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社會的思想道德基礎

出版時間:2010-2  出版社:中國物資出版社  作者:李德才 編  頁數(shù):280  

內容概要

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在于經(jīng)濟、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健康快速發(fā)展。經(jīng)濟與科技發(fā)展是社會和諧與進步的物質基礎,必須予以充分重視。但是,經(jīng)濟與科技發(fā)展并不能必然帶來社會的和諧與進步。換言之,物質文明是社會和諧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作為和諧社會的政治條件和思想基礎,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具有物質文明不可替代的地位與作用。生態(tài)文明的建設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功能與價值,也顯得越來越重要。因此,在重視發(fā)展經(jīng)濟和科技的同時,一定不能忽視文化、教育等事業(yè)的發(fā)展,更不能輕視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法制建設、思想道德建設、社會文明建設和生態(tài)文明建設。

書籍目錄

第一章 首先是社會和諧的基石 第一節(jié)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個龐大的系統(tǒng)工程 第二節(jié) 人與人的和諧是社會和諧的關鍵 第三節(jié) “心和”是社會和諧的原點 第四節(jié) 道德是社會和諧的基礎第二章 和諧社會思想道德建設的理論基礎和依據(jù) 第一節(jié)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和合”思想 第二節(jié) 西方社會發(fā)展理論 第三節(jié) 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和人的全面發(fā)展理論 第四節(jié) 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成功經(jīng)驗與問題反思第三章 思想道德建設在和諧社會總體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節(jié) 和諧社會總體布局:“四大建設”全面發(fā)展 第二節(jié) 思想道德建設:文化建設的核心 第三節(jié)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諧社會的靈魂第四章 和諧社會思想道德建設的根本目標和主要任務 第一節(jié) 根本目標: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第二節(jié) 主要任務:培育和諧理念,塑造和諧精神第五章 和諧社會思想道德建設的主要原則和基本規(guī)律 第一節(jié) 社會轉型期人們思想變化的新特點 第二節(jié) 新時期思想道德建設應遵循的主要原則 第三節(jié) 和諧社會思想道德建設的基本規(guī)律第六章 和諧社會思想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節(jié) 思想道德建設的內涵和外延 第二節(jié) 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整合思想道德觀念 第三節(jié)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第七章 和諧社會思想道德建設的路徑選擇和方法創(chuàng)新 第一節(jié) 借鑒與啟示:發(fā)達國家執(zhí)政黨主流意識形態(tài)理論的構建 第二節(jié) 反思與超越:我國思想道德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第三節(jié) 和諧社會思想道德建設的實現(xiàn)路徑和方法創(chuàng)新第八章 和諧社會思想道德建設的機制與制度保障 第一節(jié) 構建“四大文明”的平衡發(fā)展機制 第二節(jié) 建立道德和法律相協(xié)調機制 第三節(jié) 健全思想道德建設的齊抓共管機制 第四節(jié) 完善思想道德建設的懲戒制度和激勵制度第九章 促使和諧社會構建與思想道德建設互動共進 第一節(jié) 充分認識和諧社會構建的長期性和艱巨性 第二節(jié) 深刻理解構建和諧社會與思想道德建設的辯證關系 第三節(jié) 努力促使和諧社會構建與思想道德建設互動共進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著互惠互利式的交往。競爭與合作是不可分離的,人們?yōu)榱松?、發(fā)展或占據(jù)優(yōu)勢地位而競爭,另外,為了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或為了防止兩敗俱傷式的惡性競爭而開展合作。總之,現(xiàn)代人的交往所具有的功利色彩比以前更加深厚?! ≌怯捎谛滦蝿菹氯伺c人之間的關系發(fā)生了新的變化,具有了新的特點,因此,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特別注意防止人們之間的利害沖突,化解人與人之間存在的矛盾。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有些人錯誤地認為社會主義社會不存在沖突性的矛盾,強調矛盾的普遍性存在是斗爭思維的表現(xiàn),因為消滅了剝削階級就結束了對抗性矛盾,全體人民的團結一致是社會主義基本特征和優(yōu)越性的表現(xiàn)。其實,這是認識上的重大誤區(qū),在理論上它違背了矛盾普遍性存在的基本原理,在實踐上它抹殺了矛盾存在的客觀事實?!拔幕蟾锩苯Y束之后,我黨在思想路線和政治路線上實現(xiàn)了撥亂反正,擯棄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觀念,實現(xiàn)了國家工作重點的轉移,強調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這無疑是非常正確的。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在現(xiàn)實社會中就清除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和爭斗。由于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物質生產(chǎn)能力尚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水平,資源性的緊缺導致占有性的爭奪,供需性的緊張與過剩造成相關利益方的沖突,這些客觀矛盾的存在勢必形成人與人之間、不同利益集團之間、各個社會階層之間的不和諧。毛澤東同志曾一針見血地指出:“許多人不敢公開承認我國人民內部還存在著矛盾,正是這些矛盾推動著我們的社會向前發(fā)展。許多人不承認社會主義社會還存在著矛盾,因而使得他們在社會矛盾面前縮手縮腳,處于被動地位;不懂得在不斷地正確處理和解決矛盾的過程中,將會使社會主義社會內部的統(tǒng)一和團結日益鞏固”。①確實,存在矛盾和承認矛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到矛盾或否認矛盾的存在。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正視矛盾,分析矛盾、化解矛盾。實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并不是要去追求人與人之間毫無矛盾的理想狀態(tài),而是要求人們之間求同存異,彼此理解、相互包容、加強溝通、消除隔閡、化干戈為玉帛,化敵對為友好?! 恼軐W的角度來講,“和諧”不等于“同一”?!巴弧币馕吨翢o差別,它往往建立在某種單向度的意見之上;而“和諧”的內在含義則首先表現(xiàn)為多樣性的統(tǒng)一上,即所謂的“和而不同”。理解或實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不能簡單地或單向度地認定為“同一”。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和諧社會的思想道德基礎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