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金融學

出版時間:2010-9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作者:邱繼洲 編  頁數(shù):327  

前言

  金融是現(xiàn)代經濟的基礎。在當今社會,人們愈來愈感受到掌握全面系統(tǒng)的貨幣金融知識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為了滿足這種需求,在科學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我們編寫了這本《貨幣金融學》?! ”緯哂幸韵绿攸c:  (1)內容全面。本書比較全面、系統(tǒng)、規(guī)范、前沿地講述了貨幣金融學的基本內容?! 。?)體系新穎。本書按照貨幣金融理論和制度的內在聯(lián)系,遵循當代教育發(fā)展的規(guī)律,結合長期教學實踐的積累,對貨幣金融學的有關內容進行了合理組合和排序,構建了新的體系。 ?。?)形式活潑。本書雖然以文字表述為主,但配有大量圖表、公式和案例,有利于避免一些教材曾出現(xiàn)過的形式單一、枯燥乏味的情況,形成了直觀、精確、靈活、有趣、可讀的形式。  本書由邱繼洲、王繼東和楊慧力共同編著。其中第1、2章由楊慧力編寫;第3、4、5、6、7章由王繼東編寫;第8章由王繼東和邱繼洲編寫;第9、10、11章由邱繼洲編寫。全書由邱繼洲進行總纂?! ≡诒緯木帉戇^程中,我們得到了科學出版社王偉娟、周秀文編輯的大力支持和指導。同時,我們也借鑒和參考了許多已出版的相關教材和著作,在此一并致謝?! ”M管編著者作了很大努力,但由于時間倉促,加之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疏漏及不足,懇請同行和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內容概要

本書在總結前人研究成果及編著者多年教學實踐積累的基礎上,以宏觀經濟視角為主、微觀經濟視角為輔,對貨幣金融學的基本理論、運行規(guī)律和調控方法進行了系統(tǒng)、規(guī)范和前沿的論述。內容涉及貨幣、信用、利率、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銀行、中央銀行、貨幣政策、貨幣供求、通貨膨脹、國際收支、國際貨幣、國際貨幣制度等方面。    本書主要是以滿足高等院校金融學課程的教學需要而編寫的。同時,本書也可作為實際工作者學習貨幣金融方面知識的參考書。

書籍目錄

前言第1章  貨幣  1.1  貨幣的產生與發(fā)展  1.2  貨幣的職能與作用  1.3  貨幣制度第2章  信用  2.1  信用概述  2.2  信用形式  2.3  信用工具概述  2.4  票據與銀行存款工具  2.5  債券與股票  2.6  金融衍生工具第3章  利率  3.1  利息的本質  3.2  利率分類和利息計算  3.3  利率決定理論  3.4  利率期限結構和風險結構  3.5  利率的影響因素和作用  3.6  利率市場化改革第4章  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  4.1  金融機構  4.2  金融市場概述  4.3  貨幣市場  4.4  資本市場第5章  銀行  5.1  銀行的產生和發(fā)展  5.2  銀行的主要業(yè)務  5.3  銀行的經營原則與管理第6章  中央銀行  6.1  中央銀行的產生與發(fā)展  6.2  中央銀行的職能  6.3  中央銀行的業(yè)務  6.4  中央銀行的金融監(jiān)管  6.5  巴塞爾協(xié)議第7章  貨幣政策  7.1  貨幣政策目標體系  7.2  貨幣政策工具  7.3  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與效應第8章  貨幣供求  8.1  貨幣需求  8.2  貨幣供給  8.3  貨幣均衡  8.4  通貨膨脹第9章  國際收支  9.1  國際收支及其平衡表  9.2  國際收支不平衡及調節(jié)原則  9.3  政府調節(jié)國際收支的手段  9.4  國際收支市場調節(jié)機制第10章  國際貨幣  10.1  外匯與匯率的概念  10.2  匯率的決定與變動  10.3  匯率制度與外匯管制  10.4  人民幣匯率制度第11章  國際貨幣制度  11.1  國際貨幣制度概述  11.2  國際金本位制度  11.3  布雷頓森林體系  11.4  牙買加貨幣體系  11.5  特別提款權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貨幣形態(tài),亦稱貨幣形式,是指以什么貨幣材料(即幣材)來充當貨幣。不同的貨幣形態(tài)滿足了不同社會生產階段和歷史階段的需要。隨著人們對貨幣作用的認識逐步深化,貨幣不斷地由自發(fā)演變形態(tài)向人為管理和控制形態(tài)的方向發(fā)展。迄今為止,貨幣形態(tài)經歷了從金屬貨幣到紙幣,從名副其實的價值實體到名不符實的價值符號;從真實價值到名義價值的演變過程。這一過程與社會經濟發(fā)展有著緊密的內在聯(lián)系。一方面,商品交換的發(fā)展要求規(guī)定了貨幣形態(tài)歷史沿革的軌跡;另一方面,貨幣形態(tài)的演進更好地適應了商品交換發(fā)展的需要。從金屬貨幣到紙幣,從實體形態(tài)到“觀念上”存在,這是貨幣發(fā)展史的一條基本線索。  貨幣形態(tài)的演變是一個漫長的、漸進的歷史過程。歷史上貨幣發(fā)展的內在動因來自人們對交換效率的要求。為了提高交換過程的效率,貨幣取材應當具備以下幾個特征:第一,具有普遍接受性,即被社會公眾所普遍接受和認同;第二,具有防偽性,即不被輕易地仿制、偽造;第三,便于攜帶,易于分合?! ≡诠糯鐣?,人們用稀缺和具有較高及穩(wěn)定價值的商品來充當貨幣,這就是在歷史上曾起到穩(wěn)定幣值作用的貴金屬貨幣制度存在的緣故。正因為如此,馬克思才有“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的論斷。但是,隨著商品交換的不斷擴大,國際政治格局和經濟格局的變革,經濟發(fā)展的條件和內容變得更為復雜,貴金屬貨幣在使用中的弊端日益顯現(xiàn)。貴金屬的稀缺性、生產制造的復雜性、儲存運輸?shù)母叱杀竞透唢L險,這使得貴金屬貨幣不能滿足商品交換規(guī)模不斷增長和擴大的歷史發(fā)展要求。進入近代社會,貨幣材料為社會普遍接受的問題已通過國家法律得以解決。貨幣的價值尺度只要是“觀念上”的就可以。而流通手段也是轉瞬即逝的,人們只是關心貨幣所能換回商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并不關心幣材本身的價值。這樣,紙質貨幣替代金屬貨幣就成了歷史的必然結果。  具體來說,貨幣的歷史發(fā)展經歷了實物貨幣、金屬貨幣、代用貨幣、信用貨幣和電子貨幣五個階段?!  ?/pre>

編輯推薦

  《貨幣金融學》專為本科層次設計編寫,適合多學時,專為本科層次設計編寫,適合多學時,跟蹤金融前沿與現(xiàn)狀,把握內在規(guī)律,指導實踐應用。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貨幣金融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挺好的,內容詳細,推薦你們買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