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5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作者:馮雪梅,曹林,鄢烈山 頁數(shù):280 字數(shù):200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青年話題”是中國評論界不褪色的品牌。在當今中國媒體中,北有《中國青年報》,南有《南方周末》,其思想評論南北呼應,成為兩顆明珠,對引領中國社會的主流輿論作出了貢獻。
馮雪梅等編著的《今日頭條》收入的是最近五年來“青年話題”的頭條精選,廣涉政商觀察、社會治理、媒體、輿論、民生民情、教育與文化等方面。
作者簡介
馮雪梅《中國青年報》評論部主任,“青年話題”主編,全國優(yōu)秀新聞工作者。多次獲中國新聞獎,作品入選中學語文課本及各類雜文年選。并有個人文集出版。 曹林《中國青年報》評論部副主任,“青年話題”編輯,知名時事評論員,在全國十多家媒體開有時評專欄,作品以尖銳、理性、客觀和視角獨到見長。作品多次獲中國新聞獎、《南方周末》和搜狐舉辦的中國時評大賽一等獎、首都青年編輯記者協(xié)會舉辦的評論大賽一等獎。 張彥武《中國青年報》“青年話題”編輯,筆名燕舞,2004年畢業(yè)于華中理工大學(現(xiàn)為華中科技大學)新聞系。有文字散見于《經濟觀察報》《中華讀書報》和《看歷史》《藝術評論》《文化縱橫》等報刊。
書籍目錄
第一輯 “自造權力”是有權者的本能與通病
有沉默的基層人大就有奢侈的地方政府/朱述古
排除領導講話必須正確的風險壓力/陳明峰
魔鬼從不可怕,可怕的是給魔鬼化妝的人/散人
“自造權力”是有權者的本能與通?。呍姵?br /> 誰為王益披上音樂家的新衣/胡印斌
道德突圍需要王石式的“不行賄”/曹林
“吐口香糖就收房”后強者的道德霸權/曹林
中石油的事故責任人正在接受表彰/余人月
救災款能否成名副其實的“砍頭錢”/王學進
公民信息庫防腐敗,貪官生病全民吃藥/曹林
官員別指望“不被罵”的微博特權/曹林
權力別逼著民眾過愚人節(jié)/曹林
能否“約談”供電企業(yè)/浦江潮
“天上掉下個趙本山”是多大的事兒/趙志疆
航油價格憑什么“逆勢”大漲/晏揚
第二輯 你不是任何人手中的提線木偶
我所經歷的扶貧:受助的并不是窮人/李紅義
讓大城市的戶口越來越不值錢/陳季冰
以制度避免“預算民主懇談”人走政息/鄧聿文
監(jiān)視時代,誰保證我不成為透明魚缸里的魚/劉縣書
政府機關,不要門衛(wèi)才正常/鄢烈山
當暴力和自戕成為弱者的武器/陳方
讓領導下井是求同生不是共死/余人月
經濟特區(qū)30周年系列談:
——特區(qū)而立之年重提改革的真義/陳季冰
——迎接改革的“去符號化”時代/劉健
——特區(qū)的奇跡莫過于夢想和自由/李鴻文
——探索特區(qū)的深化改革之路/鄧聿文
——探尋改革路徑公民社會先行/笑蜀
改革戰(zhàn)車如何告別“不掛擋空踩油”/畢詩成
沒有人大代表征求過我的意見/汪強
淪喪的商業(yè)道德只能讓人人相互傷害/曹林
你不是任何人手中的提線木偶/許斌
第三輯 尊重媒體的權利它不是仆從
面對按表決器的手,請記者克制職業(yè)沖動/陳杰人
官媒面對面”系列評論:
——獵奇式的批評是不負責的嘩眾取寵/張農科
——相信事實的力量公信力在平衡理性之中/劉 暢
——尊重媒體的權利它不是仆從/鄢烈山
——面對輿論監(jiān)督堵不如疏/李薦國
——擅長同媒體打交道是官員的基本功/王旭明
——讓媒體說話,天塌不下來/武和平
新聞事實的真假比記者身份的真假更重要/魏劍美
對待食品安全,媒體別做信任危機的幫兇/陳方
“網友曝”是一種很惡劣的新聞文風/曹林
有多少國際忽悠需要審慎報道/劉暢
“婦聯(lián)劃定剩男剩女標準”的假新聞如何傳播/曹林
“我在現(xiàn)場”的使命與“記者添亂”的論爭/陳方
媒體“受欺負”,香港市民不答應/彭健
第四輯 只要輿論有自由,不怕有人雇“槍手”
網絡炫富女與“90后”何干/畢詩成
真不想就這么辛苦地懷疑下去/畢詩成
“恢復票證”與容忍“錯誤言論”/賀方
艷照門:娛樂退場并不意味反思終結/車浩
網民越理智,網絡社會才能越成熟/鄧璟
道德專制下,大聲說“不”已成稀缺品質/曹林
只要輿論有自由,不怕有人雇“槍手”/盛大林
接受網絡監(jiān)督: “80后”市長必經的仕途成人禮/曹林
社會情緒不是知識分子的風向標/陳方
公共爭論中有多少娛樂刺激和憤青情緒/劉暢
投票的公民越多,網絡憤青越少/吳稼祥
“情色”營救計劃的黑色幽默/王學進
憤怒點為什么一再成炒作的噱頭/曹林
再公正的調查,也無法說服只信陰謀的人/曹林
第五輯 別把中國的事情想簡單了
建不建經適房廉租房,考驗政府想不想降房價/一南
地方政府與公眾在房價上的同床異夢/老梁
警惕房地產商過于強大的博弈能力/謝作昱
“震災中我們成長”系列評論:
——新一代公民在災難中成熟/張?zhí)煳?br /> ——是“80后”覺醒了還是我們應該覺醒/陳季冰
——捌把中國的事情想簡單了/劉健
志愿精神與公民社會相伴相生/楊耕身
房產新政不是救世主/張農科
“中國式限薪”別僅僅限制了農民工/胡印斌
玩不贏“拼爹游戲”就做一個“拼二代”/陳方
以權謀房:中國住房格局的“三軌制”/梁發(fā)芾
豬你快樂,老男孩/莊華毅
70年后,我們的房子何處安放/晏揚
收入翻番之后,未必你就更富/魏雅華
地方公布房價調控目標的怕和愛/巴山牛
第六輯 “精英”的兩張面孔
一個大國的作家不需要國家供養(yǎng)/李鴻文
“精英”的兩張面孔/陳季冰
從郭敬明入作協(xié)觀世風人情之變/鄢烈山
感恩不應是件令人恐懼的事/翟春陽
在大學校園的公共空間感受孤單/孟隨
教授選大學校長行得通嗎/張鳴
盡可能給失意的高考狀元一個公平/曹林
中國人應該忘記諾貝爾獎/王沖
“偏才怪才”本就是葉公好龍式輿論期待/曹林
中國大學會向校友募款嗎/劉健
公祭之下“禮多神不怪”嗎/胡斯遠
整頓私人電視臺易,滿足鄉(xiāng)村文化需求難/李磊
第七輯 挨罵:中國融入世界的歷練
怎樣看待外國媒體揭中國的短/馮昭奎
成長軟實力向世界說明中國/李鴻文
用“民間語文”講述的中國故事/李鴻文
告別悲情的大國情結/陳季冰
我們該以怎樣的心態(tài)面對世博/王沖
“挨罵”系列評論:
——挨罵:中國融入世界的歷練/王沖
——挨罵:中國還沒有向世界說明自己/李鴻文
——挨罵:傾聽與溝通同樣重要/王沖
中國GDP超過日本有何意義/徐冰
第八輯 有一扇門為乞丐而開,才有資格叫“天堂”
當反偽斗士變成“替天行道”的李逵/樂毅
災難報道要成為溫柔的撫摸者/鄧璟
歷史影像化之后,還剩些什么/晉永權
現(xiàn)實冷漠超越了文學的想象力/謝昱航
有一扇門為乞丐而開,才有資格叫“天堂”/李甘林
悲情北川:讓尋常生活慢慢撫慰傷痛/張?zhí)煳?br /> 每個人都可能成為被虐待的老人/胡斯遠
從高技術決定論中醒醒吧/楊于澤
任何人都不該因貧困而受“羞辱”/徐賁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總有一種東西激蕩在某些人的胸中,一旦外部條件稍有成熟,自然就血脈膨脹地冒將出來,讓所有正常理智的人都一身冷汗。曲阜這次又很好地承擔了這個角色,他們要在附近的一座海拔高度約200米的小山周圍,建設一個面積達到300平方公里、總投入300億元(據說還不夠)的“中華文化標志城”。按照復旦大學一位教授的說法,如果這玩意兒建成了,就是中國的“文化副都”。 作為一個普通人,300億元是個什么概念已經遠遠超過了我的想象力,這么大手筆的項目,不能想象其規(guī)模是件遺憾的事情。我知道一種換算的方式,是從貴州的深山里學來的。當?shù)亟洕懿话l(fā)達,前幾年去那里做義工,主要是考察當?shù)氐慕逃闆r,看看能不能用募捐的方式給當?shù)睾⒆永U納一些學費。當?shù)睾⒆訉τ跀?shù)學的概念是用土豆來計算的。換而言之,就是他們對于多少錢其實沒有什么具體概念。有孩子問道,你們北京人掙多少錢?某人說了一個數(shù)字,那孩子半天沒有反應過來。后來換算成多少土豆,那孩子恍然大悟:原來北京人這么有錢??!那可是一大堆的土豆呢。 300億元是多少土豆?我按照這個換算了一下,即使換成北京的物價至少也是150億斤。這個數(shù)字我還是想象不出來,因為世界上沒有那么多土豆同時被生產出來放在一起。那好吧,再換一個方式來讓我們加深認識。山東的人口目前是9700萬人,平均每人大概為了這個“文化副都”要掏上300多元。上網查了一下,山東的低保標準據說有了很大提高,大概是每月900元左右。這樣我們可能就有點感性認識了。因為如果900元就可以讓人養(yǎng)家糊口的話,加上300元讓他們過上更好的日子總不是什么奢求。 算了,直接說我想說什么吧。前幾天接到義工組織的電話,我們曾經去的貴州山村,那些孩子能上學了,但家庭的經濟情況沒有什么改善,也就是說,他們還是用土豆作為計量單位衡量財富。中國只要還有這么一個用土豆計數(shù)的地方,我就看不出來花上300億元建立個“文化副都”有任何意義。一方面是孩子們每天看著鹽水煮的土豆,一方面是在300平方公里的地方宣揚我們燦爛的文化,這樣的反差與對比,會讓人對我們的“文化”產生什么樣的感覺,恐怕用腳指頭想想都能知道。 說起文化這件事,這個所謂“文化副都”的建議,固然是當?shù)毓賳T好大喜功、政績工程的表現(xiàn),但這種行為里倒確實有那么一點“文化”的影子。根據報道,復旦大學《中華文化標志城戰(zhàn)略規(guī)劃》課題組首席專家的意見很明確,就是把標志城建設成中國的“文化副都”。他說,中華文化標志城可作為我國的文化副都,承擔部分中華文化家園的功能;將部分本應建在首都的設施建在此城,為舉辦本應在首都舉辦的國家級典禮和全國性活動提供場所。 我們這里光輝燦爛的文化景觀之一,就是無論出現(xiàn)什么狗皮倒灶的事情,總有一些人沖上去抬轎子。作為一個學者,在口口聲聲的“文化家園”的呼喊里,最好先顧及一下自己的精神家園。什么是學者的精神家園?我覺得一個以人文精神為己任的人,其精神家園的基礎,是一種深刻的人文關懷,是民生之所系。 如果沒有他們的鼓與呼,很多這種類似當年北京“萬人大食堂”的荒唐事,不會掛上文化的外衣,就這么堂而皇之地端出來惡心人。為這種事情提供文化為借口的背書,知識分子的脊梁何在?難道真的要墮落到幫閑上去嗎?
名人推薦
中青報的“青年話題”,是當代“公民寫作”的開拓者,是報業(yè)競爭中“觀點市場”的重鎮(zhèn)。眾多媒體,我必看的有中青報周三的“冰點周刊”和每周四期的“青年話題”。對于時評界來說,在這個不乏正義感卻缺少共識的時期,顯示良知不難,表達真知與洞見并不易。請看這些標題,就別具只眼,發(fā)人深省,諸如:新聞事實的真假比記者身份的真假更重要:人民的代表為何也亢奮地喊增稅?中石油的事故責任人正在接受表彰!有一種政治索隱癖不僅是無聊,政府改革的動力和壓力來自民眾…… ——著名雜文家、時評家鄢烈山 “青年話題”是中國評論界不褪色的品牌。在當今中國媒體中,北有《中國青年報》,南有《南方周末》,其思想評論南北呼應,成為兩顆明珠,對引領中國社會的主流輿論作出了貢獻。作者的敏銳洞察,編輯的歷史責任感,一并奏響了鞭笞特權與腐敗、為改革開放鼓呼吶喊的時代強音。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fā)展研究所研究員 黨國英 青年話題,年輕,新銳,刀刀見血。 ——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系教授張鳴 評論者,識時務。識時務者,為俊杰。 ——青年學者 熊培云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