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0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周群 著 頁數(shù):135 字數(shù):65000
前言
古代中國不僅是人類的文明搖籃之一,也是人類的精神搖籃之。 按照德國哲學家卡爾·雅斯貝爾斯(Karl Jaspers,1883—1969)的觀點,在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印度和中國文明出現(xiàn)之后,從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之間,以公元前500年為中心,世界上又相繼出現(xiàn)了一系列的文明,可以稱之為軸心時代(Axial Age)。這些文明中出現(xiàn)了一些大思想家,對人類和世界的一些根本性問題提出了思考,提出了解脫或超越的目標與途徑。中國的孔子、老子、墨子、莊子等思想家,印度的《奧義書》和釋迦牟尼佛,希臘的詩人荷馬、悲劇家修昔底德、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柏拉圖、阿基米德,巴勒斯坦的先知等等,幾乎是同時在中國、印度和西方互不了解的情況下出現(xiàn)。他們創(chuàng)立了人們至今賴以為精神基礎的思想范式或世界宗教,他們?nèi)匀慌c我們生活在一起。 如果以中國五千年文明的歷史為坐標,再用雅斯貝爾斯的觀點來衡量,那么生活在公元前551年至前479年間的孔子恰恰是中國文明進入軸心時代的代表人物,他處在中間點和轉折點上:中國文明出現(xiàn)到孔子,孔子到我們現(xiàn)今的時代,前后各2500年左右??鬃右郧?,中國有思想但沒有思想家;孔子以后,中國古代思想家層出不窮,為中華民族乃至整個人類留下了豐富的思想遺產(chǎn)。而孔子開創(chuàng)的“溫故知新”、“信而好古”的思想原則,影響了中國的闡釋傳統(tǒng),即尊重古人的思想遺產(chǎn),不斷地理解、發(fā)展古人的思想,從中獲得思考和應對宇宙、社會、人生問題的資源,這也是我們今天為讀者奉獻這套《中國思想家評傳》簡明讀本的緣由。 縱觀悠久的中國古代思想史,中國思想家們貢獻出的成果具有極高的造詣與價值,在世界思想史上獨樹一幟,很多思想對于當代中國乃至世界而言,可謂歷久彌新,極具生命力。百家爭鳴的先秦諸子、博大宏深的漢唐經(jīng)學、簡易幽遠的魏晉玄學、盡心知性的宋明理學是思想學術的奇葩;佛教的色空禪悅、道教的神仙修養(yǎng)是宗教信仰的沃土;其他如經(jīng)世濟民的政治、經(jīng)濟理想,巧奪天工的科技、工藝之道,風雅傳神、丹青不老的文學藝術…·都蘊蓄著豐富的思想。中國的思想一方面激烈辯論,水火不容,一方面百慮一致,殊途同歸;一方面開宗立派,門戶林立,一方面互相啟發(fā),入室操戈。儒、釋、道三教可以論衡而融合,九流十家可以并行而不悖。總之,中國的思想成就豐富多彩,貫穿著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剛健中和等精神傳統(tǒng),在繼承、闡釋中變化演進,一代有一代之勝,表現(xiàn)出綜合創(chuàng)新的特色。 不過,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并沒有思想家、思想者、哲學家之類的稱呼和概念,只有圣人、賢人、哲人、智者、諸子、大師等等,這些詞匯恰恰概括出中國古代思想家的特征:他們的社會身份往往是教師或?qū)W者,他們的思想往往追求道德與智慧。當然,從更廣泛的范圍看,中國古代的政治、軍事、經(jīng)濟、法律、工藝、科技、文學、藝術、宗教等諸多文明領域內(nèi)皆有貢獻巨大、自成一家或集大成的杰出人物,他們的言論、著作或被后人總結出來的經(jīng)驗構成了中國古代思想的重要內(nèi)容。早在孔子之前,中國人就以“三不朽”作為追求超越的途徑,即“立功”、“立德”、“立言”,也就是說,為人類社會立下的大功、個人道德修養(yǎng)的成就和思想、智慧、學說等都是不朽的歷史遺澤。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思想家的內(nèi)涵大大地超出了我們現(xiàn)代人習慣認為的職業(yè)思想家、哲學家或宗教先知。我們在撰寫《中國思想家評傳》簡明讀本時,也本著這樣的標準選擇傳主。 眾所周知,由南京大學已故名譽校長匡亞明教授主編、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是中國20世紀以來最為宏大的中國思想家研究工程。在這套簡明讀本系列編撰和出版之際,首先要對這200部《評傳叢書》工作表達深深的敬意。站在這位巨人的肩上,簡明讀本不僅具有深厚的學術基礎,而且一定會呈現(xiàn)出新的風貌。這種新的風貌就是深入淺出和引人入勝:精煉的選擇,簡明的評述,生動的故事與智慧……在倡導中國文化“走出去”和多元文化共存的今天,本讀本通過介紹古代中國的思想家,向每一個愿意了解中國思想的讀者提出一個又一個我們和古人共同面臨的問題,引導大家與中國古代思想家展開心靈的對話。 編委會 2008年9月
內(nèi)容概要
縱觀悠久的中國古代思想史,中國思想家們貢獻出的成果具有極高的造詣與價值,在世界思想史上獨樹一幟,很多思想對于當代中國乃至世界而言,可謂歷久彌新,極具生命力。百家爭鳴的先秦諸子、博大宏深的漢唐經(jīng)學、簡易幽遠的魏晉玄學、盡心知性的宋明理學是思想學術的奇葩;佛教的色空禪悅、道教的神仙修養(yǎng)是宗教信仰的沃土;其他如經(jīng)世濟民的政治、經(jīng)濟理想,巧奪天工的科技、工藝之道,風雅傳神、丹青不老的文學藝術……都蘊蓄著豐富的思想。中國的思想一方面激烈辯論,水火不容,一方面百慮一致,殊途同歸;一方面開宗立派,門戶林立,一方面互相啟發(fā),入室操戈。儒、釋、道三教可以論衡而融合,九流十家可以并行而不悖??傊袊乃枷氤删拓S富多彩,貫穿著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剛健中和等精神傳統(tǒng),在繼承、闡釋中變化演進,一代有一代之勝,表現(xiàn)出綜合創(chuàng)新的特色。一起來翻閱《劉伯溫》吧!
書籍目錄
一、家世與少年
二、仕元經(jīng)歷
三、輔佐朱元璋
四、晚年進退
五、哲學思想
六、政治倫理思想
七、教育觀與人才觀
八、軍事思想與實踐
九、有裨世教的文學觀
十、沉郁頓挫之詩
十一、秀雅天成之詞
十二、氣昌而奇之文
十三、被神化的原因及其影響
延伸閱讀書目
章節(jié)摘錄
劉基的文章和勛業(yè),卓絕一世,這與他出生于一個遠祖勛烈卓著、近世文墨書香的家世有關。 劉基遠祖為將門世家。第十’一世祖劉懷忠就是一位為維護祖國統(tǒng)一而光榮殉國的英烈。公元1038年,黨項族首領元吳自稱大夏皇帝。當時劉基的第十一世祖劉懷忠任軍北番官巡檢一職,親歷了這一重大事件。元吳叛宋稱帝時,曾以重金和爵位收買劉懷忠,但懷忠斷然將元昊派來的使者問斬,堅不附從。當西夏軍進攻中原時,劉懷忠與其激戰(zhàn),其妻黃賞怡率兵來援,俘獲甚多。黃賞怡也因此被封為永寧縣君。劉懷忠最后則抗擊西夏而“力戰(zhàn)以死”,其忠勇愛國的精神對劉氏家族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劉基遠祖世居保安軍(治所在今陜西省志丹縣),此地漢族、黨項族交匯雜處。當時北宋政權與拓跋氏關系頗為微妙,讓劉氏充任此職,可見朝廷對劉基遠祖的信任。其子紹能,秉承父業(yè),任右班殿直,為軍北巡檢。紹能在抗擊西夏軍的戰(zhàn)斗中屢建軍功,先是在順寧擊破數(shù)萬西夏軍,而后在三十萬西夏軍大舉攻宋時,在破羅川大敗西夏軍。元豐年問,宋軍征討西夏,宋神宗專門聽取紹能的用兵之計,紹能提出,大軍遠征,需軍糧充足才能成功,宋神宗深以為然。劉氏世代為邊將,紹能忠勇多謀,更為西夏所忌,于是設計離間,但宋神宗對其深信不疑,認定這是西夏人因畏忌紹能而設的離間計。紹能守邊達四十七年之久,深得皇帝的信任,卒于皇城使、蘭州團練使任上。 劉基遠祖中地位最為顯赫的是八世祖劉延慶和七世祖劉光世。劉延慶官至保信軍節(jié)度使等職,曾以宣撫都統(tǒng)制督兵十萬。七世祖劉光世,是南宋時期與張俊、韓世忠、岳飛并稱的“中興四將”之一。曾任殿前都指揮使,封榮國公。劉光世曾有過捐棄前嫌,馳援韓世忠,共同擊退金軍的義舉,并力主抗金,反對議和。而九世祖永年,雖然不像其祖、父那樣顯耀一時,但也是一位有勇有謀的將領。劉基遠祖的武功韜略,顯貴的門蔭,對劉基清高特立、多謀善斷性情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P2-3
編輯推薦
周群編著的《劉伯溫》內(nèi)容介紹:如果以中國五千年文明的歷史為坐標,再用雅斯貝爾斯的觀點來衡量,那么生活在公元前551年至前479年間的孔子恰恰是中國文明進入軸心時代的代表人物,他處在中間點和轉折點上:中國文明出現(xiàn)到孔子,孔子到我們現(xiàn)今的時代,前后各2500年左右??鬃右郧?,中國有思想但沒有思想家;孔子以后,中國古代思想家層出不窮,為中華民族乃至整個人類留下了豐富的思想遺產(chǎn)。而孔子開創(chuàng)的“溫故知新”、“信而好古”的思想原則,影響了中國的闡釋傳統(tǒng),即尊重古人的思想遺產(chǎn),不斷地理解、發(fā)展古人的思想,從中獲得思考和應對宇宙、社會、人生問題的資源,這也是我們今天為讀者奉獻這套《中國思想家評傳》簡明讀本的緣由。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