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行政制度

出版時間:2008-10  出版社:南開大學出版社  作者:古莉亞 主編  頁數(shù):336  

前言

在現(xiàn)代社會中,行政管理學,或稱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既是一個新興的社會管理領域,也是一門發(fā)展速度非??斓膶W科。為什么?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現(xiàn)代人類社會需要民主、高效的行政管理。一般說來,人類社會可以分成私人與公共兩大領域。就公共領域而言,多元價值的集合使得其行政管理行為更為復雜。行政管理學,或稱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正是探索這一領域客觀規(guī)律的實踐性學科。其目的就是保障社會公共領域的公平、秩序、效率和發(fā)展。不論是教師、學生或各級行政管理人員,在步入行政管理領域時首先應該明確地認識這一基本概念的含義。從歷史發(fā)展來看,公共行政學的產生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期。1887年伍德羅·威爾遜發(fā)表《行政學研究》一文,由此揭開了西方國家行政管理研究的序幕。根據(jù)伍德羅·威爾遜觀點,在現(xiàn)代人類社會發(fā)展過程中,政治的職能是如何保障在多元價值條件下公平地制定公共政策,而如何有效地執(zhí)行公共政策和保障政策目標的實現(xiàn)則是行政的職能。因此,政治學應該以公共政策為研究中心,分析各種法律、政令的產生、發(fā)展和變化。但是,社會政治關系包含著復雜的價值認識,無法進行科學性的研究,而作為研究政策執(zhí)行的公共行政學則可以不受價值判斷的影響,根據(jù)科學的方法客觀地決定如何高效率地執(zhí)行公共政策。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公共行政不斷地得到新學者們的釋義更新和補充,公共行政領域中所包含行政決策因素的這一特征越來越明顯,這也就使得伍德羅·威爾遜所闡釋的公共行政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不斷產生一些變化。從19世紀末至現(xiàn)在,行政管理學的發(fā)展大體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19世紀末至20世紀60年代是行政管理學發(fā)展的早期階段,即傳統(tǒng)的行政管理學。這個階段主要強調充分體現(xiàn)在自然科學中的理性和技術對于行政管理的作用。

內容概要

西方行政制度的演變比較繁復。本教材首先探討西方行政制度的源頭,即地中海城邦(包括古希臘城邦和羅馬共和國)與羅馬帝國的行政,隨后分析西、羅馬帝國滅亡后,法蘭克王國與基督教會在西方行政制度由古代向中世紀轉變過程中的過渡作用。接下來,本教材分國別討論英國、法國、德國、美國和日本行政制度的演變歷史。最后,總結西方行政制度的總體演變趨勢及其對中國行政制度改革的啟示與借鑒意義。     本書采用的是歷史制度主義的認識,認為行政制度既包括正式的規(guī)則也包括非正式的程序、規(guī)范和慣例。       綜合上述行政與制度的定義,本書認為行政制度是社會公共管理機關進行管理活動時形成的一系列規(guī)則、程序、規(guī)范和慣例。本文所涉及的行政制度包括行政組織、行政職能、行政組織內部的人事管理與財政管理、行政責任、行政決策、政府間關系等各個方面。

書籍目錄

第一章  西方行政制度的起源  第一節(jié)  古代希臘各城邦的行政    一、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    二、荷馬時代    三、貴族統(tǒng)治下希臘城邦的行政    四、雅典的民主化與行政體制的發(fā)展    五、希臘化時代希臘城邦的行政  第二節(jié)  羅馬共和國的行政制度    一、王政時代的羅馬    二、羅馬共和國的行政制度  第三節(jié)  羅馬帝國的行政制度    一、屋大維與“元首制”帝國行政制度的建立    二、3世紀之前羅馬帝國行政制度的發(fā)展    三、戴克里先與君士坦丁的行政改革  第四節(jié)  封建制度形成時期的歐洲行政    一、法蘭克王國的行政制度    二、基督教會與封建制度形成時期的行政第二章  英國行政制度的發(fā)展變遷  第一節(jié)  封建時代英吉利王國的行政制度    一、封建君主制時期的行政制度的建立    二、11~12世紀英國封建君主制發(fā)展時期行政制度的創(chuàng)新    三、13~16世紀英國封建君主制時期的行政制度  第二節(jié)  17世紀初至19世紀末英國行政制度的演變    一、內閣的產生    二、內閣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    三、英國文官制度的形成  第三節(jié)  英國當代行政制度的確立    一、英國當代行政制度的概況    二、中央政府體制    三、文官制度    四、地方政府體制  第四節(jié)  當代英國的行政改革    一、文官制度的改革    二、政府機構的改革    三、新公共管理改革    四、布萊爾的行政現(xiàn)代化改革第三章  法國行政制度的發(fā)展變遷  第一節(jié)  封建時代法蘭西的行政制度    一、法蘭西國家建立和加強時的行政制度    二、等級君主制時代的行政制度    三、絕對君主制時代的行政制度  第二節(jié)  1789年至1958年法國行政制度的演變    一、1789~1815年的行政制度    二、1815~1870年的行政制度    三、1870~1958年的行政制度  第三節(jié)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的行政制度    一、總統(tǒng)    二、中央政府  第四節(jié)  法國公務員制度的建立及其改革    一、法國人事制度的歷史軌跡    二、當代公務員制度的建立及其改革    三、公務員的管理體制和機構    四、公務員分類法  第五節(jié)  “新公共管理”運動與法國的行政改革    一、中央與地方關系的變革    二、改革后的法國地方政府第四章  德國行政制度的發(fā)展變遷  第一節(jié)  中世紀德意志的行政制度    一、德意志王國的誕生    二、薩克森王朝統(tǒng)治時期的德意志行政    三、亨利四世的行政改革    四、德意志的分裂與行政權力的分散    五、15世紀至17世紀的德意志  第二節(jié)  普魯士近代官僚制度的建立與發(fā)展    一、普魯士中央與地方行政機構的建立與發(fā)展    二、普魯士官僚階層的成長及其制度規(guī)范    三、普魯士官僚機構的經濟職能  第三節(jié)  1871年至1945年德國行政體制的變遷    一、德意志第二帝國的行政體制    二、魏瑪共和國的行政體制    三、法西斯統(tǒng)治下的德國行政體制  第四節(jié)  聯(lián)邦德國的行政制度    一、聯(lián)邦政府    二、州政府    三、地方政府    四、公務員制度    五、公共財政體制  第五節(jié)  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德國行政改革    一、地方政府改革    二、州與聯(lián)邦政府的改革第五章  美國行政制度的發(fā)展變遷  第一節(jié)  1787年憲法以前的行政制度    一、殖民地時期的行政制度    二、獨立戰(zhàn)爭時期的行政制度    三、邦聯(lián)政府時期的行政制度  第二節(jié)  1787年憲法確立的行政制度及其百年發(fā)展    —、總統(tǒng)    二、聯(lián)邦權與州權的較量及“二元聯(lián)邦主義”的形成    三、從紳士政府到文官制度的建立  第三節(jié)  羅斯福新政與美國行政制度的演變    一、總統(tǒng)權力的擴大及其限度    二、聯(lián)邦行政機構的擴大    三、聯(lián)邦政府與州政府關系的演變  第四節(jié)  美國州政府與地方政府的沿革    一、州政府    二、州際關系    三、州與地方政府的關系    四、地方政府  第五節(jié)  “重塑政府”運動以來的行政制度的改革    一、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行政改革    二、聯(lián)邦政府的重塑    三、“新聯(lián)邦主義”的繼續(xù)發(fā)展第六章  日本行政制度的發(fā)展變遷  第一節(jié)  古代日本的行政制度    一、大和政權下的行政    二、大化改新與中央集權的行政體制的建立    三、幕府時代的行政制度  第二節(jié)  日本近代行政制度的建立    一、天皇的行政權力    二、近代內閣制度    三、近代官吏制度    四、近代日本中央與地方關系    五、近代日本政府的經濟與教育職能  第三節(jié)  二戰(zhàn)后的日本行政體制    一、內閣    二、公務員制度    三、地方政府體制    四、公共財政體制    五、行政職能與管理方式  第四節(jié)  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日本行政改革    一、行政環(huán)境的變化與日本行政體制的困境    二、行政改革的主要內容    三、改革的進一步發(fā)展及前景展望第七章  西方行政制度的發(fā)展趨勢及其對中國的啟示  第一節(jié)  西方國家行政制度的演變脈絡    一、西方國家的行政職能由政治領域擴展到經濟、社會領域,現(xiàn)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主要方面    二、隨著職能的擴張,西方國家的行政機構的規(guī)模與復雜性不斷增加,這一趨勢在近一個世紀以來大大強化    三、隨著自由民主制度的逐步確立,西方國家的行政部門經歷了法制化與民主化的過程    四、在組織內部人事管理上,西方國家經歷了從政治恩賜制到功績制,從傳統(tǒng)人事管理到現(xiàn)代人力資源管理的變遷  第二節(jié)  當代西方行政制度的共同特征與發(fā)展趨勢    一、當代西方行政制度的共同特征    二、當代西方行政制度的發(fā)展趨勢  第三節(jié)  當代西方行政制度對中國行政制度發(fā)展的啟示與借鑒    一、調整中央與地方關系,積極探索我國集權與分權相結合的政府管理模式    二、加強公民參與,促進行政民主化建設    三、推進依法行政和科學行政    四、以提高效益為導向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加快政府機構和人事制度改革    五、健全政府問責制,建立責任政府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西方行政制度的起源第二節(jié) 羅馬共和國的行政制度一、王政時代的羅馬這一時期,羅馬處于勒克斯(Rex,王,相當于荷馬時代的巴塞勒斯)的統(tǒng)治下。國王具有特定的宗教功能,這一功能他委托給由他在貴族中選出的官員們。神圣法由五位大祭司以及三位先知組成的團體進行解釋。國王負責對外關系,簽訂條約,進行戰(zhàn)爭,審判刑事案件,負責任命法官。王由庫里亞大會選舉。庫里亞大會是按胞族召開的民眾會議,由全體氏族成年男子參加。庫里亞大會可以由王在任何時間召集,但它只能對國王的建議用歡呼表示通過與贊成,甚至進行討論的權力都沒有。公元前6世紀時,羅馬平民與氏族貴族之間的矛盾不斷發(fā)展,導致第六代王塞爾維烏斯·圖里烏斯(約公元前578-前534年)的改革。塞爾維烏斯首先按財產多少劃分居民等級,再按照各等級來組織兵役、選舉和稅制。擁有不同財產的等級出不同數(shù)目、不同兵種的百人隊,百人隊組成森都里亞大會。庫里亞大會的一些重要職權,如宣布戰(zhàn)爭、選舉官吏、重大案件的審判等都轉歸了森都里亞大會。這個體系與希臘雅典的財權制很像,只是羅馬以百人團單位投票,而不像雅典是一人一票。實際上,除了個別爭議極大的問題外,第二等級以下幾乎沒有投票機會。家庭是城邦的基本單位,父親在他自己的小王國內行使獨裁性的法理權力,在王政時代,民政由各家族的父系家長管理。因此,如同希臘與其他同時代的共同體一樣,行政管理也是以部落為基本單位,由部落官員根據(jù)國王的命令征集士兵與稅收。最初,羅馬有三個部落,分成三十個庫里亞。這些部落的聯(lián)合會議構成最初的羅馬人民大會。塞爾維烏斯改革后,在羅馬城內建立四個地域部落作為管理居民的行政單位,以代替原來的三個血緣部落。它們各以所在山丘為名;城郊農村則劃分為15個地區(qū)部落。雖然王擁有無限權力,但他的職位并非是繼承的。國王死后,國家權力回到元老院的手中,它任命一位過渡王,并幫助任命下一任王。因此,元老院在王政時代的羅馬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即使從法律上來說它的意見只是建議性的,但是卻具有重要的權威。王政時代的羅馬公共管理體系并不需要大量金錢,絕大多數(shù)開支由國王私人地產、關稅、鹽專賣權、罰金來提供。多余的資金則儲藏在神廟的國庫里,國庫的鑰匙由財務官掌管。羅馬在宗教上采用多神崇拜,宗教與政治的關系十分緊密,常常城邦在采取某些行動,例如打仗之前必須請求神意,神意由一群專業(yè)的巫師解釋。這些巫師即為最初的羅馬官員中的一類。

后記

書稿終于完成了。從確定項目,到文稿殺青,歷經近30個月。這期間,我們付出了諸多辛苦。在此,首先要感謝南開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的王騷教授,是王教授規(guī)劃了這部系列教材,并對我們這些年輕的研究者給予了充分的信任和鼓勵,為我們提供了一次鍛煉的機會,使得我們能夠將多年讀書、教學和研究的心得,匯聚成冊,奉獻給行政學界。山東大學威海分校的葛荃教授、趙沛教授對我們的編寫工作傾注了心血,提供了重要的指導,對于缺乏著書立說經驗的我們來說,不啻陽光雨露,在此誠致謝忱! 在本教材的編寫過程中,南開大學出版社的莫建來老師與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王達梅老師都給予了我們悉心的指導和幫助!又有諸多師友為本教材的順利完成提供不少有益的建議,在此一并致謝!本書是集體合作的結晶,具體分工如下:第一、四、六、七章古莉亞第二章孫卓華第三章、第五章劉瓊全書的定稿工作由古莉亞完成。雖然我們竭盡全力,認真編著,但是由于學識和經驗所限,疏漏之處依然難免。為此祈請學界專家斧正,亦請廣大讀者訂正指教。

編輯推薦

《西方行政制度》由南開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西方行政制度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