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8 出版社: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 作者:蔡仲遜 編 頁數:580 字數:727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含《黃帝內經素問》《靈樞經》《難經》《神農本草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方論》《溫病條辨》等經典全文及《醫(yī)宗金鑒心法要訣》《醫(yī)學三字經》《續(xù)編醫(yī)學三字經》《瀕湖脈學》《藥性賦》《藥性歌括四百味》《湯頭歌訣》《針灸歌賦集要》等歌賦。并隨書附帶3000分鐘的全文朗誦音頻。16開精裝珍藏本,收錄典籍全面,實用性強,是閱讀、查詢、珍藏、送禮皆宜的超值圖書。
書籍目錄
黃帝內經素問
上古天真論篇第一
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二
生氣通天論篇第三
金匱真言論篇第四
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
陰陽離合論篇第六
陰陽別論篇第七
靈蘭秘典論篇第八
六節(jié)臟象論篇第九
五臟生成篇第十
五臟別論篇第十一
異法方宜論篇第十二
移精變氣論篇第十三
湯液醪醴論篇第十四
玉版論要篇第十五
診要經終論篇第十六
脈要精微論篇第十七
平人氣象論篇第十八
玉機真臟論篇第十九
三部九候論篇第二十
經脈別論篇第二十一
臟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
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
血氣形志篇第二十四
寶命全形論篇第二十五
八正神明論篇第二十六
離合真邪論篇第二十七
通評虛實論篇第二十八
太陰陽明論篇第二十九
陽明脈解篇第三十
熱論篇第三十一
刺熱篇第三十二
評熱病論篇第三十三
逆調論篇第三十四
瘧論篇第三十五
刺瘧篇第三十六
氣厥論篇第三十七
咳論篇第三十八
舉痛論篇第三十九
腹中論篇第四十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風論篇第四十二
痹論篇第四十三
痿論篇第四十四
厥論篇第四十五
病能論篇第四十六
奇病論篇第四十七
大奇論篇第四十八
脈解篇第四十九
刺要論篇第五十
刺齊論篇第五十一
刺禁論篇第五十二
刺志論篇第五十三
針解篇第五十四
長刺節(jié)論篇第五十五
皮部論篇第五十六
經絡論篇第五十七
氣穴論篇第五十八
氣府論篇第五十九
骨空論篇第六十
水熱穴論篇第六十一
調經論篇第六十二
繆刺論篇第六十三|
四時刺逆從論篇第六十四
標本病傳論篇第六十五
天元紀大論篇第六十六
五運行大論篇第六十七
六微旨大論篇第六十八
氣交變大論篇第六十九
五常政大論篇第七十一
六元正紀大論篇第七十
刺法論篇第七十二(亡,補見書末)
本病論篇第七十三(亡,補見書末)
至真要大論篇第七十四
著至教論篇第七十五
示從容論篇第七十六
疏五過論篇第七十七
征四失論篇第七十八
陰陽類論篇第七十九
方盛衰論篇第八十
解精微論篇第八十一
刺法論篇第七十二(遺篇)
本病論篇第七十三(遺篇)
靈樞經
九針十二原第一
本輸第二
小針解第三
邪氣臟腑病形第四
根結第五
壽夭剛柔第六
官針第七
本神第八
終始第九
經脈第十
經別第十一
經水第十二
經筋第十三
骨度第十四
五十營第十五
營氣笫十六
脈度第十七
營衛(wèi)生會第十八
四時氣第十九
五邪第二十
寒熱病第二十一
癲狂第二十二
熱病第二十三
厥病第二十四
病本第二十五
雜病第二十六
周痹第二十七
口問第二十八
師傳第二十九
決氣第三十
腸胃第三十一
平人絕谷第三十二
海論第三十三
五亂第三十四
脹論第三十五
五癃津液別第三十六
五閱五使第三十七
逆順肥瘦第三十八
血絡論第三十九
……
難經
神農本草經
傷寒論
金匱要略方論
溫熱論
濕熱病篇
溫病條辨
醫(yī)宗金鑒心法要訣
醫(yī)學三字經
續(xù)編醫(yī)學三字經
瀕湖脈學
藥性賦
藥性歌括四百味
湯頭歌訣
針灸歌賦集要
其他精選歌訣
附錄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上徵與正商同,其生齊,其病咳。政暴變則名木不榮,柔脆焦首,長氣斯救,大火流,炎爍且至,蔓將槁,邪傷肺也。 流衍之紀,是謂封藏,寒司物化,天地嚴凝,藏政以布,長令不揚,其化凜,其氣堅,其政謐,其令流注,其動漂泄沃涌,其德凝慘寒氛,其變冰雪霜雹,其谷豆稷,其畜彘牛,其果栗棗,其色黑丹黔,其味咸苦甘,其象冬,其經足少陰太陽,其臟腎心,其蟲鱗倮,其物濡滿,其病脹,上羽而長氣不化也。政過則化氣大舉,而?;铓饨?,大雨時降,邪傷腎也。 故曰:不恒其德,則所勝來復,政恒其理,則所勝同化,此之謂也。 帝曰: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涼;地不滿東南,右熱而左溫,其故何也?岐伯曰:陰陽之氣,高下之理,太少之異也。東南方,陽也,陽者其精降于下,故右熱而左溫。西北方,陰也,陰者其精奉于上,故左寒而右涼。是以地有高下,氣有溫涼,高者氣寒,下者氣熱,故適寒涼者脹,之溫熱者瘡,下之則脹已,汗之則瘡已,此腠理開閉之常,太少之異耳。 帝曰:其于壽天何如?岐伯曰:陰精所奉其人壽,陽精所降其人夭。帝曰:善。其病也,治之奈何?岐伯曰:西北之氣散而寒之,東南之氣收而溫之,所謂同病異治也。故日:氣寒氣涼,治以寒涼,行水漬之。氣溫氣熱,治以溫熱,強其內守。必同其氣,可使平也。假者反之。 帝曰:善。一州之氣,生化壽天不同,其故何也?岐伯曰:高下之理,地勢使然也。崇高則陰氣治之,污下則陽氣治之,陽勝者先天,陰勝者后天,此地理之常,生化之道也。帝曰:其有壽夭乎?岐伯曰:高者其氣壽,下者其氣夭,地之小大異也,小者小異,大者大異。故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陰陽更勝,氣之先后,人之壽夭,生化之期,乃可以知人之形氣矣。 帝曰:善。其歲有不病,而臟氣不應不用者何也?岐伯曰:天氣制之,氣有所從也。帝曰:愿卒聞之。岐伯曰:少陽司天,火氣下臨,肺氣上從,白起金用,草木眚;火見燔炳,革金且耗,大暑以行,咳嚏鼽衄鼻窒,瘡瘍寒熱胕腫。風行于地,塵沙飛揚,心痛胃脘痛,厥逆膈不通,其主暴速。 陽明司天,燥氣下臨,肝氣上從,蒼起木用而立,土乃眚;凄滄數至,木伐草萎,脅痛目赤,掉振鼓栗,筋痿不能久立。暴熱至,土乃暑,陽氣郁發(fā),小便變,寒熱如瘧,甚則心痛,火行于稿,流水不冰,蟄蟲乃見。
編輯推薦
朗讀,是一種享受,也是一種美。古人稱讀書為“念書”,所謂念,就是要大聲地讀出來,要飽含情感,要抑揚頓挫,在朗讀中體味語言的意境美?!吨嗅t(yī)經典、中醫(yī)歌賦合集》集多部中醫(yī)經典及歷代知名歌賦,隨書附帶3000分鐘全文朗誦音頻?!把鄣?、耳到、口到、手到、心到”的高效讀書方式,一書在手,通學中醫(yī)典籍。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