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1-1 出版社:中國電影出版社 作者:黃望莉 頁數(shù):193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這本書是一個階段性的總結,也希望能夠引起更多的人關注中國早期電影公司及其成就,從這一視角望去,我們可以看到中國電影歷史上更多值得探究的東西,包括中國早期電影文化實質。
作者簡介
黃望莉
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的講師.影視史論教研室主任。1997年畢業(yè)于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獲得電影歷史與理論方向的碩士學位。2003年開始在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任教。2009年獲得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電影學博士學位。曾先后在核心期刊上刊發(fā)研究性論文二十余篇,其中數(shù)篇先后被《中國電影年鑒》、《人大復印資料影視藝術》、《金雞百花獎論文集》、《銀色印記:上海影人理論文選》等多家刊物和書籍轉載。也曾與人合作完成《影視文學寫作》、《影視藝術概論》教材。連續(xù)作為第九屆、第十屆、第十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國際短片選片委員會委員.現(xiàn)為“上海電影評論協(xié)會”會員。
書籍目錄
緒論 中國電影研究的方法和趨勢 一、海派電影的文化與史學價值的再認識:以“文華”為個案 二、研究內容及方法的探尋 三、國內外研究概況第一章 文華影片公司概說 一、“文華”:1946—1949 1.戰(zhàn)后中國電影的政治、經濟和文化 2.文華影片公司的早期發(fā)展與人脈 3.文華影片公司早期的產業(yè)結構及組織形式 二、“文華”:1949—1952 1.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電影政策、策略與理論 2.資本重組:公私合營的歷程 3.文華影片公司的創(chuàng)作概況 三、“文華”藝術創(chuàng)作風格、成就及其后世評價第二章 “文華"作者(一) 一、桑?。簜鹘y(tǒng)與現(xiàn)代的雙重建構者 1.都市人文景觀的現(xiàn)代性呈現(xiàn) 2.“趣劇”:對好萊塢“乖張喜劇”的中式轉化 3.“趣劇”的中式形式趣味 4.桑弧的都市人生影像 二、張愛玲“風”:張氏早期電影敘事中的“參差美學” 1.張愛玲“風”:“參差美學”的確立 2.城市“活”的印記:日?;瘮⑹碌膶徝辣憩F(xiàn) 3.以女性為主體的敘事 4.多義的主題:生命意識的張揚和認同 5.權勢話語的一次消解第三章 “文華”作者(二) 一、佐臨:從現(xiàn)實到紀實 1.生命力的關照:現(xiàn)實主義的基點 2.寫意戲劇觀:《表》的形式來源 3.身份、創(chuàng)作的轉型 二、費穆:在傳統(tǒng)中獲得現(xiàn)代性 1.形式美:中國舊劇的電影化問題 2.民族性:風格漫談 3.國族電影:國產片的出路問題 三、曹禺:現(xiàn)代民族國家的想象 1.影片的誕生和民族國家想象的起因 2.“大敘述”及其多重敘事元素的編碼 3.“大敘述”意義的建構第四章 “文華"作者(三) 一、石揮:革命話語中多元的敘事建構 1.語境:敘事主體的確定 2.建構:日?;瘮⑹滦问降谋磉_ 3.對比:革命話語的建構 二、陳西禾:大時代下知識分子的抉擇 1.對比:新舊社會兩重天 2.真實:藝術創(chuàng)作魅力的訴求 3.女性:身份、命運與時代第五章 從都市景觀到革命呈現(xiàn) 一、話語的變遷:從都市話語到革命話語 1.教育話語:從社會教育到革命教育 2.倫理話語:從家庭倫理到革命倫理 3.女性話語:從都市女性到革命女性 二、敘事策略的轉化:兩種文化的自主融合 1.文化價值取向:影像空間由南向北的轉移 2.敘事策略:“新”“舊”對比 3.多維度的人物形象結語 “文華”電影:海派電影的重要代表 一、現(xiàn)代都市里的“新感覺” 二、上層知識分子對海派電影的積極建構 三、“文華”電影:海派電影的重要代表附錄一 文華影片公司編年表附錄二 文華影片公司出品年表附錄三 參考文獻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