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計算機基礎

出版時間:2009-6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作者:馮博琴,顧剛 主編,夏秦,薛濤,楊忠孝 編著  頁數(shù):325  

前言

自《大學計算機基礎(Windows 2000+Office 2000)》第l版出版以來,我們又經過了兩輪教學實踐。在修訂時,我們面對以下問題:1.非零起點的新生人數(shù)逐年上升,但零起點的人數(shù)仍不能忽視;2.本課程涉及的內容面寬、概念多、學時較少,這個矛盾日益突出。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采用案例驅動式教學可以有效地“拉平”不同起點的學生水平,“剔除”繁冗的概念而掌握實用技術,因此,我們組織教師為每章設計了若干應用案例。應用案例的內容主題一般分4類:一是最新發(fā)布的與內容相關的新技術、新方法;二是軟件的應用技巧、竅門、經驗;三是最常見的問題的解決方案;四是采用與生活、工作經歷對比的方式,即采取擬人化的方法闡述講解難點。在課堂教學上,要求教師以應用案例為主線開展教學。通過案例驅動式教學,課程教學質量有了很大提高,并受到學生的好評。教學的成功驅使我們將案例驅動式教學方法及一批應用案例融人到教材中,為此對2006年出版的教材進行修訂改版。本書每章的結構為:本章教學目標、本章主要問題、章節(jié)內容、應用案例和習題。我們選取了教學效果較好的5個案例放到應用案例中。建議每章的課程教學順序依此為:提出若干引人入勝的問題,明確各章目標,講授各章知識點和技能點,講解應用案例,總結本章的知識點和技能點。本書共分為8章。第1章至第5章主要涉及計算機基礎知識、計算機系統(tǒng)平臺和常用軟件工具的使用方法,這5章是本教材的基礎內容。第6章為程序設計基礎,主要介紹程序設計的概念和步驟,并涉及初步的算法流程描述。第7章和第8章主要介紹數(shù)據庫和多媒體的應用技術方法。后3章是本教材的應用內容。在具體教學安排上,各??梢愿鶕虒W學時、學生的程度等具體情況,選取教學內容,教學順序可以不按本教材的章節(jié)次序。下面給出我校的教學學時安排,僅供參考。

內容概要

  本書是根據教育部非計算機專業(y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提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意見》中有關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的“一般要求”編寫的。全書從當前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的實際出發(fā),充分結合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狀況,在內容取舍、篇章結構、敘述方式、教學與實驗的有機結合等方面都進行了精心設計與組織?! ”緯卜?章,內容分別為:信息技術與計算機、微型計算機硬件系統(tǒng)、操作系統(tǒng)基礎、計算機網絡、Office辦公軟件、程序設計基礎、數(shù)據庫應用基礎和多媒體技術應用基礎。書中對網絡、多媒體和數(shù)據庫這3個實用性系統(tǒng)平臺的使用方法均有較詳細的介紹?! ”緯€配有實驗指導書,以幫助讀者理解教材內容,提高動手能力。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按髮W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材,也可供初學者學習參考。

作者簡介

馮博琴,西安交通大學教授,計算機教學實驗中心主任,首屆國家級教學名師,現(xiàn)任教育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計算機教育研究會副會長。從事計算機教學和科研工作40多年,成果頗豐,提出的“精講多練、教考分離、機試為主”教學方法在國內產生了較大影

書籍目錄

第1章 信息技術與計算機 1.1 信息與信息技術  1.1.1 信息及信息科學  1.1.2 信息技術 1.2 計算機發(fā)展歷程  1.2.1 早期的計算裝置  1.2.2 電子計算機的誕生和發(fā)展  1.2.3 微型計算機的誕生與發(fā)展  1.2.4 中國計算機的發(fā)展 1.3 計算機分類 1.4 計算機的未來  1.4.1 計算機的發(fā)展方向  1.4.2 未來新型計算機 1.5 計算機系統(tǒng)  1.5.1 計算機系統(tǒng)的構成  1.5.2 計算機硬件  1.5.3 計算機軟件 1.6 基于計算機的信息處理過程  1.6.1 信息的表示及采集  1.6.2 信息的組織  1.6.3 信息的傳輸  1.6.4 信息的檢索 1.7 計算機應用  1.7.1 科學與工程計算  1.7.2 信息管理  1.7.3 電子商務  1.7.4 人工智能  1.7.5 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 1.8 應用案例  1.8.1 案例1 購買電腦的若干思考  1.8.2 案例2 U盤數(shù)據的恢復  1.8.3 案例3 二進制、八進制、十六進制數(shù)之間的轉換  1.8.4 案例4 使用任務管理器提高計算機運行速度  1.8.5 案例5 十進制數(shù)12300000在計算機內的存儲格式 習題第2章 微型計算機系統(tǒng) 2.1 微型計算機的工作方式  2.1.1 微型計算機的基本組成  2.1.2 程序的執(zhí)行方式 2.2 微型計算機系統(tǒng)組成及層次結構 2.3 微型計算機的硬件系統(tǒng)  2.3.1 主機系統(tǒng)  2.3.2 存儲系統(tǒng)  2.3.3 輸入/輸出系統(tǒng) 2.4 微型計算機的主要性能指標及其性能評價  2.4.1 微型計算機的主要性能指標  2.4.2 微型計算機的性能評價 2.5 應用案例  2.5.1 案例1 使用BIOS設置硬件參數(shù)  2.5.2 案例2 硬盤分區(qū)  2.5.3 案例3 軟件安裝和卸載  2.5.4 案例4 查看、安裝和更新驅動程序  2.5.5 案例5 使用Ghost對系統(tǒng)備份與恢復 習題第3章 操作系統(tǒng)基礎 3.1 操作系統(tǒng)概述  3.1.1 什么是操作系統(tǒng)  3.1.2 操作系統(tǒng)的功能及特征  3.1.3 操作系統(tǒng)的分類  3.1.4 典型的操作系統(tǒng) 3.2 操作系統(tǒng)的基本原理  3.2.1 進程管理  3.2.2 存儲器管理  3.2.3 文件管理  3.2.4 設備管理  3.2.5 用戶接口 3.3 Windows的文件操作  3.3.1 驅動器、文件與文件夾  3.3.2 “我的電腦”與“資源管理器”  3.3.3 文件和文件夾的基本操作  3.3.4 文件和文件夾的移動、復制、刪除  3.3.5 文件或文件夾的屬性 3.4 Windows的應用程序  3.4.1 使用“開始”菜單運行應用程序  3.4.2 執(zhí)行DOS應用程序  3.4.3 關閉應用程序  3.4.4 創(chuàng)建應用程序的快捷方式  3.4.5 多個應用程序之間的切換  3.4.6 安裝與刪除應用程序   3.5 Windows的磁盤管理 3.6 Windows注冊表管理 3.7 應用案例  3.7.1 案例1 觀察Windows操作系統(tǒng)中的進程  3.7.2 案例2 調整Windows的虛擬內存  3.7.3 案例3 設置Windows下硬盤的工作模式  3.7.4 案例4 調整Windows的視覺效果以改變系統(tǒng)性能  3.7.5 案例5 快速拷貝文件 習題第4章 計算機網絡 4.1 計算機網絡基礎  4.1.1 計算機網絡的發(fā)展  4.1.2 計算機網絡的功能與分類  4.1.3 網絡傳輸協(xié)議和網絡的體系結構  4.1.4 網絡傳輸介質  4.1.5 網絡連接設備 4.2 Internet的基礎知識  4.2.1 Internet概述  4.2.2 接入Internet的方式  4.2.3 IP地址  4.2.4 域名系統(tǒng) 4.3 Internet的應用  4.3.1 萬維網  4.3.2 電子郵件(E-mail)  4.3.3 文件傳輸(FTP) 4.4 計算機網絡安全  4.4.1 計算機網絡安全概述  4.4.2 網絡安全防范措施 4.5 信息檢索  4.5.1 信息檢索概述  4.5.2 檢索系統(tǒng)的類型  4.5.3 檢索意愿的表達  4.5.4 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4.5.5 中國期刊網(CNKI)的使用方法 4.6 應用案例  4.6.1 案例1 局域網絡的配置  4.6.2 案例2 使用Ping命令檢測網絡故障  4.6.3 案例3 FTP客戶端的使用  4.6.4 案例4 計算機病毒及預防  4.6.5 案例5 Google的高級搜索 習題第5章 Office辦公軟件 5.1 Office 2003簡介  5.1.1 Office 2003各組件的作用  5.1.2 Office 2003的新增功能  5.1.3 Office 2003的啟動和退出  5.1.4 Office 2003的文檔操作 5.2 文字處理軟件Word 2003  5.2.1 Word 2003窗口組成和視圖方式  5.2.2 建立和編輯Word文檔  5.2.3 排版技術  5.2.4 表格操作  5.2.5 圖的編輯 5.3 電子表格Excel 2003  5.3.1 Excel 2003概述  5.3.2 建立工作表  5.3.3 單元格的格式設置  5.3.4 數(shù)據處理  5.3.5 數(shù)據管理  5.3.6 創(chuàng)建圖表   5.4 演示文稿軟件PowerPoint 2003  5.4.1 PowerPoint窗口組成  5.4.2 創(chuàng)建演示文稿  5.4.3 編輯幻燈片  5.4.4 改變幻燈片的外觀效果  5.4.5 動畫效果  5.4.6 超級鏈接  5.4.7 播放演示文稿  5.4.8 打印演示文稿 5.5 應用案例  5.5.1 案例1 文檔編輯  5.5.2 案例2 表格編輯  5.5.3 案例3 成績表的建立  5.5.4 案例4 制作圓錐圖表  5.5.5 案例5 建立演示文稿 習題第6章 程序設計基礎 6.1 程序設計概述  6.1.1 程序與軟件  6.1.2 程序設計語言  6.1.3 程序設計概念 6.2 程序設計的基本過程  6.2.1 問題定義  6.2.2 算法設計  6.2.3 程序編制  6.2.4 調試運行  6.2.5 整理文檔 6.3 算法設計初步   6.3.1 自然語言描述算法  6.3.2 流程圖描述算法  6.3.3 結構化算法的設計思想  6.4 常用程序設計語言  6.5 簡單VB程序編寫實例  6.5.1 集成開發(fā)環(huán)境  6.5.2 VB編程的一般步驟  6.5.3 實現(xiàn)歐幾里德算法的Visual Basic程序 6.6 應用案例  6.6.1 案例1 系統(tǒng)配置的播放軟件設置優(yōu)化  6.6.2 案例2 制作MP3或手機鈴聲的方法  6.6.3 案例3 如何修復IE瀏覽器  6.6.4 案例4 描述1+3+5++999的算法流程  6.6.5 案例5 計算1×(-3)×5×(-7)××(-99)的算法 習題第7章 數(shù)據庫應用基礎 7.1 數(shù)據管理的發(fā)展 7.2 數(shù)據庫的基本概念  7.2.1 數(shù)據和數(shù)據庫系統(tǒng)  7.2.2 數(shù)據模型  7.2.3 數(shù)據模式 7.3 E-R數(shù)據模型  7.3.1 基本概念  7.3.2 E-R圖 7.4 關系數(shù)據模型  7.4.1 數(shù)據結構  7.4.2 數(shù)據操作  7.4.3 數(shù)據約束 7.5 SQL  7.5.1 SQL概況  7.5.2 SQL查詢語句 7.6 Access簡介  7.6.1 Access概述  7.6.2 建立數(shù)據庫  7.6.3 創(chuàng)建表    7.6.4 創(chuàng)建關系  7.6.5 創(chuàng)建查詢  7.6.6 創(chuàng)建窗體 7.7 應用案例  7.7.1 案例1 圖書借閱數(shù)據庫的設計  7.7.2 案例2 教學管理數(shù)據庫系統(tǒng)的實現(xiàn)  7.7.3 案例3 高低版本數(shù)據庫轉換  7.7.4 案例4 數(shù)據庫的優(yōu)化  7.7.5 案例5 數(shù)據庫的安全設置 習題第8章 多媒體技術應用基礎 8.1 多媒體技術概述  8.1.1 多媒體技術  8.1.2 多媒體計算機系統(tǒng)的組成  8.1.3 多媒體技術的特點  8.1.4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 8.2 聲音處理  8.2.1 聲音信號的數(shù)字化  8.2.2 影響數(shù)字化聲音質量的因素  8.2.3 數(shù)字音頻信號的存儲容量  8.2.4 聲頻卡簡介  8.2.5 常用的聲音文件格式  8.2.6 Windows中錄音機程序的使用  8.2.7 音頻處理軟件簡介 8.3 圖形圖像處理  8.3.1 圖像的顏色模型  8.3.2 圖像的數(shù)字化  8.3.3 圖像的壓縮  8.3.4 常用的圖像文件格式  8.3.5 常用的圖像處理軟件  8.3.6 圖像的基本處理技術 8.4 數(shù)字視頻技術  8.4.1 數(shù)字視頻標準  8.4.2 視頻文件的常用格式  8.4.3 常用的數(shù)字視頻制作與編輯軟件  8.4.4 視頻編輯技術 8.5 動畫處理軟件  8.5.1 動畫文件格式  8.5.2 Flash簡介 8.6 應用案例  8.6.1 案例1 聲音的編輯  8.6.2 案例2 制作“快樂群鴨”圖像  8.6.3 案例3 修補圖像  8.6.4 案例4 制作配樂電子相冊  8.6.5 案例5 制作“北京歡迎您”圖像  習題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科學與工程計算是指計算機應用于完成科學研究和工程技術中所提出的數(shù)學問題(數(shù)值計算)??茖W計算是計算機最早的應用方面。第一臺電子計算機ENIAC研制的目的就是用于軍事計算,計算機發(fā)展的初期也主要用于科學計算。到今天雖然計算機在其他方面的應用不斷加強,但它仍然是科學研究和科學計算的最佳工具。在這個應用領域要求計算機速度快、精度高,存儲容量大。數(shù)千年來,人類主要通過理論研究和科學實驗兩種手段探索科學奧秘。16世紀后,以伽利略和牛頓為代表的科學家對科學實驗方法和科學理論方法進行了重大變革,使這兩種手段更加完備,對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理論科學家們主要對各種自然現(xiàn)象的內在規(guī)律進行研究,試圖用嚴密的數(shù)學模型描述這些規(guī)律(如牛頓運動定律),在一定的條件下求出準確解,并用得出的結果判明所建立的數(shù)學模型是否真實地反映了自然現(xiàn)象。實驗科學家則試圖研究和制造出各種科研儀器設備,模擬各種自然條件,設計出可控制的、能重現(xiàn)的實驗,并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判斷實驗結果是否符合實際,滿足要求。計算數(shù)學作為科學和工程計算的基礎,原本是數(shù)學的一個古老分支,它研究各種問題的數(shù)值計算方法及其數(shù)學理論。數(shù)學的誕生就是從實際問題的計算開始的。中國古代數(shù)學就包含了大量計算問題,公元前5世紀產生的算籌和此后的算盤,長期都是很有用的計算工具。但是由于社會需求和工具條件的限制,它一直處于不發(fā)達和不受重視的狀態(tài)。同時,對于許多復雜的科學問題,理論研究與實驗方法都有很大局限性。伴隨著電子計算機的出現(xiàn)、迅速發(fā)展和廣泛應用,計算數(shù)學獲得了一件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工具,得到迅猛發(fā)展,成為當代數(shù)學生機勃勃和極具生命力的分支,計算數(shù)學和計算機之間的聯(lián)系越來越緊密,并發(fā)展成為一門現(xiàn)代意義下的新興交叉學科——科學計算。

編輯推薦

《大學計算機基礎(Windows XP+Office 2003)(第2版)》還配有實驗指導書,以幫助讀者理解教材內容,提高動手能力?!洞髮W計算機基礎(Windows XP+Office 2003)(第2版)》可作為高等院?!按髮W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材,也可供初學者學習參考。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大學計算機基礎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