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日) 飛鳥井雅道 頁數(shù):174 譯者:王仲濤
Tag標簽:無
前言
我們一衣帶水的鄰國日本,在國際上的正式名稱是日本國,其實大概叫日本王國更準確一些,因為日本的政體是君主立憲制。有天皇及其皇室,而且日本天皇存在了一千多年,戰(zhàn)敗前的日本人乃至今天的那些所謂國粹主義者都標榜“萬世一系”的皇統(tǒng),其中含有對中國王朝鼎革的輕蔑。不過,這確實沒有什么可驕傲的,天皇或皇室能存續(xù)如此長的時間主要跟日本的空間有關,那就是日本是個孤懸海中的島國,沒有異族的入侵,除了北海道一帶唯一的少數(shù)民族阿伊努人,日本幾乎可以說是單一民族國家,因此,天皇長時間存在是可以理解的。天皇有這么長時間的歷史,但我們耳熟能詳?shù)奶旎蚀蟾攀敲髦翁旎柿?,也許這個名字是因為和日本著名的近代變革的明治維新聯(lián)系在一起才有名的。明治是日本的年號[1],也是日本睦仁天皇的稱號(日本近代以來的天皇都是一個天皇一個年號),在此之前的天皇除了東亞的中國和朝鮮之外,恐怕沒有哪個國家知曉,也就是說,天皇和日本都是在近代才進入世界史的視野的?!M管如此,人民出版社編纂這套叢書依然有很大意義??梢宰屛覈淖x者看看有良知和真正有學問的歷史學家寫的帝王傳記,以此撥亂反正,清除那些混淆視聽的文化垃圾,這難道不正是當前我國讀者乃至學術界所急需的嗎?
內(nèi)容概要
在我國有這樣一種似是而非的看法,認為明治天皇是個偉大的皇帝,他銳意改革,領導日本走進近代。而在戰(zhàn)前的日本,明治天室更是被神化為“活著的神”。作者指出,明治天皇并不像大多數(shù)人認為的那樣,是個圣明英武的天皇,雖然他對許多政治事務可以干預,甚至能起到?jīng)Q定性的作用,但他在明治維新中所起的作用是極其微小的。作者飛鳥井雅道在查閱了大量史料的基礎上,對天皇的一生做了素描般的敘述,讀起來趣味盎然。《明治大帝》不僅刻畫了明治天皇的個性.而且使我們對日本的宮廷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
作者簡介
作者:(日本)飛鳥井雅道 譯者:王仲濤 注釋 解說詞:湯重病飛鳥井雅道,(1934-2000),日本著名史學家京都大學名譽教授,主攻日本文化史和思想史,尤專精于近現(xiàn)代日本文化史和政治史的研究,成果卓著專著有《幸德秋水》、《日本近代的起始》《文明開化》、《天皇和近代日本精神史》等多種力作。本書為其代表作之一,也是日本史學界稀有的研究明治天皇的學術專著。王仲濤,山西省聞喜縣人?,F(xiàn)為商務印書館編輯。出版有《家和同族的歷史社會學》、《現(xiàn)代金融導論》、《日本官僚制研究》(收于商務印書館《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等多種譯著。并合著《日本史》(人民出版社.2 008年)。還以筆名費克申涉足文學領域,其長篇小說《激情》(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年)出版后頗受好評。
書籍目錄
導讀第一章 一九一二年炎熱的夏天1 “明治、大帝”2 米價暴漲3 七月的天皇4 尿毒癥5 漱石的激怒6 “走,去二重橋”7 “駕崩”8 “殯宮”9 天皇機關說10 桂太郎內(nèi)大臣兼侍從長11 明治神宮和伏見桃山陵第二章 幼沖天子1 誕生·賀茂的水和船□町2 二百石的公家3 后宮失火4 “機密要言”5 插手京都6 “儲君”·封授親王7 神武陵在何處8 “下面出來的睿慮”9 “親王、南殿犯上”10 孝明之死·睦仁踐祚11 天皇不知的“密敕”12 幼沖天子第三章 親政運動1 大坂親征2 宮廷改革和“天子”3 “一世一元”和“女官總免職”4 “御學問”和“御馬”5 政府分裂6 西南戰(zhàn)爭和天皇的反抗7 設置侍補·親政運動8 教育爭論·伊藤對元田第四章 走向一等國的道路1 巖倉具視的不安2 十四年的政變3 明治天皇制的兩個側面4 第三皇子的不走運5 “我國的基軸”6 臣民的權利7 皇室典范8 在議會里9 日清和日俄第五章 乃木傳說1 “予,半信半疑”2 乃木的苦衷3 凱旋和學習院院長4 明治的精神明治天皇年譜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大帝”是在20世紀20年代普及的用語,1945年以后,自然完全不使用了。渡邊幾治郎的五卷本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被選輯為兩卷本重新出版,但只是用《明治天皇》這個平凡的名字。我是戰(zhàn)后派,但我為什么要將《明治天皇序說》用《明治大帝》的題目撰寫呢?因為在近代史中,不,在日本史中除了這位天皇以外再沒有大帝了。明治天皇確實留下了大帝的足跡。我們必須從事實出發(fā)?!按蟮邸边@一表述早就出現(xiàn)過,那是在明治天皇死去翌日,報紙整頁都用黑框,表示憑吊之意,“大正”元號的報紙,即1913.年(大正元年)7月31日的《大坂每日新聞》在題為“嗚呼明治圣天子”的“文學博士三浦周行先生談”中出現(xiàn)過?!笆ァ边@一表述,后面還加上“天子”和“天皇”就有了不同的意思.,我將在本書中逐步闡述。首先說說這個報道。京都帝國大學國史學教授三浦周行在“如同奇跡的治世”標題下,敘述了日本“維新大改革”的“武家政治的終結”,中間經(jīng)歷了“日清、日俄兩大戰(zhàn)役”直至“得以列人世界一等國”的過程,舉出后醍醐、天智兩天皇作為例證。他認為僅僅顛覆武家政治的話,有后醍醐天皇?!半m然如此,建武中興只是兩年就受到挫折”。毋寧說天智天皇以“大化的改革”誅殺蘇我父子,“采納中國制度而整頓內(nèi)政”,這和明治天皇相似,但天智時卻“有朝鮮的違逆”,“很難說是將國威宣揚于海外”。[1]歐洲人認為明治創(chuàng)造了使“遠東的一個孤島”成為“世界強國之一”的奇跡,“陛下的生涯實則亦充滿奇跡”,“如果比作歐洲的帝王,那一定是被冠以大帝的英主”。這里的“大帝”的表述是和歐洲的彼得大帝等做對比的,是以片假名[2]的“大帝”出現(xiàn)的。兩天后的8月2日,大眾報紙《萬朝報》發(fā)表社論“大正的日本”,稍稍有些意氣昂揚地宣稱:“大正的日本將是規(guī)模更大更正的日本,規(guī)模更大更正的日本要求國民做和其表述相符的巨大努力。”大正的大是GREAT,正是JUS'IS。8月10日印刷、15日發(fā)行的大日本國民教育會的《明治天皇史》也說,明治始于“內(nèi)外岌岌乎,是危也之”歷史出發(fā)點上,而終于“東洋第一的大帝國”。明治天皇可與神武、景行天皇相比,“人或?qū)⒈菹卤茸鞯乱庵镜蹏膭?chuàng)造者之一的威廉一世”。先前只是將明治天皇和神武、景行、天智、后醍醐相比,和歐洲的彼得大帝相比的說法是在1912年,天皇剛死后就已經(jīng)在大眾間擴散開來。這是和明治45年間的奇跡相結合的。不論你喜歡還是不喜歡,事實上日本產(chǎn)生了飛躍。在歷史學家的追悼談話中,這點特別明顯,可以舉一個例子。這是8月1日《大坂每日新聞》上的東洋史家桑原實藏的談話?!皬倪h東海上的一小國一躍乃至與世界一等國為伍,是有史以來的奇跡?!辈⑶疫@不是“攻擊性”的“野心”。今后“我們應明確我們不是和平的搗亂者。大正這一詞語不久就是日本應該對待國際的指南針?!惫们也徽摗度f朝報》,三浦周行也好,桑原實藏也罷,都沒有將明治末期的社會看做是玫瑰色的。三浦周行在十年后是這樣記述日俄戰(zhàn)后的社會的:(這是)“國民走投無路的煩悶時代”,“不單是精神上的痛苦,多年來經(jīng)濟上受到的困憊所產(chǎn)生的氛圍,這種煩悶不能不是非常嚴重的”(“明治時代的文化”)。其后,他一直將“明治維新”看做是“不徹底的改革”。認為“華族[1]的設置”離“平等的觀念越來越遠”。他在題為“回顧明治維新成敗的足跡”的1920年論的結論中問道:“廢除穢多、非人[2]歧視待遇的精神究竟實行得如何?”但是在進行明治批判的場合也必須承認從1868年到1912年的四十五年間日本是和明治天皇結合在一起的。這和從1912年到1926年的大正時代不同。因為在1921年裕仁成為攝政[3]以后的大正年間,和大正天皇可以說是沒有關系的。此外,昭和的元號在1945年8月15日以前和以后其意義在本質(zhì)上也是不同的。本書是從明治元年到明治四十五年以元號來記述分析的。我是元號否定論者,但在論明治天皇時,也必須跟隨那個人格和時代不能分割的奇跡時代加以思考。天皇死的翌年,1913年8月,在日本生活了29年的德國醫(yī)生貝爾茲回到故鄉(xiāng),躺在病榻上,在死的前一天口述了“懷念明治天皇”的文章。“后世的日本人恐怕將籠罩在他的光環(huán)之中,特別是在日本成為近世世界歷史的伙伴后,這個新時代是和明治天皇的名字相聯(lián)系的?!保ㄝ颜育?zhí)勺g《貝爾茲日記》)我的這部傳記大概也是“描寫他的光環(huán)”的。那么,讓我們先從天皇的最后一個月的實際狀況開始。明治四十五年(1912)7月,天氣異常炎熱。明治天皇有著每天都認真地閱讀數(shù)種報紙并慎重地將其保存起來的習慣,所以看7月的新聞報道也可以看到全國的情形,這大概是有些意味的。一般認為盛夏大米行情上漲是因為處于收獲前的青黃不接時期,所以是自然的。但當年的情況不同,在7月初時,任何人都看得出有些太異常了。7月1號,報紙報道陸軍經(jīng)理局長說因為米價上漲而陸軍預算缺少430萬日元(《時事新報》下面略稱為《時事》),這終于使大坂[1]堂島(交易所)的大米行情大亂,開盤被迫延期。兩年前一石米是十日元左右,盡管前一年是豐收,收獲了五千一百萬石,但一石米卻暴漲到超過了20日元,不久就達22日元。
后記
我開始強烈地意識到明治天皇的存在是在20世紀50年代末,那時我剛以日本近代史為研究方向。但是我能撰寫這本書,就連前一年也沒想過。書的題目是我自己定為“大帝”的。1988年8月下旬,我因痼疾住院,開始了寫作。此前,我不知道我的老友、這本書的責任編輯井崎正敏先生是否能理解。此外,我從20世紀60年代初就成為我的朋友也是前輩安東仁兵衛(wèi)主持的《現(xiàn)代理論》雜志的撰稿人,他給了我機會,使我從1983年以來分十幾次寫了天皇論及天皇制論,如今這一連載已然中斷。這本書和上述的連載完全是兩碼事。從現(xiàn)代追溯到中世,又回到近世、近代,其間,我打算重新思考天皇的權威和權力如何一度解體,又如何再次構建為天皇制,我好多次這樣向人吹牛,井崎正敏在策劃本書時,連把題目定為《皇上變奏曲》都想到了。這就成了雜志連載時的題目。但是,本書一次也沒有引用過連載的內(nèi)容。我定為“明治大帝”是想將近代天皇和天皇制相區(qū)別。因為對于我來說,為重新把握天皇的實際形象和虛構形象而集中于近代天皇形象核心的明治天皇,就能由此擴展為一個大的課題。為什么不叫“明治天皇”而叫“明治大帝”呢?只有讀者自己去理解了。我寫了圍繞著中世以來天皇的“皇上變奏曲”,現(xiàn)在想完結我本人的天皇及天皇制論。而天皇制的關鍵部分之一是追究明治天皇的實際形象,從其實際形象逐漸轉化為虛構形象的過程,我想本書對此作了若干厘清。讀幕末及明治初期的史料,包括漢文和候文,頗費力氣,我將漢字重新改寫了。但如果是專家立刻就能復原。我的意圖是直接訴諸讀者的心并接受批判。其間,我給井崎正敏先生添了不少麻煩。說感謝不如說道歉。而最期待的是讀者的批評。飛鳥井雅道1988年12月在我國有這樣一種似是而非的看法,認為明治天皇是個偉大的皇帝,他銳意改革,領導日本走進近代。而在戰(zhàn)前的日本,明治天皇更是被神化為“活著的神”。作者指出,明治天皇并不像大多數(shù)人認為的那樣,是個圣明英武的天皇,雖然他對許多政治事務可以干預,甚至能起到?jīng)Q定性的作用,但他在明治維新中所起的作用是極其微小的。作者在查閱了大量史料的基礎上,對天皇的一生做了素描般的敘述,讀起來趣味盎然。本書不僅刻畫了明治天皇的個性,而且使我們對日本的宮廷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
編輯推薦
《明治大帝》講述了其一生。日本史中最著名的天皇就是明治天皇,以他在位年號命名的日本歷史上最重要的改革——“明治維新”更為世人所熟知。我國在“戊戌變法”時,一部分仁人志士就試圖以明治維新或明治天皇為藍本,改造中國的政治體制。而在作者飛鳥井雅道看來,由于戰(zhàn)前的皇國史觀及戰(zhàn)后一部分右翼分子的“造神運動”,造成了明治天皇的“虛像”,而真實的(“實像”)明治天皇卻被掩藏在歷史的迷霧中。作者以第一手資料為根據(jù),篳路藍縷,還明治天皇以“實像”。作者的一些觀點發(fā)人所未言,獨到精當,使人不得不信服。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