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伊·德波

出版時間:2011-1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英] 安迪·梅里菲爾德  頁數(shù):192  字數(shù):160000  譯者:趙柔柔,崔曉紅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德波的著作和他神秘莫測的一生,始終滋養(yǎng)著世界各地的思想者和活動家。《居伊·德波》以引人入勝的手法,生動地講述了一個自由的靈魂,他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但又熱愛著其中的許多東西。并相信它們完全值得為之抗爭。  居伊·德波(1931-1994)是20世紀最重要的知識分子革命者之一,是城市批評家與電影導演、杰出的冒險家和活動家(尤其是在1968年五月風暴中),他最廣為人知的身份是一場先鋒革命運動以及情境主義國際(1957-972)的領袖。

作者簡介

  安迪·梅里菲爾德(Andu Merrifield),《辯證的城市主義》(Dialeclical Urbanism,2002)和《城市馬克思主義》(Melromarxism,2002)的作者。他是地理學學者,曾在英美任教,現(xiàn)居法國上盧瓦爾省。

書籍目錄

德波是誰?第一章 摧毀橋梁的眼睛第二章 青春逝去的咖啡館第三章 它從未言過其實第四章 顛覆的美學家第五章 我不是自我修正的人第六章 風暴集結之地原注致謝譯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紐約使克拉凡目眩神迷:“紐約!紐約!我多愿定居在你這兒!”他為一份叫做《土壤》(The Soil)的三流文學評論雜志胡亂寫了幾段文字;但在這片科學在“厚顏無恥的現(xiàn)代性”中“下嫁給工業(yè)”的土地上,詩人幾乎無錢可賺。他窘迫至極,只好在布朗克斯。的下等酒吧喝酒,露宿在中央公園,直到他遇到后來成為他妻子的英國詩人和藝術家米娜·羅伊,她寫下了關于他的感人至深的回憶錄,題為《巨人》。1918年他們搬到墨西哥城,克拉凡當上了體育學校的拳擊教師。他和羅伊計劃要去布宜諾斯艾利斯,但是僅有她一人的路費??死矝Q定和一個朋友一起乘坐小漁船過去,和羅伊約在瓦爾帕萊索12會合。1918年底的一個上午,她在小碼頭上與31歲的丈夫揮手告別,目送小船輕輕飄人大海。小船在天盡頭慢慢消失,克拉凡從此杳無蹤跡。1919年4月,羅伊誕下他的女兒——法比安娜(Fabienne)。與克拉凡不同,德波從沒去過紐約。1959年,他的朋友亞歷克斯·特羅基(Alex Trocchi)曾邀請他過去——這位朋友有段時間曾以哈得孫河上的一艘駁船為家,駁船停泊之處就在紐約第33街旁(特羅基,一個蘇格蘭籍癮君子,20世紀50年代在巴黎與情境主義者有著松散的聯(lián)系。當時他剛寫完《該隱之書》其中對沉迷海洛因的隱晦描寫和對于存在的焦慮注定了此書必將暢銷)。然而德波拒絕了這次邀請。

媒體關注與評論

這本書不同尋常且趣味十足,它以居伊·德波為講述對象,也幾乎一定會令他本人感到滿意。而對于我們這些在德波可怕的預言中勉強過活的人來說,它就像一場愉快的意外,像一次突然閃現(xiàn)的不期而遇,像黎明即將到來的時刻。它值得一讀?!  s翰·伯格

編輯推薦

《居伊·德波》所關注的是當代文化的領袖人物,他們是藝術家、作家,哲學家或建筑師。每《居伊·德波》都力求探究傳主的個人生涯,并將其與他們的重要創(chuàng)作勾連起來。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居伊·德波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6條)

 
 

  •   一直期待景觀社會有貨 所以只能先買這本了
  •   德波有意思的生平,還能看到很多后來如雷貫耳的名字
  •   讀法國人的東西確實比較費力,還要有好多背景資料閱讀準備,一直沒進展多少.薄薄一本含量不小,紙張很不錯,版面OK
  •   希望還能有介紹德波更多的傳記類書籍。
  •   在看居伊德波的書之前,先看這本,會比較容易理解一些,書中介紹了德波的生活和思想,很不錯!
  •   這個當然是個好東西了。居伊德波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