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寅初年譜長編

出版時間:2012-5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作者:徐斌,馬大成  頁數(shù):672  
Tag標簽:無  

前言

馬寅初先生是我國著名的經(jīng)濟學家、教育家、人口學家,是我所敬仰的一位學術偉人。他的品格,猶如高山上的一棵青松,偉岸挺拔、高聳入云,使人景行仰止。馬老曾經(jīng)為友人題過“碎身粉骨不必怕,只留清白在人間”的聯(lián)語,這是他的人格和精神的最好寫照和概括??梢院敛豢鋸埖卣f,馬老的英名將永留青史,是千秋萬代學習的楷模。    我長期在浙江省從事計劃生育工作,并有相當長一段時間在省委、省政府領導下主持過這項工作。我是在實際工作中逐步認識馬老、走近馬老的,為他的遠見卓識和人格魅力所震撼和折服。自此,我決心弘揚馬老精神,并將之列為畢生追求的目標。    1993年9月,在莊嚴的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首屆中華人口獎授獎儀式上,盡管馬老已經(jīng)仙逝,仍然眾望所歸被授予特別榮譽獎;我則因領導和同志們的關愛,評上了工作獎,被授予獎杯、獎狀和兩萬元人民幣的獎金。我的名字和馬老同列在一張授獎名單上,這是我終生難忘的無上榮譽。我當時暗下決心,要在有生之年,為馬老和為我國的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yè)做幾件實事,我想這是我學習馬老、弘揚他老人家精神的最好行動,也是我對省委、省政府領導的信托和同志們的支持與幫助的最好的回報。    十多年來,我絲毫不敢懈怠,兢兢業(yè)業(yè),在大家的支持和關心下主要做了以下幾件事:一是與一批有識之士共同倡議以國家授予我的兩萬元獎金為基礎并到處“化緣”創(chuàng)辦了馬寅初人口福利基金會。如今,基金會運作良好,已經(jīng)有能力開展各項社會公益事業(yè)。二是與有關單位合作拍攝了一部反映馬老生平業(yè)績的電視劇《馬寅初》。這部電視劇放映后社會反響極為熱烈。三是由基金會資助出版了馬老的著作《馬寅初人口文集》的中、英文單行本。這部著作的英文單行本在第23屆國際人口科學大會和日本人口學50周年紀念會上都做為交流材料,受到中外人口學家的交口贊譽。四是基金會和有關單位聯(lián)合設立了浙江省馬寅初人口獎,以鼓勵和表彰長期以來為“天下第一難”的計劃生育事業(yè)作出貢獻的各方面人士。五是在杭州馬老舊居創(chuàng)辦了一個高品位的馬寅初紀念館。馬老是浙江人民的驕傲,誠如他的長孫馬思澤先生在馬寅初紀念館暨馬老塑像揭幕儀式上說的:“我的祖父馬寅初是浙江人民的兒子,他在世時熱愛浙江、關心浙江。”馬老出生于浙江,童年時代在嵊州生活,爾后又長期居住杭州、出任浙江大學校長,為國家培養(yǎng)英才。他的《新人口論》的思想,首先是在浙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因此在杭州創(chuàng)設紀念館具有特殊意義。而紀念館設在他的杭州舊居,實是首選之地。創(chuàng)設馬老紀念館的動議始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2000年10月經(jīng)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報請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批準,具體由浙江省馬寅初人口福利基金會承擔創(chuàng)辦事宜。紀念館自2004年9月開館以來,已經(jīng)有許多國家、省市領導人、中外學者和廣大師生前來參觀,收到了很好的社會效益。2006年馬寅初紀念館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六是在馬寅初紀念館門前綠地上為馬老豎起了馬老的青銅坐像和花崗巖立像,以供世人瞻仰。    以上六件事,也可以說是我的六個心愿,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在各方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在我的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可以說是圓滿地完成了。盡管如此,仍然有一個問題經(jīng)常縈繞于我腦際,我還能做些什么?我還應該做些什么?雖然我并不年輕,如今已是古稀之年,按理應該含飴弄孫、頤養(yǎng)天年了,但是我想,弘揚馬老的精神不能止步。我應該繼續(xù)完成第七個、第八個甚至更多的心愿。首先是如何將紀念館辦成真正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實事求是科學精神的傳播陣地、人口理論和思想的交流中心。作為知識界的典范的馬寅初,其人格和貢獻并不為當代人,尤其是年青一代所十分了解。在《馬寅初的故事》里有很多動人的事跡,反映著他的高尚品格和深邃思想。經(jīng)多方商量,共同策劃,我們決定出版一套多卷本的《馬寅初紀念館叢書》,初步設想出版《馬寅初的故事》、《馬寅初全集補遺》、《馬寅初紀念文選》等。每本書單行出版,成熟一部出版一部,積之有年,成為系列叢書。這將是一份極為珍貴的財富,澤被后世,可資今后工作借鑒,供后人學習。我以為這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現(xiàn)在這套叢書行將陸續(xù)出版,故樂意為之撰寫總序。    徐愛光    2006年8月3日于馬寅初紀念館

內容概要

  馬寅初先生是我國著名的經(jīng)濟學家、教育家、人口學家。該書按編年體例,詳細、全面記述馬寅初的家世、出生、讀書求學、家庭婚姻、品格情操、成長道路、學術成就、社會活動、人際交往等,既展示馬寅初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中的特殊地位及作用(近現(xiàn)代中國經(jīng)濟學拓荒者及奠基人;曾為國民政府與新中國政府兩朝首席經(jīng)濟顧問),亦是中國近現(xiàn)代文化學術史的一個縮影。年譜充分吸收、綜合反映當代馬寅初研究成果,尤其在資料收集整理方面,以15卷《馬寅初全集》及《馬寅初全集補編》為基礎,利用馬寅初家族成員參與編著的優(yōu)勢,訪問馬老親屬,參閱馬老信件、手稿,并從中央檔案館、第二歷史檔案館、北大檔案館,及臺灣中研院檔案館收集大量未曾刊世資料。此外,對民國與新中國時期報刊中的馬老活動信息全面搜尋,發(fā)現(xiàn)許多鮮為人知的信息,綜合研究,深化了對馬老生平、思想的準確認知。年譜對海量信息進行了甄別、辨析、考訂,就人名、地點、時間、事件一一核對,務求準確。對過去馬老研究中一些資料解釋不清、不確處,均予以補正。

作者簡介

徐斌,浙江工商大學人文學院教授,馬寅初紀念館特約研究員,浙江省馬寅初研究會副會長。馬大成,馬寅初侄孫,馬寅初紀念館辦公室主任、浙江省馬寅初研究會常務理事。

書籍目錄

1882年(光緒八年)1歲
1884年(光緒十年)3歲
1886年(光緒十二年)5歲
1887年(光緒十三年)6歲
1888年(光緒十四年) 7歲
1889-1893年(光緒十五年至十九年)8-12歲
1894-1897年(光緒二十年至二十三年)13-16歲
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 17歲
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 19歲
1901年(光緒二十六年) 20歲
1904年(光緒三十年) 23歲
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26歲
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27歲
1909年(宣統(tǒng)元年)28歲
1910年(宣統(tǒng)二年)29歲
1911年(宣統(tǒng)三年)30歲
1912年(民國元年)31歲
1913年(民國二年)32歲
1914年(民國三年)33歲
1915年(民國四年)34歲
……

章節(jié)摘錄

12月    12月3日  于北京大學經(jīng)濟學會成立會上演講:“我國現(xiàn)在所出版的書籍雜志,大部分譯自東西洋各國的文字,并沒有特立的精神,更沒有系統(tǒng)的記載,為什么國內學者,不能著為專說,以應付社會的潮流呢?這是沒有收集材料的地方的緣故…一本會現(xiàn)在是空的,不過我希望將來有具體的辦法,聚集許多材料,以供給參考的資料?!?2月5日《北京大學日刊》;《馬寅初全集》第一卷,第301頁    12月5日  公布下學年演講重要經(jīng)濟問題十六講之題目:(一)有獎儲蓄存款之害及其推算法;(二)經(jīng)濟界危險預防法;(三)賣空買空及其利害;(四)吾國貨幣改革之困難;(五)亡國之金券(曹陸之計劃);(六)新舊銀行團與吾國之關系;(七)預算之編制與吾國預算之缺點;(八)基本金之構成與計算方法(整理財政良法);(九)公債券之發(fā)行與公債市價之計算法;(十)欲使國際貿易達到吾國財政獨立非有中央銀行不為功(今日之中國銀行非中央銀行);(十一)中國銀行之缺點;(十二)國庫之管理法;(十三)學校會計之組織法;(十四)打破“資本勞動與土地三要素”之說;(十五)資本之構造;(十六)資本與勞動。《北京大學日刊》    12月6日,于北京法政專門學校演講《有獎儲蓄存款之害及其推算法》。參閱12月13日條    12月11日  北京大學審計委員會改組,再次當選該會委員長?!侗本┐髮W日刊》    12月12日  報訊:“日前各校教員因月薪搭給中交紙幣,且專門以上學校多有拖欠者。因發(fā)生發(fā)現(xiàn)補欠問題,小學教員先上府院呈請,將每員十余元之薪水全給現(xiàn)洋,以維持生活。有如不得請,即歸耕待命之語。專門以上教員亦由馬寅初等上呈公府?!薄渡陥蟆?   12月13日  于北京大學演講《有獎儲蓄存款之害及其推算法》,高乃濟筆記?!氨贝蠼淌诩娼虅臻L馬寅初系美國畢業(yè)經(jīng)濟博士,對于貨幣財政諸科研究極有心得。年來因見北京各銀行盛行有獎儲蓄存款辦法,輒不勝慨嘆。認為此事大有害于社會人心。日前特在北大法科大講堂及政法專門學校兩次開講演大會。講題即為《有獎儲蓄存款之害及其推算法》……皆系切于實際利害問題,為吾國須亟待解決者。”指出,儲蓄銀行乃社會公共必要設備,于營利之中寓有慈善之目的。與其他銀行不同,影響所及乃一般百姓之利益,故當以百姓利益及便利為目的,然時下中國之儲蓄銀行并非如此。進而痛陳有獎儲蓄之種種弊端,預料不待數(shù)年必有極不良之后果。1924年國內所發(fā)生金融危機實證此言。12月15日《申報》;《馬寅初全集》第一卷,第321頁    12月14日  組織召開北京教職員罷課會議,被推為總務干事?!熬熜W以上各學校教職員,在太仆寺街北京國立法政專門學校開各校教職員代表聯(lián)合會,專門以上學校、中學校、小學校、國民學校皆派代表到會。公推陶履恭為臨時主席,由馬寅初報告經(jīng)過情形,各校代表相繼發(fā)言,皆以薪金事小,教育事大,政府之藐視各校教職員殊于教育前途大有阻礙。尤以小學校代表最為激昂,謂吾等決不客氣?!?2月15日《晨報》    12月15日  代表聯(lián)合會面見教育部次長及國務總理協(xié)商欠薪事未果。遂全市罷課,各校代表聚北京大學,討論商議,爭相演講,“北京大學教員中如馬寅初、馬敘倫、陳大齊尤為憤激”。12月16日《晨報》    12月16日  因教育部對教師欠薪事尚無答復,各校繼續(xù)罷課,各校代表至北京美術學校繼續(xù)開會,商議對策,一致決定:“繼續(xù)前進,以達到目的之日為止。”12月17日《晨報》    12月17日  北京大學成立22周年紀念會,繼蔡元培校長報告后演講:“上次周年紀念僅可稱為預備之時代,今次周年,一切較形發(fā)達。統(tǒng)計此一年中,堪為紀念者,當首推言論自由一端。緣前此學生出外演講,動受非法之干涉,近來演講已得自由,社會前途實蒙無量之福。惟此言論自由現(xiàn)僅學生一部分得之,其利益仍猶未宏大,吾人當努力擴充此自由于一般社會。”言畢,美國杜威博士演講《大學與民治國家輿論之關系》。12月18日《京報》;《馬寅初全集補編》。第530頁    同日  北京教育界欠薪罷課取得成果。報載:“北京大學教職員馬寅初等呈請國務院,將學校教職員薪鏅概予現(xiàn)金,以期維持。茲經(jīng)國務會議議決,從前積欠之教育費由財政部于一星期內迅予籌撥?,F(xiàn)將搭現(xiàn)成數(shù)酌量增加,昨已函知財政、教育兩部,查照辦理?!?2月18日《申報》    12月18日  報載:因當局無確實答復,北京小學以上教職員代表復于北京美術學校開會,決定繼續(xù)罷課,推選馬寅初代表??埔陨蠈W校,王家吉代表中學校,高肇勛代表小學校,三人皆為教職員聯(lián)合會總干事?!冻繄蟆?   12月19日  各校教職員聯(lián)合會繼續(xù)于北京美術學校開會,主張堅持到底。復討論皖軍暴行事件及張湘督摧殘教育事件。12月20日《申報》P46-48

后記

《馬寅初年譜長編》終于脫稿了,此書能在紀念馬老誕辰130周年、逝世30周年之際,如期出版,是我和大成獻給馬老的一束心香。    2007年,我撰寫《天地良心——馬寅初傳》時,看到馬大成先生以馬家后人及馬寅初紀念館工作人員雙重身份,經(jīng)年苦營,收集、積累了豐富的文獻資料,又剛剛出版《馬寅初全集補編》,于是與馬寅初紀念館領導一起商量,由我與大成合作編著一部史料翔實的《馬寅初年譜》。不久,紀念館理事會研究決定:年譜由馬大成做基礎資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并編寫初稿;徐斌酌定年譜的框架、體例,承擔初稿修改及最終的統(tǒng)稿、定稿。之后數(shù)年,我與大成不時聯(lián)系,互通進展。    采集資料的工作繁重而艱辛。大成充分利用了馬寅初紀念館館藏資料。這些史料或由馬老的親友捐助,或從各地檔案館征集,大多數(shù)則以馬本寅、馬本初、姜明、馬逢順、蔣銀火、張友仁、王學珍、嚴仁賡等大量當事人的敘述及馬老本人筆記、有關馬老的傳記紀念文章為線索,從各地圖書館搜集而成,實屬紀念館牽頭編著年譜的特殊優(yōu)勢。在此基礎上,大成不斷拓展搜尋的深度與廣度,足跡遍及中央檔案館、上海檔案館、重慶大學檔案館、浙江檔案館、浙江大學檔案館、北京大學檔案館、天津大學檔案館、上海交通大學檔案館、上海財經(jīng)大學檔案館、嵊州市檔案館、嵊州市馬寅初中學馬寅初紀念館等,每每獲得幫助和支持,收益頗豐。一部年譜,基礎資料最為重要,大成的工作為之鋪墊了豐厚的基石。    2010年,馬寅初紀念館決定于2012年隆重紀念馬老誕辰130周年暨逝世30周年之際,推出《馬寅初年譜長編》作為活動重點項目。我們的工作亦轉入緊張的編輯、定稿階段。大成繼續(xù)在各檔案館深挖史料并與各階層知情人及研究者聯(lián)系,核實資料。我則在大成初稿的基礎上增刪、整理條目,核對文獻,考訂史實,其中最主要的事情乃是為馬老十多部著作和數(shù)百篇論文、演講稿撰寫摘要。    馬老一生叱咤風云,波瀾壯闊,社會角色多重,然無論他對當時當世的影響還是留給后人的遺產(chǎn),均源于他自由獨立的學術見解與學術品格。具獨立精神之學者,馬老一生定位于此,其一生心血亦凝結于此。盡量全面地展示馬老在各個歷史時期對經(jīng)濟、文化、社會諸問題的觀點與建議,當為“年譜”之魂。    自然,摘要不是一件易事,且不論勢必略去許多精彩的內容與細節(jié),如何概括準確,繁簡得當,每人的見解均不盡相同,難有一定之論可循。只能據(jù)自己的水平、眼光勉力為之,雖展示了馬老的各方各面,然不免存有掛一漏萬或以偏概全之處,所勞倘能為讀者提供一閱讀馬老原著的線索,余愿即足。至于有的地方摘錄較詳,乃因除欲交待清晰外,還有一層存留當時歷史文化風貌的考量。望讀者鑒之。    編著年譜是樁艱巨的工作,尤其如馬老這樣的風云人物,有的時段文獻頗多,但紊亂重疊考辨不易;有的時段事涉高層,檔案尚未解凍難窺全豹。再加上學力有限,時間催迫,也會留下種種不足與缺憾,只能企望方家指教,日后補正。    編著年譜的過程,誠為反復閱讀馬老的過程。這是一種幸福。吾輩學人數(shù)十年來已極少從基本資料層面去誦讀一位具有如此深厚的世界文明眼光、民族文化認知,學理深湛、智慧閃耀、直抒胸臆的智者了。對馬老氣韻充溢的文字的朗詠,不啻為全面的精神充電。    馬老的一生,堪稱中華民族20世紀生機盎然又曲折多難之命運的縮影。在我們過去耳熟能詳?shù)母锩窢幨?、政治運動史乃至文學藝術史之外,打開了一扇建設現(xiàn)代市場經(jīng)濟體制、推進民族工商業(yè)發(fā)展的窗口,重新審視百年。    以馬老為代表的那一代中國經(jīng)濟學者,以學術專長為基本,以富民強國為己任,以道義擔當為天職。組建中國經(jīng)濟學社,研究現(xiàn)代經(jīng)濟問題,輸入現(xiàn)代經(jīng)濟學說,“贊助中國經(jīng)濟界之發(fā)展與改進”,形成了致力于推進中國經(jīng)濟邁入現(xiàn)代化的中國經(jīng)濟學派。他們對中國社會經(jīng)濟轉型中的方方面面,無不認真研究貢獻意見:民族工業(yè)發(fā)育、外國資本輸入、勞資矛盾調和、金融體系與信用體系構建、幣制改革、關稅自主、清理厘金、整頓田賦等,力促民族經(jīng)濟起飛。馬老不僅著文立說啟迪朝野,更廣交工商界人士為之出謀劃策,成為業(yè)界共認的代言人。    尤為可貴者,馬老1928年底擔任國民政府立法委員,先后出任經(jīng)濟委員會、財政委員會委員長兼商法起草委員會召集人。十年時間里,馬老聚合同人,起草并通過了數(shù)百條法規(guī)、條例,初步構筑了與國際接軌的中國現(xiàn)代市場經(jīng)濟體系,使得新生的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的公司、企業(yè)得以管理規(guī)范,行業(yè)既獲自主發(fā)展又得政府支持,國家經(jīng)濟體制得到有效整合……其中尤以金融體制的改革與建構卓有成效,國際經(jīng)濟界視作“奇跡”。整個市場體制雖因日本入侵未能繼續(xù)推進,但依然成為抗戰(zhàn)后方的經(jīng)濟框架,以及日后臺灣“四小龍”經(jīng)濟奇跡的制度基礎。    歷史轉了一圈,中國的改革開放之路又回到與世界接軌的市場經(jīng)濟軌道上,重讀馬老當年的種種見解與方策,如同在為今天的經(jīng)濟、社會走勢提供借鑒與指導,其間的真知灼見,直令人拍案叫絕。    自然,閱解馬老最打動人的莫過于他一生守望的獨立思考、言論自由和公開批評的價值。季羨林先生晚年日,一生最敬佩三人——彭德懷、梁漱溟、馬寅初。所取尺度亦在于茲。把講真話看得重于一切,超越個人利害得失乃至生命。編年譜過程中,深感馬老一生動人之處頗多,而其中兩段最為刻骨銘心。1959年底,回應《光明日報》挑戰(zhàn)書時日:“最后我還要對另一位好朋友(周恩來)表示感忱,并道歉意。我在重慶受難的時候,他千方百計來營救;我一九四九年自香港北上參政,也是應他的電召而來。這些都使我感激不盡,如今還牢記在心。但是這次遇到了學術問題,我沒有接受他的真心誠意的勸告,心中萬分不愉快,因為我對我的理論有相當?shù)陌盐?,不能不堅持,學術的尊嚴不能不維護,只得拒絕檢討。希望我這位朋友仍然虛懷若谷,不要把我的拒絕檢討視同抗命,則幸甚?!?960年初,先生最后一次參加批判會時謂:“兄弟不怕潑冷水的,我天天在洗冷水浴。說兄弟是馬克思一家也好,馬爾薩斯一家也好,馬寅初一家也好,20年后,政治家們會遇到棘手的問題,會感到困難,他們會想到兄弟的‘新人口論’的,他們會后悔的。”這樣的聲音、這樣的氣質,于吾輩恍若隔世。在我們國民渴望文化復興,通過反思來提升文化創(chuàng)造力的今天,大有重讀馬老、弘揚馬老精神之必要,愿《年譜》能于人文精神的傳承有所裨益。    年譜的完成離不開多方關照,這也是有志于弘揚馬老精神者的共同追求。原國家證監(jiān)會主席、全國政協(xié)委員、經(jīng)濟委員會副主任劉鴻儒先生,原全國人大常委、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浙江大學教授毛昭晰先生,是我們敬重的前輩,二老不顧年高,欣然命筆為年譜作序,我們深表謝忱。    本書雖是紀念館的重點項目之一,但本書之成仍有賴于館長徐愛光及兩位副館長商立華、林國薇的充分信任和大力支持。我與大成皆為浙江省馬寅初研究會成員,本書也屬研究會的一項成果,馬寅初研究會會長、浙江大學副校長羅衛(wèi)東先生對年譜進展關注始終,并給予財力上的幫助。馬寅初年譜初稿完成后,被列入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資助項目。上述支持不單單是物質層面的,更是精神上的相知與激勵。    商務印書館的丁波先生風聞編著馬老年譜的消息,即以馬老與商務的深厚淵源為由,力促將此書交與該館印制。我們感其誠摯,又值商務印書館115年紀念之際,出版此書應是對馬老又一則美好紀念的佳話。    幾近十年,在年譜文獻資料的準備、寫作、校訂過程中,浙江省圖書館成為我們不時造訪的所在,特別是古籍部、重點讀者服務部、數(shù)字資源中心等,讓我們盡享便利外還主動提供線索與資料。臺灣中央研究院翁啟惠院長、美國耶魯大學均給予支持,提供了諸多早期原始文件;浙江大學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亦給予了極大的方便。成書之際,我們只有“秀才人情紙一張”了。    我的導師王俊杰先生壽近期頤,當我告知著手編著馬老年譜后,他深曉我的學問路子好另辟蹊徑,特為囑咐:編年譜和你過去寫《傳記》不同,全部要實打實,字字有來歷,不可以作者意圖擇材選料,摻以不實偏文。我謹記在心,如履薄冰。    夫人夏小梅參與了本書的編著與校訂。因定稿過程工作量浩大,她全力以赴,一年多的時間沒有節(jié)假日,偕我日以繼夜,病累幾度。2007年,我們在“銀婚”之際共同完成了《王羲之傳》,如今的“珍珠婚”,又得此書以作紀念,仰望蒼天,心存感激。    徐斌    草于2012年清明前

編輯推薦

馬寅初,國人以一句“錯批一人,誤增三億”,把他對中華民族的恩德銘刻在心。馬寅初的百年生涯,歷前清、民國、新中國三代,波瀾壯闊,大開大闔,充滿傳奇。他的著作演講、書信日記、檔案記錄、社會交往、政務活動,以及媒體報道、親友回憶,在這本《馬寅初年譜長編(紀念馬寅初先生誕辰130周年)》中匯集、整理,依一生時序清晰呈現(xiàn)。六十余萬言內容皆為文獻提煉,諸多史料初次披露。本書由徐斌、馬大成編著。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馬寅初年譜長編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本書史料價值相當高,作用充分利用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檔案等史料
  •   挺好,不過買了以后就降價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