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0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作者:黃紹竑
Tag標簽:無
前言
“人生七十古來稀”,這話雖然沒有科學的根據(jù),至少可算是中國數(shù)千年來從實際經(jīng)驗上得來的人壽紀錄標準。假定這種標準是比較正確的話,那么,年過半百的人,所剩下的生命,至多也不過十幾年二十年,可以說是“去日苦多來日少!” 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過了五十的人了!過去的五十年中,在國家的歷史上,經(jīng)過了滿清的專制和民國的革命。在世界的歷史上,經(jīng)過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在個人的歷史上,經(jīng)過了從軍、從政、辦實業(yè)、辦工程和其他許多雜亂無章沒有系統(tǒng)的事情。中間因時代的演變,無論是本省外省,國內國外,都起了異乎尋常的變化。凡是生在這時代的人,無論是私的生活,公的事業(yè),都會受到這種繁劇變化的影響。就我本人說,過去五十年中,剛巧生活在這個時代里,對于許多繁劇的變化,不但耳聞目見,并還親身參與了若干部分的實際工作。這不僅我個人認為幸運,咤為奇遇,我更很不客氣地說:這許多變化的情形,實際的工作,無論對過去,對未來,對現(xiàn)實一切,都可作為憑吊借鑒的史料。同時對本人,對社會國家,以至整個的世界,也都具有一些記載的價值。 我不是史官,我不必亦且不能作正式的本國或世界歷史。我希望和可能寫的,亦只是本人五十年來由兒童生活到現(xiàn)階段止,這一時期中,就本身的立場,寫我個人要寫的幾種事實。論性質,像個自傳,又有些像筆記。論體裁,像個裨史,也有些像漫筆。這在中國文化史上,好像還沒有這一種前例。但我并不希望合于哪一種的文章體例,我不用自傳筆記稗史漫筆那些名目。因為生平懶寫日記,簡直是沒有日記,一切一切,全憑回憶,而所寫的,又是個人過去五十年的事情,所以干干脆脆地,定名日“五十回憶”。 一個當代的人,要寫許多與當代政治有關的史實,是太困難了。中國歷史上關于這種性質的文字獄,不知發(fā)生了多少次數(shù)。所以中國歷代的歷史,大都是當朝的官文書,或者是后人摭拾遺聞的補綴作品,很少見到當時有關系的人物所作的真實記載。即使有一二人想作這種記載,而處于專制淫威之下,亦只好是寄托于詩詞或其他文藝之內,隱隱約約的,稍露一些痕跡,反使后來讀者,作似是而非的揣測或探索。這真是中國過去私人對于有關政治記載的困難,亦是這種記載的最大缺陷! 現(xiàn)在雖然是民國時代,人民有言論出版的自由,但是仍然懷著歷史上的恐怖。一則恐怕觸犯了當局,二則恐怕得罪了生人,甚至恐怕得罪了與死人有關的生人。所以要寫起真實的史事來,的確有許多為難的地方。古語所謂“蓋棺論定”,照我另外一個解釋,是要等這個人死了,才好把他的事實記載出來,公開批評的意思。這種歷史遺留下來“恐怕得罪人”的心理,漸漸變成為社會上對人消極的道德觀念,想起來真有些可笑! 我是一個當代人,而且還是一個與當代政治頗有關系的當事人。在滿清時代生長,而參加推翻滿清的革命。在廣西舊軍閥底下當軍官,而起來推翻舊軍閥。曾與中共合作,而又與中共作戰(zhàn)。曾擁護中央,而又反對中央,后來仍然擁護中央。在許多人的方面,或者由朋友而變成仇敵,或者由仇敵而變?yōu)榕笥?。中間的變化,是太多了。若就普通的觀點來看,簡直是一種兒戲。但是事實的演變,確實是如此復雜。這種情形,非身經(jīng)其事的,不能知道,也不能描寫出來。事情是這樣的復雜,即使有一個知道很詳細,而又是后來的局外人,要描寫這一段歷史,已很難著筆。何況是我,在自己的方面,就有很多不同的立場;在人家方面,又有很多不同的關系。要處處顧到自己,又要處處顧到人家,真是要比。沒有關系的局外人難以著筆得多。 但是我必先自己設法解除本身的束縛,同時預先要求讀者,也解除歷史上的束縛,然后我本人可以寫出正確的事實,讀者也可以得到正確的認識。 第一,關于中國歷史上的政治記載,我認為過去對于“正統(tǒng)”與“順逆”的觀念,是太重視了。當局者或勝利者,都是要把自己的一方看作順天應人的正統(tǒng),而把對方看作大逆不道的反叛。把自己一方面的事實,就是極壞的,都渲染得正大堂皇;把人家的事實,就是極好的,也抹殺得干干凈凈。一篇李秀成的供狀,都要改得他恭恭順順,把大好的真實史跡,弄得完全變了個樣兒。此外許多秉筆作史的人,也總是先有了他自己的“正統(tǒng)”和“順逆”,然后依著這種標準,寫出文字來,因而使得一般讀者受到先人為主的影響,而失去他客觀的理解。我不愿再蹈這種陳套。我沒有“正統(tǒng)”“順逆”的成見。因為我自己就是一個在正統(tǒng)順逆中間顛來倒去的人啊。 第二,對于人的關系上,我認為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怕得罪人”與“故意得罪人”。因為怕得罪人,所以許多的重要事實,就要因人而隱諱,不敢公然直陳。因為故意得罪人,許多并不重要的事實,也就無中生有,肆口漫罵。這種不誠實不坦白的態(tài)度和作風,都是作者主觀生出來的結果。并不是絕對不能解決的問題。在我們這一般人中,過去輿論是由敵而友,或由友而敵,現(xiàn)在都在國家統(tǒng)一之下,成為工作的一員。以前的事實,照我看來,已無彼此隱諱的必要。即使以后尚有為敵為友的變化,亦是時勢使然,于現(xiàn)在的記載,并不發(fā)生直接的關系。若果我們不論以前站在任何方面,都能坦白敘述出來,不作損人利己的想頭,當懷揚善存真的觀念,即使當事人讀了,既可作為追思借鑒之資,并可作為見面時彼此笑談材料,亦無傷于情感也。 第三,關于事的方面,我認為以往對于事的敘述,太重視事的正面,而忽略了事的背景。往往將許多事的起因,歸之于人。所謂“一失當,則舉天下之罪,皆歸諸其人之身?!币蛉酥M事,人與事之間,不能得到平衡。非為事而犧牲人的和諧性,即為人而犧牲事的真實性。殊不知事與人皆各有其時代背景與社會背景,我們若不能將時代背景與社會背景明顯看清,則事與人的是非糾紛,將一切無從判析。所以我對于事與人的關系,看得輕一些,對于背景的關系,看得重一些。希望讀者同此見解,以免這種癥結永遠不能解除。 根據(jù)以上三點見解,作為我寫述的立場。但是寫述的技術上能否盡如吾意,我尚不敢自信,還望讀者有以教之。 此外我尚須聲明者,我這寫述,僅是就我自己參加過的一部分問題為范圍。在此范圍以外的問題,除了較有密切關系者,不能不附述一二,其余一概不談。而且這是僅憑回憶的寫述,脫落錯誤,在所不免,尤望讀者予以原諒。
內容概要
曹聚仁先生說,黃紹竑的這部回憶錄“倒是自成一家言,視野很廣,比之劉經(jīng)扶、曹汝霖的回憶錄,不知高明得多少倍,庶幾可以和蔣夢麟的《西潮》、沈亦云的《亦云回憶》、知堂老人的《回想錄》并駕齊驅。他富有文藝修養(yǎng),詩詞寫得不錯。他說:
‘我必先自己設法解除本身的束縛,向時預先要求讀者也解除歷史上的束縛,然后我本人可以寫出正確的事實,讀者也可以得到正確的認識?!耸芳抑砸病?。
“黃氏,在國民黨主政期間,他擔任過內政部長,參加過長城戰(zhàn)役,宣慰內蒙,又曾主浙江、湖北省政,又曾主持廬山訓練團,他的寫的都是第一手史料。讀者披卷得珠玉,不會使人失望而去的?!?/pre>作者簡介
黃紹竑(1895-1966),字季寬.廣西容縣人
新桂系三巨頭之一,以政治謀略見長歷任討陸榮廷)軍總指揮,國民黨政府廣西省主席,湖北省、浙江省主席,內政部長等要職
是他將新桂系融入國民黨.使之成為黨內最大的實力反對派
他本人也不拘于廣西一地,側身廟堂之上,為新桂系開創(chuàng)了廣闊的政治空間,將李宗仁推上總統(tǒng)寶座成就了他政治生涯的巔峰
1949年國共和談之際,他再次施展謀略,意圖為桂系保住20萬軍隊.被白崇禧拒絕,最終沒能挽救了新桂系的覆滅書籍目錄
引言
第一章 童年生活
第二章 離家求學及隨軍北伐
第三章 在陸譚部下當下級軍官
第四章 百色失敗與新軍合流
第五章 出兵梧州奉命討賊
第六章 統(tǒng)一廣西各戰(zhàn)役
第七章 兩廣革命的統(tǒng)一與出師北伐
第八章 廣西政治設施概況
第九章 十五年的黨務及當時民運情形
第十章 新粵桂戰(zhàn)事
第十一章 海外閑散生活
第十二章 內政部工作時期
第十三章 長城戰(zhàn)役
第十四章 宣慰內蒙
第十五章 籌備遠征新疆
第十六章 第一次主政浙江
第十七章 調主鄂政與廬山訓練
第十八章 抗戰(zhàn)開始與山西之役
第十九章 重來浙江
第二十章 八年來浙江軍事
第二十一章 幾個政治問題
第二十二章 戰(zhàn)時行政舉要
第二十三章 教育年
第二十四章 戰(zhàn)時經(jīng)濟種種
第二十五章 所謂游擊區(qū)
第二十六章 業(yè)余生活的興趣
第二十七章 五十的一年
寫后的話
后記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第一章 童年生活一、我的故鄉(xiāng)我的故鄉(xiāng)容縣,系廣西舊梧州府屬的一個縣。在唐代即已設治,名容州,置經(jīng)略使。縣城名勝鎮(zhèn)武閣,又名經(jīng)略臺,為唐代建筑物,至今尚堅固完好。縣境位于西江支流北流江之上游,亦即北流江之主要發(fā)源地。環(huán)境多山,勾漏山脈由西而東,為粵桂兩省之分水嶺。縣境之南,與廣東信宜縣交界。我家住容縣一里的山咀村(本縣分十里,山咀村屬于一里。),到廣東的邊界,不足十里。二、祖籍溯源自始祖釋養(yǎng)公至今,已十有六世矣。照族譜所記,我先祖源出中原,因滿清人關,明社不保,乃避亂南遷,至廣東之珠璣巷,由珠璣巷再遷入廣西。始祖釋養(yǎng)公兄弟二人,長兄道真公落籍廣西博白縣之車田墟,人口亦甚繁衍。釋養(yǎng)公則落籍容縣,至今彼此尚有往來。珠璣巷在小梅關南麓(梅關即梅嶺上之關隘,土人稱小梅關。),是南雄縣極北的小鎮(zhèn)市,實為北人南來渡梅嶺后的第一宿站。過此則分往各地,故兩粵客來之民,問其始居之地,多以珠璣巷對,因為在他們祖先人粵以前,遷徙的經(jīng)過,多難記憶了。我于民國三十三年夏經(jīng)過其地,曾下車訪問吾族故事,雖市井依然,而三百年前之事,已不知滄桑幾變矣!后記
黃紹竑(1895-1966),字季寬,廣西容縣人。民國著名愛國將領,新桂系創(chuàng)建人,“桂系”三巨頭(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之一。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后,隨學生北伐敢死隊赴武昌參戰(zhàn)。1912年人武昌陸軍第2預備學校。1914年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3期步兵科,保定軍官學校畢業(yè)后,1923年8月16日被孫中山委任為廣西討賊軍總指揮。1924年5月與李宗仁、白崇禧部聯(lián)合作戰(zhàn),實現(xiàn)廣西統(tǒng)一。從此,成為新桂系首領之一。1924年11月作為李宗仁的代表去廣州商談兩廣統(tǒng)一事宜。 1926年3月桂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7軍,任黨代表,6月1日任廣西省政府主席。 1927年“四·一二政變”時,追隨蔣介石。1929年桂系與南京國民政府關系破裂,3月蔣桂戰(zhàn)爭爆發(fā),桂系兵敗,逃往香港。1930年4月中原大戰(zhàn)爆發(fā),桂張聯(lián)軍在衡陽大敗,引起李宗仁等不滿,黃遂辭職脫離桂系:赴南京面見過蔣介石后赴香港、菲律賓旅行。 1932年2月出任國民政府委員,3月出任內政部長兼代交通部部長。1933年出任北平軍事分會參謀團參謀長,5月北平政務整理委員,同日方作外交交涉。1934年12月任浙江省政府主席。1935年被選為中國國民黨第五屆中央監(jiān)察委員。1936年12月任湖北省政府主席、全省保安司令。1937年任廬山軍官訓練團總隊長。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任軍事委員會第一部(作戰(zhàn))部長,旋調任第2戰(zhàn)區(qū)副司令長官,指揮娘子關戰(zhàn)役。1937年9月被授予陸軍中將加上將銜。11月復任浙江省政府主席。1942年9月任第3戰(zhàn)區(qū)副司令長官。 1946年當選中國國民黨第6屆中央監(jiān)察委員,1947年6月任國民黨政府監(jiān)察院副院長。1949年4月為國民黨政府和平談判代表團代表,到北平參加與中共談判,和談破裂后去香港。8月13日在香港與劉斐、龍云等共44名國民黨知名人士通電宣布與國民黨政府決裂。隨即應邀赴北平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曾任政務院政務委員、全國人大常委、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常委等職。1966年9月在北京病逝。 《五十回憶》是黃紹竑先生的回憶錄。作為一個與民國政治頗有關系的當事人,黃紹竑“在滿清時代生長,而參加推翻滿清的革命;在廣西舊軍閥地下當軍官,而起來推翻舊軍閥;曾與中共合作,而又與中共作戰(zhàn);曾擁護中央,而又反對中央,后來仍然擁護中央”,一生的風云際會充滿了復雜的矛盾。本書寫成之時,作者已是年過五十,回頭審視過去的自己和歷史,作者去除了“正統(tǒng)”“順逆”的成見,克服了因人諱事、“怕得罪人”的心理障礙,本著對歷史事件所發(fā)生的時代背景的尊重,從出生一直敘述到抗戰(zhàn)勝利。詳細記載了自己的保定軍官學校學習經(jīng)歷;與舊派桂系決裂,從軍北閥;新桂系的崛起,成為民國時期新桂系的核心人物;出任國民黨廣西省政府主席后參與廣西建設;新粵桂戰(zhàn)爭;1929年與南京國民政府關系破裂后的兩次蔣桂戰(zhàn)爭;“九·一八”事變后,在江浙抗戰(zhàn)第一線領軍抗擊日寇,與周恩來等共產(chǎn)黨人開始接觸,聯(lián)合抗敵等經(jīng)歷。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的政治軍事和經(jīng)濟狀況,文字樸實,感情真摯,愛國愛民之心溢于言表,有高度的史料價值和較強的可讀性,是一本有價值的書。本書僅僅反映了他前半生的經(jīng)歷,抗戰(zhàn)結束以后的部分未有記敘,不免留下了遺憾。 現(xiàn)將黃公回憶錄重新編排出版,以餉讀者。 編者 2010年11月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