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9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曹玉濤 頁數(shù):283
前言
1971年羅爾斯的《正義論》出版,標志著政治哲學在西方國家開始復興。之后,一大批政治哲學著作相繼問世,形成了自由主義、社群主義、保守主義等學派之間的爭論與交鋒。在中國,近年來政治哲學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成為學界研究的一個熱門話題,自由、平等、公平、正義、權利等成為高頻率使用的概念。政治哲學在中國興起的深刻原因是我國社會生活正在發(fā)生現(xiàn)代轉向,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推進,溫飽問題的解決,人們不僅對物質生活提出新需求,而且要求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改進。因此,我們在經(jīng)濟領域繼續(xù)深化改革的同時,還要加快在政治、文化和社會領域改革的步伐。近年來,由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所推動的民主政治的發(fā)展,使得合理處理個人與社會、社會與國家之間關系的公平、正義、權力等價值規(guī)范的意義日漸凸顯,在這樣的現(xiàn)實社會背景下,探討我國政治體制改革和建設的路徑、方式和價值指向,就成為重大的理論前沿問題,就成為政治哲學面臨的主要任務。我們看到,在我國,政治哲學的研究在不斷向前推進,已經(jīng)取得了一批可喜的成果。曹玉濤博士的專著《分析馬克思主義的正義論研究》就是政治哲學研究的較有學術分量的成果之一。
內容概要
分析馬克思主義是20世紀70年代后期產(chǎn)生于英美地區(qū)的一種西方馬克思主義思潮。它主張用分析哲學和現(xiàn)代社會科學的方法論工具重新闡釋馬克思主義,其研究內容可以分為相互關聯(lián)的三個部分,即方法論、經(jīng)驗理論和規(guī)范理論。本書在概述分析馬克思主義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特征和宗旨的基礎上,選取了它的規(guī)范理論即正義理論作為研究的對象。 分析馬克思主義圍繞“馬克思與正義”問題的爭論焦點集中于三個方面:1.馬克思是贊成還是反對正義?2.馬克思緣何批判資本主義?3.平等是社會主義的價值目標嗎?本書以這三個問題為主題安排篇章結構,按照歷史和邏輯相統(tǒng)一的原則,全面、系統(tǒng)地梳理了分析馬克思主義的正義理論。 本書作者從馬克思主義歷史尺度和價值尺度相統(tǒng)一的維度,對分析馬克思主義的方法、內容和性質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批判。并且指出,盡管分析馬克思主義離馬克思主義還有很大一段距離,但其對馬克思主義正義論的探討在當代仍然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作者簡介
曹玉濤,1972年生,河南省商丘市人。先后獲河南師范大學政教系(1992~1996)法學學士學位、陜西師范大學政治經(jīng)濟學院(1996~1999)哲學碩士學位、南開大學哲學系(2003~2006)博士學位?,F(xiàn)為洛陽師范學院副教授,科研管理處副處長。曾獲河南省教育廳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人文社科類)、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師、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洛陽市優(yōu)秀教師等榮譽稱號。主要研究方向為國外馬克思主義和政治哲學。論文《分析馬克思主義的正義論述評》獲河南省社科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
書籍目錄
序導言 一、研究目的和意義 二、國內外研究狀況述評 三、思路和內容 四、創(chuàng)新之處第一章 分析馬克思主義的興起 一、分析馬克思主義的產(chǎn)生 (一)傳統(tǒng)西方馬克思主義的衰落及其影響 (二)“馬克思主義的危機”和蘇東劇變 (三)英美“左派學院”的興起 (四)分析哲學的“應用轉向”和實證社會科學的方法論滲透 二、分析馬克思主義的特征 (一)分析馬克思主義與傳統(tǒng)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相同點 (二)分析馬克思主義與傳統(tǒng)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不同之處 三、分析馬克思主義的宗旨 (一)柯亨對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辯護 (二)賴特對馬克思主義階級理論的修正 (三)埃爾斯特對馬克思主義的批判第二章 馬克思如何看待正義 一、正義的歷史考察和論爭的起因 (一)對正義的歷史考察 (二)馬克思對資產(chǎn)階級正義論的批判和論爭的起因 二、“馬克思反對正義” (一)馬克思對正義的批判建立在對法權概念的拒絕上 (二)資本主義剝削是正義的 (三)正義不是一個革命性的口號 三、“馬克思贊成正義” (一)馬克思確實批判了資本主義的非正義 (二)正義原則有雙重決定因素,它不一定內在于特定生產(chǎn)方式 (三)可以使用社會主義的正義標準評價資本主義跗 (四)分配正義符合馬克思的思想,并有助于無產(chǎn)階級革命意識的形成第三章 馬克思緣何批判資本主義 一、“道德的善”和“非道德的善” (一)馬克思譴責資本主義是基于一種綜合的資本主義理論 (二)馬克思批判資本主義的根據(jù)是“非道德的善” (三)自由是非道德的善嗎 二、馬克思的“自由的倫理觀” (一)自由:馬克思批判資本主義的道德基礎 (二)自由何以能成為評判資本主義的標準 三、初始分配的不平等:剝削非正義性的道德基礎JJ (一)剩余價值作為衡量剝削不公正尺度的失效 (二)剝削的財產(chǎn)關系定義 (三)資本主義剝削的非正義性在于初始生產(chǎn)資料分配的不公正 (四)資本主義剝削非正義性的消除和社會主義的分配正義原則 四、強行榨取剩余價值:剝削非正義性的根本 (一)兩種非正義:描述性非正義和規(guī)范性非正義 (二)對羅默的批判 五、馬克思的“平等主權的理想” (一)“社會馬克思主義”與“分配馬克思主義” (二)平等主權的理想:馬克思批判資本主義剝削非正義性的根據(jù) (三)暴力與資本主義剝削的非正義性 (四)資本主義并非徹底不公正 六、剝削、自由和正義 (一)剝削的兩種含義與類型 (二)自由、強制和被迫 (三)分配不公與資本主義剝削的非正義性第四章 平等與社會主義的正義目標 一、“作為權利的平等”和“作為目標的平等” (一)馬克思對“作為權利的平等”的批判 (二)平等不是共產(chǎn)主義社會的奮斗目標 二、馬克思的非道德結構和對平等觀念的批判 (一)作為道德的平等 (二)社會主義的目標:非道德的善 三、平等與市場社會主義 (一)平等: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目標 (二)實現(xiàn)社會主義平等目標的手段和模式 (三)平等主義的未來 四、社會主義的機會平等與共同體原則 (一)平等:從事實到規(guī)范. (二)自由和平等相容:對諾齊克的批判 (三)差異原則是“與資本主義所塑造的自私性格的冷靜妥協(xié)” (四)社會主義的機會平等原則第五章 分析馬克思主義的正義論批判 一、分析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批判 (一)“文本方法”的陷阱 (二)相對主義與絕對主義二元對立 (三)歷史尺度與價值尺度相分離 二、分析馬克思主義對馬克思主義正義論的背離 (一)唯物史觀基礎的缺失 (二)拒絕剩余價值論 (三)共產(chǎn)主義社會正義目標的喪失 三、分析馬克思主義還是馬克思主義嗎 四、分析馬克思主義正義論的當代意義結語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另一方面,馬克思顯然沒有將自己局限于描述和解釋資本主義社會以及預測其未來進程。他譴責資本主義,贊美社會主義,他的著述充滿著或明或暗的道德評判。從馬克思主義的早期著作對異化和奴役的批判與對共產(chǎn)主義的憧憬,到《資本論》中對工廠勞動條件和剝削后果的抨擊,表明馬克思對傷天害理和暴行的憤慨,以及對美好世界的熱切渴望。恩格斯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等著作對先進產(chǎn)業(yè)資本主義所造成的社會后果同樣充滿道德批判,馬克思也贊同該著作揭露了“對婦女勞動和兒童勞動的資本主義剝削所造成的精神與[道德]摧殘”①。在馬克思的實踐社會主義視閾中,馬克思主義不僅是一種社會理論,而且實質上是“社會主義”的一種形式,是一種政治見解,實踐和道德信念在其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正如恩格斯所說:“一切已往的道德論歸根到底都是當時的社會經(jīng)濟狀況的產(chǎn)物。而社會直到現(xiàn)在是在階級對立中運動的,所以道德始終是階級的道德;它或者為統(tǒng)治階級的統(tǒng)治和利益辯護,或者當被壓迫階級變得足夠強大時,代表被壓迫者對這個統(tǒng)治的反抗和他們的未來利益?!闭J為馬克思主義是那種“價值無涉”或倫理中立的科學社會學,這種看法是站不住腳的。這樣,馬克思的社會主義被解釋成為一種倫理觀。這種倫理觀不管馬克思本人說過什么相反的話,也不管它與其他社會理論有多么根本的不同,都在一套諸如公正和自我實現(xiàn)的絕對道德原則基礎上對資本主義進行譴責。馬克思和恩格斯對待道德的這種“矛盾”態(tài)度,引發(fā)了后人的廣泛爭論。早在第二國際時期就掀起過一場關于馬克思主義是科學還是倫理的爭論。馬克思對道德的批判詞句,例如在《共產(chǎn)黨宣言》、《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和《哥達綱領批判》等多次出現(xiàn)的段落,已常常為一些理論家引用作為證明馬克思反道德或非道德的證據(jù)。分析馬克思主義哲學家米勒的“新貢獻”是分析和描繪了馬克思理論的“非道德的結構”。
后記
本書是我主持完成的2007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分析馬克思主義的正義論研究”的最終成果,是在我的博士論文基礎上修改、補充、完善而成的。本研究還取得一系列階段性成果,有8篇論文分別發(fā)表于《哲學研究》、《哲學動態(tài)》、《教學與研究》等重要期刊上,其中4篇論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以及人大復印資料轉載,1篇論文獲河南省社科成果三等獎,2篇論文獲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成果一等獎和三等獎。所有這些成績的取得,使我不禁回顧過去,感激之情油然而生……1996年我大學畢業(yè),有幸被推薦免試到陜西師范大學攻讀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師從時任政治經(jīng)濟學院院長的門忠民教授,研究方向為價值哲學,從此開始了我的學術道路。師大三年,我還聆聽了劉學智教授、金延教授和武天林教授的教誨,是他們引導我進入了哲學的堂奧之門。盡管已有多年未曾看望,但心中常懷感恩和思念之情。借此書即將付梓之際,向他們特別是業(yè)師門忠民教授表示深深的謝意。2003年我考取了南開大學哲學系的博士研究生,時值中國的改革開始從經(jīng)濟領域向政治和文化領域推進。隨著當代中國社會經(jīng)濟生活的深刻變遷,關于中國社會主義國家政治體系改革和建設的問題,必然成為重大的現(xiàn)實問題和理論前沿問題。由此,政治哲學研究在中國學術界悄然興起。這樣,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中,選擇“政治哲學”這個話題來言說“時代精神”,便有了相當?shù)暮侠硇?。南開大學哲學系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yè)適時調整研究方向,由社會哲學進而到社會政治哲學,從而引領了國內哲學界的“政治哲學轉向”。
編輯推薦
《分析馬克思主義的正義論研究》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