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0 出版社:中山大學出版社 作者:林家有,蕭潤君 編 頁數(shù):511 字數(shù):610000
內(nèi)容概要
由孫中山基金會和孫中山故居紀念館聯(lián)合主辦的“孫中山與中國社會博士論壇”于2008年11月13日至1日在中山市舉行,來自海峽兩岸的八十多位學者與會,學者提供給論壇的論文五十多篇。這次論壇采用博士發(fā)表論文、專家評論的形式舉行,是大型學術會議的創(chuàng)新。這次論壇開得既生動活潑,又充實平和,青年博士與老先生、教授同場切磋孫中山與中國社會的各類問題,青年博士的創(chuàng)新思維,以及對學術問題的求真求實精神與老先生的學術經(jīng)驗和對學術問題看法的全面性在一起碰撞、交融和互補,使這次論壇開得很有意義。會后,與會者普遍認為,這次論壇收獲很大,有的學者建議采用這種老中青相結(jié)合論壇的形式的交流學術應該多舉行些。 這次論壇在籌備和舉行過程中,始終得到孫中山基金會和中山市委市政府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孫中山基金會理事長、廣東省政協(xié)原副主席石安海、中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吳建新到會致歡迎詞和講話。在三天會議中,由于得到中山市有關領導們的關懷,以及孫中山故居紀念館的大力支持,使這次論壇得以順利進行和圓滿結(jié)束。 學者提供給論壇的論文,由于種種原因未能全部入編匯集出版,請有關學者理解和諒解。
書籍目錄
孫中山“還政于民”思想探析孫中山移植西方代議民主制于中國的歷史考察孫中山民權主義思想演進的特點論辛亥革命時期孫中山的國家結(jié)構(gòu)觀孫中山對中國社會管理的政治考量孫中山與近代中國的司法改革“同心協(xié)力”:孫中山關于中國問題之真解決的思考孫中山的社會主義觀淺議獨具中國特色的孫氏(中山)社會主義孫中山頒行五權憲法構(gòu)想的歷史演進政治輸入與中國國民黨早期意識形態(tài)建構(gòu)近代中國自由、自治與民權的困境——以孫中山“分縣自治”思想為例南京國民政府訓政初期籌備自治問題——對中山縣的個案分析對民族主義的三點思索孫中山振興海軍思想研究孫中山的科學思想與社會發(fā)展孫中山辛亥革命前托古思想研究孫中山“自由、平等、博愛”思想之基督教理念孫中山“政治與宗教相互提攜”的社會建設思想試論孫中山社會主義思想對自由知識分子的影響——以傅斯年的自由社會主義思想為個案宋慶齡對孫中山革命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試論孫中山的社會救濟觀孫中山的社會福利思想探析孫中山對中國近現(xiàn)代城市建設發(fā)展之前瞻——以《實業(yè)計劃》為中心的考察孫中山經(jīng)濟建設思想中的外國因素民國元年孫中山的鐵路設計與宣傳試論民初各界對孫中山鐵路建設計劃的反應民國時期孫中山西北鐵路規(guī)劃的調(diào)整與踐行民軍問題與辛亥革命時期的廣東社會孫中山經(jīng)濟思想的另類解讀——陳儀在臺灣經(jīng)驗的觀察孫中山對教育的關注與中國社會發(fā)展孫中山體育理念探析——以《精武本紀·序》為中心的探討清末澳門華商曹善業(yè)及其家族的初步研究孫中山對知識分子作用的認識孫中山創(chuàng)辦的《中國日報》之研究現(xiàn)狀淺議孫中山對新聞傳媒的利用論孫中山與華盛頓會議前后的民眾與孫中山論戰(zhàn)的“平實”系唐謬考吳雅暉與章、陶倒孫案孫中山與何啟關系新論南屏容氏與孫中山及近代名人的私人關系香港“報變”考——陳炯明在港機關報倒戈事件始未孫中山現(xiàn)代中國理想與中國建筑民族形式的探索——以南京中山陵為中心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對此重大改變,孫中山特意從理論上作了說明,提出了“權能分別”論。這一理論的提出與受到外國學者的啟發(fā)有關,且與孫中山對西方民權制度的深入思考有更為內(nèi)在的關系?!皺嗄芊謩e”論不只是關于“五權憲法”的理論,而且是關于“直接民權”的理論。更準確地說,是將“五權憲法”和“直接民權”結(jié)合起來,共同構(gòu)成了孫中山新的民權國家制度的理淪。簡要地概括,這一理論就是主張將國家權力分為“政權”與“治權”兩大部分?!罢唷辈糠譃槊駲啵湫再|(zhì)為所有權,表示國家主權屬于人民,具體表現(xiàn)為選舉、罷官、創(chuàng)制、復決等四項“直接民權”;“治權”部分為政府權,其性質(zhì)為管理權,受人民的委托行使各項政治權力,具體表現(xiàn)為“五權分立”。孫中山的理念是,“政權”與“治權”兩者雖在授受關系上相統(tǒng)屬,但在權力行使卜要分別獨立,由此達到民權是“完全的民權”,政府為“萬能的政府”,民主共和制度因此而完美無缺、毫無流弊的目的。①孫中山對自己理論和制度上的這一創(chuàng)造非常自信,認為解決了西方民權制度百余年來所一直沒有解決的根本問題。 “五權憲法”從提出到演進為“權能分別”論,進一步彰顯了孫中山用中西合璧的方法力矯西方民主制度流弊的思想特點?!爸苯用駲唷笔俏鞣矫裰髦贫鹊木A,考試制度和監(jiān)察制度是中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權能分別”則是孫中山結(jié)合中西所作的新的創(chuàng)造。這一創(chuàng)造改變了西方民主制度原來“三權分立”的基本格局,實際上將“三權分立”變成了“政權”與“治權”兩權分立。從這一創(chuàng)造中,可以見到孫中山所具有的強烈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 〉珡牧硪环矫婵矗@一創(chuàng)造也還存在著明顯的不足。在理論立足點上,它還顯得相當薄弱和粗糙。孫中山舉了很多事例來說明“權能”必須分別和可以分別的道理,而這些事例與“權能”之間的可比性大都難以令人置信。例如,孫中山用得最多的一個比喻,是將人民與政府的關系比作阿斗與諸葛亮的關系。阿斗擁有作為皇帝的權力,但無能無用,必須將治國之權完全交給諸葛亮;反過來說,諸葛亮本事再大,也不具有主人的身份,必須聽命于阿斗,其才能只能用來為阿斗服務。阿斗與諸葛亮的結(jié)合,就相當于理想的國家制度。②這一比喻存在很多可議之處,像人民是不是阿斗,何以表明人民變成了“皇帝”,何以證明人民“無能”,無能的“阿斗”何以就能管住萬能的“諸葛亮”,如果管不住又該怎么辦等等,都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并不像孫中山所講的那樣一目了然、顯而易見。就現(xiàn)實針對性而言。 ……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