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 出版社:吳道弘 人民出版社 (2008-01出版) 作者:吳道弘 頁數(shù):264
前言
歲月不言,往事無聲。一個人在一片土地上默默地耕耘五十多年,這是很艱難的。吳道弘同志從青年時代開始,就進入出版編輯工作領域。他1950年考入上海三聯(lián)書店,之后輾轉(zhuǎn)來京,就一直在人民出版社工作,直至退休?,F(xiàn)在已年逾古稀,還在這個領域埋頭苦干??梢哉f他是在出版方面,從新中國誕生到現(xiàn)在的見證人。他長期從事編輯工作,有如一位老農(nóng)民,日復一日,歷盡風霜雨雪,辛勤勞作,任斗轉(zhuǎn)星移,始終如一。從50年代初期開始,我因在中宣部和國家出版局工作,與他時有接觸,特別是70年代下半期以后,與他接觸較多,深知他文化底蘊深厚,富有編輯工作經(jīng)驗,與社會各方面的學者和作家有較多聯(lián)系,為人處世敦厚、篤實。80年代初,我們在一起編撰《中國大百科全書·新聞出版卷》和《中國出版百科全書》。這兩部大型辭書的編撰,都是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難度較大。《中國出版百科全書》雖然由我擔任主編,但主要工作靠戴文葆同志和他在操作。一些具體工作,如組稿、排校、組織專家審閱,都由他負責安排,當時還得力于周文熙和楊壽松兩同志的全心協(xié)助,使工作順利展開。這部出版全書計160萬字,收有2900詞條,內(nèi)容含量比《中國大百科全書·新聞出版卷》的出版部分大一倍還多。正是由于大百科新聞出版卷條目有限,業(yè)內(nèi)同行才倡議另編撰一部,以彌補前者的不足。但是由于這部《中國出版百科全書》工作量大,既缺少經(jīng)費,又無專職人員,致使工作一拖再拖,一段時間曾陷入困境。由于出版時間推延,一些條目不得不加以修改和補充,幸好得到在中宣部出版局主聿的高明光和鄔書林同志的幫助,本來他們也是此書的主持人和主要撰稿者,但平時因行政事務繁忙,未能經(jīng)常顧及,此時遇到困難,他們積極推動,書林還仔細審閱條目,并著力進行修改和補充,才最后完成書稿。這部書從開始編撰到出版,經(jīng)歷了整整十年時間,這十年使吳道弘花了不少精力,還傷透了腦筋。道弘新出一本集子,稱《浪花集》。這個集子收入他平日寫下的散文。他長年埋頭于編輯業(yè)務,審稿、改稿,忙得不可開交,但長袖善舞,運作自如,還抽空寫些文章。他曾是人民出版社的副總編輯,現(xiàn)在又是中國出版協(xié)會學術(shù)委員會的主任。他對出版與編輯專業(yè)多有研究,撰寫有不少理論研究性文章,對出版的圖書發(fā)表評論,并對同業(yè)與新人培訓班講課,能者多勞,他付出了多少汗水。同志們對他的辛勞與業(yè)績,予以肯定,他榮獲出版界的至高榮譽韜奮出版獎。道弘工作勤快,涉獵廣泛,勤于思考,善于著述,他已出版的著作有《書評例話》、《寸心集》,還主編有《編輯工作二十講》,這都是多少年的心血凝結(jié)。正是歲月不言,自有言,往串無聲,也有聲!道弘的這本《浪花集》,本子不厚,文字不多,但內(nèi)容反映了他一生的工作和生活。他出生于那晨煙暮雨的嘉興南湖之濱,大家都熟知南湖是革命的圣地,是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從上海移到南湖畫舫開會的地方。這里的光榮史跡,也許在他心靈上會留下些小印痕。他父親早年去世,幼年受母親全心培育。母親知書達理,他從小得到家庭很好的教育,幼年就學習和背誦古典詩文。家庭環(huán)境和教育,對每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少年時所受的熏陶,一生一世都有影響。孟母三遷的故事,千百年啟示著國人。道弘《浪花集》中,有些游記,有國內(nèi)的也有國外的,如關(guān)于美國山川的游記中,作者借中國古典詩詞加以描繪和襯托,另有一番情趣。也許這就是得益于他自小對古典詩文的修習吧!作者的《浪花集》,記述了他與一些老作家的接觸,老作家的言談,對他的啟示;追憶早年老師對他的鞭策,對他成長的影響;編輯工作中的點滴,給他的感受;家庭與生活的苦與樂……。七十多年的人生和五十多年的工作步履,在這本小小的集子中都有反映,雖然只是一點浪花,大海中一小點浪花,但是對讀者可能有些回響。讀者從中可以體會到伴隨著新中國的建立和發(fā)展,一位編輯的成長和感受。社會發(fā)展的浪潮,洶涌澎湃,我們瞻望偉大的未來,也可不時回頭看看過去。從大海的小小浪花中,在閃耀的陽光下可以看到折射的云霞。2006年9月
內(nèi)容概要
《浪花集》收錄了吳道弘平日寫下的散文,內(nèi)容反映了他一生的工作和生活。他出生于那晨煙暮雨的嘉興南湖之濱,大家都熟知南湖是革命的圣地,是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從上海移到南湖畫舫開會的地方。這里的光榮史跡,也許在他心靈上會留下些小印痕。他父親早年去世,幼年受母親全心培育。母親知書達理,他從小得到家庭很好的教育,幼年就學習和背誦古典詩文。 吳道弘的這本《浪花集》,本子不厚,文字不多,但內(nèi)容反映了他一生的工作和生活。他出生于那煙暮雨的嘉興南湖之濱,大家都熟知南湖是革命的圣地,是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從上海移到南湖舫開會的地方。這里是光榮史跡,也許在他心靈上會留下些小印痕。他父親早年去世,幼年受母親全心培育。
作者簡介
吳道弘,1929年秋出生于浙江嘉善魏塘鎮(zhèn)。自幼喜愛文史,受舅舅書畫家胡啖雪指導,學習詩文,研習魏碑。1950年上海誠明丈學院中國文學系肄業(yè),同年2月以后,在三聯(lián)書店、人民出版社工作,1993年獲第三屆中國韜奮出版獎,1995年6月退休。四十多年來一直在編輯出版工作崗位服務,是新中國培養(yǎng)的第一代編輯出版工作者?,F(xiàn)為中國編輯學會顧問,中國圖書評論學會顧問;中國版協(xié)學術(shù)工作委員會主任《出版史料》雜志執(zhí)行主編,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
書籍目錄
《浪花集》序藍色大海中的浪花:一位老編輯的心聲《浪花集》序甲輯 書緣書情嗜好新千年寄語閑談讀書圖書質(zhì)量:一刻也不能放松火紅的日子四十個春秋未完成的編輯工作丁景唐六十年耕耘的文化碩果陳原、余獲與世界語張慈中與他的書籍裝幀設計編輯的知心朋友如歌歲月的詩臺北的書店印象漢城書店、書城(外一則)國外書展(兩題)尹炯斗和他的隨筆創(chuàng)作“選本”出版的思考真情傳友誼通訊皆史料《書旅集 》題記寫在贈書的扉頁上乙輯 居京散拾兩株樹居京七遷重返汀泗最后的日子塵世間鼾聲枕上聽雨陣雨秋雨住院小記陳原散文陳原先生常在我心中潤物細無聲——記至善先生幾次談話晚年宋原放的出版情結(jié)可敬的韋老太編輯家的風采——懷念仰晨兄痛悼邊春光同志沉重的懷念悼念李慶云學長朱南銑詩詞遺作的發(fā)現(xiàn)候機的無奈丙輯 旅美見聞白云深處訪舊友在加州坐火車優(yōu)山美地飛向紐約蜂鳥鐘聲送盡流光寄自舊金山的五封信(2006年3—5月)詩四首(藍天、滿窗的新綠、夢、無題)丁輯 魏塘雜憶母親的墓志銘母親的回憶思鄉(xiāng)漫-}乙往事我的中學老師西出陽關(guān)有故人吳山憶舊訪緣緣堂哇日戊輯 晚年吟稿述懷偶成重游廬山宿枯嶺重謁富華山胡耀邦同志墓敬呈出版家張石秋先生,詩屬打油然言為心聲也過江西吉安訪白鷺洲書院記海汀初登八達嶺長城武當山南巖即景在南巖榔梅祠聽道教音樂代虹擬題加拿大哈市著名教堂前留影游大理洱海角直行丙子掛歷小詩懷柔南華園牟氏新居1996年11月,與虹同游雁蕩山靈峰景區(qū)觀音洞天臺無題南行夜歸題贈太陽島出版之家訪王昭君墓并序又見中秋月只有花紅似舊時賀人民出版社50周年紀念題友人郇中建《漁舟唱晚(鎮(zhèn)江)攝影作品無題有感并記鳳凰吟寄兒孫賀朱念慈扇面藝術(shù)館成立奉和吳懷祺教授【附】吳懷祺:《寄道弘先生》敬步辛柳《都城春又綠》韻【附】辛柳:《都城春又綠》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嗜好朋友們說我既不會吸煙,又不善飲酒,是個沒有嗜好的人。我總是點點頭微笑著。但心里不免想著自己還是有嗜好的。上中學時,同學中很有幾個愛書的,漸漸地我也不滿足學校圖書館里的“中華百科叢書”和“萬有文庫”了。家里幾乎沒有藏書,不知哪里來的《三國演義》、《封神演義》以至《玉梨魂》之類,早已偷偷讀過;叔叔留下的《中學生))、《東方雜志》曾使我迷戀過。于是向家有藏書的親戚、鄰居或同學去借書讀。最早讀魯迅著作是《秋夜》和《阿Q正傳》,而茅盾、葉圣陶、巴金、郁達夫的小說,徐志摩的詩歌,還有王爾德等的翻譯小說,《斷鴻零雁記》那樣的文言小說等,也都借到過。那時盡管沒有目標,不加分辨地看書,有時是一知半解的,甚至是囫圇吞棗的,但是,書籍就像一條小船載我駛進了知識的海洋,在我面前打開了古今中外的窗戶,使我呼吸到了新鮮的空氣,仿佛故鄉(xiāng)這個不大的江南小城變得廣闊多彩了。我說不清楚是從什么時候起,對于書籍產(chǎn)生了一種特殊的喜愛;可是還清楚地記得,正是書籍使我對編輯、出版工作產(chǎn)生向往和崇敬,終于自己也選擇了這一職業(yè)。全國圖書展覽開幕那天,我靜靜地等候在展館門口,禁不住想起自己與書籍的這段因緣來。多少年來,每當見到一本新書,特別是一本內(nèi)容充實,經(jīng)過精心裝幀,又印制得很精美的書,會帶來多少安慰與興奮。自然要聯(lián)想起作者的辛勞,也會想到書籍總是凝結(jié)著編輯出版工作者共同的勞動與心血。如果是一本自己經(jīng)手的新書,更像耕耘者有了收獲一樣,會帶來喜悅,也會有缺憾或值得總結(jié)的教訓。無論如何,書籍能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要,起到傳播智慧和真理的作用,這是足以使制造書籍的工作者產(chǎn)生榮譽感和自豪感的。此刻置身在35000種圖書之中,簡直就像漫游在書籍的長城、知識的寶庫了。它們來自全國三百多家出版社。我讀著書展圖表中的一些發(fā)展數(shù)字,仿佛能夠聽到這幾年出版業(yè)前進的腳步聲。去年在莫斯科國際圖書博覽會上,我接待過不少熱愛、關(guān)心我國圖書的外國朋友;也讀過中國書展在香港展出時受到轟動和贊揚的報道;現(xiàn)在身臨這書海人潮、如癡如醉的場面,從活潑的青年、白發(fā)的長者以及不同職業(yè)不同愛好的人們身上,可以看出他們追求書籍的虔誠和熱情。我頓時在滿意喜悅之中夾雜著沉重的感情,想到有責任要為他們——編輯出版工作者的服務對象而把工作做好!現(xiàn)在我們編輯出版者還是有很多事情要做的。列寧說:“書籍是巨大的力量?!蔽覀儜撟尦汕先f的讀者從書籍里汲取到知識的力量,讓書籍伴隨人們走向文明和理想的明天。
編輯推薦
《浪花集》記述了作者與一些老作家的接觸,老作家的言談,對他的啟示;追憶早年老師對他的鞭策,對他成長的影響;編輯工作中的點滴,給他的感受;家庭與生活的苦與樂……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