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1 出版社: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楊國宜 頁數(shù):473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是從作者在高校任教、從事歷史研究五十多年里發(fā)表的百余篇論文中,編選有代表性的27篇組成。略分歷史事件、歷史人物、人物思想、社會文化、安徽地方史等五類,涵蓋面較廣。對共工傳說、山越戰(zhàn)爭、淝水之戰(zhàn)、貞現(xiàn)之治、澶淵之盟、保州兵變、王安石變法,成吉思汗評價、王立以合州城降元等富有爭議的歷史問題,提出了自己頗有新意和創(chuàng)見的看法。對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中范仲淹、陳傅良、朱熹等人的民本思想、治國方略等進行現(xiàn)代詮釋,頗有啟發(fā),借鑒之處。并結(jié)合反腐倡廉的現(xiàn)實,以歷史上范仲淹,包拯、朱熹、朱元璋等人對此問題的看法和做法為鑒,有一定的學術(shù)價值和歷史意義。全書體現(xiàn)了作者研究歷史,注重問題意識,獨立思考,實事求是,多角度,全方位地看問題;充分占有原始資料,讓史料說話,論從史出;通過考證,去偽存真,其結(jié)論令人信服;顯示了作者在治史過程中堅持求索、求實、求真的精神??晒┦穼W愛好者、青年學生以及關(guān)心地方史研究的人士閱讀、參考。
作者簡介
楊國宜,l930年生,四川省南部縣人。1954年畢業(yè)于四川師范學院(后發(fā)展為四川師范大學、西華師范大學)歷史系,考入上海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中國通史研
究班,畢業(yè)后留校工作。后調(diào)合肥師范學院、安徽師范大學歷史系任教,先后評為講師、副教授、教授,中國古代史研究生導師。終身享受國務院頒發(fā)的特殊貢獻專家津貼。
科研成果豐碩,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百余篇,其中《共工傳說史實探源》載《文史))第三輯:《略論土地所有制形式問題》等五篇,選入北京三聯(lián)書店((中國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問題討論集》、香港萃文書店《明清社會經(jīng)濟史論文集》;
《略論貞觀之治》、《宋代農(nóng)民政治地位和經(jīng)濟生活》、《略論明清之際的地主階級革新派》等文收入《歷史研究))編輯部編輯的《唐太宗與貞觀之治論文集》、《中外封建社會勞動者狀況比較研究論文集》、《中國封建地主階級研究》;《南宋漳州士人的愛國傳統(tǒng)》、《朱熹對民本思想的闡釋和實踐》等文收入“中國宋史研究會”編輯的《宋史研究論文集》。多篇論文獲獎。
出版獨著、合著、主編、參編學術(shù)著作《包拯集校注》、《包拯集編年校補》、《安徽古戰(zhàn)場》、《方臘起義研究》、《皇子傳》、《冤臣傳》、《當代社科大辭典》、《中國歷史大詞典》、《安徽文化史》、《中外又明史綱》、
《新安志整理與研究》、《明朝災異野聞編年錄——原名(二申野錄>》、《(四書)全文譯注》、《(古文觀止>全文譯注》、《綱鑒易知錄》(白話本)、《通鑒菁華錄》(白話本)等十余部。
多部著作獲獎。
長期從事教學工作,主要講授中國古代史、唐宋遼金元史、安徽古代史等課程。屢獲教學優(yōu)秀獎、教書育人獎、第二課堂優(yōu)秀獎。事跡被收入《安徽師大英才錄》、《安徽省高校教授人名錄》、《中國當代歷史學者辭典》等書。
書籍目錄
自 敘
第一編 歷史事件研究
共工傳說史實探源
略論“貞觀之治”
“澶淵之盟”平議
慶歷新政時期保州兵變的評價問題
王安石變法的階級性、進步性和局限性
南宋漳州士人的愛國傳統(tǒng)
王立以合州城降元(西川行院)眾因考實
從《大誥》看朱元璋的反腐敗
第二篇 歷史人物研究
一代名相,蒙冤而死的寇準
陳翥生平事跡考 ——《五松陳氏宗譜》質(zhì)疑
志雪靖康恥,冤死風波亭的岳飛
一代天驕——紀念成吉思汗誕生八百周年
杜道堅考
第三編 人物思想研究
范仲淹民本思想新探——讀《范文正公集》札記
略論陳傅良的學派、思想和風格——讀《文獻通考止齋日》札記
略論朱熹的民本思想
朱熹和諧理念的現(xiàn)代詮釋
第四編 安徽地方史研究
東吳平定皖南山越戰(zhàn)爭的性質(zhì)及其歷史作用
從民心向背看淝水之戰(zhàn)的性質(zhì)
兩宋時期淮河流域交通的盛衰
黃庭堅與安徽的緣分
第五編 社會文化史研究
唐代文人人幕成風的原因
唐代幕府文人的境遇
宋代農(nóng)民的政治地位和經(jīng)濟生活
《包拯集校注》前言
杜道堅《文子纘義》義蘊初探
《道德玄經(jīng)原旨》對老子思想的繼承與發(fā)展
附錄 楊國宜論著目錄
章節(jié)摘錄
對立面的相互依存。老子說:“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聲音相和,前后相隨?!痹家脖阏f:“有無、難易、長短、高下、聲音、前后斯六者,相生相成、相形相傾、相和相隨,皆有對待,理所必然”。(2章)從以上列舉的言論中不難看出,杜道堅在闡述《道德經(jīng)》旨意的時候,與老子的思想是基本一致的,稱為《原旨》是名副其實的。(2)但杜道堅為《老子》作注,也并非亦步亦趨,毫無建樹,有些老子說得不夠明確的問題,他便引用其他道家著作來加以補充。引用《列子》,例如,老子只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钡斓刂鹊那闆r如何?沒有說清楚。杜道堅便引用《列子》卷]說:“天地安從生?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氣形質(zhì)具而未相離,故曰渾淪?!闭f明“天地之先有五太。”比老子所說要具體得多。(2章)引用《子華子》,例如,老子的“貴身”思想,沒有用具體事實說明,不易理解,前人頗多誤解。杜道堅除了明確指出“圣人貴身以道,眾人貴身以名,大相徑庭”外,又舉《子華子》中的歷史故事說,在韓魏爭地時,子華子對韓僖侯說:廢掉你的兩臂,便把天下給你,你愿意嗎?僖侯不同意。由此可見,“兩臂重于天下,身亦重于臂,道更重于身矣?!敝挥匈F生,不輕身以徇物,才合乎道,才沒有禍患,才可以寓天。(13章)引用《關(guān)子》,例如,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辈淮蠛美斫猓诺缊员阋谩蛾P(guān)子》說:“道不可道,不可道即道。”認為“自然之天,隱然長存,形而上形而下,天此道吾此道,不言之言,無名之名,已不勝眾,奚假多言哉?!保?章)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