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2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丁明杰 頁數:299
Tag標簽:無
前言
寫這本書的初衷,應該追溯至2006年的夏天,那時我還在一家報社任職。某一天的上午,我扯著嗓子在辦公室里喊:我找到金字塔的圖紙了!同事們取笑我說:你瘋了。我的確言過其實了。實際上那時候我只是突然發(fā)現了一組簡單的數學關系:π≈√2+√3,并且羅列了一堆可能毫無意義的幾何圖形——比如一個圓和立方體之間的某種相近性。但兩年以后,那句夸口的笑談變成了事實。2006年底,我從任職的那家報社辭職,準備寫作自己謀劃了很久的一本書:每個人都可以返老還童——那時候我確信已經從邏輯上找到了這一天方夜譚的依據。但就在寫作的過程中,很不幸、很諷刺的,我患上了胃炎,并且久治不愈。這讓我曾經堅定的信念受到了某種沖擊。于是停筆。有礙于并不雄厚的經濟基礎,我又籌劃寫一本關于易經和和氏璧的小說,掙點糊口的費用。又由于展開了過于漫長和復雜的邏輯線條,寫作并不順利。感謝2006年火爆的中國股市,讓我在原本就要過不下去的時候,卻衣食無憂地過了兩年。隨后就是一系列蹊蹺的事情。我并不是一個有神論者,但那段時間接二連三發(fā)生的事情還是讓我膽戰(zhàn)心驚。例如,當我絞盡腦汁,要把易經中的“水雷屯”和“火水未濟”兩卦納入那個故事的時候,在我的老家,我家并不高聳的平房遭受了雷擊,隨后電線短路,引起了一場規(guī)模很小的火災,我家的天花板被燒去了大半。缺乏基本常識的我的老媽,竟然用一臉盆水撲滅了那火。這確實有些蹊蹺。到了2008年的4月底5月初,在故事中,我開始虛構一場發(fā)生在中國西南的毀天滅地的大地震。那段時間我心神不寧,甚至會在熟睡中毫無緣由地突然驚醒。就在我迷惑不解的時候,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突然降臨。這讓我的寫作陷入了一種莫名其妙的恐慌之中,我開始懷疑這些并非巧合。那段時間,甚至我一貫堅定的無神論立場也開始動搖。于是我再次停筆,給自己找個心理平靜的機會。
內容概要
它是一份圖紙——一份包羅萬象的金字塔圖紙——當這份圖紙最后呈現在你面前時,你可能會無比震驚,甚至毛骨悚然。自從金字塔被建造起來后,這份“圖紙”就一直靜靜地聳立在吉薩高地上,等待著人們去發(fā)現。如果不是古埃及人或其他已知古文明建造了這些奇跡,那么究竟是誰建造了它們?答案只有四種:神或上帝,外星人,未來人,某個未知的高度發(fā)達的史前文明。無論哪種答案,都將——徹底顛覆我們現有的文明乃至整個宇宙史觀。
作者簡介
丁明杰,男,1974年出生于山東,資深傳媒人及神秘文化信息整合專家。2007年前一直在新聞媒體界工作,曾先后任國內著名財經媒體《中國企業(yè)家》及《財經時報》的主筆、要聞版主編等職。2007年后因個人興趣、轉向神秘文化信息的研究和寫作,《文明的拼圖》即為其天才性的作品之一。
書籍目錄
前言(一)前言(二)第一章 世界的肚臍第二章 數學的迷宮第三章 斯芬克斯之謎第四章 完美的圖紙(上)第五章 完美的圖紙(下)第六章 秘密的通道第七章 空洞的墳墓第八章 針尖上的舞步第九章 天神的腳步第十章 星空的視野(上)第十一章 星空的視野(下)第十二章 創(chuàng)世紀的導師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我翻閱了很多的資料,至今為止在世界上總共發(fā)現了四個自稱“肚臍”的地方(當然可能有我沒發(fā)現的第五個甚至更多),庫斯科是一個,另外的三個分別是希臘的德爾斐(Delphi,那里有一塊石頭被稱作“大地的肚臍”)、非洲東南角印度洋中的馬達加斯加島和南太平洋上的復活節(jié)島。德爾斐和馬達加斯加島我們會在后面有所涉及,現在不妨先來看看這個復活節(jié)島——因為它恰好也在我們畫出的這條線上。一般的旅游雜志上都會有介紹:“復活節(jié)島”這個韻味十足的名字據說也是一個西方人命名的,他是荷蘭人雅各布羅格文(Jacob Roggeveen),他在1722年復活節(jié)那一天發(fā)現并登上了這個南太平洋中孤零零的小島,以為有“神示”,于是為它起名“復活節(jié)島”。但在他之前,這個島早已被賦予了名字,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拉帕努伊”(意為“大拉帕島”,與之相對的“小拉帕島”就是距離“海浪金字塔”最近的那個“拉帕伊蒂”)-一很巧合,每一份去往復活節(jié)島的旅游雜志上都會介紹說,根據當地人“祖先流傳下來的說法”,他們還把這個小島叫作“特-皮托-奧-特-赫努阿”(Te-Pito-o-te-Henua),譯作“世界的肚臍”——又是一個肚臍。如果說古印加入認為他們處于世界的中心還可以理解的話,這個“拉帕努伊”無論如何也難作此解——它的最寬處也不過20多公里,一個徒步旅行者用一天的時間就可以圍著這個“肚臍”走上一圈。這樣大海中的一片落葉,也稱得上世界的“中心”嗎?所以,為了和島上那些滲透著神秘氣息的巨石人像相稱,有人找到了看起來“合理”的解釋——這個三角形的島嶼,如果從太空中觀察,形狀上“像極了”一個肚臍-雖然沒有任何證據說明這就是“世界的肚臍”這一稱呼的真正來源,但這一解釋似乎應和了很多人的心理,于是變成了一種“權威”的聲音。一些喜歡把世界上所有巨石建筑同地外文明或其它未知文明相聯(lián)系的人,甚至把這個“肚臍”也當成了支撐他們論點的論據之一(因為顯然這個“肚臍”的形狀只能從空中才能直觀的看到,而復活節(jié)島上遠古的居民們又顯然是沒有翅膀的)??雌饋?,除了它的形狀,我們確實無法把它和“肚臍”相聯(lián)系。但總之我們又找到了一個“巧合”——處在這同一條直線上、相距四千多公里的兩個地方,無論巧合還是刻意,他們都被稱作“肚臍”——雖然對“肚臍”的解釋截然不同。
后記
本書或許能為你撥開一層迷霧,讓籠罩在這些奇跡之上的神秘色彩少許褪去;但同時j生活在這些奇跡之下的人們,還必將長久地深陷于內心的迷茫。這種迷茫已延續(xù)了幾千年;這種迷茫,直溯我們的本性。將我們在本書中涉及到的三處偉大的古跡-吉薩高地、佩特拉古城和巴爾貝克古城相連,你會得到一個優(yōu)美的等腰三角形,這個等腰三角形的腰約為415公里,底邊長為653公里——因而,從這個三角形中,你能找到很多我們熟悉的數字——例如它的腰和底邊一半的比值是1.27106,非常接近于;它的底角是38.1175°,非常接近于大金字塔斜率的余角(90°-38.1175°=51.8825°);它的頂角是103.765°,非常接近于大金字塔底邊斜率的兩倍等等。這便意味著,只要你將大金字塔的縱切面模型稍加變換,就能夠在地圖上找到和它對應的另一個三角形區(qū)域(圖84):在地圖上,你很容易就能找到這個等腰三角形的中心,它位于地中海的東岸,一個叫“加沙走廊”的地方。就在本書寫作接近尾聲的時候,在那里,以色列軍隊發(fā)動了對哈馬斯的進攻。數以干計的平民或軍人付出了生命。過去的幾十年中,在這個三角形區(qū)域中,這樣的對峙和摩擦、進攻和防守,幾乎每天都在上演。這不是一本通俗的讀物,我也強調,它與政治或宗教無關。但過去幾十年里發(fā)生在這個小小的三角區(qū)域內的事實,卻恰恰可以作為我們人類幾千年文明史的一個縮影。作為世界三大天啟宗教基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共同的“圣地”,耶路撒冷(Jerusalem,拉丁語Yerushalaim)也在這個區(qū)域之內的某個地方——那里發(fā)生的一切,卻早就超越了宗教的范疇。
編輯推薦
《文明的拼圖》有史以來最駭人聽聞的大發(fā)現,首次運用Google地球實現的重大科學及考古發(fā)現,巔峰之作超越《上帝的指紋》,新一輪全球閱讀風暴在即。中國《易經》與古埃及金字塔同源?已知人類史可能全部錯了!史前文明的某個時刻,一群人出現在地球上,他們以遠超出人類想象力的方式,把整個地球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工地。他們建造這個工程的目的,仿佛是為了迎接某個神秘的儀式,一旦工程完工,儀式啟動,人類所有現有文明便以我們后來所知的方式向前分頭演進……《文明的拼圖》歡迎一切辨析、責難、詆毀或謾罵自卑者說,《文明的拼圖》是一個謊言;自大狂說,《文明的拼圖》是一個謊言;白癡者說,《文明的拼圖》是一個謊占;反人類的天才說,《文明的拼圖》是一個謊吉;而一切真正具有理性的人都會說:《文明的拼圖》道出了一個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真相。這張沉睡數千年的圖紙,即為建筑金字塔的基本圖!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