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3-7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發(fā)行部 作者:畢碩本 頁數:648 字數:794000
內容概要
本書系統(tǒng)地闡述了地理信息系統(tǒng)(GIS)軟件工程這一領域內的基本概念、原理與方法。全書共包括十五章和兩個附錄,主要內容有:GIS軟件工程概述、可行性分析、系統(tǒng)分析、系統(tǒng)分析方法、總體設計、詳細設計、系統(tǒng)設計方法、數據工程、數據質量控制、工程實施與測試、維護工程、工程質量保證、工程標準化、工程管理、軟件工程環(huán)境等。本書內容豐富、組織嚴謹,原理和方法結合密切,豐富的圖表和應用實例便于讀者自學。 本書可作為大專院校GIS專業(yè)以及相關專業(yè)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參考書,同時也可供從事GIS軟件工程和相關應用軟件建設的科技人員以及有關大專院校師生參考。
書籍目錄
第一章 GIS軟件工程概述 第一節(jié) GIS軟件工程 第二節(jié) 軟件生存周期模型 第三節(jié) GIS軟件工程的生存周期 第四節(jié) GIS軟件工程建設的主要工程 思考題第二章 GIS軟件工程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節(jié) 軟件工程調研 第二節(jié) 可行性研究 第三節(jié) 成本-效益分析 第四節(jié) 工程項目開發(fā)計劃 思考題第三章 GIS軟件工程的系統(tǒng)分析 第一節(jié) 系統(tǒng)分析 第二節(jié) 需求工程 第三節(jié) 需求分析 思考題第四章 GIS軟件工程的分析方法 第一節(jié) 結構化分析方法 第二節(jié) 面向對象基礎 第三節(jié) Coad分析方法 第四節(jié) OMT分析方法 第五節(jié) 面向對象的開發(fā)過程 第六節(jié) 面向對象的分析過程 思考題第五章 GIS軟件工程的總體設計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體系結構設計 第三節(jié) 軟件結構設計 第四節(jié) 數據庫設計基礎 第五節(jié) 空間數據庫設計 第六節(jié) 應用模型設計 思考題第六章 GIS軟件工程的詳細設計 第一節(jié) 詳細設計 第二節(jié) 用戶界面設計 第三節(jié) 標準化設計 思考題第七章 GIS軟件工程的設計方法 第一節(jié) 結構化設計方法 第二節(jié) Jackson方法 第三節(jié) Booch方法 第四節(jié) Coad設計方法 第五節(jié) OMT設計方法 第六節(jié) UML方法 思考題第八章 GIS軟件數據工程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空間數據的特征 第三節(jié) GIS數據的規(guī)范化和標準化 第四節(jié) 地理信息的分類和編碼 第五節(jié) 數據預處理 第六節(jié) 數據采集 第七節(jié) 數據處理與數據庫建立 思考題第九章 GIS軟件工程的數據質量控制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GIS數據質量問題的過程分析 第三節(jié) GIS數據質量的控制 第四節(jié) 測繪數字化產品的質量控制 思考題第十章 GIS軟件工程的實施與測試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程序編制 第三節(jié) 軟件測試 第四節(jié) 測試用例的設計 第五節(jié) 軟件調試 第六節(jié) 軟件試運行 思考題第十一章 GIS軟件維護工程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軟件系統(tǒng)的維護 第三節(jié) 軟件維護活動 第四節(jié) 程序修改的步驟及副作用 第五節(jié) 軟件可維護性 思考題第十二章 GIS軟件工程的質量保證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軟件質量的度量模型 第三節(jié) 軟件質量保證 第四節(jié) 軟件質量評價與評審 第五節(jié) 軟件可靠性 第六節(jié) 軟件容錯技術 思考題第十三章 GIS軟件工程標準化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GIS的標準化 第三節(jié) GIS標準體系 第四節(jié) GIS軟件工程標準 第五節(jié) 國際標準及其組織 第六節(jié) 國內標準 思考題第十四章 GIS軟件工程管理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軟件工程計劃管理 第三節(jié) GIS軟件工程組織 第四節(jié) 工程配置管理 第五節(jié) ISO 9000質量認證體系 第六節(jié) CMM模型 第七節(jié) GIS軟件工程的評價 思考題第十五章 GIS軟件工程環(huán)境 第一節(jié) 軟件開發(fā)環(huán)境 第二節(jié) 軟件工具 第三節(jié) 計算機輔助軟件工程 第四節(jié) 軟件生產自動化 第五節(jié) 軟件重用技術 第六節(jié) 組件技術 第七節(jié) COM組件技術與CORBA組件技術 第八節(jié) Java Bean組件技術 第九節(jié) WebGIS與ComGIS技術 思考題參考文獻 附錄一 GIS工程文檔的編寫 一、文檔的作用與分類 二、GIS建設應有文檔內容概述 附錄二 GIS標準體系明細表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三、用戶界面的任務和工作設計 任務和工作設計的目的在于創(chuàng)造用戶的工作環(huán)境。通常,任務應組織得多樣化一些,要與人的能力相適應。 1.任務分配 在每個任務中,動作要分配給計算機、用戶或者二者兼有。一般地,用戶承擔需要創(chuàng)造、判斷和探索的任務,而計算機承擔重復檢查、計算和數據處理的任務。數據錄入、數據恢復和決策支持則是混合任務。這些混合的任務需要通過人和計算機交互來共同完成,因此需要進一步細化,以確定人和計算機怎樣組成。 任務分配產生兩個網絡。一個是人的任務網絡,一個是計算機的任務網絡。 人的任務網絡說明如何安裝、操作和使用系統(tǒng),它最后將形成操作過程和用戶手冊的基礎;計算機的任務網絡則描述計算機應擔負的工作。這兩種網絡都可以用數據流圖來設計。其主要步驟是: (1)檢查數據流圖,標出哪些是單獨由計算機完成的任務、哪些是單獨由人完成的任務、哪些是由兩者共同完成的任務。 (2)對于共同完成的任務,將任務的每一個動作分配給計算機或人。 (3)構成新的計算機的任務網絡和人的任務網絡。 (4)計算機與人的協(xié)同動作,需要再進一步細化以確定人和計算機如何交互。 一般情形下,一個任務可以劃分成一些子任務,按照某種順序執(zhí)行這些子任務,實現(xiàn)任務所要達到的目標,因此需要做出結構性的任務序列。但是,許多事務處理任務是非結構性的,圖書館的館長會以一個不可預測的順序來寫一個備忘錄、召集一個碰頭會、查詢館內各種業(yè)務情況。在這種情況下,不存在一個人的任務網絡,而僅僅是一些用戶需要個別完成的互不聯(lián)系的任務。 任務順序的結構與如何通過界面進行訪問有關。 最后還應考慮用戶的精神負載,減少短期記憶的超載。在每一個任務步驟上,計算用戶需要的信息量,然后再檢查設計,看顯示的信息對于用戶是否足夠,以及該信息是否必須由短期記憶來記憶,以使用戶不要記憶太多的事情。
編輯推薦
《地理信息系統(tǒng)軟件工程的原理與方法》內容豐富、組織嚴謹,原理和方法結合密切,豐富的圖表和應用實例便于讀者自學。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地理信息系統(tǒng)軟件工程的原理與方法 PDF格式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