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1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 史蒂芬·阿若優(yōu) 頁數(shù):202 譯者:胡因夢
Tag標簽:無
前言
人類這個有自覺意識的主體,生活在復雜多變的現(xiàn)象世界里,一面經驗著各種外來的挑戰(zhàn)和刺激,一面又要勉力去調和內在反應帶來的沖突與矛盾,因此亟需一套能兼顧質與量、個人與整體宇宙、主觀與客觀性、世俗與神秘性、形而上與形而下、現(xiàn)象與原理的詮釋系統(tǒng),來幫助自己理解事件背后的意義和目的,如此才能完整地洞察心理慣性模式之中必須修正、調整和轉化的老舊制約?! ”緯牡谝徊糠志褪窃谠噲D厘清、闡明及說服讀者,為何占星學歷經了數(shù)千年的發(fā)展,遭遇過人類的青睞及污名化,仍然能突破科學實證主義傾向的制約,逐漸與心理科學結合,而達成了上述種種在詮釋上的完整目的?! 〈送猓⑷魞?yōu)也花了許多功夫來闡明占星學為何能成為“人本心理學”的有力工具。
內容概要
本書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旨在厘清占星學的各種途徑,闡明占星學為何能成為“人本心理學”的有力工具,并揭示其跟心理學領域直接相關的詮釋技巧。這部分是作者的心理學碩士論文,曾獲得1973年英國占星學會的大獎?! ≡诘诙糠?,作者從四元素的能量層次來闡釋占星學,深入解析了本命盤各個層面中四元素的意義,包括四元素不平衡的問題、元素的組合情況,以及相位關系、行星坐落、星盤比對、12宮位中涉及元素的實質性內涵,從而能夠幫助讀者以較為實際的方式綜合分析本命盤?! ↑S道十二星座是由地、水、火、風四元素所構成的,這四元素不但是占星學和一切玄學的基礎,也是人類經驗到的一切事物的構成元素,甚至是意識體的動力來源。因此,必須先徹底了解四元素的內涵、意義以及彼此的關系,才能領略這門學問真正的本質。
作者簡介
史蒂芬·阿若優(yōu)(StephenArroyo),生于1946年10月6日,堪薩斯市。擁有心理學碩士學位,長年于美國加州從事婚姻及家族關系咨商,同時在三所大學里教授占星學和極向療法、順勢療法等各種治療方法。
阿若優(yōu)被占星學界視為人本主義現(xiàn)代占星學的先驅。他的著作在世界各地都極為暢銷,已經被翻譯成二十多國語言。本書和《生命的軌跡:深度心理分析手冊》(AstrologyKarma&Transformation),是獲得高度回響的現(xiàn)代占星著作,并榮獲英國占星協(xié)會(BritishAstrologicalAssociation)占星獎的最高肯定。
胡因夢,臺灣身心靈成長課程引領講師,對于現(xiàn)代人的身心壓力、情緒模式和靈性成長需求都有深刻的觀察和研究,對于現(xiàn)代占星學與超個人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有極深的體證,多年來致力于身心靈成長課程和身心靈成長書籍的翻譯推介,引介了克里希那穆提、肯·威爾伯、佩瑪’丘卓、A.H.阿瑪斯,以及史蒂芬·阿若優(yōu)等多位靈性大師的作品及思想至華人世界。
著有《生命的不可思議:胡因夢自傳》、《茵夢湖》、《古老的未來》等,譯有《世界在你心中》《克里希那穆提傳》《平常禪:活出真實的自己》、“鉆石途徑系列”、《生命的軌跡:深度心理分析手冊》等二十余本書。
書籍目錄
譯者序前言第一部分 第一章 現(xiàn)代科學與心理學 第二章 老架構的局限 第三章 知識及其證據問題 占星學的證據:為什么以及如何? 第四章 原型及宇宙法則 宇宙法則 第五章 占星學的理論基礎 因果律途徑 象征途徑 整合途徑 能量途徑 第六章 人本心理學與人本占星學 第七章 占星學在咨商藝術中的應用 第八章 占星咨商師的教育訓練 師生關系 占星咨商師的基本訓練第二部分 第九章 占星學:一種能量語言 四元素:從能量層次詮釋本命盤 星座是一種能量模式 行星是一種能量調節(jié)裝置 占星學有關人格的理論 重要概念與定義 行星的正負向展現(xiàn)法則 第十章 四元素:占星學的基本能量 全世界對四元素的認知 現(xiàn)代人對四元素的闡述 靈性上的觀點 四元素的分類 火元素 風元素 水元素 土元素 第十一章 個人心理學 治療藝術中的四元素 第十二章 元素的詮釋 火元素不平衡 土元素不平衡 風元素不平衡 水元素不平衡 自我表現(xiàn)或自我壓抑 缺少風與火元素,強化水與土元素 缺少水與土元素,強化風與火元素 其他元素的組合形式 風元素與水元素的組合 風元素與土元素的組合 水元素與火元素的組合 土元素與火元素的組合 第十三章 人格整合的潛力:相位和行星的關系 第十四章 行星坐落的元素 水星 金星 火星 太陽、月亮及上升點 木星與土星 其他的考慮 第十五章 星盤比對中的元素 第十六章 元素以及宮位:關鍵詞系統(tǒng) 官位的分類 水象官位 土象宮位 火象宮位 風象宮位 占星學:一種自我認識的工具附錄一 占星學與兩極療法附錄二 第一部參考書目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現(xiàn)代科學與心理學 由于我們正在經歷一場世界性的變革,尤其是在通訊系統(tǒng)、社會形式及國際關系上面,因此我們對人和宇宙的觀點也在改變。生命的變化一向是不停歇的,但目前我們似乎正面臨著某個重要的轉折點。那些老舊的發(fā)展階段已經結束,即將來臨的另一種生命循環(huán)變得越來越明顯,因此科學和整個心理學界必須以開放和富創(chuàng)意的態(tài)度來面對這些改變。大部分人仍仰望所謂的科學家和專家為當前的兩難之局帶來解答,然而這些心理學家、專家、治療者或聲稱自己有解答的人,其實并不能提供什么。他們很難為人類經驗的意義和目的帶來真正的啟蒙。不過其中有幾位專家——譬如榮格博士和德日進——已經采取確切的行動,朝著更完善的方向來了解人類存在的最深意涵。但是大體而言,這些專家學者多半仍拒絕冒險,寧愿隱身于自己的專業(yè)領域,雖然他們聲稱自己追求的是真理,而且愿意整合現(xiàn)代所有的世界觀去幫助人類。極少有人具備真正的創(chuàng)造力和勇氣,甘愿被當代人和同僚批評,也要追求生命最高的理想?! ≡诮袢盏奈鞣绞澜缋?,我們發(fā)現(xiàn)人越來越和自己的文化解離,他和他的根源已經脫節(jié)了。他已經捐棄了自己的傳統(tǒng)和文化價值,因此急需和這些傳統(tǒng)的精髓重新建立關系,而且要回歸精神的核心,方能超越空間和時間的局限。根據我的了解,心理學領域里沒有任何一種人格理論,足以了解和描述什么是“宇宙人”,因此我們必須開始尋找其他的理論、概念及經驗,來了解每個人的根本實相。這當然是很難辦到的事,然而一種全球性的社會正在形成,所以我們最好做妥準備,深入地去探究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這個正在萌芽的世界新秩序的本質究竟是什么。麻省理工學院哲學教授,(《人類的宗教》之作者休斯頓·史密斯(Hustonsmitll),曾經說過以下這段話: 世界有三大文明:西方文明、東亞文明(中國)以及南亞文明(印度)。它們在自己的歷史最重要的階段,分別發(fā)展出了解決不同問題的長才:西方文明的長才是對大自然的研究,中國人對社會關系特別有認識,印度文明著重的則是心理上的關系。如果以上的假設屬實,那么每一種文明都可以從其他文明學到自己忽略的事物?! ∥覀兛梢詮闹袊幕飳W到對家族的重視,對長輩的敬重,愿意在帝國統(tǒng)治下盡個人本分,對社會付出更高的忠誠度。根據戈頓·埃伯特(GordonAllport)的觀察,印度文化一向認為人有四種目標,分別是追求快樂、世俗成就、責任義務以及終極解脫。但西方世界追求的幾乎完全是前面兩個目標,對責任義務雖然稍有關注,卻毫不注意終極解脫的議題。同時印度人對人類的典型也有認識,雖然促成了種姓制度的濫觴,仍然算是有效的洞見。 此外,這種新文明將會更注重生態(tài)議題。如同我們早先提到的,西方文明一向著重于觀察自然,中國和印度也關切自然議題,但精神比較傾向于華茲華斯(Wordsworth)而非伽利略(Galileo)。西方世界善于操控自然……近年來有許多人在摸索緣起論,然而生命的質量又該如何看待呢?我認為世界終將回歸到這個新文明的生態(tài)面向。 我對這個新文明的第三種預測是,時機一旦成熟,世界上將會有更多的人朝著靈性方向發(fā)展。19世紀時我們將整個自然看成一部機器,現(xiàn)今的20世紀我們則把自然看成一個有機體。我們的定論越少,自由度就越大。我們有可能從17至19世紀的機械觀以及20世紀的生物觀,轉向21世紀的精神觀嗎?最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個新世界文明很可能發(fā)展出一種新的生活模式,把過往所強調的三個面向——自然、人類以及自身——統(tǒng)合起來。
媒體關注與評論
占星學現(xiàn)代化及建設性的運用方式,應該是轉化和修正本命盤的能量模式,讓最正向的表現(xiàn)得以施展出來。本書所強調的就是如何對占星學的基本要素發(fā)展出深入的理解,對占星學的所有技巧產生更深刻的認識。 ——史蒂芬·阿若優(yōu) 占星學能夠聯(lián)結小宇宙(人類)和大宇宙(行星的勢力),讓我們從生命內建的一體性和同時發(fā)生性,來洞悉事件背后極其精密的業(yè)力脈絡,繼而以正向開放的心態(tài)去接納和面對挑戰(zhàn),以達成凈化及成長的目的?! 驂簟 ∷ㄕ夹菍W)提供了一種象征人類心智及命運的藍圖,而且不像許多心理學的簡易測試,可以被測試者的主觀好惡所操控。它能夠讓當事者產生某些洞見,讓他們看到從未表達出來的價值觀或壓抑下來的情緒,或是從未面對過、時常投射到外在事件和關系上面的沖突與矛盾。它能提供線索,幫助個案發(fā)現(xiàn)自己的潛力、才華,找到整合及升華的自然管道…… ——心理學家吉波拉·都賓斯
編輯推薦
《生命四元素:占星與心理學》由心理學家史蒂芬·阿若優(yōu)創(chuàng)作?! ☆A知未來可能面臨的挑戰(zhàn)并不會限制個人的自由意志,反而使人更有能力讓命定的事件順利地穿越過自己,也穿越過自己的意志和選擇。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