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1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作者:(愛爾蘭)約翰·班維爾 頁數(shù):327 字數(shù):280000 譯者:王睿
Tag標簽:無
前言
譯后記 “魔鬼或是英雄,這視乎你的個人判斷。” 《無法企及》的題材脫胎于英國家喻戶曉的“劍橋間諜”真實事件,這起20世紀著名的間諜案,也被稱為“劍橋四杰”(也有“劍橋五杰”的說法)。上世紀三十年代,克格勃在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的圣三一學院招募了幾名精英學生,他們都出身良好,抱負滿懷,并在未來的幾十年間一直為間諜組織服務(wù),直到最后身份暴露。后來這一傳奇性題材曾多次被拍攝成電視短劇和紀錄片?! 稛o法企及》顯然不是出于獵奇的角度講述這個故事。作者班維爾用他那“無法企及”的文筆塑造了豐滿的“馬斯克爾”的人物形象,對于主人公來說,雙重間諜只是一種身份,這種特殊的角色轉(zhuǎn)換也將人對自身認識的迷惑推到了極致?!榜R斯克爾”的人生中一直需要面對比普通人更加激烈的矛盾:家庭和宗教背景的影響;信仰與對祖國的背叛;性的轉(zhuǎn)變與沖突。他一直提到,自己在忠實地扮演自己的角色,直到最后,他已經(jīng)分不清哪一個才是真實的自己。“劍橋間諜”的歷史情節(jié)曲折跌宕堪比戲劇,而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也是對“馬斯克爾”這一角色的最佳總結(jié)。 真實歷史中的“劍橋四杰”也許的確曾經(jīng)面臨過類似的選擇和困境。而借助《無法企及》,也讓我們接近塵封中的那一張張面孔,他們分別是: 安東尼·布朗特(Anthony Blunt,1907-1983),法語教授,藝術(shù)史專家,二戰(zhàn)期間曾擔任軍情五處情報員,1956年因為擔任皇室的藝術(shù)顧問而被封爵。他的父親是教區(qū)牧師。他是個身份未被公開的同性戀,身材高大。1964年,軍情五處負責人馬丁與布朗特會面,馬丁承諾將不會起訴布朗特,布朗特則提供了其他幾個間諜的名字,這幾個不是已經(jīng)死了,就是身份已經(jīng)被公開。對他的審問一直延續(xù)到了1972年,在這段時間里,他顛三倒四地“交待”了21個所謂的間諜名單,但大多死無對證,而且供詞前后矛盾。1979年,撒切爾公布了他的間諜身份,他被撤銷爵位,第二年,他又被迫辭去了劍橋大學圣三一學院和英國皇家藝術(shù)院院士的職務(wù)。之后的幾年里,他與情人約翰·加斯金安靜地生活在一起,1983年因為心臟病去世?! ∩w伊·弗朗西斯·伯吉斯(Guy Burgess,1910-1963),BBC播音員,軍情六處探員,先后擔任英國外交部副部長和部長秘書。蓋伊·伯吉斯是海軍軍官的后代,外表英俊迷人,但性情有些顛三倒四,這可能是他長期酗酒的后果,他是個同性戀,但與布朗特不同的是,他對自己的性取向非常坦白,并且公開擁有過幾個情人。伯吉斯曾任職于英國駐美國大使館,后來為了陪同邁克林逃亡,他多次超速駕駛,因此被英國大使館勒令回國,從而得以與邁克林在倫敦會合。在逃亡蘇聯(lián)后,他受到KGB的照顧,但仍然認為蘇聯(lián)的生活很乏味,表達過回英國的愿望,但直到去世,骨灰才被送回英國?! √萍{德·邁克林(Donald Maclean,1915-1983),英國駐巴黎、華盛頓、開羅等地的外交官員。他本人是個好酒之人,一次在開羅因為醉得太兇,被人送回倫敦治療。而在這次治療后不久,他就被任命為英國外交部駐美國的負責人。1951年,軍情五處要求受到身份懷疑的邁克林于5月28日接受FBI與軍情五處的聯(lián)合訊問。結(jié)果,在邁克林生日那天,也就是5月25日,他與伯吉斯跳上了一艘開往法國的小船,消失得無影無蹤。邁克林后來在蘇聯(lián)成為了一位研究西方經(jīng)濟政策的專家。他像伯吉斯一樣,在去世后骨灰被送回英國安葬?! 」_德·羅素·菲爾比(Kim Philby,1912-1988),記者,軍情六處探員,他也是這幾名間諜中最重要的一個。其他幾人被發(fā)展為間諜都與他有直接或間接的關(guān)系。在伯吉斯和邁克林逃亡后,他又為KGB工作了多年,直到1963年,一個叛逃到澳大利亞的蘇聯(lián)密探揭穿了菲爾比的身份,菲爾比也逃到了蘇聯(lián)。他曾與邁克林的妻子發(fā)生過一段戀情。后來,他的余生在蘇聯(lián)度過,擔任KGB顧問和探員導師。菲爾比死于1988年,在去世后,他的肖像登上了蘇聯(lián)郵票。 王睿 2007年初夏于北京
內(nèi)容概要
維克多·馬斯克爾被出賣了。國會下院的聲明揭露了他戰(zhàn)時雙面間諜的身份,霎時間,他的恥辱被曝光,爵位被剝奪…… 《無法企及》的題材脫胎于英國家喻戶曉的“劍橋間諜”真實事件,這起20世紀著名的間諜案,也被稱為“劍橋四杰”(也有“劍橋五杰”的說法)。上世紀三十年代,克格勃在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的圣三一學院招募了幾名精英學生,他們都出身良好,抱負滿懷,并在未來的幾十年間一直為間諜組織服務(wù),直到最后身份暴露。 《無法企及》顯然不是出于獵奇的角度講述這個故事。作者班維爾用他那“無法企及”的文筆塑造了豐滿的“馬斯克爾”的人物形象,對于主人公來說,雙重間諜只是一種身份,這種特殊的角色轉(zhuǎn)換也將人對自身認識的迷惑推到了極致?!榜R斯克爾”的人生中一直需要面對比普通人更加激烈的矛盾:家庭和宗教背景的影響;信仰與對祖國的背叛;性的轉(zhuǎn)變與沖突。他一直提到,自己在忠實地扮演自己的角色,直到最后,他已經(jīng)分不清哪一個才是真實的自己……
作者簡介
約翰·班維爾,1945年出生于愛爾蘭的威克斯福德。1970年出版第一本小說《朗·萊金》。其作品有《夜卵》《白樺林》《哥白尼博士》(1976年布萊克紀念獎獲獎作品)《開普勒》(1981年衛(wèi)報小說獎獲獎作品)《牛頓書信》《梅菲絲特》《證詞》(入圍1989年布克獎提名,1989年吉尼斯·皮特航空獎獲獎做)《幽靈》《雅典娜》《無法企及》《蝕》《裹尸布》《海》(2005年英國布克獎獲獎作品)?,F(xiàn)居于都柏林。
書籍目錄
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譯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公開受辱是一件奇怪的事情。腹中生出一種煩擾的感覺,遍及周身,血液如水銀般凝滯地在皮膚下緩緩流動。興奮混合著恐懼釀出的烈酒。起初,我不記得這種情況讓我想起些什么,然而回憶接踵而至:那是當我最初開始面對自己時,所經(jīng)歷的那些游蕩的夜晚——就是這種由臆測和恐懼引起的熾熱的顫抖,這種強忍住不去爆發(fā)的絕望的笑容。想要被逮捕,被攻擊,被虐待。嗯,現(xiàn)在一切都過去了。真的,一切都過去了。在《阿爾卡迪的牧人》中,有一片特別的蔚藍色天空,在那里,白云被裁成飛翔的鳥兒的形狀,對我而言,這才是畫中秘密的核心。每當我思考著死亡時——在后來的日子里,我?guī)е环N逐漸減弱的、不真實的感覺思考著——我看見自己包裹在鋅白色的壽衣之中,那形象更像是埃爾·格列柯的風格而不是普桑的手筆,我被哈利路亞s的詠唱聲和唏噓聲包圍著緩緩地上升,伴隨著些許肉體的痛苦,穿過金色的云的漩渦,頭朝前融人這一片半透明的蔚藍天際?! 〈蜷_臺燈。一片小小的光亮。它整齊地勾勒出狹窄的桌子和書頁的輪廓——我總能從中得到最大的樂趣,就如同快活地蜷縮在一座發(fā)光的帳篷里,逃避著整個世界。甚至眼前的這幅畫面并非存在于眼中,而是在我的頭腦里。這里有一切…… 是奎萊爾打來的電話。哦,他當然有這份膽量,我很了解他。電話鈴聲對我而言是恐怖的開端。我對這種機器一直都不習慣,它不懷好意地蜷伏在角落里,隨時準備吵鬧著引起你的注意,就像一個發(fā)狂的嬰兒。我可憐的心臟還被嚇得怦怦直跳。我會以為是誰打來的呢?他正在安提貝。我能聽見他背后大海的聲音,覺得嫉妒而厭煩,不過更有可能僅僅是他公寓外的馬路噪音而已,沿著海濱大道傳來的,是嗎?——或者是其他地方?他說他是在BBC的世界新聞廣播中聽到這條消息的?!疤膳铝耍匣镉?,太可怕了;我能說什么呢?”他的聲音抑制不住地激動。想要了解一切背后的細節(jié)?!八麄兪遣皇呛湍阕隽诵越灰??”多么虛偽——他知道的又是多么少啊。我是否應(yīng)該和他爭辯,告訴他我很清楚他的背信棄義?該說些什么呢。斯奎尼讀過他的書,而且還是他的書迷?!澳莻€奎萊爾,”他說道,用假牙吹著古怪的口哨,“他對我們所有人都有評價?!睕]有我的,他沒有,我的朋友;沒有對我的評價。至少,我希望他沒有?! ]有其他人再打來過電話。哦,我?guī)缀醪恢竿麜 ∥視肽罾纤箍岬摹,F(xiàn)在我不跟他打交道了;那些已經(jīng)結(jié)束了,雖然還有很多其他的等待處理。我應(yīng)該感到解脫,可奇怪的是,我沒有。我們后來簡直像是一對默契的表演搭檔,他和我,音樂廳里的保留劇目。我說我說我說,斯奎尼先生!哦,上帝保佑,骨頭先生!他與一般大眾想象中的審訊者形象完全不同。他是個小個子,窄腦門,五官都擠在一起,留著平頭,頭發(fā)干枯,像石頭一樣的顏色。他讓我聯(lián)想到好萊塢三十年代的喜劇電影中那些沖動新娘的兇惡父親的形象。藍色的眼睛,目光并不銳利,甚至有點渾濁(白內(nèi)障的早期癥狀?)。皮鞋擦得锃亮,手里常拿著煙斗,一件舊花呢夾克的肘部還打著補丁。很難看出他的年齡。也許在五十歲至七十五歲之間。但是他的頭腦很機敏,你甚至能聽到他腦中的齒輪在飛速轉(zhuǎn)動的聲音。他還擁有驚人的記憶力?!奥彼麜@么說著,用煙斗戳著我,“把那部分再給我復述一遍?!庇谑俏也坏貌恢匦鹿┏瞿切_他的精巧的謊言片斷,鎮(zhèn)靜地從中尋找他所推理出的瑕疵。我說謊只是為了好玩,為了娛樂,也可以這么說,像一個退休了的職業(yè)網(wǎng)球運動員和老對手之間的練習。我不怕他會發(fā)現(xiàn)什么新的罪行——我至今對一切都供認不諱,幾乎是所有的一切——不過從審美的角度來說,我想保持堅定的立場還是很必要的,為此,捏造事實也是理所當然的了。自我解嘲,這我知道。他有一種獵手的頑強精神:決不放過一切。他崇拜狄更斯;我總是想象著,他住在威爾士——在斯特尼或者哈克尼或者別的什么地方,一幢歪斜的小屋,他的妻子是個標準的悍婦,一屋子小孩在周圍吵吵鬧鬧。這是另一件困擾我的事情,總把人作漫畫式的夸張,包括我自己?! ∥以诠娒襟w上認出自己時的情形現(xiàn)在仍記憶猶新。那時,我正在收聽無線電,我們親愛的首相(我真的很尊敬她,如此堅定,如此意志堅決,英姿颯爽,有一種迷人的男子氣概)正在下議院發(fā)表聲明,一開始我并沒有聽出自己的名字,我是說,我以為她說的是別人,某個我認識,但不熟,并且很久未見的人。那是種非常特殊的體驗。部里早就警告過我——現(xiàn)在這些瘋狂而粗野的人們,完全不像那個時代里那般隨和——但還是令我感到震驚。接著,中午的電視新聞里播出了一些我的照片,它們模糊不清,我不知道他們是從哪里以及如何搞到這些照片的,甚至不記得它們是怎么拍攝的——對于照相來說,“拍攝”這個動詞非常貼切:就像那些未開化的人說的那樣,我的一部分靈魂被攝取了。我看起來像是被從斯堪的納維亞的沼澤中挖出來的干尸,那下腭、肌肉凸起的喉部、還有浮腫的眼球。某個所謂的作家,我忘了他的名字——某個“當代歷史學家”,隨便什么吧——正要指認我,但是被政府搶先了,用在我看來極其笨拙的方法來挽回面子;我為首相感到難堪,真的?,F(xiàn)在,我又一次暴露了,這次終于暴露了。暴露!——這是個多么令人發(fā)指的,赤裸裸的詞啊。哦,奎萊爾,奎萊爾。我知道是你干的。只有你會干這種事,算舊賬。生命的湍流是否永遠不會停歇?我是說,除了那明顯的盡頭以外?! ∥沂且墒裁磥碇??哦,我正坐下打算動筆,但我是自愿的。我這輩子還沒有做過任何沒有目的的事情,通常目的都是隱藏著的,甚至連我自己也不知曉。是否我像奎萊爾一樣,想要標榜自己過去的功績?或者也許我是在為自己的行為尋找借口,為自己的罪行開脫?我希望不是。另一方面,我既不想改變自己,也不想戴上另一個堂皇的面具……沉思了一會兒之后,我認識到這是明顯的隱喻:探尋,查證,重生。我應(yīng)該剝?nèi)ノ酃竿獾哪菍訉友陲棥切┻^往的種種,那太妃糖色的光鮮表面或大塊的煤黑污跡——直到了解到事物的真正本質(zhì)。我的靈魂。我自己。(我縱聲大笑時,這房間內(nèi)的一切如同又回到了當初那灰暗的時候。我一直活得循規(guī)蹈矩,現(xiàn)在絕不能變得歇斯底里。) ……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無法企及》的語言生動而富有洞察力,是一部吸引人糾結(jié)淪陷其中的好書……這是許久以來我讀過的內(nèi)容最豐滿的作品,極富可讀性,看得出是出自極有天賦的作家之手?! 聿榈隆じL兀≧ichard Ford)《泰晤士報文學增刊》年度圖書評語 沒有哪本書能像《無法企及》一樣如此深入我的心髓……行文優(yōu)雅,敘述中又帶著諷刺,營造出冷峻而如身臨其境般的氣氛?! s翰·庫德斯專姆(John Coldstream)《每日郵報》年度圖書評語 班維爾是目前以英語寫作的小說家中最具智慧和風格的一位……嚴厲,頗有維多利亞時代之風;在同時代的諷刺作品中,他的小說猶如剃刀般鋒利?! 獑讨巍に固鼓釥枺℅eorge Steiner)《觀察家報》 文字張力和控制力的完美展現(xiàn)……體現(xiàn)了令人吃驚的人性?! v克斯·克拉克(Alex Clark)《衛(wèi)報》年度圖書評語 班維爾的書從不像某些小說為反映作者的思想而導致語言的乏昧,《無法企及》的可讀性也非常強……充滿了生命力和幽默感,在這一點上,當代的小說作品無出其右?! 撂乩锟恕溈烁窭姿梗≒atrick McGrath)《紐約時報書評》 維克多·馬斯克爾是近年來小說中塑造的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無法企及》在同類題材的作品中也堪稱經(jīng)典?! 度A盛頓郵報》
編輯推薦
維克多·馬斯克爾被出賣了。國會下院的聲明揭露了他戰(zhàn)時雙面間諜的身份,霎時間,他的恥辱被曝光,爵位被剝奪……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