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7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作者:墨刻編輯部 頁數:191 字數:288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絲綢之路經典之旅2012-2013版》(作者墨刻編輯部)為《絲綢之路經典之旅》的更新版本,為了使讀者獲得更好的閱讀體驗,編者根據讀者的反饋意見和實際情況的變化,在上一版的基礎上對本書的相關內容做出了更新和修正。
漫漫絲路承載著千百年來中西方文明交流的傳奇史,旅者的足跡從來不曾停歇,無數的販夫走卒、傳教者、浪子,都在這條大路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跡。時至今日,以往要歷盡千辛萬苦方能抵達的西域,成為廣受歡迎的旅游勝地。
書籍目錄
概況
絲路6大風情
絲路歷史
絲路必游景點
世界遺產
絲路旅游信息
專題報道
民族櫥窗·風情無限
分區(qū)導覽
西安—河西走廊段
西安
天水
蘭州
蘭州周邊
武威
張掖
酒泉·嘉峪關
敦煌
天山北路
烏魯木齊
烏魯木齊周邊
伊寧
北疆
天山中路
吐魯番
庫爾勒
庫車
阿克蘇
天山公路
天山南路
和田
喀什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維吾爾族 據史料記載,維吾爾族原是3世紀時游牧于中國北方和貝加爾湖以南、額爾齊斯河和巴爾喀什湖一帶的游牧民族,由于受到戰(zhàn)爭的影響,各部落逐漸遷入西域。隋末唐初時,九姓烏護(源自烏揭)和十姓回紇結合,后發(fā)展成回紇汗國,曾支援唐朝平定安史之亂和西突厥。唐末,回紇改譯為回鶻。元明兩代又譯為畏兀兒。至1935年,正式確譯為維吾爾族。 目前維吾爾族人口約有987萬,主要分布于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阿克蘇等城市。維吾爾族男子喜穿寬袖、無扣的對襟大衣,婦女愛穿絲綢連衣裙,無論老幼頭頂都少不了一頂朵巴(繡花小帽)。維吾爾族的飲食以燒烤為主,早餐多半吃馕、喝茶,午餐以各類面食為主,晚餐還是馕、茶及湯面??救?、烤羊肉串則是款待賓客的名菜。 維吾爾族能歌善舞,民間盛行的麥西來甫,就是一種融合民族音樂、舞蹈藝術的娛樂活動。由于地區(qū)不同,歌舞的規(guī)模、形式也有差異。 維吾爾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屬于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采用阿拉伯字母的拼音文字,有36個字母從右向左書寫。 刀郎人 13世紀,蒙古人征服了亞洲大陸及東歐部分地區(qū),當時的南疆及中亞均為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的封地。而后部分蒙古人遷往沙漠邊緣,以打漁狩獵為生。15世紀,這批蒙古人皈依伊斯蘭教,與當地各民族交融在一起,形成現在的刀郎人。也有史學家認為刀郎人屬于維吾爾族的一支,但在生活習俗、語言文化及相貌上都不盡相同。 刀郎舞、馴鷹都是刀郎人的拿手絕活。刀郎舞也稱“刀郎麥西來甫”,屬于維吾爾麥西來甫藝術的一支,因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較少受到現代文明的沖擊,歌舞表現的內涵更加原始淳樸。舞蹈主要是表現狩獵時的情景和勝利凱旋的喜悅,當手鼓和熱瓦普鏗鏘響起,歌手從丹田、胸腔、鼻腔發(fā)出低沉若洪鐘般的共鳴聲,豪邁而粗獷,伴隨舞者越來越快的舞步,迸發(fā)出最原始的生命力。 在麥蓋提縣的庫木庫薩爾鄉(xiāng),可見識刀郎人馴鷹的絕活。刀郎人利用獵鷹在戈壁上抓野兔,以賺錢貼補家用。對刀郎人而言,獵鷹是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幫手,更是永遠的朋友。此外,庫木庫薩爾鄉(xiāng)的刀郎人在農忙之余,運用豐富的想象力,以彩筆描繪出農村生活與鄉(xiāng)間野趣,色彩活潑明亮,展現了刀郎人豪爽質樸的個性。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