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術研究導引

出版時間:2009-12-1  出版社:甘肅人民出版社  作者:馬保平  頁數(shù):283  
Tag標簽:無  

前言

  在源遠流長而又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一支神奇玄妙的文化體系,人們習慣稱之為古代“方術”?!胺叫g”是個古老的名詞,它起源于遠古,定名于兩漢。“方”指“方技”,是以醫(yī)藥、養(yǎng)生、煉丹、煉炁為主要內容的神奇方法技術;“術”指“數(shù)術”,是以天文歷算、星、占、相、卜及各類測術與法術為主要內容的玄妙知識體系。  中國古代,有不少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與科學家都曾醉心過方術,并利用方術獲得過諸多方面的成就。歷史上也有許多騙子借此行騙并麻醉民眾以達其目的。但縱觀數(shù)千年的中國古代文明史,幾乎沒有人不曾直接或間接地受過“方術”的影響,也幾乎沒有人能夠完全擺脫方術思想的籠罩。可見古代方術對中國人的思維方法與思維模式的直接與間接(或潛在的)影響都是不可忽視的,而且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認為古代方術對整個中國文化的發(fā)展,甚至可以說,對中國人的發(fā)展都起著不可估量的影響作用。因此,中國文人理應了解中國古代方術,理應鑒別與揚棄古代方術文化,理應傳承古代方術中的近于合理的系統(tǒng)知識與準科學內容,以及現(xiàn)代科學目前還難以解釋的神奇技術與玄妙法門,以待未來科學的鑒定?! ∮捎诠糯叫g神奇玄妙,加之著述者大多僅述其用而不究其理,或僅述其玄理而不道其本理,致使具有科學意識的現(xiàn)代文人們大多難以接受,也使絕大多數(shù)愛好者找不到對其深研細究的門徑而難以登堂入室,以致無法對其進行科學的鑒別與分析。

內容概要

  《古方術研究導引》是馬保平教授繼《中國方數(shù)文化思想方法研究》,《論語另釋解讀》之后的又一力作。該書用現(xiàn)代科學的方法對中國古代的方技與數(shù)術進行了系統(tǒng)的分類分析與研究探索,在大量分析與長期探索的基礎上揭示了“古方術”的理論根基和各門類方術的連接主線與基本方法,并依此序對方術基礎知識,方術之根,方術聯(lián)機以及古方術的方法基礎等作了全面系統(tǒng)的闡述。該書對中國古代文化的研究以及對中國古代科技史,中國古代思想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啟發(fā)作用?!胺叫g”是個古老的名詞,它起源于遠古,定名于兩漢“方”指“方技”,是以醫(yī)藥,養(yǎng)生,煉丹,煉氣等為主要內容的神奇方法技術?!靶g”指“數(shù)術”,是以天文歷算,星,占,相,卜及各類測術與法術為主要內容的玄妙知識體系?!肮欧叫g”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融匯了古人對大自然認識的經(jīng)驗總結與智慧結晶的產(chǎn)物。由于“古方術”中包含了諸多的“法術”內容涉及各類迷信糟粕與封建思想,所以過去一提起方術,有些人就會把它和騙術,鬼神,迷信等問題聯(lián)系起來,加之多數(shù)人認為“古方術”太玄奧,對其中的糟粕與精華難以分辨而無從取舍,因此,許多年來,“古方術”幾乎成了學術界的禁區(qū)?!  豆欧叫g研究導引》一書首次用現(xiàn)代科學方式對”古方術“進行了嚴謹?shù)谋鎰e分析,并從現(xiàn)代人們較易理解的角度,闡述了”古方術“形成與發(fā)展的根源與思想理論和方法基礎。從該書詳盡的剖析中可清楚地認識到,古方術中含有著許多古圣先哲對宇宙自然法則與人體生命法則的認識,而這些認識對中國古人的社會生活,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與潛意識習慣等都曾產(chǎn)生了較大的影響。自古以來,人們對于施政方略,用兵打仗,擢拔人才,赴考求官,貨殖謀利,乃至婚姻嫁娶,造房筑墳等,上自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都無不求助于“方術”而企求趨吉避兇?;蛟S可以說,不了解“古方術”的具體內涵與來龍去脈,就不可能深刻地理解古代中國思想文化和社會風俗。的獨特面貌與內在含義由清代著名學者俞正燮:“嘗嘆術數(shù)之學,專家無通人,通人無專家”的感嘆,可知研究之不易?!  豆欧叫g研究導引》一書在浩博繁雜的各門類方術中,從現(xiàn)代科學意識的角度去探索與研究,進而揭示了其內在的真實面貌與準科學的現(xiàn)實意義作者經(jīng)過多年的考察探索與潛心鉆研發(fā)現(xiàn)。中國“古方術”植根于古人對天地復合運動周期與周期節(jié)律的認知;貫穿于古人對宇宙能,生命能的運變法則及其對人類與世間萬物影響節(jié)律的認知;效法于古人認知的天地復合運轉法則,能量在不同時態(tài)下的交變運動法則與動態(tài)平衡法則;其所用的各類方法,理于陰陽思辨,五行辯證與以數(shù)代象,法于河圖洛書及八卦模型與六十四卦模型和各類式盤模型。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古方術簡介一、古方術分類二、預測術三、長生術(神仙術)四、雜術第二章 古方術基礎知識一、常用基本概念與基本關系二、古人的“天人合一”觀念三、古人的陰陽思辨法四、古人的五行辯證法五、古人的以數(shù)代象法第三章 古方術之根一、天地復合運動周期與周期節(jié)律二、陰陽運變周期與交變節(jié)律三、風水學的基礎理論依據(jù)四、六十四卦描述了陰陽運變的法則與周期及周期節(jié)律第四章 古方術連線(一)一、古人對宇宙能與生命能的認識二、古人對天地能作用的推論三、中國古代算命術簡介四、天地能對大地生命的感應與影響分析五、古人對人體生命的認識六、古人的生命炁場學說與生命回歸觀念第五章 古方術連線(二)一、天人交接的基本思路二、儒家浩然之氣修煉法三、武術內功的一般修煉方法四、道家的天人交接法五、佛家修煉法六、“天人合一”的境界第六章 方術基本法(一)一、古人的相似法則思想二、相似法則模型的雛形三、簡易相似法則模型第七章 方術基本法(二)一、《周易》簡介二、六十四卦簡介三、簡單斷卦四、納干支法五、六爻測算法(納甲筮法)六、《易經(jīng)》測算數(shù)中的次數(shù)分布規(guī)律七、古人的“萬物一體”觀念八、中國古代的著名預言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ㄎ澹┬钦肌 ⌒钦际歉鶕?jù)天體星象(含日、月)與氣象的變化來推測人事吉兇的一種方術,俗稱占星術。星占以恒星為觀測坐標,視彗星、流星、新星的出現(xiàn),日、月、五行星等的位置移動,以及星氣與云氣的變化為預兆,推測人事的吉兇禍福。我國星占起源甚早,據(jù)《尚書?堯典》載,帝堯時就設置了觀測日、月、星、辰運行的職官,殷商甲骨中也有以星象變化測定人事吉兇的記錄。兩漢是星占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在《星經(jīng)》與《史記?天官書》及《漢書?天文志》等著述中,已基本形成了一整套系統(tǒng)的占星術理論,從恒星的位置、職守、星次的分野到行星的運行規(guī)律、星象的所主吉兇,以及各種雜星、各類云氣所主之妖祥等均有詳細的論述。而后,《晉書?天文志》、《隋書?天文志》、唐代李淳風的《乙巳占》等均有所補充?! 。┦椒ā 」糯卸喾N式法,其中最著名的有三式即:太乙式、六壬式與遁甲式。式法在春秋時已普遍使用,《周禮?春官?太史》,中有:“大師,抱天時與大師同車”,該書注中有:“鄭司農(nóng)云:大師出則太史主抱式,以知天時處吉兇,史官主知天道?!惫盼墨I顯示出,三式中以六壬式為最早,《吳越春秋》中記述了吳子胥所卜的雞鳴課就是用六壬式推測的。六壬式分天盤、地盤。地盤不動以十二地支順序排列,天盤地支順序與地盤一致但處于動態(tài)運行之中。測算時,通常以月將臨時把天盤加臨地盤,以測算日的干支定出四課,按五行生克確定三傳進行吉兇推斷。傳說中以太乙式為最早,《易?乾鑿度》中記有太乙行九宮法。太乙星君指北辰即北極星。古人把北斗星比作戰(zhàn)車,認為太乙星君坐在戰(zhàn)車上巡視外八宮(即洛書九宮中的外八宮)而不入中宮,每宮巡視三年:一年巡天、一年巡地、一年巡人。太乙式的六十四卦排列是按先天卦中的人倫排序的。太乙式法中將六十四卦分為太乙十二運:第一運為天地交、第二運為男女正交、第三運為男晶守政、第四運為陰毛權衡,等等。三式中流傳較廣、名氣最大的是遁甲式,俗稱奇門遁甲。遁甲式有天、人、地三盤(也有天、地、人、鬼四盤的式盤)。遁甲式中以乙、丙、丁為三奇,以戊、已、庚、辛、壬、癸為六儀。十天干中以甲為貴,六甲隱于六儀之中,故稱遁甲。三奇六儀分布于九宮,以外八宮分列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八門,所以又稱作奇門。三式均屬于更深奧的測算術,三式的式盤與六十四卦有共同的性質,它們都是古人模擬出的天地萬物運行變化的法則模型,用式法占測同樣具有動態(tài)模型預測的性質。

編輯推薦

  命名為“古方術研究導引”就是從現(xiàn)代文人較易理解的,較接近現(xiàn)代科學意識的角度去認識、辨別與研究古代方術,而非古代方技與數(shù)術的具體技術研究。本人通過多年的考察研究獲悉:中國古代方術根植于古人對天地復合運動周期與周期節(jié)律的認知;貫穿于古人對宇宙能、生命能的作用與運變法則及其對人類與世間萬物影響節(jié)律的認知;效法于古人認知的天地復合運轉法則,能量在不同時態(tài)下的交變運動法則與動態(tài)平衡法則等。簡單地說:中國古方術之根,是古人認知的天地復合運轉的周期與周期節(jié)律和隨天地復合運轉而形成的陰陽運變周期與交變節(jié)律;貫穿并連接各門類方術的連線是古人對宇宙能(即“氮”)與生命能(即“炁”)的認知,及其對上述能量態(tài)(氮與炁)運動交變法則的認知;而各門類方術所用的基本方法則理于陰陽思辨與五行辯證和以數(shù)代象,法于河洛及八卦模型與六十四卦模型和各類式盤模型?! 」欧叫g產(chǎn)生于原始社會,原始人在長期與大自然的相處中,很早就產(chǎn)生了對天地運轉、大地冷暖變化、氣候變更,動植物生滅規(guī)則、榮枯變化等的規(guī)律性認識。古人在對這些規(guī)律性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認知了天地復合運動的周期與周期節(jié)律;大膽地設想了宇宙能及生命能的運變法則與交變節(jié)律,并由此推斷出了其對人體生命與萬事萬物的影響作用節(jié)律。這就是中國古代方術的根基,其具體表述為二十四節(jié)氣七十二侯、升降沉浮、八節(jié)運轉與陰陽交合、五運六氣等的運變周期與周期節(jié)律法則等。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古方術研究導引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