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5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作者:[美] 勞倫·斯萊特 頁數:223 譯者:鄭雅方
Tag標簽:無
前言
推薦序 瑕不掩瑜 心理學教授 胡志偉 撰寫這篇推薦序時,我的心情頗為復雜。既有遇見老友時的那種欣喜,也有對一位才華橫溢的作家的欣羨,更有諸多的感慨。根據我從網絡上查到的資料顯示,勞倫·斯萊特不但是哈佛大學的心理學碩士,更是波士頓大學的教育學博士;然而,斯萊特走了一條和其他具有類似學術背景的人截然不同的道路,她成為一位專業(yè)作家。斯萊特也在大學教書,但她所教的科目是“創(chuàng)造性的非小說寫作”(creative nonfiction writing),而非教育學或心理學方面的課程,但這并不意味著她所受過的心理學教育對她的事業(yè)完全沒有影響。從斯萊特出版過的六本書來看,心理學的訓練不僅深深地影響著她在寫作上的選材,同時也讓她的作品得到許多獎項?! ∵@本書介紹了10個20世紀心理學的重要研究,而過去十余年間,我在臺大心理系講授“普通心理學”課程,我深知這些研究都是教材必定要介紹的內容。通過這本書,我們可以看出斯萊特的寫作風格。首先,她會找一些有趣的心理學研究或議題為寫作題材;其次,她會為這個題材換一個“外衣”,將原先生硬的科學術語剝去,換以流暢的文字敘述;最后,為了加深文章的可讀性,她會在文章中生動地描述一些個人經驗,包括自己和該心理學實驗的實驗者、被試或其他科學家之間的互動經歷。這樣個人化的寫作風格的確會將一些原本艱澀難懂、難以親近的心理學研究變得淺顯可親。然而,在羨慕斯萊特的寫作能力,欣賞她能夠將科學研究寫得像小說般引人入勝時,我也注意到這樣的寫作方式也為她招致了諸多批評。 根據我在網上搜尋的結果,對斯萊特的批評可以歸納為三類?! ∫?、文字上的疏漏。例如,她在書中誤記了某教授任教的學校,誤述了教廷的封圣紀錄,誤記了一些歷史事實。比較嚴重的錯誤是本書第1章,有關德博拉?斯金納(斯金納博士的女兒)的紀錄??吹剿谷R特在書中的描述,一般讀者很容易將德博拉的童年經驗視為“創(chuàng)傷”,將斯金納博士視為一位瘋狂的科學家,愿意把自己女兒作為研究對象,進行無法預知結果的實驗。但是,事實不是這樣的。根據德博拉的自述,斯金納博士是一位負責的、溫暖的父親,他本人也沒有任何精神疾病的歷史或癥狀。而斯金納博士設計的嬰兒箱更是受到了妻子的贊賞,因為這個箱子不但為小德博拉提供了一個安全的環(huán)境,也因為這個箱子的設計,減輕了她的清洗工作。更重要的是,在本書的撰寫過程中,斯萊特沒有向德博拉本人做過求證工作。 二、錯誤記錄或過度推論訪談對象的話。這是斯萊特最為人詬病的錯誤。例如,在本書第3章里,她寫到: 斯皮策停頓片刻,又問:“你說羅森漢怎么了?”我說:“不怎么好,他妻子得癌癥去世了,女兒死于車禍。他中風了好幾次,醫(yī)生診斷不出原因,現在全身癱瘓?!彼蛊げ咚坪醪粸樗鶆?,也未表示遺憾??梢娋襻t(yī)學界有多痛恨羅森漢的研究,即使過了40年,余恨仍未消失。他說:“這就是進行那種實驗的下場?!薄 〉撬蛊げ邔懶畔虮緯某霭嫔烫岢隹棺h,他否認說過上述的話,并表示絕對不會說出如此幸災樂禍的話。斯萊特回信給斯皮策,承認了這項錯誤,并承諾會在新版書中做出恰當的更正。 三、書中可能敘述了一些她“沒有做過”的研究。例如,在本書第3章里,她說自己曾做過一個類似羅森漢所做的研究,也就是偽裝成精神病人,向多家醫(yī)院精神科或急診室求助。根據書中的敘述,類似羅森漢的研究結果,精神科的醫(yī)生無法查知斯萊特是假裝的病人,并開給斯萊特25種抗精神病藥物及60種抗抑郁藥物。但是,當一群以斯皮策為首的精神科醫(yī)生寫信給本書出版商,要求斯萊特公布所做研究的詳情時,她卻無法提供這些信息?! 】催^本書及針對它的相關批評后,我產生了無限感慨。首先,我有著一種“餓漢聽人批評雞肉燒得不夠入味”的感慨。誠然,這本書是有一些“問題”,但是對于一本像小說一樣的“創(chuàng)造性非小說”而言,這些實在是微小的“問題”。和眾多靈修、命理、育兒、青少年問題和自我成長的書相比,這本“有些錯誤”的書就顯得和學術性的教科書一樣了。我還記得在十余年前,當我在倪匡的科幻小說中讀到他以古典制約的機制來描述生理現象時,興奮得當場決定要在普通心理學的課堂上引述這段文字。十幾年轉瞬過去,我們在華人世界里還看不到一位類似斯萊特的作者,能夠這樣將心理學知識深入淺出地介紹給一般讀者?! τ谝晃恍睦韺W家而言,看了這本書后,我們自然會想到兩個問題:心理學研究的倫理規(guī)范與研究結果的外部效度 (即能否解釋真實世界中發(fā)生的事情)。無疑,書中描述的都是一些“經典”的心理學研究,同樣沒有疑問的是,在這些研究中,有許多研究都有“倫理”上的問題。例如,本書第2章談到米爾格拉姆的服從威權研究,就是一個極具爭議的研究。一些參與這個研究的被試不但因為研究的安排讓他們在實驗室中出現極大的情緒波動,有些人甚至回家后,也會從夢中驚醒。這樣的研究已經不能再在歐美的心理學界進行了,因為他們已經制訂了嚴格的心理學從業(yè)人員的倫理規(guī)范,且嚴格執(zhí)行著這些規(guī)范。讓我感慨的是,我無法針對我們的學界做出同樣的結論。因為,雖然臺灣的心理學界在經過多年的討論后,終于通過并頒布了我們的“心理學專業(yè)人員倫理準則”,但是到目前為止,這份準則形同虛設,對臺灣的心理學者沒有任何約束力。單從這點來看,臺灣心理學界的成熟之路還很遙遠。 心理學研究有著極高的實用性;事實上,許多心理學研究是因為現實世界發(fā)生的問題而應運而生的。例如,本書第2章、第3章、第4章與第8章,描述的實驗都是研究者受現實世界所發(fā)生的問題的啟發(fā),而開始研究。這些實驗不僅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也為現實問題提供了解決的方向。例如,受到羅森漢研究的影響,學界組成研究小組促成了新的精神病診療技術,其研究結果產生了目前使用的《美國精神疾病診斷統(tǒng)計手冊》。反觀我們的社會,絕對不乏需要心理學者介入的研究,不乏需要他們提出解決方案的社會現象(例如,越來越分化的社會、越來越嚴重的族群問題、父母攜帶子女一起自殺的獨特現象、新移民的社會適應問題等),但是包括我在內的心理學者,都在這些問題上缺席了。造成我們缺席的原因很多(如,繁重的教學任務、極端功利與短視的教授職稱制度、心理學的規(guī)模太小、心理學者人數太少等),但這些都不能讓我們卸下對這個社會應負的責任?! 懲扑]序的好處是,出版社對推薦者沒有太多的寫作格式要求;所以本文的結構有些松散,提到了許多個人的感慨。然而,寫序還是有“要求”的,那就是,推薦者應該提出該書的可推薦之處??偫▉碚f,我認為這是一本選材精采、引人入勝的好書。內容雖然有些小問題,但是瑕不掩瑜,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把浴 ?4歲那年,我第一次進行心理學實驗。我們在緬因州有間老舊的度假小屋,石灰墻面斑駁剝落,凹陷之處有浣熊棲息。有一天,我從中抓出一只小浣熊,我叫它“阿梅莉亞”。它嘴角還沾著奶水,雙眼緊閉,不停啼哭,拼命揮動四肢。幾天后,原本緊閉的雙眼微微睜開?! ⌒睦韺W家洛倫茲(Konrad Lorenz)養(yǎng)的鴨子睜開眼最先看到他,進而追隨模仿他的行為舉止,這被稱為“印刻效應”(imprint)。所以我讓阿梅莉亞一睜開眼就看到我,視線所及,別無他人。我走到哪兒,它就跟到哪兒,還在我腳邊打轉。要是害怕,它就會攀住我的小腿不放。它跟著我找書店、去學校、逛街、睡覺,模仿我的舉動。理論上是我讓阿梅莉亞產生了印刻現象,但到后來,反而我的生活習性越來越像它了。和阿梅莉亞在一起時,我會伸手到池塘里抓魚,我開始喜歡在夜里出沒,欣賞潮濕草地上晶瑩的露珠,而黑眼圈也越來越明顯了。 最后我在筆記中寫道:“母親也受印刻效應的影響?!蔽也唤獑枺哼@種互依共生的模式中,到底誰影響誰?某種生物若與他種生物長期親密相處,先天習性是否會日趨退化,完全仿效他種生物的行為反應?世界上真有狼群養(yǎng)大的孩子、會寫字的黑猩猩嗎?正是這些問題引發(fā)了我對心理學的興趣,且持續(xù)至今。隨著年歲增長,我更感興趣的是用來探究這些問題的方法。一開始讓我著迷的是阿梅莉亞(被試),后來卻進一步想了解心理學實驗的設計架構:提出假設,設計實驗步驟,詳盡的質性描述,屏息凝神或百般無聊地等待結果。不論人為或巧合,心理學實驗都少不了這些要素。 追溯本書的寫作動機,我首先想到的是我的浣熊寶寶阿梅莉亞,但還有許多因素也同樣重要。我一直覺得心理學實驗很有意思,因為最理想的心理學實驗就是去蕪存菁后的生活,這是濃縮的人生經驗。就像化學實驗借助種種儀器,逐一分析出某種化合物的成分一樣,心理學實驗讓我們在特定情境中,清楚看到喜愛、恐懼、順從、怯懦等心理作用。我們常因為生活的急促忙亂,而忽略行為反應的其他面向。偉大的心理學實驗則凸顯出這些面向,讓我們能更清楚地檢視、了解自我?! 【妥x心理研究所期間,我有機會觀察各種動物和人,進行實驗。我看過中風病人,右臉麻痹,沒有表情;失明的病人卻能讀出信件內容,令人百思不解。我觀察等電梯的人,多數人明知猛按按鈕,電梯也不會快點到,卻還是猛按個不停。我想知道,這些人為何還要按個不停?這種“電梯行為”反映怎樣的人類思維?我當然也看過經典心理學實驗的相關文獻資料,它們多半出自學術期刊,并且伴隨許多量化資料與統(tǒng)計圖表。我總覺得若能對實驗內容多加著墨,必能呈現更多深刻獨到的觀點。遺憾的是,現有的文獻資料不是平鋪直敘,就是單調乏味。多數報告不外乎如此,都未能掌握心理學實驗的精髓。這也是促使我寫作本書的主要原因。探討心理學實驗不能只重視結果,更應深入了解其內涵。我在寫作本書時,一直以此要求自己。 人生畢竟不是由資料重點、手段工具、理論模式所構成。生活是一連串的故事,先要吸收理解,再加以重組改寫。講述故事的方式向來最能讓人感同身受。本書談到的心理學實驗,都改以故事方式呈現,希望幫助讀者掌握個中要義?! ⌒睦韺W實驗主題類型繁多,若無長篇累牘,不可能全數囊括。本書限于篇幅,僅挑選10項心理學實驗,加以探討。這些實驗直接觸及若干與人類切身相關的議題:“我們是誰?人類與其他動物有何不同?我們真能掌握自己的生命嗎?何謂道德?何謂自由?” 今日環(huán)境已大不相同,這些實驗與21世紀的我們還有何關聯?現代神經心理學家可以直接觀察老鼠的神經反應與連結,從生理層面了解其特定行為模式,斯金納(B.F.Skinner)的行為理論還能帶來什么啟示?當年羅森漢(David Rosenhan)假扮精神病人,探討精神疾病的診斷過程。在今天看來,這個實驗宛如一出異想天開的黑色喜劇。時至今日,我們理當發(fā)展出更客觀完備的標準用于診斷這些“疾病”。那么若再進行一次羅森漢的實驗,結果會有不同嗎?即使欠缺充分明確的病原學或病理學基礎,我們是否仍能界定異常和正常?心理學有兩項主要的研究方法,一是客觀的統(tǒng)計歸納,二是主觀的演繹詮釋,這些方法算得上是科學嗎?所謂科學,從某些方面看,不也是研究者的主觀詮釋? 早在19世紀末,現代心理學之父馮特(Wilhelm Wundt)設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心理學實驗室,實驗室配備了各式各樣的科學儀器,目的是以實證定量的方式研究心理學,科學的心理學自此誕生。然而種種實驗顯示,心理學這門學科先天不良,只有虛幻空泛的形體與松散連結的四肢。這個怪物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間不斷成長,時至今日,已經長成什么樣子了?本書雖然不直接回答這個問題。但讀者可以通過閱讀書中這些實驗,而對上述問題有一番深刻體會?! 【C觀本書,讀者可以發(fā)現,心理學研究日益偏重生物層面,這儼然是大勢所趨。我們已經了解了神經元的內部機制,也知道基因如何通過影響蛋白質的組成,從而決定生理特征與思維能力。我們不僅能解釋思想形成的過程與機制,也知道思想如何引發(fā)行為?! 〉藶楹斡兴枷?為何受特定思想左右?為何會記住或遺忘?這些記憶有何意義?對人生有何影響?對于這些問題,我們還沒有令人滿意的解釋。換言之,我們可以用生理學觀點界定記憶的本質,但這些本質最終會以何種形式呈現,帶有何種意義,仍由個體所主導決定?! ξ襾碚f,描述這些實驗等于是科學與藝術的寫作練習。我不僅得知實驗結果,也借此了解這些研究者的人格特質及因人而異的研究動機,以及實驗過程中經歷了哪些曲折才獲得最終結果。我也看到這些資料在當時激起的反響,對后代的啟發(fā)以及是否獲得了應有的重視與應用??傊緯屛业靡曰仡欉^去,思索未來。21世紀的心理學會有什么樣的發(fā)展?我心中已略有概念。巴甫洛夫搖著鈴,外科醫(yī)師繼續(xù)深入探究復雜的腦部。 現在,請翻到下一頁!
內容概要
《20世紀最偉大的心理學實驗》解決了你“想學習心理學知識,但是對大部頭的教材望而生畏;想了解心理學實驗,但是數據、符號和公式讓你退避三舍”的問題。它讓你在輕松閱讀中不僅了解心理學知識、洞穿20世紀心理學發(fā)展的軌跡,而且可以揭露人類行為背后的心理秘密。本書第一版出版后,受到無數讀者追捧,在當當和卓越上引起熱議。更有心理學老師將它推薦為心理學專業(yè)學生必讀參考書。
作者簡介
勞倫•斯萊特
哈佛大學心理學碩士,波士頓大學教育學博士,既是一名心理學家,也是一名專業(yè)作家。
她的寫作風格受到學術界的批評,但深受普通讀者的喜愛。這本書被譽為“溝通學術與大眾最重要的作品”。
她的作品獲獎頗豐。其著述曾獲選收錄于《全美最佳論文》、《全美最佳科學著作》、《全美最佳雜志論文》等論文選集。
書籍目錄
第1章|打開斯金納箱斯金納與新行為主義
第2章|電醒人心米爾?拉姆與服從權威
第3章|“砰、砰、砰”就是瘋子羅森漢的精神病診斷實驗
第4章|珍諾維斯之死達利與拉丹的助人行為五階段
第5章|撒謊有理費斯汀格與認知不協(xié)調理論
第6章|以愛為名哈洛與親子依戀關系
第7章|吸毒不要緊亞歷山大的顛覆性成癮實驗
第8章|你編造了記憶洛夫特斯的虛假記憶觀點
第9章|想忘忘不掉坎德爾的海蝸牛實驗
第10章|切割大腦莫尼斯與20世紀最前衛(wèi)的心理治療
后記
蓋棺定論還太早
章節(jié)摘錄
第1章 打開斯金納箱 你也許聽過“斯金納”這個名字,這個名字好像注定要遭人厭惡。叫這個名字的人仿佛生性就該殘忍,他一手拿刀,一手抓魚,毫不留情地刮去魚鱗,只見魚身幾近透明,內臟依稀可見,他順手把魚丟人滾燙的油鍋,熱油四濺,噼啪作響?! ‖F實中的斯金納,滿頭花白亂發(fā),對心理學極度狂熱。據說他曾將還是嬰兒的女兒養(yǎng)在實驗箱里,訓練她學會各種技能,好像馬戲團里訓練海豹用鼻子頂球。斯金納一心想“塑造”人類行為,這與納粹所為頗有異曲同工之處。他以齒輪、箱子、按鈕組成實驗裝置,依據嚴密準則給予強化物,操控動物行為。人性在他的手中化為烏有?! ∥以{查過20位具有本科學位的民眾,請他們說出對“斯金納”的看法。其中有15人形容他“惡毒”、“邪惡”。10人提到他把女兒養(yǎng)在箱子里的實驗,雖然沒有人知道小女孩的名字,但他們卻信誓旦旦地說,女孩因父親的實驗而身心受創(chuàng),后來她在旅館房間以手槍和繩索結束了生命,細節(jié)就不清楚了。我們知道,女孩名叫德博拉(Deborah),斯金納想訓練她,所以把她關在箱子里整整兩年。在這個狹窄的方形空間里,裝設有響鈴、食物托盤及各式機關,斯金納還會適時地給予懲罰與獎賞。他站在網架后觀察女孩的進步。
編輯推薦
《20世紀最偉大的心理學實驗》放棄了冷冰冰的數據和圖表,剝去了“理論”的外衣,可以說這是我們精心為您烹制的美味點心。為了滿足您的“口舌之欲”,我們從封面到版式,從內容到文字都是精心策劃。您在享受閱讀《20世紀最偉大的心理學實驗》的樂趣時,一定會不自覺地驚呼心理學實驗真是妙不可言,并忍不住將書中的知識加以驗證?! ?0世紀最偉大的心理學實驗》“十個心理學實驗,猶如十部好萊塢大片”,沒有冷冰冰的數據、符號和公式,用小說般的行文普及心理學知識、歷史及人類行為背后的心理秘密,滿足您學習心理學的“口舌之欲”!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