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5-8 出版社: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作者:王清任 頁數(shù):62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據(jù)道光庚寅年(1830)京都隆福寺三槐堂書鋪刊本整理。全書分上下兩卷。上卷討論了作者對古醫(yī)書中臟腑結(jié)構(gòu)認識不實之處進行更正;并論述通竅活血湯、血府逐瘀湯,膈下逐瘀湯所治之癥目。下卷分別對半身不遂、癱痿、痘毒吐瀉轉(zhuǎn)筋、小兒抽風、痘癥、婦人胎產(chǎn)等作了探討,持論立方,便于臨床檢用。 全書載方33首,其中大多具有臨床效應,至今仍為臨床所常用。本次整理新增方劑索引,便于讀者查閱。
作者簡介
作者:(清)王清任
書籍目錄
卷上 醫(yī)林改錯臟腑記敘 古有臟腑圖 親見改正臟腑圖 會厭、左?門、右氣門、衛(wèi)總管、榮總管、氣府、血府記 津門、津管、遮食、總提、瓏管、出水道記 腦髓說 氣血合脈說 心無血說 方敘 通竅活血湯所治癥目 加味止痛沒藥散 通氣散 血府逐瘀湯所治癥目 隔下逐瘀湯所治癥目卷下 半身不遂論敘 半身不遂論 半身不遂辨 半身不遂本源 口眼歪斜辨 辨口角流涎非痰飲 辨大便干燥非風火 辨小便頻數(shù)遺尿不禁 辨語言蹇澀非痰人 辨口噤咬牙 記未病以前之形狀 論?兒半身不遂 癱痿論 補陽還五湯 瘟毒吐瀉轉(zhuǎn)筋說 解毒活血湯 急救回陽湯 論小兒抽風不是風 可保立蘇湯 論痘非胎毒 論痘漿不是血化 論出痘飲水即嗆 論七、八天痘瘡作癢 通經(jīng)逐瘀湯 會厭逐瘀湯 止瀉調(diào)中湯 保元化滯湯 助陽止癢湯 足衛(wèi)和榮湯 少腹逐瘀湯說 少腹逐瘀湯 懷胎說(兼記難產(chǎn)胎衣不下方) 古開骨散 古沒竭散 黃耆桃紅湯 古下瘀血湯 抽葫蘆酒 蜜蔥豬膽湯 刺猬皮散 小茴香酒 痹癥有瘀血說 身痛逐瘀湯 磠砂丸 癲狂夢醒湯 龍馬自來丹 黃耆赤風湯 黃耆防風湯 黃耆甘草湯 木耳散 玉龍膏(即勝玉膏) 辨方效經(jīng)錯之源、論血化為汗之誤附錄方劑索引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插圖:又分途立論,言西北氣寒有中風,東南氣濕非真中風,皆因氣血先虛,濕生痰,痰生熱,熱生風也。其論專主于痰,濕痰是其本也。王安道見丹溪論中有東南氣濕非真中風一句,便云《靈樞》、《素問》、仲景所言是真中風,河間、東垣、丹溪所言是類中風。虞天民言:王安道分真中風、類中風之說,亦未全是,四方病此者,盡因氣濕痰火挾風而作,何嘗見有真中、類中之分?獨張景岳有高人之見,論半身不遂大體屬氣虛,易中風之名,著非風之論,惟引用《內(nèi)經(jīng)》厥逆,并辨論寒熱、血虛及十二經(jīng)之見癥,與癥不符,其方不效者,可惜先生于此癥閱歷無多。其余名家所論病因,皆是因風、因火、因氣、因痰之論。所立之方,俱系散風、清火、順氣、化痰之方。有云氣血虛弱而中風邪者,于散風清火方中,加以補氣養(yǎng)血之藥;有云陰虛虧損而中風邪者,于滋陰補腎藥內(nèi),佐以順氣化痰之品?;蜓a多而攻少,或補少而攻多,自謂攻補兼施,于心有得。今人遵用,仍然無效。又不敢議論古人之非,不日古方不合今病,便云古今元氣不同。既云方不合病,元氣不同,何得傷寒病,麻黃、承氣、陷胸、柴胡,應手取效,何得中風門愈風、導痰、秦艽、三化,屢用無功?總不思古人立方之本,效與不效,原有兩途。其方效者,必是親治其癥,屢驗之方;其不效者,多半病由議論,方從揣度,以議論揣度,定論立方,如何能明病之本源。
編輯推薦
《醫(yī)林改錯》全書載方33首,其中大多具有臨床效驗,至今仍為臨床所常用。本次整理新增方劑索引,便于讀者查閱。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