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

出版時間:1970-1  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  作者:龐鐵堅 著  頁數(shù):11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嶺南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中特色鮮明、燦爛多彩、充滿生機活力的地域文化,其開發(fā)利用已引起社會的重視。對嶺南文化豐富內(nèi)涵的發(fā)掘、整理和研究,雖已有《嶺南文庫》作為成果的載體,但《嶺南文庫》定位在學術層面,不負有普及職能,且由于編輯方針和體例所限,不能涵蓋一些具體而微的嶺南文化現(xiàn)象。要將廣東建設成為文化大省,必須首先讓廣大群眾對本土文化的內(nèi)涵有所認識,因此有必要出版一套普及讀物來承擔這一任務。出版《嶺南文化知識書系》的初衷蓋出于此。因此,《嶺南文化知識書系》可視作《嶺南文庫》的延伸。

書籍目錄

引子:無水無山不入神一、桂林與漓江二、漓江風景名勝區(qū)的范圍三、漓江風光類型四、風景與文化五、風景與旅游六、漓江沿岸著名的山峰七、仙境般的溶洞八、漓江及其主要支流九、古村落和古建筑十、桂林新老八景和A級景區(qū)十一、風景的保護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七星巖桂林最早的摩崖石刻“棲霞洞”三個字,就由隋朝的曇遷和尚題寫在洞口。范成大的《碧虛銘》也為這個巖洞增輝不少。從隋唐就開始有遠方游客慕名前來觀賞的歷史,更是奠定了七星巖在中國各巖洞中的始祖地位。巖洞里的故事,可能以仙風道骨之類給人印象最深,如鄭冠卿在七星巖里遇見日華與月華、仙人曬網(wǎng)、老君臺等故事。疊彩山疊彩山上不但石刻豐富,而且留下了許多名人遺跡。最著名的也許是康有為講學處。1894年和1897年,康有為兩次到桂林講學,桂林人對他禮遇有加,專門安排他住在風洞口的景風閣。這里是桂山書院的所在地??涤袨樵谶@里住了40天,寫下了著名的《桂學答問》。伏波山山下還珠洞中石刻非常集中,最引入注目的是米芾的自畫像,這也是米芾留下來的唯一畫作了。除米芾自畫像外,范成大的《鹿鳴燕》詩、千佛洞里的佛像等也非常有名。獨秀峰獨秀峰有自唐以來的歷代石刻136塊,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最有價值的石刻當數(shù)八百年前刻于讀書巖前的《大比宴享即席勸駕詩》。詩中所言“桂林山水甲天下”,早為世人所認可傳頌。

后記

感謝廣東人民出版社的信任和支持,《漓江》一書終于脫稿了。桂林和漓江,是一個有廣度、有深度的話題,不是一本小書可以完全闡述的。本書只是從一個側(cè)面來介紹漓江風光的成因、特點、文化和影響。盡管寫過幾本關于桂林的小書,但每次動筆,仍感壓力極大,一是自己學識實在有限,不敢掉以輕心;二是寫作的角度以及對這座城市的理解,未必符合讀者的要求。現(xiàn)在,擺在讀者面前的文字,肯定有不少錯漏不足之處,筆者真誠地希望熱心的讀者給予中肯的批評和熱情的幫助。

編輯推薦

《漓江》:嶺南文化知識書系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漓江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