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 出版社: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屈冠銀 編 頁數:274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共分12章,在總—分—總的結構框架下,以電子商務物流的流程為基本線索進行編寫。首先,從物流和電子商務的關系入手,引出物流的相關概念和運作模式,又介紹了電子商務物流涉及的一些信息技術,并從戰(zhàn)略和管理的角度,敘述了供應鏈管理的基礎知識,目的是為后面介紹物流的流程提供一個供應鏈背景。然后,按照電子商務物流流程,分別介紹了采購供應商管理、倉儲管理與庫存控制、包裝與流通加工合理化、搬運裝卸與運輸管理、電子商務配送與配送中心、回收與低碳物流。最后,從總體上介紹物流服務與成本管理、物聯(lián)網技術以及物流未來的發(fā)展趨勢。
全書始終注重電子商務和物流的結合,邏輯清楚、敘述簡練。本書每章前面有引言、引例,后面附有案例分析,特別適合我國高等職業(yè)院校電子商務專業(yè)、物流專業(yè)、貿易經濟等財經類專業(yè)的學生選用,本書也可作為本科院校相關專業(yè)的學生及實際工作者的參考書。
本書配套授課電子課件,需要的教師可登錄www?cmpedu?com免費注冊、審核通過后下載,或聯(lián)系編輯索?。≦Q:1239258369,電話:010?88379739)。
書籍目錄
前言
第1章 電子商務物流概述
引例“慢遞”的煩惱
1.1電子商務物流基本概念
1.1.1電子商務與物流的關系
1.1.2電子商務物流概念的產生
1.1.3電子商務物流管理系統(tǒng)
1.2電子商務物流運作模式
1.2.1企業(yè)自營物流模式
1.2.2物流聯(lián)盟模式
1.2.3第三方物流模式
1.2.4第四方物流介紹
1.2.5物流模式的選擇
1.3案例分析:兩大模式誰更合適
第2章 電子商務物流技術
引例小條碼引來大官司
2.1物流技術概述
2.1.1物流技術的概念和分類
2.1.2電子商務物流技術的評價標準
2.1.3電子商務物流技術的作用
2.2物流信息技術介紹
2.2.1條碼技術
2.2.2射頻識別
2.2.3銷售時點信息系統(tǒng)
2.2.4電子數據交換
2.2.5全球衛(wèi)星定位系統(tǒng)
2.2.6地理信息系統(tǒng)
2.3案例分析:沃爾瑪的信息化物流系統(tǒng)
第3章 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
引例中國香港利豐為何看重供應鏈管理
3.1供應鏈與供應鏈管理
3.1.1供應鏈
3.1.2供應鏈管理
3.1.3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
3.1.4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的幾個核心概念
3.2供應鏈設計與管理
3.2.1供應鏈的設計
3.2.2供應鏈管理者角色
3.2.3供應鏈管理五大挑戰(zhàn)
3.2.4供應鏈風險管理
3.3供應鏈管理的方法
3.3.1快速反應
3.3.2有效客戶反應
3.3.3延遲策略
3.4供應鏈管理的軟件解決方案
3.4.1物料需求計劃
3.4.2制造資源計劃
3.4.3企業(yè)資源計劃
3.5案例分析:惠普供應鏈管理制勝
第4章 采購與供應商管理
引例摩托羅拉在線采購降低成本
4.1招標采購
4.1.1招標采購方法
4.1.2招標采購流程
4.2電子采購
4.2.1電子采購概述
4.2.2電子招標
4.2.3反向拍賣
4.3供應商管理
4.3.1供應商關系管理的概念
4.3.2供應商評價與選擇
4.3.3供應商關系管理策略
4.4案例分析:利豐貿易的供應商管理
第5章 倉儲管理與庫存控制
引例acer(宏基)的零庫存管理經驗
5.1倉庫
5.1.1倉儲與倉庫
5.1.2貨架和貨區(qū)
5.1.3倉庫內部布局
5.2倉儲管理
5.2.1物品入庫管理
5.2.2物品保管與護養(yǎng)
5.2.3物品出庫管理
5.3庫存概述
5.3.1庫存的定義和分類
5.3.2庫存的作用
5.4庫存管理與控制
5.4.1定量訂貨方式
5.4.2經濟訂貨批量
5.4.3定期訂貨方式
5.4.4ABC分類管理
5.4.5零庫存技術
5.5“牛鞭效應”
5.5.1“牛鞭效應”的產生
5.5.2產生“牛鞭效應”的原因
5.5.3減弱“牛鞭效應”的方法
5.6供應鏈環(huán)境下的庫存控制策略
5.6.1供應商管理庫存
5.6.2聯(lián)合庫存管理
5.7案例分析:戴爾計算機公司的庫存策略
第6章 包裝與流通加工合理化
引例Fruit Tree 公司的包裝
6.1包裝基礎知識
6.1.1包裝的概念和分類
6.1.2包裝的功能
6.1.3包裝材料
6.1.4包裝容器
6.2包裝技術
6.2.1通常包裝技術
6.2.2防震包裝技術
6.2.3集合包裝技術
6.2.4其他包裝技術
6.2.5合理包裝的設計要點
6.3流通加工
6.3.1流通加工的內涵
6.3.2流通加工的作用
6.3.3流通加工合理化
6.4案例分析:日本企業(yè)包裝減量化
第7章 搬運裝卸與運輸管理
引例家樂福運輸的“佳、樂、?!?br /> 7.1搬運與裝卸
7.1.1搬運和裝卸的概念
7.1.2搬運裝卸設備
7.1.3裝卸作業(yè)合理化
7.2運輸基礎知識
7.2.1運輸與相關概念的關系
7.2.2運輸的功能
7.2.3運輸的規(guī)模經濟和距離經濟
7.2.4運輸方式分類與比較
7.2.5貨物運輸費用
7.3運輸績效評價指標
7.3.1運輸績效評價指標選擇的原則
7.3.2運輸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成
7.4合理化運輸
7.4.1影響運輸合理化的因素
7.4.2不合理運輸的表現
7.4.3運輸合理化的有效措施
7.5案例分析:中外運空運公司為摩托羅拉提供的運輸服務
第8章 電子商務配送與配送中心
引例日本“黑貓宅急便”進入上海
8.1配送概述
8.1.1配送的概念
8.1.2配送的分類
8.1.3配送作業(yè)目標及流程規(guī)范
8.1.4配貨方式的選擇
8.2配送合理化
8.2.1配送流程合理化
8.2.2配送路線優(yōu)化
8.3配送中心
8.3.1配送中心與物流中心
8.3.2配送中心分類
8.3.3配送中心的功能
8.3.4配送中心的功能及作業(yè)流程
8.3.5配送中心的退貨管理
8.4配送中心的規(guī)劃設計
8.4.1配送中心的設計原則
8.4.2配送中心的規(guī)劃要素
8.4.3配送中心規(guī)模的確定
8.4.4配送中心的選址
8.5.5配送中心的設施
8.5案例分析:7-11便利店的配送系統(tǒng)
第9章 回收與低碳物流
引例美國新物流的調查結果
9.1再生資源回收物流
9.1.1回收物流、逆向物流與廢棄物流
9.1.2再生資源回收物流
9.2電子商務逆向物流
9.2.1電子商務與逆向物流
9.2.2電子商務逆向物流管理
9.3低碳物流
9.3.1低碳物流概念的提出
9.3.2低碳物流的特征
9.3.3發(fā)展低碳物流的微觀途徑
9.3.4發(fā)展低碳物流的宏觀思路
9.4案例分析:我國低碳物流艱難起步
第10章 物流服務與成本管理
引例日本物流中心的差別服務
10.1物流服務與物流成本的關系
10.1.1物流服務概述
10.1.2物流服務與成本的協(xié)調
10.2物流服務管理
10.2.1物流服務的內容
10.2.2物流服務流程管理
10.2.3物流服務質量評價模型
10.2.4服務質量量化評價指標
10.3物流成本管理與控制
10.3.1物流成本管理理論
10.3.2物流成本內容分類
10.3.3物流成本管理的特點
10.3.4物流成本控制策略
10.3.5降低物流成本策略
10.4案例分析:安利降低物流成本的秘訣
第11章 物聯(lián)網初探
引例物聯(lián)網——用互聯(lián)網連通物與物
11.1物聯(lián)網的起源與發(fā)展
11.1.1物聯(lián)網的起源
11.1.2物聯(lián)網的定義
11.1.3物聯(lián)網概念的統(tǒng)領作用
11.2物聯(lián)網的體系結構
11.2.1物聯(lián)網的網絡體系
11.2.2各個網絡層
11.2.3物聯(lián)網的三大要素
11.2.4支撐物聯(lián)網的核心技術
11.3物聯(lián)網對物流活動的影響
11.3.1物聯(lián)網將推進物流信息化發(fā)展
11.3.2物流的各要素環(huán)節(jié)更加高效便捷
11.3.3降低倉儲成本
11.3.4供應鏈環(huán)節(jié)整合更加緊密
11.3.5物聯(lián)網技術在中國物流行業(yè)的前景展望
11.4物聯(lián)網未來發(fā)展前景
11.5案例分析:物聯(lián)網應用的幾個案例
第12章 電子商務物流的發(fā)展環(huán)境、現狀與趨勢
引例申通應對電子商務的挑戰(zhàn)
12.1電子商務物流的發(fā)展環(huán)境
12.1.1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
12.1.2經營風險不斷增加
12.1.3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12.1.4營銷方式不斷創(chuàng)新
12.1.5企業(yè)自身資源不足
12.1.6全球經濟不斷融合
12.1.7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
12.2我國電子商務物流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措施
12.2.1我國電子商務和物流間存在的問題
12.2.2改進電子商務物流的措施
12.3電子商務物流發(fā)展趨勢
12.3.1物流網絡化
12.3.2增值服務柔性化
12.3.3物流過程精益化
12.3.4物流社會化
12.3.5物流國際化
12.3.6物流標準化
12.3.7物流綠色化
12.4案例分析:寶供物流如何應對挑戰(zhàn)
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4)合理分配利益和分擔風險獲取某種經濟目的是供應鏈參與者的共同目的,因此收益分配的比例應保證參與供應鏈的各個伙伴企業(yè)都“有利可圖”,這樣才能形成并維持供需雙方的信任合作關系。此外,供需雙方負責的環(huán)節(jié)不同,付出投入不同,所承擔的風險也不同。因而在收益分配中所分得的利益也應是不同的,這樣才能更好地激勵伙伴的工作熱情與投資熱情。分配利益和分擔風險要遵守四項基本原則:1)因果原則。如果供應鏈的風險是由供應鏈中某一成員自身的惡意或瀆職行為引起的,則此類風險應該由該成員(責任方)承擔。2)供應鏈中的某些風險通常是在組建供應鏈之時,在依據供應鏈管理具體策略的基礎上,通過合約的方式在成員之間制定了分擔協(xié)議。3)最小成本原則。由于供應鏈是一個跨地域的聯(lián)盟組織,其成員應對風險的成本(如投保價格)會因地區(qū)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如果某成員企業(yè)能夠準確地預見和控制風險,方便、及時、低成本地化解某風險,則該風險最好由該成員分擔。4)風險-收益平衡原則。在規(guī)范的市場經濟環(huán)境中,風險和收益一般是對等的。因此,在供應鏈風險分擔中,也應遵循這一原則,如果某一成員企業(yè)是某項風險所獲得利益的最大獲利者則該風險應主要由該成員分擔。(5)注重供應商選擇供應商選擇是預防供應風險的重要手段。如何選擇供應商也是目前供應鏈管理研究的熱點,同時也是每一家進行供應鏈管理的企業(yè)所必須面對的問題。供應鏈節(jié)點企業(yè)如果欲與供應商建立信任、合作、開放性交流的供應鏈長期合作關系,必須首先分析市場競爭環(huán)境,目的在于找到針對哪些產品市場開發(fā)供應鏈合作關系才有效,必須知道現在的產品需求是什么,產品的類型和特征是什么,以確認用戶的需求,確認是否有建立供應鏈合作關系的必要。如果已建立供應鏈合作關系,則應根據需求的變化確認供應鏈合作關系的必要性,同時分析現有供應商的現狀和供應上存在的問題,對供應商韻業(yè)績、設備管理、人力資源開發(fā)、質量控制、成本控制、技術開發(fā)、用戶滿意度和交貨協(xié)議等方面也要做充分的調查,它很有可能成為影響供應鏈安全的一個因素。一旦發(fā)現某個供應商出現問題,應及時調整供應鏈戰(zhàn)略。(6)建立供應鏈預警機制在供應鏈風險管理中,競爭中的企業(yè)時刻面臨著風險,因此對于風險的管理必須持之以恒,建立有效的風險防范體系。構建合適的評估模型,建立一整套預警評價指標體系,當其中一項以上的指標偏離正常水平并超過某一“臨界值”時,發(fā)出預警信號。其中,“臨界值”的確定是一個難點。臨界值偏離正常值太大,會使預警系統(tǒng)在許多危機來臨之前發(fā)出預警信號;而臨界值偏離正常值太小則會使預警系統(tǒng)發(fā)出太多的錯誤信號。必須根據各種指標的具體分布情況,選擇能使該指標錯誤信號比率最小的臨界值。
編輯推薦
《電子商務物流管理(第3版)》為21世紀高職高專財經類專業(yè)規(guī)劃教材之一。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