在20世紀90年代初,更具體地說,是在1993年6月,香港嶺南學院現代文學研究中心和暨南大學中文系聯合召開的“海外華文文學機構負責人聯席會議”上提出來的。那次會議,在廣州暨南大學召開,共有中國大陸和臺港20個研究機構的學術帶頭人參加,與會代表在總結、交流這一領域文學創(chuàng)作與研究經驗的基礎上,一致認為在新的歷史文化背景下,應積極努力,將其建設成富有文學性獨立價值的學科之一。之后,才有了學科理念的萌生,有了學科建設自覺。

書籍目錄

導言第一章 海外華文文學概論 第一節(jié)  海外華文文學與中華文化 第二節(jié)  海外華文文學的文化認同與“中國意識” 第三節(jié)  海外華文女性寫作的文化透視 第四節(jié)  海外華文文學的理論研究與方法論第二章 東南亞和東北亞華文文學 第一節(jié)  東南亞華文文學概觀 第二節(jié)  東南亞華文文學的歷史線索 第三節(jié)  東南亞華文文學的多元局面 第四節(jié) 東南亞華文文學的文化母題 第五節(jié)  東北亞華文文學第三章 北美華文文學 第一節(jié)  北美華文文學的發(fā)展脈絡 第二節(jié) 20世紀50年代以前的北美華文文學 第三節(jié)  20世紀50至70年代的北美華文文學 第四節(jié) 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新移民文學” 第五節(jié)  北美華文文學的區(qū)域特質與典型主題第四章 歐洲華文文學 第一節(jié)  歐洲華文文學概況 第二節(jié)  瑞士華文文學   第三節(jié)  法國華文文學   第四節(jié)  英國華文文學   第五節(jié)  德、荷、比、盧華文文學第五章 澳大利亞華文文學 第一節(jié)  地區(qū)歷史與多元文化主義 第二節(jié)  華人移民與澳華文學 第三節(jié)  澳華文學的特色   第四節(jié) 代表作家作品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3.審美型認同  還有少數作家對民族文化的認同,完全屬于審美層面。他們只是認同一種“中國式”的美感經驗,并企圖以它來整合異質的現實。如葉維廉、楊牧、鄭愁予的某些詩作?,F實層面的痛楚、剝離,被詩人提煉成一個個雋永而意味深長的意象,其間折射出中國人的深層記憶:關于生命、關于美。就文學而言,審美型認同是最有價值的,它其實是積淀了前面兩類認同心理升華而成的,它要承傳的不僅僅是我們文化的精髓,更是我們心靈深處的美學神韻?! 】傮w來看,情感型、理智型、審美型三種文化認同雖然取向不同,但骨子里都有深刻的“中華情結”,都以一種二元結構觀察自身及自身以外的世界,更確切地說,是以一個“華人”的眼光去思考、審視存在的一切。  當一個作家真正超越民族的視閾,他們認同的可能只是一種世界性的文化意識。對于客觀存在的歧視、冷漠與壓制,要做到超越是相當困難的。只有在20世紀90年代以后,隨著世界各國“種族歧視”政策的日益消失,加上國際交流的日益頻繁,新一代的華文作家雖然背景不一,但在文化認同上,卻大多能采取多元化的立場,甚少懷“民族文化”情結。二元結構如中外、現代與傳統(tǒng)等的痕跡,在這些作家的作品中十分淡薄,他們所呈現的是一個更廣闊的人性地帶,有點虛無,卻執(zhí)著于存在真相和人生意義的探究。盡管這類超越性的作品本身還不盡完善,也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因為一般的讀者期望的是海外發(fā)跡史,而評論家總要找尋海外作品中的“中國色彩”),但它們卻指示著一種更澄澈的文學空間,正是在這樣的空間,人的心靈會擺脫一切觀念的棧橋桎梏,達臻真正的自由狀態(tài)。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海外華文文學教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條)

 
 

  •   書物美價廉??爝f灰常快。
  •   包裝很嚴實,是用來寫畢業(yè)論文的書,希望能有所幫助
  •   挺好的,有意識
  •   這個是我的教科書啊,雖然買回來沒怎么看過,但是偶爾翻翻還是很不錯的。
  •   這本教材也是很多人合寫的,因而有的是論文式,有的是傳統(tǒng)教材式??傮w而言,涉及作家分析的東西較深入。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