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涼的獨白書寫《寒食帖》

出版時間:2010-07  出版社:網(wǎng)路與書  作者:蔣勳  頁數(shù):136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寒食帖》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蘇軾在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jié),在寫下了首遣興的詩作,表達了他的人生之歎。詩意蒼涼,表達了蘇軾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之中,下筆而出的?! ?dǎo)讀者蔣勳老師認為《寒食帖》不能單一看某一個字,整個篇章,一起看布局,才感受得到交響曲樂章龐大壯闊的配置,感受到創(chuàng)作者行走於文學(xué)與書法之間驚人豐富的魅力。蘇東坡嘲笑自己的書法是「石壓蝦蟆體」,而一般他的字會被解讀成「豪放」。閱讀《寒食帖》上的字,則會發(fā)現(xiàn)其實豪放的大架構(gòu)裏不失細節(jié)的溫柔婉約?!  逗程纷钺嵋痪洹敢矓M哭塗窮,死灰吹不起。」蔣老師把這幾個字,形容成像詩人的表情,愁鬱、荒涼、困頓,像最頑強的生命,像冬寒禿枝,看似頹敗,卻在內(nèi)?蘊含隱匿發(fā)枝發(fā)葉的生命力?! 《跉v史的騷動裏,《寒食帖》經(jīng)歷了各種的劫難,重疊著許多時代的記憶:上面留下了黃庭堅、董其昌、乾隆、納蘭容若等人的墨跡與印章,以及八國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和關(guān)東大地震東京大火在《寒食帖》留下各種時間的痕跡?! 摹逗程罚梢粤私馓K東坡如何在自我調(diào)侃、自我嘲笑?完成一種毀譽之外的豁達。豁達指的是生命本質(zhì)的了悟,了悟之後,下筆為文學(xué),下筆為書法,都有不同境界的領(lǐng)悟。

作者簡介

  蔣勳  一九四七年生於西安,福建長樂人。中國文化大學(xué)史學(xué)系、藝術(shù)研究所畢業(yè)。一九七二年負笈法國巴黎大學(xué)藝術(shù)研究所,一九七六年返臺。曾任:《雄獅美術(shù)》月刊主編,先後任教於文化大學(xué)、輔仁大學(xué)、臺灣大學(xué)、淡江大學(xué)。擔(dān)任東海大學(xué)美術(shù)系創(chuàng)系主任七年?,F(xiàn)任《聯(lián)合文學(xué)》社長。多年來以文、以畫闡釋生活之美與生命之好,為臺灣美學(xué)大師。寫作小說、散文、詩、藝術(shù)史,以及美學(xué)論述作品等,深入淺出引領(lǐng)人們進入美的殿堂。並多次舉辦畫展,深獲各界好評。近年專事兩岸美學(xué)教育的推廣。著有:藝術(shù)論述《美的沉思》、《徐悲鴻》、《齊白石》、《破解米開朗基羅》、《天地有大美》、《美的覺醒》、《孤獨六講》等;散文《島嶼獨白》、《歡喜讚嘆》、《大度.山》等;詩作《少年中國》、《母親》、《多情應(yīng)笑我》、《祝?!贰ⅰ堆矍凹词侨绠嫷慕健?、《來日方長》等;小說《新傳說》、《情不自禁》、《因為孤獨的緣故》、《秘密假期》等。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蒼涼的獨白書寫《寒食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6條)

 
 

  •      每次讀繁體字版本的書對于自己就像一種修行。每一頁幾乎都有字不識,速度只得放慢,必須查字典。APP應(yīng)用程序用的最多的就是“新華字典HD”。讀得慢,相應(yīng)地就讀得透一點。《蒼涼的獨白書寫-寒食帖》是在一種依依不舍的情結(jié)中讀完的。這已是近期看的第8本蔣勛作品,加之每天已成為上下班途中、臨睡前“功課”的聽“蔣勛講紅樓夢”,自己已完完全全沉迷于蔣勛老師的文學(xué)世界中了。
      
       人,一生能遇見幾個生命中的“貴人”?通常意義上的“貴人”是事業(yè)上、仕途上拉你一把的人,精神層面上往往會被忽略。我在閱讀了幾部蔣勛作品后,深深地感到遇見了又一個“貴人”、一個“領(lǐng)路人”。小時候父母買了“四大古典文學(xué)名著”,并告誡說這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好好看吧。然后我就開始好好看了?!叭龂?、“水滸”因為自己的興趣所至而得以無障礙的通讀?!拔饔斡洝本筒盍它c,而“紅樓夢”這部有著眾多隱喻,典故,博大精深的作品,以我當(dāng)時的年齡、知識結(jié)構(gòu)完全通讀是不可想象的,光是看幾句判詞都感覺到了云里霧里。到新華書店里看看“紅學(xué)”研究的書,幾乎全是賈寶玉是不是曹雪芹之類的考證,少有的幾本注解以現(xiàn)在的角度來看完全是階級斗爭的意思在里面,毫無意義。直到三十年之后的今天,極其偶然的接觸到了蔣勛的作品,跟隨老師的腳步,終于回歸到作品本身,逐字逐句的解讀,并融入了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在里面,感覺自己如煥然新生一般,極大地拓寬了眼界和心胸。同樣,《寒食帖》沒有蔣勛的導(dǎo)讀,光憑自己很難領(lǐng)會蘇軾當(dāng)時的心情,和處處透露出的種種深情。
      
       《寒食帖》導(dǎo)讀里列舉的蘇軾名句“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從二十歲殿試的一舉成名,成為當(dāng)時的文壇領(lǐng)袖,到因為反對變法,一路被貶,直至被貶到海南島這樣的“海角天涯”。從古至今“獨善其身”,不去隨波逐流都是非常困難的選擇,人生充滿著太多無奈。正因為很難,所以更感動于那種生命的豁達。在“烏臺詩案”中蘇軾幾欲至死,已給兄弟蘇轍寫下訣別詩“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jié)來生未了因”。后因朋友多方奔走相救,太后出面求情,甚至連其“政敵”當(dāng)時已罷相的王安石也上書為蘇軾求情,神宗皇帝終于下定決心,頂住了清議壓力,赦其不死,貶到黃州?!逗程肥翘K軾被貶黃州3年后所寫的2首《寒食詩》的草稿。非常有趣,傳世的3大行書都不是在書房里正襟危坐寫出來的,是有感而發(fā),隨性所至。在黃州的幾年里蘇軾生活很不如意,因朋友的資助,在東邊的山坡上結(jié)廬耕種,蘇軾已“死”,而東坡則“新生”?!赌钆珛?赤壁懷古》等作品皆是在黃州時期創(chuàng)作的?!肮蕠裼?,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一直是我最為欣賞的詞句。在書寫《寒食帖》中,有多筆寫到筆禿(筆根),心中積郁的愁悶在書寫中不知不覺都揮灑出來,這是看原稿才能體會到的。蔣勛的導(dǎo)讀語字淺白,文筆清麗,結(jié)合“寒食節(jié)”的來歷和介子推的故事一起講來,很是動人。
      
       唐代書法大家歐陽詢的楷書是“橫平豎直”極有規(guī)矩。楷書是臨摹的范本,本身具有“楷?!钡囊馑?。而“行書手帖”更加自由,每一筆都充滿著書寫者心中未知的情感變數(shù)。非常喜歡黃山谷在《寒食帖》后面的跋文,寫得極其自然灑脫,特別是最后一句“它日東坡或見此書,應(yīng)笑我于無佛處稱尊也”,他與東坡亦師亦友的關(guān)系,在這句中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出來了,估計他本人也是含笑寫就,如我這樣千年之后的觀者也是如癡如醉。宋代四大家的前二位同時在《寒食帖》中登場,書寫的作品也都是本人的最高水準,極其難得。
      
       斯人以逝,而青山依舊。此帖在近千年的歲月里經(jīng)歷過無數(shù)天災(zāi)、人禍的劫難,如今依然完好,個中因緣殊不可解。感嘆之余,也為《寒食帖》如今能在臺北故宮繼續(xù)傳遞著中華文明的迷人魅力而欣喜不已。
      
  •     剛開始在三聯(lián)書店看見這本書,粗翻了下覺得除了裝幀是優(yōu)點,無非是掛子瞻的名字,文字少的圖本,而且后面干脆大篇幅都成了詩詞摘選。
      算了算二十多的價格,著實貴了。
      后來在卓越看見便宜,十幾塊收了一本。細讀起來覺得沒剛開始那么單薄,文字雖是少了,不過蔣勛講的深入淺出,雖然也未必詳細,但是對于喜歡蘇東坡的人,尤其是喜歡蘇東坡在黃州那段心理歷程的人,黃州詩貼本來就具有獨特的吸引力。加上這本書裝幀不錯,印刷也算清晰,碰上十幾塊的價格,的確很值得收藏。
  •     在一段比較短的時間里連續(xù)看了蔣勛的 《漢字書法之美》 《蒼涼的獨白書寫---寒食帖》《南朝歲月---手帖》,好像在茫茫書海里找到了知音。
      
      對漢字的美的感受,來自小時候執(zhí)筆寫字時候的體察,來自對老師漂亮板書的仰慕,來自各種物品上刻寫印刷的痕跡的欣賞。 而看到蔣老師的書,才好像找到了一根線索,把那些大大小小的珍珠串聯(lián)起來,獲得了另一層次的體驗。
      
      沒有心情,就沒有藝術(shù),書法也是一樣。通過對這件號稱史上第三名行書的仔細解讀,也好像通過時間隧道去探望了一次在黃州的蘇先生。
      
      《手帖》也是一樣,模糊的東晉好像也在一字一句的解讀中,慢慢清晰起來。
      
      配合自己的心境,愿意欣賞唯美的時候找《蘭亭序》來看看,愿意發(fā)泄憤怒的時候體會一下《祭侄文稿》,當(dāng)然,中年落寞時候,也可以找來《寒食帖》 雖然沒有“破灶燒濕葦”的現(xiàn)實,但那種落寞感是不是也會時常襲擊你逐漸麻木的夜晚?
  •     刊于《青島晚報》2011-01-26 文/陳嫣婧
      
       臺灣出版人郝明義主持的“經(jīng)典3.0”系列出了有一陣子,每本都邀請一位兩岸三地的文化名家,選擇自己最得意或最喜歡的一本書進行解讀。活兒到了蔣勛手里,他選擇了蘇軾的《寒食帖》。書之所以以這個形式出,有部分原因,應(yīng)是策劃者希望能看到某一種思想,一種情懷能夠已更切近我們時代的方式被表達,能以更可親的方式被接受,也因為在選擇上存在很大的自由度,所以這選擇本身也便成了讓人好奇引人遐想的事。為什么蔣勛只對《寒食帖》情有獨鐘?是因他曾有主修歷史及藝術(shù)史的經(jīng)歷嗎?還是源于對他青年時曾有幸細睹詩貼原貌的追念?至少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在蔣勛和蘇軾間,肯定存有一點價值觀的認同,一種審美上的認同。
      
      時空逆轉(zhuǎn)一千年,北宋最具魅力士大夫蘇軾,在面對人生境遇重大逆轉(zhuǎn)時,能把儒釋道三家思想化入胸中,豁達慨然,氣通宇宙。貶謫黃州時期的藝術(shù)作品,無論是詩文還是書畫,都氣韻超凡,漸入佳境。其中哲理散文《赤壁賦》更是道盡人性與天地之間的微妙聯(lián)系,為歷代后世文人仰慕效仿之。民國文人林語堂為蘇軾作傳,尊稱他為蘇子,欲把他與春秋戰(zhàn)國諸子百家并列,可見后人對其思想價值的肯定褒揚?!逗吃姟纷饔谔K軾謫居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jié)前后,詩稿成為繼王羲之《蘭亭集序》、顏真卿《祭侄文稿》之后的天下行書第三。在這些混合的身份與成就里,我們也許很難用一個強硬的單一的標準來定論蘇軾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而在一個極為豐富復(fù)雜的人性和思想體系之下,甚至很難試圖更真實更具象地去觀看這個人。
      
      還好,在蘇軾的各個身份中,他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身份,詩人。他被后人記誦的最多的是詩,被投進監(jiān)獄,被貶謫,也因為他寫詩,如果蘇軾的一生是一首巴赫的《賦格》,那詩就是那不斷復(fù)沓,輪換出現(xiàn)的主旋律。作為書家,想來寫的最多的,無非也是他的詩稿。他用書法寫詩,無異于用他的心胸在寫詩,從心到手再到心,這是一個表達的過程,更是一個回歸的過程?!霸娕c書,都來自于個人生命風(fēng)格,是同一種審美,也才能夠是經(jīng)典。”(《蒼涼的獨白寫作》)
      
      而當(dāng)隱去蔣勛作為大學(xué)教授及研究者的身份,他也變成了一名純粹的詩人、作家和畫家。在《孤獨六講》中,我們可以看到蔣勛更注重個人主義的藝術(shù)格調(diào)。他崇尚特立獨行,贊美孤獨的品質(zhì),指出孤獨感在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上的重要性?!叭绻畈怀龉陋毟?,如果做不到特立獨行,藝術(shù)、美是沒有意義的,不過就是附庸風(fēng)雅而已”(《孤獨六講》)。獨特的蘇軾在《寒食詩》中有著獨特的心境,這和他的價值體系關(guān)系并不大,也有別于人們歷來對他的印象,這是蘇軾徜徉在1082年的黃州,徘徊在寒食前后春寒料峭的日子里是非常短暫的心境,也許春去夏至,云開月明之后,他仍會是那個泛舟游赤壁的達觀泰然的蘇軾。但此時,不是。他住在黃州東面山坡上一個簡陋的住宅里,為自己起了號叫“東坡居士”,東坡和蘇軾之間到底有著多大的距離?這是一個情緒的弱者與一個思想的強者之間的距離,是文學(xué)與哲學(xué)的距離,也是理智與情感的距離。
      
      空、寒、濕、破,在四個扁扁的被稱為“石壓蛤蟆體”的字中,講述了一個被嚴酷現(xiàn)實壓迫得早已失去了尊嚴的人,對于自己如死灰的心境毫無保留的坦誠?!翱铡弊趾苄?,“寒”字透著堅硬固執(zhí),“破”字就同它的意思一般頹敗不堪,“濕”字纖柔,充滿氤氳水汽,如清明時節(jié)落不完的淅瀝小雨,愁緒綿長不絕。抽象詩意的經(jīng)線與具象筆法的緯線交錯,織成一張密集的情緒的網(wǎng),染盡詩與書凄然深邃的美,一名孤獨者的美。
      
      蔣勛選擇《寒食帖》,也許就是看到了這美的獨特的本質(zhì),他于導(dǎo)讀文中道:“美,其實是最后回來做自己而已?!蔽膶W(xué)藝術(shù)之美,就是做自己,面對自己,包括面對自己的情緒,哪怕是一時的,消極的,自暴自棄的,因為它是真實的,真實而強大的。當(dāng)然,遭遇貶謫的蘇軾并沒有一直停留在消極悲憤之中,他走出來了,走向了修行的開始,走向了豁達。在蔣勛看來:豁達指的是對生命本質(zhì)的了悟,了悟之后,下筆為文字,下筆為書法,都有不同境界的領(lǐng)悟。當(dāng)然了,這里的書法與文字,除了有藝術(shù)上的考量之外,可能更加入了對作品中思想內(nèi)質(zhì)的認定。這兩者并不矛盾,藝術(shù)由真實出發(fā),真實的本質(zhì)是孤獨,思想源自于真實,由真實邁開第一步,超越個人,達到囊括宇宙天地的真理,它們就像一個坐標的橫軸與縱軸,起始于一處,伸展至無限。
      
     ?。鰰r有刪節(jié))
  •     也許是因為看了《臺北故宮》里關(guān)于《寒食帖》的介紹,也許是看了桂綸鎂的電影《經(jīng)過》,總之不習(xí)書法的我對《寒食帖》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剛好最近又在看蔣勛的書,于是買了這本來看。雖然是豎排閱讀不太習(xí)慣,雖然內(nèi)容還是比較單薄,但是的確還是蠻精美的一本書,值得收藏。
  •   信手寫來,游刃有余,想看《孤獨六講》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