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9 出版社:中國青年 作者:鄭也夫//沈原//潘綏銘 頁數:419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在我的理想中,在本科生階段,社會學學生應該具有“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的意識,而不是僅僅提出自己的觀點。發(fā)表看法,這應該是高中階段的任務。那時候,對于社會現象,誰沒有自己的看法呢?只不過老師和家長不讓你發(fā)表或者充耳不聞而已。到了碩士的階段,社會學就需要講方法了??吹揭黄恼?,聽到一種說法,我們不僅必須判斷一下它有多少證據,還需要琢磨一下:這些證據是用什么方法得來的?這種方法適合于獲得這樣的證據嗎?以宏觀的思辨為例,如果你對中國社會的走向提出某些看法,卻僅僅是依據大眾傳媒中的事例,那么這種獲得證據的方法就很值得懷疑了。難道你不知道中國是“宣傳有紀律”的嗎?因此,所謂“研究”,其實就是使用最合適的方法來獲取更加充分的證據,然后才提出自己的看法。所謂“研究生”就是只有這樣研究才能“生”;所謂“碩士”就是只有這樣來“說”才能成為“是”,才算得上一個“士”。
書籍目錄
前言一
前言二
前言三
家庭即工廠:河北北鎮(zhèn)鄉(xiāng)村工業(yè)化考察
中德大學生擇偶標準和婚姻觀念的比較研究
媒體在塵肺病農民工維權中的角色
少年基金項目運作的個案研究
農民上樓過程中的家庭財產關系研究
潞河中學的新疆班
策略與話語:糾紛解決中的弱者
收入不平等與健康關系的實證分析
附錄:三系2011年碩士論文題目匯總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媒體的介入在此處指記者發(fā)現新聞線索到公開發(fā)布報道的過程,實際上等同于新聞的生產過程。雖然各個媒體在新聞采編的流程方面會有差異,例如有的是記者中心制,有的是編輯中心制,有的選題和審稿經歷的鏈條長些,有的則相對較為簡化。但是根據筆者訪談的十家記者所反映的情況(其中九家供職于報社),總結出一個典型的平面媒體新聞生產流程(電臺由于滾動播出的特點流程有所不同,但也需要類似把關程序),包括以下八個環(huán)節(jié):記者(或編輯)掌握新聞線索,預判是否形成選題——將選題上報部門主任——部門主任及以上級別的領導開會討論選題——部門內部討論選題具體操作——選題通過、方案基本敲定,記者開始采訪——采訪順利,記者形成稿件——部門主任把關、報社主管部門審讀員把關——值班(副)主編簽字刊印這八個環(huán)節(jié)中,有些媒體可能會省略其中一到兩個,但是剩下的幾個關鍵環(huán)節(jié),每一個都對事件起到過濾作用。在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被卡住,新聞報道就無法面世。據此,考察弱勢群體維權類的事件線索怎樣才能進入記者視野,如何能夠順利通過報社內部層層篩查得到公開報道,就成了我們關心的問題。(一)什么樣的維權事件能進入記者視野對于新聞媒體而言,一個事件是否介入報道的標準就是它是否有新聞價值。對不同的媒體和記者,新聞價值可能有所出入,但大體上是有共識的。傳播學界較為經典的新聞價值五要素是希伯特在《現代大眾傳播工具概論》提出的及時性,接近性,顯著性,重要性,人情味。弱勢群體維權,是中國當下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在改革進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議題,具有重要性;維權者的故事所凸顯的制度和利益沖突也增加了顯著性的特點,并且弱者天然的占有道義上的優(yōu)勢,容易占據人情味。這使得弱勢群體通常具備一定的新聞價值。
媒體關注與評論
這是我們三校論文的第九集了從北大、清華、人大三校社會學系2011年畢業(yè)生的128篇碩士論文中篩選出8篇論文,組成了這本文集、這是近年來難得一見的一本好書,其最大的優(yōu)點在于它鮮有時下學界頗為流行的空話,套話,玄而又玄的廢話,以及曾經在別處不知說過多少次的二手話,幾乎每一頁都含有新的信息?! 绹迳嫉\加州大學人類學教授閣云翔期待一年一冊的《論文選編》成為精品,成為社會學成長發(fā)展的永遠的一個窗口?! 本┐髮W社會學教授王漢生
編輯推薦
《北大清華人大社會學碩士論文選編(2011)》是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