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藏

出版時間:2012-3  出版社: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  作者:北京大學(xué)《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 編  頁數(shù):489  字?jǐn)?shù):707000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儒藏》精華編第238冊已于2012年3月由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正式出版。此冊隸屬集部,共收錄兩部南宋文集,分別為陳亮《陳亮集》和袁燮《絜齋集》。

陳亮(1143—1194),字同甫,號龍川,婺州永康(今屬浙江)人。乾道五年(1169),朝廷與金人議和,陳亮以為不可,連上五疏,即《中興五論》,奏入不報。淳熙五年(1178),又?jǐn)?shù)次詣闕上書,反對偏安,力主恢復(fù)中原。曾兩次被誣入獄。紹熙四年(1193)進(jìn)士及第,授簽書建康府判官公事,翌年未赴而卒,謚文毅。陳亮“為人才氣超邁,喜談兵,議論風(fēng)生,下筆數(shù)千言立就”(《宋史》本傳),文風(fēng)豪放,以經(jīng)綸天下自任。時性命之說盛行,而陳亮獨倡事功之學(xué),主張經(jīng)世致用,反對道學(xué)家空談道德性命之學(xué)。曾就王霸、義利、天理、人欲等問題與朱熹數(shù)次往來論辯。被視為永康學(xué)派的代表。著作有《龍川文集》、《龍川詞》傳世。
陳亮去世后,其子陳沆將其文收集刊刻,編成《龍川文集》四十卷并《外集》詞作四卷,由葉適作序,大約于南宋嘉定七年(1214)前后刊刻。此本至明代流傳稀少,且多殘缺不全。明成化年間,永康朱潤、朱海依據(jù)所搜集到的《龍川文集》及《外集》殘本,將其重編拼合,形成三十卷本的《龍川文集》。該本成為此后明清諸刻本的祖本。但此本錯漏時有,且對陳亮原文做過篡改,可謂謬種流傳。明嘉靖、萬歷、崇禎及清康熙、道光、同治年間又相繼有數(shù)種刻本問世。其中??藤|(zhì)量較好的應(yīng)屬清同治八年(1869)宗廷輔???、應(yīng)寶時刻三十卷本。關(guān)于陳亮文集的具體版本情況,可參看鄧廣銘先生撰寫的《陳龍川文集版本考》。
此次《儒藏》(精華編)收錄的《陳亮集》,系采用著名歷史學(xué)家、宋史研究的奠基人——鄧廣銘先生整理校點的《陳亮集》(增訂本)。該整理本最大的價值即在于鄧先生利用了流傳海外的珍本——南宋末年刊《圈點龍川水心二先生文粹》(分前后二集,凡四十一卷,交錯收錄陳亮與葉適文),將其中所收陳亮文與明成化本加以比勘,從而糾正了成化本及此后明清諸本的訛誤舛亂。凡收于《文粹》當(dāng)中的陳亮文,一律以《文粹》為底本;凡《文粹》未收之文,則盡量依從成化刻本。同時還參校了清同治八年應(yīng)寶時刻本、同治七年胡鳳丹刻本及明嘉靖史朝富刻本等。另外,《文粹》中所收陳亮文,尚有一些篇章不見于《龍川文集》明清諸本,鄧先生據(jù)《文粹》以及《永樂大典》等書使《龍川文集》的篇卷得以增補。因此該整理本堪稱是迄今為止最為完備、精確的《陳亮集》校點本。
鄧廣銘先生校點《陳亮集》(增訂本)曾先后由中華書局(1987年)和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此次收入《儒藏》(精華編),在河北教育出版社《鄧廣銘全集》本的基礎(chǔ)上,盡可能地尊重原有的整理成果,同時依照《儒藏》(精華編)編纂體例對??庇浐蜆?biāo)點做了適當(dāng)修訂和補正,并將全書文字對照底本、校本重作校勘、訂正,糾正了原有版本的文字訛誤。如原中華書局和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版本,卷十四《策問》“問古今財用出入之變”條“以其明古今之變而已”句下漏掉底本《文粹》的半頁文字,因而脫去本條最末四字及下一條“問常平義倉之法”的前半部分,從而將本屬兩條的文字錯拼于一條之內(nèi)。該問題曾由美國學(xué)者田浩教授指出(見田浩《宋代思想史論》,社會科學(xué)文獻(xiàn)出版社2003年版,頁572),但一直未得訂正。此次出版,蒙田浩教授提供脫文部分的《文粹》影印件,使該處訛脫得以補正。

袁燮(1144—1224),字和叔,號潔齋,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南宋淳熙八年(1181)登進(jìn)士第,歷官江陰尉、國子祭酒、崇政殿說書、禮部侍郎、寶文閣直學(xué)士等。卒謚 “正獻(xiàn)”。袁燮師事陸九淵,致力于闡發(fā)其心學(xué)思想,并尤重反躬實踐,教導(dǎo)諸生要“忠信篤實”。與同里楊簡、舒璘、沈煥三人并稱“甬上四先生”或“四明四先生”,為南宋陸派心學(xué)在浙東一帶的傳播者和代表學(xué)者。
袁燮之文集《絜齋集》原由其二子袁甫兄弟編訂,最初刊刻于宋紹定元年(1228),其卷數(shù)不詳?!吨饼S書錄解題》著錄《潔齋集》二十六卷,后集十三卷;《文獻(xiàn)通考》載后集作十二卷。又,宋明書目皆著錄為“潔齋集”,《永樂大典》所載亦作“潔”,四庫館臣的輯錄本始作“絜”。明初此書尚存,后漸佚失?,F(xiàn)通常所見之《絜齋集》,是四庫館臣從《永樂大典》中輯錄而成,因無法區(qū)分前后集,故混為一集,分為二十四卷。先以活字排印,收入武英殿《聚珍版叢書》,后又收入《四庫全書》?!端膸烊珪繁緦Α叭帧薄ⅰ敖稹?、“女真”等所謂違礙字在抄錄時做了不少改動,而武英殿聚珍本則基本保存了原貌,故此次校點以武英殿聚珍本為底本,以臺灣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作校本。
為補袁燮文集之缺遺,此次整理還收錄、校點了袁燮二十一世孫袁士杰輯、張壽鏞??獭端拿鲄矔繁尽对I(xiàn)公遺文鈔》上下卷并附錄三卷,又從《永樂大典》及《景定建康志》補輯佚文七篇,作為“補遺”。
該書的校點者為華中師范大學(xué)歷史文化學(xué)院已故教授王瑞明先生。通審人為上海古籍出版社編審李劍雄先生、北京大學(xué)《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趙新先生。作為袁燮文集的第一個現(xiàn)代標(biāo)點整理本,此書的出版無疑將對浙東四明學(xué)派及宋代學(xué)術(shù)思想研究有所裨益。

書籍目錄

集部
 陳亮集[南宋]陳亮
 絮齋集[南宋]袁燮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上孝宗皇帝第三書 臣竊惟:藝祖皇帝經(jīng)畫天下之大略,蓋將上承周、漢之治。太宗皇帝一切律之于規(guī)矩準(zhǔn)繩之肉,以立百五六十年太平之基。至于今日,而不思所以變而通之,則維持之具窮矣。舉江、浙、閩、廣之士,亡慮十四五萬數(shù),蜀不與焉,而齷齪拘攣,日甚于一日。選人之在銓者,殆以萬計,而僥幸之源未有窮已。財用之入倍于承平之時,而費于養(yǎng)兵者十之九,兵不足用,而民日以困。非必道微俗薄而至此也,蓋本朝維持之具,二百年之余,其勢固必至此,藝祖皇帝固已逆知之矣。使天下安平無事,猶將望陛下變而通之。而況版輿之地半入于夷狄,國家之恥未雪,臣子之痛未伸。天錫陛下以非常之智勇,而又啟陛下以北向復(fù)讎之意,乃欲因今之勢而有為焉,此所以十有七年之間,圣慮愈勞而取效愈遠(yuǎn)也。群臣既不足以望清光,而草茅賤士不勝憂國之心,私以為陛下春秋五十有二,經(jīng)天下之事變?yōu)橐讯?,閱天下之義理為已熟,舉足造事,必不傷國家之大體,叩囊底之智,猶足以辦此丑虜。六十以往,顧將望一日之安,而亦何忍遺患于后人乎! 臣以為拘攣齷齪之中,其勢當(dāng)有卓然自奮于草芋而開悟圣聰者。臣不自量其力之不足,而竊有志焉,是以具國家社稷之大計,質(zhì)之天地鬼神而獻(xiàn)之闕下;陛下亦卓然拔之群言之中,特命大臣察其所欲言之意。臣妄意國家維持之具,至今日而窮,而藝祖皇帝經(jīng)晝天下之大指,猶可恃以長久,茍推原其意而變通之,則恢復(fù)不足為矣。然而變通之道有三:有可以遷延數(shù)十年之策,有可以為百五六十年之計,有可以復(fù)開敦百年之基。事勢昭然而效見殊絕,非陛下聰明度越百代’決不能一二以聽之。臣不敢泄之大臣之前,而大臣拱手稱旨以問,臣亦姑取其大體之可言者三事以答之,而草茅亦不自知其開口觸諱也。 其一曰:二圣北狩之痛,蓋國家之大恥,而天下之公憤也。五十年之余,雖天下之氣銷鑠頹惰,不復(fù)知雕恥之當(dāng)念,正在主上與二三大臣振作其氣以泄其憤,使人人知報私礎(chǔ)。此《春秋》書「衛(wèi)人殺州吁」之意也。若只與一二臣為密,是以天下之公憤而私自為計,恐不足以感動天人之心,恢復(fù)之事亦恐茫然未知攸濟耳。 其二曰:國家之規(guī)模,使天下奉規(guī)矩準(zhǔn)繩以從事。群臣救過之不給,而何暇展布四體以求濟度外之功哉!故其勢必至于委靡而不振。五代之際,兵財之柄倒持于下,藝祖皇帝束之于上以定禍亂。后世不原其意,束之不已,故郡縣空虛而本末俱弱。今不變其勢而求恢復(fù),雖一旦得精兵數(shù)十萬,得財數(shù)萬萬計,而恢復(fù)之期愈遠(yuǎn),就使虜人盡舉河南之地以還我,亦恐不能守耳。 其三曰:藝祖皇帝用天下之士人以易武臣之任事者,而五代之亂不崇朝而定。故本朝以儒立國,而儒道之振獨優(yōu)于前代。今天下之士爛熟委靡,誠可厭惡,正在主上與二三大臣反其道以教之,作其氣以養(yǎng)之,使臨事不至乏才,隨才皆足有用。則立國之規(guī)模不至戾藝祖皇帝之本旨,而東西馳騁以定禍亂,不必專在武臣也。

編輯推薦

《儒藏(精華編238)》為儒家經(jīng)典和反映儒家思想、體現(xiàn)儒家經(jīng)世做人原則的典籍的叢編?!度宀?精華編238)》精華編為《儒藏》的一部分,選收《儒藏》中的精要書籍。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儒藏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