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4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作者:廣欽大師 頁數(shù):483 字數(shù):378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百年佛教高僧大德叢書》主要是佛學、哲學、史學內(nèi)容,具有文獻性質(zhì)、學術(shù)性質(zhì)、統(tǒng)戰(zhàn)性質(zhì)。強調(diào)佛教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內(nèi)容,對弘揚祖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心與凝聚力、加強兩岸文化交流、維護民族團結(jié)與祖國統(tǒng)一有著重要作用。本叢書本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對祖國佛教文化遺產(chǎn)的挖掘與保護,屬于珍貴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因此對促進兩岸統(tǒng)一、團結(jié)海外華人、增加民族凝聚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書《廣欽大師文匯》就是該系列叢書之一,收錄的是廣欽法師的禪宗文,包括開示錄、語錄、追思錄、附錄、金剛經(jīng)集注5部分。
作者簡介
廣欽大師生平
廣欽(1892-1986),福建惠安人。本姓黃,因家貧,至晉江李姓家中為養(yǎng)子。生稟夙慧,隨母奉佛茹素。稍長,養(yǎng)父母相續(xù)去世,所遺田地,近親覬覦。大師深感世事無常,頓萌出家之念,遂將田地分送近親。未久,皈依福建泉州承天寺瑞芳法師。其后,曾遠游南洋多年,返鄉(xiāng)后刻意苦行,歷十余寒暑。
33歲,投禮瑞芳法師披剃,法名照敬,字廣欽。1933年,42歲,受戒于福建莆田慈壽禪寺。后決志至泉州城北清源山潛修,自是斷棄五谷,僅食果類。相傳曾于山中入定達四月之久,往來農(nóng)樵皆以為物化,承天寺方丈轉(zhuǎn)塵老和尚乃偕同弘一大師前往勘驗,始知師深入禪定,嘆為希有。
1947年赴臺灣,初時棲止于臺北新店寒林曠野之間。1948年,于山壁間開鑿石洞,命名廣明巖(今稱廣明寺)。1950年,移錫于臺北土城日月洞,鮮為人知。三度禪定之后,始名聞于世。
1955年至1960年間,于土城火山興建承天禪寺?;鹕皆Q清源山,是為紀念祖庭而命名。各地善信前往參禮者絡繹不絕。1986年2月于高雄六龜妙通寺示寂,世壽95歲。
大師平時生活簡樸,日常以水果為食,故有"水果師"的稱號。八十歲以后,因牙齒全脫,不能啃水果,改以流質(zhì)果汁為食。八十多歲以前,除雨天外,夜間常在露天跏跌而坐,數(shù)十年如一日。
大師一生并沒有高建法幢,升座講經(jīng),也沒有妙筆生花,以文章度世。大師參禪念佛、平實無奇的行持,感動、度化了許多信眾。大師去世后,弟子們把他平時的訓誡,輯為《廣欽老和尚開示法語錄》行世。本書是廣欽大師語錄的精選集,因大師生前推崇《金剛經(jīng)》,并附以《金剛經(jīng)集注》同時出版。
書籍目錄
開示錄
綜合開示
對寺眾開示
對曉云法師開示
某法師來請師父開示
語錄
行持語錄
追思錄
廣欽老和尚云水記
一、初見廣老,再見挖寶
二、眾生有病,法師亦病
三、清貧如洗,坎坷行旅
四、壯年出家,一心苦行
五、常坐不臥,念佛得證
六、清源潛修,誤入虎穴
七、猛虎皈依,人猿送食
八、樹薯充饑,自然度日
九、柴夫一炬,弘公三彈
十、白眼相向,如沐春風
十一、日月照洞,涌泉獻瑞
十二、禪凈雙修,示佛典范
十三、拜山請益,蔚為風氣
十四、人無老少,普勸念佛
記廣欽菩薩二三事
我與廣欽老和尚的因緣
承天寺飛來塔
初見廣師宿緣深
偕師共游碧霄巖
臺風助結(jié)師徒緣
我與廣欽菩薩的一段因緣
一、超度亡靈,保寺安寧
二、晝夜念佛,一心不亂
三、預示信眾,各安其業(yè)
四、修為六大提綱
廣欽老和尚訪問記
名山禪窟禮謁高僧
山花含笑鳥語迎人
古佛風范不可忘記
戒律主要戒自己
佛法未衰興衰由心
夢在六道不出娑婆
由苦入道行愿相繼
叢林修持不在言說
無處不自在的水果法師
廣欽老和尚的“念佛三昧”
廣欽老和尚如是說
廣欽老和尚掀起受戒熱潮
九五高齡炯炯有神
入定四月險遭火化
佛滅之后以戒為師
燈傳無盡——追懷廣欽老和尚
懷念善知識嘆廣老之涅槃
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總誦”
附錄
廣欽老和尚年譜
廣欽老和尚事略
廣公上人與宣化長老對話錄
閩南甲剎承天寺記
附抄林騷先生撰《重修承天寺碑記》
承天禪寺簡介
妙通寺簡介
廣承巖簡介
正法眼藏諸祖源流
金剛經(jīng)集注
御制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集注序
金剛經(jīng)集注
法會因由分第一
善現(xiàn)啟請分第二
大乘正宗分第三
妙行無住分第四
如理實見分第五
正信希有分第六
無得無說分第七
依法出生分第八
一相無相分第九
莊嚴凈土分第十
無為福勝分第十一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離相寂滅分第十四
持經(jīng)功德分第十五
能凈業(yè)障分第十六
究竟無我分第十七
一體同觀分第十八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離色離相分第二十
非說所說分第二十一
無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凈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福智無比分第二十四
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無斷無滅分第二十七
不受不貪分第二十八
威儀寂靜分第二十九
一合理相分第三十
知見不生分第三十一
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章節(jié)摘錄
日期:一九七四年七月十二日 在社會做事須守信,不可貪,盡心盡力,要忠心,替人做事能盡忠,則老板會重用你。學佛也是如此,對佛有虔誠信仰,則佛佑之。能做大生意,能和外國做大生意,這也須有好信用,能為老板所重用,則老板會提拔你、培養(yǎng)你,則你的事業(yè)可慢慢擴大,以致與外國人做生意,則前途不可限量。讀博士不可只顧你個人一身,苦行須吃苦才能出身;有苦,人才會信任你,如此則能出身,前途不可限量。故凡能苦行苦修,其前途不可限量?! 》催^來看我們出家人也是如此,佛菩薩皆是用苦行,不是選什么人才,不一定要讀佛學院才能成就。佛菩薩皆從苦行中苦修,體會出、磨煉出?! ⌒叛龇鸾袒虺黾遥蠖际芰舜驌?、刺激;有了刺激,人才會覺悟來修道。每個人出家都有其因緣,但不要以為受刺激出家不好,反而因受刺激來修道,道心會更堅固。不管出家人或在家人要有志氣,人有了打擊才會提出志氣來修道、做事?! ‖F(xiàn)在出家人吃苦的很少,不知出家人皆須用千辛萬苦去求了生脫死?,F(xiàn)在的出家人也不知為何要修道、要如何修。修道人須吃苦,難行能行,難忍能忍,才能成道。現(xiàn)在人不知如此,怕吃苦、怕拘束,便自己去蓋寺,結(jié)果不能統(tǒng)理大眾。實在自己尚不知自度,怎能度人?吃苦來修,不可為享受來出家?! ⌒薜廊瞬徽劮鹄矶勊资?,這非出家人本份。以家庭俗事拿來出家用,俗氣未斷,怎能談到修道?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