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9 出版社:企業(yè)管理出版社 作者:宋天天 頁數(shù):258 字數(shù):212000
前言
為人父母,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但,你真的會愛嗎?你真的愛對了嗎? 做父母的都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愛孩子,也是最了解孩子的人,我們也從不懷疑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世界上最無私最偉大的愛,但我們也不可否認,很多父母對孩子毫無保留的愛中多多少少都有些盲目樂觀的成分。我們中的很多人并沒有自己想象的那么懂孩子的心思,有時,我們對孩子的了解甚至不如對身邊朋友的了解多。原因很簡單,因為孩子是“小朋友”,而我們通常所說的朋友則是“大朋友”,是成人。我們站在成人的角度自然無法看清孩子的世界,自然少不了誤解冤枉孩子,讓孩子受委屈的時候。 有教育專家疾呼:“不要以愛的名義傷害孩子!” 既然是愛,為什么會有傷害?或許這就是所謂的“愛太深,容易留下傷痕”吧!不妨對照一下,你有沒有以愛的名義,傷害過我們的孩子: 1.“逼子成龍”的愛 有的父母為了讓孩子“成龍”、“成鳳”,不惜投入大量精力和錢財,把孩子本該輕松快樂的童年都交給了各種各樣的培訓(xùn)班。孩子稍有反抗,家長還會搖頭嘆息:“你現(xiàn)在還太小,總有一天你會明白父母的苦心……”由于這些家長沒有考慮孩子的興趣和潛力,違背了孩子的意愿,結(jié)果,“望子成龍”難免會變成“逼子成蟲”。 2.“大包大攬”的愛 有的父母太愛~--T-了,愛到除了學習,不舍得讓孩子做任何事情的地步。孩子幫忙做點事,家長會說: “你只管把學習搞好就行了……”結(jié)果事事代勞,以至于孩子很大了生活還不能自理。 3.“杞人憂天”的愛 有的父母見不得孩子犯錯,孩子稍有差錯,便對孩子報以失望的眼神,隨之語重心長地對孩子說:“你再這樣下去,將來可怎么辦啊?” 很多父母習慣以成人的眼光審視和打量孩子,孩子的做法稍有偏差,他們就擔心孩子誤入歧途,于是趕緊出面予以指導(dǎo),并暗自慶幸自己發(fā)現(xiàn)及時……殊不知,對于孩子來說,犯錯也是一種成長?;蛟S,在孩子心中,他根本就不認為自己是在犯錯,所以,我們做家長實在不應(yīng)該小題大做,大驚小怪。 諸如此類,父母拿著好心辦壞事的情況還有很多。 一位媽媽說:“我們太愛孩子,但總是希望速成,對孩子缺少耐心……教育好一個孩子哪有那么簡單,是我們太急于求成了……”的確,太愛孩子,就容易傷害孩子;太緊張孩子,就容易束縛孩子;太心急,就容易挫傷孩子。 相信每一位父母教育孩子的愿望都是美好的,但在這種積極美好的愿望的指導(dǎo)下,我們卻在無意中頻頻傷害孩子,原因就在于我們忽視了,或者根本就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在不了解孩子心理的情況下,親子之間就難免會產(chǎn)生誤會、矛盾和沖突,孩子就難免會受委屈,受傷害。 作為父母,我們僅僅關(guān)愛孩子是不夠的。愛孩子,還要讀懂孩子的心思,還要講究方式方法。明白孩子的心理,你對孩子的愛才不會盲目,你才能更好地愛孩子。這樣才能減少教育中的遺憾和失敗,才能減少對孩子的傷害,才可以引領(lǐng)孩子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 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了解孩子的心理和成長發(fā)育規(guī)律,是正確教育孩子、愛孩子的前提!要做父母的讀懂孩子的心思,不是要你去識記心理學書籍上的“某某定律”、“某某效應(yīng)”,也不是讓你去聆聽心理專家的長篇宏論,而是提醒你要用愛心去感受孩子的心思,用細心去決定給孩子怎樣的指引,用耐心去等待孩子的成功。
內(nèi)容概要
《孩子的心思你要懂--家庭教育心理學(小學版)》的作者是宋天天。
《孩子的心思你要懂--家庭教育心理學(小學版)》共有8章,內(nèi)容包括:了解孩子的想法,把握好孩子的心思、運用好榜樣的作用,影響孩子的心思、摸清孩子的心思,實現(xiàn)無障礙溝通、尊重孩子獨立的心思,提高孩子的自立能力、調(diào)整孩子的心思,讓孩子擁有好心態(tài)、
順應(yīng)孩子的心思,培養(yǎng)孩子的好習慣、 讓孩子把心思放在學習上,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和讀懂孩子的心思,做好孩子的心理醫(yī)生。
作者簡介
張名源,公益事業(yè)愛好者,三生文化傳播集團CEO,三生教育基金會會長,三生教育學院長,一流文化消費“超市”創(chuàng)始人,著名專家、經(jīng)紀人和專業(yè)團隊領(lǐng)航者,“游牧式工作、候鳥般生活”倡導(dǎo)者、發(fā)起者、實施者。
書籍目錄
第1章 了解孩子的想法,把握好孩子的心思
用心聆聽孩子心底最真實的想法
別強行打斷專注做事的孩子
假扮紅白臉,會讓孩子無所適從
孩子不斷索要新玩具,父母不能太“大方”
讓愛打架的孩子學會妥善處理糾紛
愛搞惡作劇的孩子更聰明
別讓孩子無意的行為傷害他人
孩子抽煙,大都源于好奇
第2章 運用好榜樣的作用,影響孩子的心思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想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
不要在孩子面前發(fā)牢騷
孩子發(fā)脾氣,家長要冷靜
父母做對了,孩子不撒謊
不要輕易給孩子開“空頭支票”
以身作則,做懂“禮”的父母
杜絕臟話,凈化孩子的語言環(huán)境
第3章 摸清孩子的心思,實現(xiàn)無障礙溝通
開口之前,先把自己“變成”小孩子
孩子需要你的鼓勵和表揚
多一點贊賞,少一點數(shù)落
別武斷地訓(xùn)斥愛插嘴的孩子
頂嘴,說明孩子已經(jīng)長大了
孩子受委屈,別講大道理
父母越嘮叨,孩子越叛逆
教育孩子,低聲細語勝過大喊大叫
過度斥責,會剌傷孩子的上進心
批評孩子也要有“人情味”
多和孩子談心,你才能走進孩子的心里
第4章 尊重孩子獨立的心思,提高孩子的自立能力
做個有心的“懶”家長
相信孩子已經(jīng)長大,他才能真正長大
在參與中,把孩子培養(yǎng)成家庭的小主人
孩子“窮”著養(yǎng),將來更自立
孩子的事,讓孩子自己做
消除依賴,避免孩子成為“寄生蟲”
教孩子自我保護勢在必行
第5章 調(diào)整孩子的心思,讓孩子擁有好心態(tài)
讓孩子的內(nèi)心充滿希望
你的賞識能使孩子信心百倍
給孩子的心靈注入自信的力量
把目光轉(zhuǎn)移到孩子的“閃光點”上
讓孩子學會積極樂觀地化解問題
你的孩子可以成為樂天派
你的笑臉是孩子快樂的催化劑
尊重孩子,才能更好地激勵孩子
你相信孩子是天才,他就能成為天才
第6章 順應(yīng)孩子的心思,培養(yǎng)孩子的好習慣
巧妙解決孩子不好好吃飯的問題
孩子作息不規(guī)律別煩惱
拒絕拖延,避免孩子成為“小磨蹭”
多方努力讓孩子愛上運動
愛勞動的孩子將來更幸福
把“衛(wèi)生”的概念植入孩子心里
孩子亂花錢,家長有對策
第7章 讓孩子把心思放在學習上,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
感興趣,孩子才會愛上學習
引導(dǎo)孩子盡早與書結(jié)緣
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長無須陪讀
有計劃,孩子才不會盲目學習
巧妙應(yīng)對不能按時完成作業(yè)的孩子
充分利用時間,不等于擠掉孩子玩耍的時間
引導(dǎo)孩子在玩耍中增長才干
分數(shù)重要,孩子的身心健康更重要
別輕易對逃學的孩子動粗
第8章 讀懂孩子的心思,做好孩子的心理醫(yī)生
你關(guān)注過孩子的心理健康嗎
好奇心對孩子的成長意義重大
允許孩子帶著“缺點”成長
別把孩子的“隱私”當“談資”
允許孩子偶爾發(fā)發(fā)小脾氣
孩子太任性,父母莫縱容
有比較,孩子未必就會有進步
重視孩子對老師的抵觸情緒
再忙,也別忽略孩子的情感需求
跨越“代溝”,陪伴孩子快樂成長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插圖: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無法有效地讓孩子停止頂嘴的父母,自我控制的能力往往比較差。粗暴急躁地處理孩子的頂嘴,是父母缺乏責任心的表現(xiàn)。要想取得主動,做父母的就絕對不能沖動。處理孩子頂嘴的關(guān)鍵就在于你能否拿出平靜的態(tài)度。 在沖突發(fā)生的時候,父母應(yīng)盡量控制自己的情緒。因為隨著年齡的增大,孩子的獨立性就會逐漸顯露。父母若采用不太合理的管教方法,勢必會使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這樣不僅不利于孩子的學習和成長,而且會影響孩子將來的人際關(guān)系。 那么遇到孩子頂嘴的情況,父母具體應(yīng)該怎么辦呢? 1.避免激化矛盾 當孩子說“我有權(quán)決定什么時候收拾玩具”時,為避免激化矛盾,父母可以不再言語。事后再與孩子討論:“媽媽希望你立即收拾玩具,你是否應(yīng)該接受?你希望什么時候收拾玩具呢?”記?。涸谀闫届o下來之前,別說太多話,這樣,你與孩子之問就能避免很多激烈的爭吵。 父母與其直截了當?shù)卣f“不許頂嘴”,還不如說:“寶貝,我理解你的感受,但是你能換一種口氣說話嗎?”或者說:“孩子,媽媽不喜歡你這樣說話。但你可以慢慢用你的道理說服媽媽!” 家長也可以用肢體語言教孩子。比如,當孩子頂嘴的時候,爸爸就像警察一樣舉起手臂,做一個“禁止”的手勢。一開始,孩子可能不適應(yīng),時間長了,孩子就能明白爸爸的意圖。這種方式順應(yīng)了孩子愛玩愛做游戲的心理,孩子比較容易接受。 2.根據(jù)孩子頂嘴的原因解決頂嘴的問題 有的父母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有頂嘴的習慣,就不講方式,不分場合地將孩子批評一通。有些批評十分尖銳,卻不完全正確,弄不好就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埋怨,甚至記仇。所以,父母應(yīng)先認真分析問題,弄清孩子頂嘴的緣由,而不是輕易批評責備孩子。原因搞清楚了,需要批評時,再循循善誘,以便孩子能心甘情愿地接受。面對孩子的困難和挫折,要真心幫助解決。這樣,孩子就沒有理由再與你頂嘴了。 3.多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想法 家長應(yīng)多與孩子談心,多與孩子溝通,這樣才能了解孩子在想什么,喜歡什么。 父母要注意并耐心地傾聽孩子的話,并盡量用商量口吻與孩子對話。不要有“我是大人”“我要教育你”或者“要樹立權(quán)威”等想法。即使孩子的話可笑或者是錯誤的,父母也要認真地聽下去,用心體會孩子的感受。
編輯推薦
《孩子的心思你要懂:家庭教育心理學(小學版)》由企業(yè)管理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