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杰老師

出版時間:2012-6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蔣澤先  頁數(shù):317  字數(shù):350000  

前言

生命之旅    A    I cannot choose the best.The best chooses me.    我不能選擇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選擇了我。    That I exist is a perpetual surprise which is life.    我的存在,對我是一個永久的神奇,這就是生活。    “We,the rustling leaves,have a voice that answers the storms,    But who are you SO silent?”    “I am a mere flower.”    “我們蕭蕭的樹葉都有聲響回答那風(fēng)和雨。你是誰呢.那樣的沉默著?”    “我不過是一朵花?!?   Oh beauty,find yourself in love,not in the flattery of the mirror.    啊,美呀,在愛中找你自己吧,不要到你鏡子的諂諛去找尋。    You smiled and talked to me of nothing and I felt that for this I had beenwaiting long.    你微微地笑著,不同我說什么話。而我覺得,為了這個,我已等待很久了。    Life is given to us,we earn it by giving it.    我們的生命是天賦的,我們惟有獻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    We come nearest to the great when we are great in humility.    當(dāng)我們是大為謙卑的時候,便是我們最接近偉大的時候。    Let 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rnlTler flowers and death like autumn leaves.    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摘自泰戈爾《飛鳥集》,鄭振鐸譯    B    生與死是生命的兩極。    生死永遠是哲學(xué)家們研究的課題。生與死之間就是人生,就是購買了單程車票走向另一端,無法返回的旅行,詩意地說,就是生命之旅、天堂之旅。人類創(chuàng)造的所有文明就是一代又一代旅行者在旅途中生命發(fā)出熱和光的結(jié)果。生可以漫長,死只是瞬間,愛生懼死是人的本性。    俄國詩人葉賽寧在一首詩中表達了這種共性:“像消受新的撫愛一樣,我們將承受人墓前的戰(zhàn)栗?!?   人類從誕生起就萌生了畏死情感。耶穌、釋迦牟尼、柏拉圖、蒙田、叔本華、莎士比亞、康德、托爾斯泰、弗洛伊德、尼采、泰戈爾及中國的老子、孔子、孟子等人類文明史上所有的圣哲高人都試圖解答如何面對生死這道難題。盡管表達各異,但都有一個共同的見解,那就是,珍愛生命、恐懼死亡是文明與愚昧的分水嶺;那就是,愈能領(lǐng)悟生命的價值與尊嚴、愈能領(lǐng)會和享受人生的真諦,愈能坦然地面對死亡,恬靜地告別人間,快樂地、輕松地走完生命之旅,而不是痛苦地、沉重地走進天堂。    其實,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生命在旅途中發(fā)出熱和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面對死亡的解答。誠如千姿百態(tài)的秋葉,在飄落的日子里五彩繽紛,或輕歌曼舞,或擊拍低吟,或隨風(fēng)而去,或化泥留香,或正護著一顆過冬的種子。    ——摘自作者采訪手記

內(nèi)容概要

  《秋杰老師》通過講述一位平凡而美麗,短暫卻又永恒一生的人物石秋杰的事跡。旨在對其有所了解的基礎(chǔ)上,向其學(xué)習(xí),推動科學(xué)發(fā)展,大力弘揚先進模范人物偉大的精神。

作者簡介

  蔣澤先,教授、主任醫(yī)師、碩士生導(dǎo)師,行走于手術(shù)刀與筆墨之間。策劃主編撰寫醫(yī)學(xué)專著4部,其中《現(xiàn)代手術(shù)并發(fā)癥學(xué)》獲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其科研成果曾獲省科學(xué)技術(shù)進步三等獎。著有醫(yī)學(xué)科普書籍60余種、《中國農(nóng)民生死報告》《中國大援建》等報告文學(xué)20部。其著作多次獲國家及省級獎勵。

書籍目錄

題記 生命之旅 
序曲 天堂呼喚 
第一樂章 秋葉靜美 
一、走到天堂門口的那個黎明 
二、無法破解與不可復(fù)制的 
三、滾燙百年的生命留言 
四、永不息止的呼喚與思念 
第二樂章 春苗吐綠 
五、咱老石家的二兔子 
六、炕上長大的孩子們的文化血脈 
七、20年后再相會 
第三樂章 夏花絢麗 
八、北國的花蕾南方開 
九、愛上了一個沒坐過火車的男生 
十、三尺講臺九平方米的幸福生活 
十一、南國紅豆 
第四樂章冬草作蘭 
十二、生命的拐點 
十三、“石爸爸”、“諶媽媽” 
十四、靈魂的力量與清麗 
尾聲 德潤春風(fēng) 
后記 留香無語——與我的朋友她的同事短信對話錄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這次的??茩z查多了兩條:左肺呼吸音低,左胸腔留置引流管,雙下肢凹陷性水腫。這次住院為她多做了幾項檢查。2011年4月20日,她請求出院,等待結(jié)果再決定住院。結(jié)果自然是灰色的,黑色的。 于是她不得不再作出抉擇,住院! 2011年4月28日,星期四,凌晨,她醒了。這天她炒好了菜,告別了小狗妞妞,下樓了,去住院了。 最終選擇了住院,選擇繼續(xù)化療。紅色的5月會帶給她紅色的希望嗎? 多數(shù)情況下,都是在她住院的第二天,就開出了化療藥物,她十分感謝兩位醫(yī)師的積極配合。 這次呢?她知道身體條件不夠,一切指標(biāo)都在向下滑。有什么藥物可以改善她的身體狀況呢? 她希望兩位醫(yī)師盡快提出方案,她這次住院的目的就是寄希望于化療新方案:請問吳醫(yī)師,什么時候開始給我上化療? 希望出現(xiàn)新療效??! 第二天過去了,第三天過去了,她得到的答復(fù)是“要全科會診”。還需等待。 這樣的回答可以視為科室對她病情重視,也可以視為她的病情加重。等待,揪心的等待! 第一天,只有檢查沒有治療。陳文艷同意她回家休息。 偉慶開車。出醫(yī)院大門后,車輪平穩(wěn)地一拐就滑進了公路車道。 車過青山湖,正是落霞時分。 偉慶,我們好像沒有到這兒散過步呢。她吃力地說。 等你好了,我們一定來。 不知老天給不給我們這個機會。那聲音好像是從喉管里擠出來的。 敦厚老實的偉慶也許沒理解她的意思,也許怕她累,安慰她說:就在家門口,方便哩,等這次出院,飯后我倆就來。 人間四月,芳菲未盡。 青山湖畔,碧水藍天;楊柳依依,綠草茵茵。沿湖花圃中鮮花爭香斗艷,世界名人塑像和精美的藝術(shù)小品裝飾在綠蔭之中。 青山湖畔成了南昌新人拍新婚照的一大勝地。青年人攜手留連在花叢中,老人漫步休閑在湖岸。

后記

留香無語    ——與我的朋友她的同事短信對話錄    2011年10月8日。我收到一條短信后,回了三個字:“不值嗎?”沒料到,這三個字竟引出一夜短信對話。    她是我的朋友,也是石秋杰曾經(jīng)的同事。她的觀點也代表一部分人對石秋杰、對寫作這本書值不值的看法或觀點。成文后,曾想放棄,但是畢竟記錄了一個真實,唯真實才可信,于是選擇保留。朋友建議置于書尾。因太長,刪去2/3,留下的愿不是蛇足。    ——你真的去采訪了,真的在寫書?    發(fā)送于2011年10月8日20:00:01    ——不值嗎?    發(fā)送于20:01:02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她這種生存,生活方式,    值得大家仿效,學(xué)習(xí)嗎?    發(fā)送于20:03:10    ——沒有普世意義?    發(fā)送于20:04:15    ——我們都是師者。    帶病上崗,指導(dǎo)實驗,批改作業(yè),    噓寒問暖,資助貧困,均屬正常工作。    如果把師魂的標(biāo)簽貼在一人身上,    妥嗎?    發(fā)送于20:05:35    ——她是這個集體的代表。    我去過她工作過的辦公室、實驗室、住過院的病房,    她的同事和為她服務(wù)過的醫(yī)務(wù)人員憶到動人處,都潸然淚下,甚至泣不成聲。    我眼圈也紅了。    我早過了因感動而流淚的年齡,    她生命中的點點細節(jié)確實催人淚下,促我握筆。    發(fā)送于20:07:10    ——我知道,在家她是盡孝的孩子,在校是勤奮的學(xué)生,    結(jié)婚了,她是賢妻良母,工作了,她是說實話干實事的人。    發(fā)送于20:15:30    ——追悼會上,那么多穿著孝服的學(xué)生跪下,    那么多學(xué)生叩頭,    那么多同事好友真情流淚。    我曾有過兩種假設(shè):    她是健康者,她還活著,會有人為她喝彩嗎?    抑或她會做出這樣多的業(yè)績嗎?    她做的一切會讓人感動嗎?    發(fā)送與20:30:30    ——也許我們對她了解還不夠。    她的平凡中確實蘊藏偉大。    說一句調(diào)侃的話,雷鋒做事不留名,    可是他每件事都寫在日記本里。    而她呢!只有天知地知,受益人知。    發(fā)送于20:20:50    ——她和雷鋒不一樣。    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圍繞自己工作、專業(yè)、家庭、學(xué)生、朋友。    發(fā)送于20:21:15    ——是的,她和雷鋒不一樣。    但是他們一生都是“展現(xiàn)自我,奉獻社會”,    都是時刻想到他人,以他人利益為重,    在這個最大限度追求利己的年代里。    不損人,為他人,就是閃光的金子!    發(fā)送于20:22:30    ——呵呵,你又在拔高!    發(fā)送于20:23:58    ——她的點點滴滴還需要加工、拔高么?    她久久地“潛伏”在健康人中的能力,    和健康人一樣工作奮斗,甚至超出健康人的業(yè)績,    面對疾病的堅韌意志,    面對死亡的淡定心態(tài),    沒有一種精神,一種襟懷,    是不可能讓生活一年又一年如此的燦爛!    發(fā)送于20:27:11    ——恕我直言,可悲的是,    越是竭力推廣的典型。    越是不引起百姓的重視,    甚至還有抵觸情緒。    其因,就是太過。    一過,就會拒絕被感動。    發(fā)送于20:30:30    ——她不會讓你我被感動吧?    在生與死、真與假、美與丑、善與惡之間;    在義與利、樂與苦、愛與l}艮、勤與懶之間。    她的選擇是多么清新、恬美、灼熱。    發(fā)送于20:31:11    ——在攜老扶幼還要發(fā)表免責(zé)聲明的當(dāng)下,    人心冷漠,能拾起做人道德和良心的人,    心靈都是恬美與灼熱的。    發(fā)送于20:32:01    ——要彰顯的就是這種清新,這種恬美。    發(fā)送于20:33:11    ——有些冷漠實際是對當(dāng)下一些    無知與無恥的抗拒或遠離,    心里存在著的那份渴望和期盼,    那份熱和光,時刻在積蓄待發(fā)。    發(fā)送于20:34:15    ——更多的人選擇了孤獨地堅守。    誠如你,對嗎?    發(fā)送于20:35:01    ——謝謝。談不上堅守,只是習(xí)慣。    人之初,性本善,自然天成而已。    發(fā)送于20:35:55    ——善良是她生命中的主色調(diào)。    她生命中的每個細節(jié)都極為平常,又極讓人感動;    她做的每個細節(jié)人人都可以做到,人人又都未全做到。    或可以做到,而不愿,不屑去做,或認為不值去做。    發(fā)送于20:36:12    ——這就是當(dāng)代道德底線喪失的悲哀。    發(fā)送于20:37:01    ——善良的本質(zhì)是珍愛生命,以人為本,關(guān)愛他人。    她在生命進入倒計時后,仍在默默地用自己的余熱,    溫暖著親人、朋友和同學(xué)。    在重病之末,面對死亡時,依然堅守道德高地,    讓我聯(lián)想到負傷的戰(zhàn)士堅守自己的陣地直到倒下    她的感召力、凝聚力能激活世人向善和對人對己的責(zé)任嗎?    發(fā)送于20:38:45    ——我實話實說哈,    我想,很多時候、很多人,    包括我,成不了她。    她可以讓人感動,很難讓人仿效、學(xué)習(xí)。    發(fā)送于20:39:05    ——不是號召大家去學(xué)習(xí)她的生活和生存方式,    她可以作為道德的一面旗幟,    引領(lǐng)或告知世人,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世界存在著良知,    還有像她一樣的王秋杰、李秋杰在苦苦堅守。    發(fā)送于20:40:01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也許我們真的對她知道甚少。    認識膚淺,沒有產(chǎn)生共鳴。    發(fā)送于20:40:55    ——花開絢麗無語,花謝靜美無聲。    這就是她!    發(fā)送于20:41:11    ——我能明白你的感動與激情,能領(lǐng)悟你的真誠。    也許,你真的走進了她的內(nèi)心世界。    發(fā)送于20:41:45    ——她的人生于我,無疑是一本書。    我要做的事,    就是真實地落筆。做一個忠實的記錄者。    我想,這不僅僅是感動,更多是財富。    如果她是一朵花,留下了清香;    如果她是一片葉,留下了美麗。    發(fā)送于20:42:12    2011年中秋節(jié)至2012年清明節(jié)    于南昌慕容一亞齋    附:向接受我采訪的秋杰老師的親人、老師、同事、朋友、同學(xué)及學(xué)生表示深深的謝意,并再次表示敬意。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秋杰老師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