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3-1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發(fā)行部
內(nèi)容概要
《龜茲壁畫》主要講述了:“克孜爾”維吾爾語中“紅”的意思,這里的石窟的確是一片紅色?,F(xiàn)存216個窟,為國務(wù)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保護單位”。它的藝術(shù)風(fēng)格大致可分為如下時期:第一期(約公元5世紀(jì)),這一時期受犍陀羅影響,使用的顏色主要為淡黃色、赤褐色、淡紅色、灰色等暖色居多,故色彩濃淡分明。畫中人物,無論大小,變化豐富,衣服紋飾接近白色,又用白、灰、淺黃等色的薄彩描繪肉體,顯出自然和有立體感,綠色是畫面中唯一惹目的對比色。第二期,這一時期完全印度——伊朗化了。突出之點是具有濃厚的裝飾性。在人物的處理上,是把主要人物形象以突出的位置,畫的較大,而周圍人物較小。多用群青色,色彩更鮮明,強調(diào)色彩的濃淡與明暗關(guān)系。人物的膚色用深灰色、赤色、綠色、藍色,頭發(fā)是用藍、綠甚至淡赤色。周圍顏色又與衣底色相差極大,衣服紋飾和輪廓比較形式化,在人物造型上讓人一看就知是西域人。這時期的作品比較粗曠與豪放。
第三期,這一時期的西域佛教,已有很多的“大乘”信徒。因而在畫中除了釋迦摩尼之外,也出現(xiàn)了“千佛像”。但以供養(yǎng)人穿的衣服來看,他們?nèi)匀皇俏饔蛉?,這一時期已接近中原佛教式的壁畫了。在雕刻上有的佛像已不用西域常用的闊葉樹而用針葉樹木材。這時的佛像已接近南北朝的“瘦骨清像”形,與中原的交流已甚為密切。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