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8 出版社:中國紡織 作者:張志春 頁數(shù):281
內容概要
本書綜合運用社會學、文化學、史學、美學和心理學等理論與方法,以點、線、面、體相結合的模式來展開中國服飾文化學說的輪廓和細部。所謂點即一個人物的服飾學說或一個命題;線即歷史的線索或一個服飾事件或某類服飾命題的梳理;面即某個時代或一群政治家或社會服飾習俗等;體即中國服飾文化整體境界的多重透視……總之,它試圖展示自古以來源遠流長的中國服飾文化理論,展示早已積淀為我們民族集體無意識的深層服飾命題,從而引導人們整體領略中國服飾文化境界——在時興的西方服飾文化之外,提供一個別樣的理論參照體系。它不只為中國服飾文化學的建立作出重要鋪墊,而且為人類服飾學說的平等互補結構奠定基礎。
書籍目錄
第一章 被薜荔兮女羅——古代服飾質料的發(fā)現(xiàn)s演變 一、服飾之初:花葉須戴滿頭歸 二、彼采葛兮 三、索麻縷,手指經(jīng)掛 四、裘之飾者,見美也 五、絲綢:云想衣裳花想容 六、棉花 七、紙質衣料的嘗試第二章 混沌世界五彩迷離——中華服色的遠古演進 一、洪荒時代的一色獨尊:紅色崇拜 二、夏商二元對立:尚黑尚白 三、西周四方模式:青赤黑白褒貶分明 四、五行模式:四色并坐,黃色突出第三章 亦幻亦飾 人神合一——圖騰向人體裝飾的滲透、 轉化與投影 一、圖騰文化的人生印痕 二、圖騰扮飾之初:畫身畫臉 三、圖騰扮飾之初:文身 四、圖騰人體裝飾向服飾的過渡 五、圖騰與服飾的文化思考第四章 具象與抽象:有意味的形式——中華傳統(tǒng)服飾圖紋 一、從具象到抽象:原始圖紋的審美變形歷程 二、抽象紋飾的思維模式與具體途徑 三、傳統(tǒng)圖紋的三種結構模式 四、中華服飾圖紋散點體系 五、中華圖紋的文化思考第五章 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周易》的服飾文化觀念 一、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二、黃裳元吉:眾色之中以黃為尊 三、賁:多向度的文飾觀念 四、反對文飾——冶容誨淫 五、中和之美:《周易》影響的服飾風范第六章 悠悠萬事唯此為大——“三禮”與服飾 一、規(guī)模宏大的服飾管理體系與等級秩序 二、冠禮:莊嚴神圣的成年禮儀 三、五服制:服裝款式中天倫親情的直覺造型第七章 文質彬彬 然后君子一孔子的服飾理論s實踐 一、正本清流,靈活圓通 二、比德思維,衣人合一 三、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四、言傳身教,敬畏服飾 五、“服使之然也”——服飾對人心的雕塑作用 六、推崇覆蓋裝身,反對袒露體膚 七、孔子服飾學說的文化思考第八章 被褐懷玉養(yǎng)志忘形——老莊服飾思想初探 一、被褐懷玉,養(yǎng)志忘形 二、質文錯位:發(fā)現(xiàn)服飾的裝扮或欺騙 三、服色的異化及神化 四、素淡之美:大音希聲 ……第九章 取情以去貌 好質而惡飾——韓墨的服飾文化觀第十章 齊民與俗流 賢者與變俱——論胡服騎射與孝文改制第十一章 嚴裝·淡裝·粗服亂頭——魏晉風度與服飾第十二章 雍容大度盛世衣裝——唐代服飾的文化探尋第十三章 與人相稱 與貌相宜——李漁時代的服飾理論第十四章 古今服裝畫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被薜荔兮帶女羅——古代服飾質料的發(fā)現(xiàn)與演變人類的歷史約有百萬年之久,先民們在裸態(tài)裝身中度過那悠悠歲月。覆蓋裝身的歷史大約萬年而已。在文字來不及記載的時代,在想象力似難追蹤的茫茫遠古.人類,我們先民在所居住地球不同的地域里,不約而同地創(chuàng)制了服裝。這大約也是人類所有創(chuàng)造物中最為理想的一種吧?要不,何以自古而今千萬年以來人們仍然對它情有獨鐘?服裝伊始,就是包裹點綴并依附人體的軟雕塑之物。那么可以想見,先民們在無所依傍無所參照的歲月里,對服裝材料的想象、搜尋、研制與探索。使之從無到有從一到多,從花草樹木到葛麻絲毛皮棉紙等,都成為一個個歷史難題的艱難確立與逐步解決。在這里,服裝材料就因積淀甚多而成為文化意象,散見于文獻或構成民族集體記憶的對于服裝材料的關注、描述與唱嘆,則彰顯了人類在這一領域中的歷史智慧與浪漫情懷。甚至可以說,服裝材料從古至今的推衍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心態(tài)演進的歷程。這也是服裝材料值得以服飾文化目光掃描的緣故吧。
編輯推薦
《中國服飾文化》:展示自古以來源遠流長的中國服飾文化理論;引導人們整體領略中國服飾文化境界;為中國服飾文化學的建立作出重要鋪墊。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