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仰生息

出版時間:2000-11-1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王悅勤,戶曉輝  

前言

寫這部書的緣起還是在20世紀90年代初廈門美學會議上。當時北京的幾位青年學者結伴回京,旅途上談論起當前的美學史研究。大家都感到有必要改變一下傳統(tǒng)思路,再寫一部大美學史。傳統(tǒng)的美學史通常是美學思想史,是歷代哲學家或文藝理論家的理論發(fā)展史;而與美學相關的藝術部分及日常生活中的審美現(xiàn)象,則不在研究范圍內。顯然,這是有缺憾的美學史表述。寫一部大美學史,談何容易。20世紀80年代初,有的學者已經提出這一建議。但事實上,這種構想既無前車可鑒,也無現(xiàn)成理論可支持。這樣一部原則上范圍極廣的“美學史”如何寫?這種注定是沒有邊際的寫法將會出現(xiàn)什么結局?這實在是個問題。說實在話,這也是作為主持這個課題的本人的一塊心病。因為誰也不知道怎么寫,而在只有一個良好愿望的情況下,歷史是無法訴說的。但問題是實實在在的,即一種具有鮮明文化內涵的審美現(xiàn)象,應當是可以被描寫和研究的,也就是說,人的審美精神及其外化表現(xiàn),是可以被思維和語言表達的。這種學術自信建立在對美學學科的新的認識之上。作為一門學科,美學是不成熟的。盡管關于美、關于美的藝術的討論已有數(shù)千年的歷史,但美學究竟是一門什么學科,人們一直爭論不休。19世紀德國學者提出美學是“Aesthetic”,即感性學,這種說法一直被沿用下來。直至今天,西方美學的主要研究對象是人類的審美經驗,這是歷史提供的一種可能性。但是,美學并不僅僅研究審美經驗,它應當有更廣泛的研究范圍和更基礎的構架理論的起點。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美學的理論著作不斷被譯介進來。據(jù)南京大學倪波、趙長林編的目錄,20世紀以來,漢譯外國美學、文藝學著作(不含譯文),截至80年代中期,有700余種。20世紀最后的15年,美學、文藝學著作翻譯過來的不會低于100種。也就是說,今天的中國學者,僅僅憑中文就可以閱讀800余種國外的美學、文藝學著作。到現(xiàn)在仍說資料不夠,視野不寬,這大概只是一種不肯讀書的托辭了。在這800余種的美學、文藝學著作中,像中國美學界熱衷于寫的“美學原理”之類的著作,只占極少的一部分,如帕克的《美學原理》、托馬斯·門羅的《走向科學的美學》、科林伍德的《藝術原理》、伊格爾頓的《文學理論導論》、丹納的《藝術哲學》、列斐伏爾的《美學理論》等,絕大多數(shù)是對具體的藝術經驗和審美經驗的描述、研究和分析。而他們的“美學原理”的構建,大都又是從一定的哲學體系出發(fā)的演繹。所以,在我看來,美學,作為一門成熟的學科,其出發(fā)點仍無法在現(xiàn)有的這些成果中確立。所謂的學科出發(fā)點是一個無前提的前提,一種拋棄了任何體系的元點。如數(shù)學,就是研究數(shù)的關系的學科;倫理學,是研究人的倫理關系的學科。美學呢?傳統(tǒng)的研究實踐表明大多數(shù)美學家囿于習慣的出發(fā)點。

內容概要

《華夏審美風尚史(第1卷)·俯仰生息》包括部落生活、衣飾之美等十一章,研討了我國史前及夏、商兩代的審美情趣及時代風尚。

書籍目錄

緒論:走進史前時代第一章 部落生活第一節(jié) 共有的家園一、飄蕩的生靈二、部落生活第二節(jié) 尋找人類的居所一、穴居野處構木為巢二、從半坡村到河姆渡第三節(jié) 壯麗與宏大一、神秘的“大房子”二、奠厥攸居第二章 石斧拓荒第一節(jié) 鴻蒙頓開一、走出迷茫二、創(chuàng)造的天性第二節(jié) 心靈暢想一、美的滋生二、多變的形式三、石斧拓荒第三章 生死之約第一節(jié) 宇宙宗教第二節(jié) 向生而死一、綿綿瓜瓞二、葬豬習俗三、生死同穴第三節(jié) 魂兮歸來一、生命輪回二、大禮安魂第四章 有物混成第一節(jié) 有容乃大第二節(jié) 紋飾之謎一、一個意義的世界二、仿蛙舞蹈三、取象植物四、崇尚黑彩五、彩陶的終結第五章 口腹滋味第一節(jié) 頭顱與生殖第二節(jié) 獵首習俗第三節(jié) 食色一體第四節(jié) 食以體政第六章 百獸率舞第一節(jié) 生命的狂歡一、慰藉心靈二、游戲與慶典第二節(jié) 骨笛伴歌一、邪許之歌射稽之謳二、戛擊鳴球骨笛伴歌第三節(jié) 巫祝與歡娛一、干戚羽旄百獸率舞二、崇巫尚舞發(fā)揚蹈厲第七章 衣飾之美第一節(jié) 美飾自我一、走過山頂洞二、斷發(fā)文身三、鑿齒之俗第二節(jié) 衣以蔽體一、衣裳始備二、玄冠厥德三、儀禮華服四、“尚黑”之風第八章 玉以行禮第一節(jié) 尚玉部落一、遼河流域二、太湖地區(qū)三、黃河流域四、海岱地區(qū)五、崇人形態(tài)第二節(jié) 六瑞呈祥一、蒼璧禮天二、黃琮禮地三、琰圭除慝四、佩玉成俗第九章 騰龍起鳳第一節(jié) 巖畫、巫術與動物第二節(jié) 神龍何來一、鳥魚相合二、龍虎為躋三、神鯢佑護四、豬龍祈生五、巫人伏虎六、以蛇負物第三節(jié) 龍:多元一體第四節(jié) 鳳鳥自歌一、玄鳥衍生二、丹鳳崇日三、陽烏美物第五節(jié) 騰龍起鳳第十章 華夏定鼎第一節(jié) 夏鑄九鼎一、治水興邦二、鑄鼎象物三、列鼎編鐘第二節(jié) 禮樂相傾一、器以藏禮二、崇飲尚聲第十一章 戎祀巫風第一節(jié) 撥爾而怒第二節(jié) 神人以和第三節(jié) 賁飾“尚白”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二、從半坡村到河姆渡原始的漁獵生活無疑充滿著艱辛和苦難,加之“人民眾多,禽獸不足”,“行蟲走獸,難以養(yǎng)民,乃求可食之物”①。人類已經預感到生存將要面臨的危機,進而由漁獵而轉向采集和刀耕火種的原始農業(yè)。農業(yè)社會的曙光帶來了母系氏族經濟的高度繁榮,先民們希冀有一個穩(wěn)固的、永遠屬于自己的家。我們沿黃河而上,走過散落在母親河兩岸的原始村落遺址,雖已不再有華夏先民奔放的舞蹈、縱情的歌唱,但那些來自遠古部落的擇居習俗仍隱約可見。黃河流域豐厚的黃土地帶,不僅為生活在這里的先民提供了充裕的食物資源,而且促成了以穴居為主流的居住方式。他們最初是在斷崖上掏橫穴居住,后改在陵阜坡地上掏挖穴居。這就需要向下挖掘,而后再橫向掏挖,以保持黃土不坍塌。有了這個經驗,下一步便可在平地上向下挖掘,然后再向四面擴充,做成穴居,即“豎穴”和“袋穴”的形式。當嚴冬的暴風雪來臨,先民們便匆匆找來枝葉、茅草之類遮蓋住穴口,或扎制成一個類似大斗笠的活動頂蓋,留個出入口,構成了豎穴形式的窩棚。在以后的生活中,人們懂得了使用樹枝扎成架子,表面覆蓋莖葉茅草,再涂上泥巴,做成一個既防雨水,又隔熱保溫的頂蓋,這就是最原始的半穴居的“屋”了。

后記

本書作為國家“九五”社科規(guī)劃重點課題,從選題、寫作到出版,始終得到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許明先生的鼓勵和支持。蘇州大學李明女士,河南財經學院王魯昌先生參加了本書體例的討論,并提出許多中肯的意見。北京語言文化大學教授杜道明先生,山東大學教授劉敦愿、梁一儒先生,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研究員黃遠林、王端廷先生給予了熱情支持和幫助。河南大學王學春、馮海清先生幫助做了部分資料查閱工作,謹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謝。本書第一、二、六、七、八章由王悅勤撰寫;緒論和第三、四、五、九、十章由戶曉輝撰寫;第十一章 由杜道明撰寫;王悅勤統(tǒng)稿并負責全書插圖的編制。由于目前所見史前審美風尚的資料甚為零散,鉤沉不易,要準確描述審美風尚的史前特征有很大的難度,難免錯訛疏漏,敬請讀者慨然賜教。

編輯推薦

《華夏審美風尚史(第1卷)·俯仰生息》是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俯仰生息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