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0-5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曾昭瓊 編 頁數(shù):215 字數(shù):340000
前言
《有機化學實驗》自第二版出版以來,已經(jīng)使用十多年了。在調(diào)查研究的基礎上,編者代表于1997年3月在廣州就如何修訂《有機化學實驗>進行了研討,提出了以下幾點意見: 1,《有機化學實驗>仍維持原有體系,即仍分為五部分。 2,實驗藥品用量和玻璃儀器仍保持小量規(guī)模,這樣既能夠節(jié)約經(jīng)費,又能節(jié)省學時,且能保證實驗效果。其次,普通玻璃儀器和標準口玻璃儀器并列,各校可根據(jù)儀器和試劑情況選用。 3,每個實驗需重新復核,以保證實驗的準確性和重現(xiàn)性。在制備實驗中刪去過于簡單和陳舊的實驗,增加效果較好或稍有難度的制備實驗?! ?,掌握現(xiàn)代測試技術是時代的要求,在《有機化學實驗>中增加有機化合物的紅外光譜和核磁共振氫譜的測定實驗很有必要。鑒于各校設備條件不一,本書只寫至樣品的制備,至于儀器操作,請由各校自行編寫?! ?,單位概用國際單位,但對壓力還附上毫米汞柱數(shù)據(jù)。凡以百分數(shù)表示溶液而又未注明的均為質(zhì)量分數(shù)?! ?,每一個實驗的實驗時數(shù),僅供參考,不作硬性規(guī)定。 7,有機化學實驗應是多層次的訓練,多步驟合成實驗,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但限于教學計劃中有機化學實驗學時數(shù),不另立一節(jié)。事實上,本制備項目已有內(nèi)在聯(lián)系,含有多條合成路線,請閱附錄八。各校也可根據(jù)本校情況自行組合多步驟合成實驗?! 徃鍟?998年11月在廣州舉行,參加審稿的有杜寶山教授(主審)、俞善信教授、陳煦副教授、覃章蘭副教授和劉天穗副教授,謹此致謝?! ⒓颖緯?第三版)修訂工作的有曾昭瓊(主編)、曾和平(副主編)、李景寧、王輝、潘東、楊智蘊、李建新、戴慧聰、羅志林、駱瑛、李益康、沈宗旋、趙蓓、徐凡、蘇桂發(fā)和周飛雄等同志?! ”緯m已力求有所前進,但限于編者水平,不足之處,敬請指正。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是依據(jù)教育部高等師范教學基本要求及近年各師范院校有機化學實驗教學實踐在原二版教材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的。該書保持了原有教材的體系,并以小量規(guī)模實驗為主,部分實驗配有微型實驗,以供不同學校選用。內(nèi)容分五部分闡述,含有機實驗一般知識、基本操作和實驗技術,有機物制備及性質(zhì)實驗和理論實驗。每一實驗后有注釋和問題,書后附有各類實驗參考數(shù)據(jù),以便查閱。 本書可作高師化學系本科生教材,也可供??坪推渌嚓P專業(yè)選作教材和參考。
書籍目錄
第一部分 有機化學實驗的一般知識 1-1 有機化學實驗室規(guī)則 1-2 有機化學實驗室安全知識 一、實驗室的安全守則 二、實驗室事故的預防 三、事故的處理和急救 四、急救用具 1-3 有機化學實驗常用的儀器和裝置 一、有機化學實驗常用普通玻璃儀器 二、有機化學實驗常用標準接口玻璃儀器 三、有機化學實驗常用裝置 四、儀器的裝配 1-4 常用玻璃器皿的洗滌和保養(yǎng) 一、玻璃器皿的洗滌 二、玻璃儀器的干燥 三、常用儀器的保養(yǎng) 1-5 實驗預習、實驗記錄和實驗報告的基本要求 1-6 有機化學實驗文獻第二部分 基本操作和實驗技術 2-1 加熱與冷卻 2-2 干燥與干燥劑 一、液態(tài)有機化合物的干燥 二、固體的干燥 2-3 攪拌與攪拌器 2-4 塞子的鉆孔和簡單玻璃工操作 2-5 熔點的測定 2-6 蒸餾和沸點的測定 2-7 分餾 2-8 減壓蒸餾 2-9 水蒸氣蒸餾 2-10 萃取 2-11 液態(tài)有機化合物折光率的測定 2-12 重結(jié)晶提純法 2-13 升華 2-14 旋光度的測定 2-15 色譜法 一、柱色譜法 二、紙色譜法 三、薄層色譜法 2-16 有機化合物紅外光譜的測定 2-17 核磁共振氫譜的測定第三部分 有機化合物的制備 3-1 環(huán)己烯的制備 3-2 溴乙烷的制備 3-3 1-溴丁烷的制備 3-4 1,2-二溴乙烷的制備 3-5 對二叔丁基苯的制備 3-6 2-甲基-2-氯丙烷的制備 3-7 無水乙醇的制備 3-8 2-甲基-2-丁醇的制備 3-9 1-苯乙醇的制備 3-10 三苯甲醇的制備 3-11 乙醚的制備……第四部分 有機化合物的性質(zhì)實驗第五部分 理論部分附錄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色譜法是分離、提純和鑒定有機化合物的重要方法,有著廣泛的用途色譜法首次成功地用于植物色素的分離,將色素溶液流經(jīng)裝有吸附劑的柱子,結(jié)果在柱的不同高度顯示出各種色帶,從而使色素混合物得到分離,因此早期稱之為色層分析,現(xiàn)在一般稱為色譜法。常用的色譜法有柱色譜法、紙色譜法、薄層色譜法和氣相色譜法。色譜法是一種物理的分離方法,其分離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個成分的物理化學性質(zhì)的差別,當選擇某一個條件使各個成分流過支持劑或吸附劑時,各成分可由于其物理性質(zhì)的不同而得到分離。色譜法能否獲得滿意的分離效果其關鍵在于條件的選擇。色譜法的分離效果遠比分餾、重結(jié)晶等一般方法要好。近年來,這一方法在化學、生物學、醫(yī)學中得到了普遍應用,它幫助解決了像天然色素、蛋白質(zhì)、氨基酸、生物代謝產(chǎn)物、激素和稀土元素等的分離和分析?,F(xiàn)將柱色譜法、紙色譜法和薄層色譜法介紹如下:一、柱色譜法柱層析是化合物在液相和固相之間的分配,屬于固一液吸附層析。圖2-55就是一般柱色譜裝置,柱內(nèi)裝有“活性”固體(固定相)如氧化鋁或硅膠等。液體樣品從柱頂加入,流經(jīng)吸附柱時,即被吸附在柱的上端,然后從柱頂加入洗脫溶劑沖洗,由于固定相對各組分吸附能力不同,以不同速度沿柱下移,形成若干色帶,如圖2-56所示。再用溶劑洗脫,吸附能力最弱的組分隨溶劑首先流出,分別收集各組分,再逐個鑒定。若各組分是有色物質(zhì),則在柱上可以直接看到色帶;若是無色物質(zhì),可用紫外光照射,有些物質(zhì)呈現(xiàn)熒光,以利檢查。
編輯推薦
《有機化學實驗》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