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7 出版社:上海人美 作者:錢松喦|主編:錢心梅 頁數(shù):173
內(nèi)容概要
錢松喦編著的《錢松喦硯邊點滴》是一本非常高水準的藝術(shù)教材和山水技法書。它主要講筆墨技法、講境界;講傳統(tǒng)、講創(chuàng)新、講生活。具有大處著眼,小處著筆;小中見大,深入淺出等特點。中國繪畫藝術(shù)學習者千萬不能錯過!
作者簡介
錢松喦,1899年9月——1985年9月,號芑廬主人。江蘇宜興人,著名畫家。他和傅抱石一起為創(chuàng)建“新金陵畫派”立下了汗馬功勞。
創(chuàng)作以山水著稱,喜游歷,注重外師造化,并在傳統(tǒng)畫法的基礎(chǔ)上致力創(chuàng)新,形成了濃郁清新的藝術(shù)風格。其創(chuàng)作抓住三要素:整體氣勢、地方特征、時代精神,作品中飽藏了畫家熾烈的愛國熱情,筆下的巖石、古樹、流水、舟橋都成了“人”的化身,煥發(fā)出生命活力。
著述有《硯邊點滴》、《田頭隅語》等。出版專集、選集、畫輯15余種,代表作有“紅巖”、“常熟田”等。
歷任江蘇省畫院畫師、副院長、院長、名譽院長,中國文聯(lián)第四屆委員,中國美協(xié)第三屆常務(wù)理事和江蘇分會副主席、名譽主席。是第四至六屆全國人大代表。
錢松喦一生創(chuàng)作數(shù)千幅作品,出版?zhèn)€人畫冊著作逾20本,發(fā)表文章31篇,撰寫題畫詩、記事詩近千首。他給后人留下了豐富的精神財富。
書籍目錄
緒言 徐建融
序——我的父親錢松喦 錢心梅
學畫溯童齡
硯邊點滴
創(chuàng)作散談
·壯游萬里話丹青
·《塞上春光》前言
·宋文治作品選集序
·創(chuàng)作《紅巖》點滴
·畫社會主義的豐收田
·新生活新筆墨
·推陳出新,創(chuàng)作新國畫
·我畫《泰山頂上一青松》
·研朱三百斛先起畫朝暉
·師法自然
·畫展感言
·指畫淺談
·新春漫筆
·錦繡湖山濟濟畫才
·近作隨筆
·《長城起點老龍頭》創(chuàng)作記
·梁溪書畫集序言
錢松喦題畫詩文稿
商卜文集詩(選錄)
范圖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插圖:村西一大片叢林修竹,為錢氏祖塋,兩面抱水,小橋田合,后村面山及一角遠遠的茅山,每屆秋季,滿目黃葉,我家隱約藏在其中,夕陽西下,村中炊煙裊裊,我從楊巷鎮(zhèn)自東向西返舍,遙見此景,不覺朗誦“家住江南黃葉村”,當時詩情畫意,至今猶懸眉睫。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后連續(xù)六年大澇災(zāi),農(nóng)村經(jīng)濟疾降,開始伐樹換米,我村本來“多見樹木少見人,’,到此,有的人家裸露了。我從十六歲離開老家,長期住在無錫,直至1937年,無錫遭敵機轟炸,我才第一次回老家,見村中濯濯,一片窮荒,我家屋東的竹子已砍光,門前只剩四株樹,因是我家產(chǎn)物倒是無恙,其中兩株是太平戰(zhàn)爭前的,一株棗樹已一百多年,另一株棗樹是我童年所栽,此時已能結(jié)果。尤其我家庭院中的一株桂樹,是我祖父手植,已一百多年,我即誕生在這桂樹下的屋子里,父親年輕時即在此桂陰練方磚字,我童年時,晨夕嬉戲其下,可說它伴著我長大,樹冠已高出屋脊。這一年,我到家正值秋天,桂花盛開,周十里內(nèi),都聞其香。由于我家世代保護,改朝換代,幾經(jīng)戰(zhàn)火,依然茂盛。我那次回家見了桂樹,就想起童年。但不久,兵荒馬亂,又不得不離開老家,臨行時,徘徊其下,再三撫摩?!瓣柫w山水甲東南”,今已成為名聞中外的旅游勝地,僅我家鄉(xiāng)一隅而論,周十里內(nèi),處處風景宜人,我自幼讀書地的楊巷鎮(zhèn),四繞巨流,名日“鵝溪”,由溪泛舟北上,人蒲玕蕩(實為小湖),一水中分,兩邊夾山,西即面山,東為安樂、瑯玕諸山,蕩中一條長堤,堤上有大石拱橋,絕似西子湖蘇堤。今天如果為旅游業(yè),大可開辟為風景點,函山上的優(yōu)曇壑,過去原為游覽勝地。蕩東的安樂山下的一個大村,名日“東莊”,太平戰(zhàn)爭前,我家累代耕種其間。山不太高,頗具特點,滿山皆露頭石骨,石純黑如墨,我童年時看到《芥子園畫傳》有米派畫法,這山是天然的米派畫,我屢次描寫。其北的瑯玕山,山頂有龍母廟,《西青散記》說“山祀女神”,蓋即指此。又云“有石如玉”,或許山名“瑯玕”二字即由此得來,山產(chǎn)白石,確似玉。周數(shù)十里內(nèi),是一個“喀斯特”地區(qū),歷代農(nóng)民開山采石,不成建筑材的即燒石灰。因此,這一帶我見到不少玲瓏怪石及大小溶洞。安樂山實亦石灰?guī)r,因石為黑色,建筑上不愛用,燒石灰更不美,我童年時還沒有見人在此采石,山形未遭破壞。山頂有一大洞,亦未聞有人探過。1938年端陽節(jié),我住瑯玕山下,宜興儲南強老先生從臧村步行來看我,邀他游瑯玕山,他剛登上山頂后向西北一望,不覺脫口而出,說“氣象萬千”。儲翁熱心整理地方風景,亦嘗有意于這一帶山水,并已命名這西北洮湖中的大壞(音盤)山為“小普陀”。寺壁上,儲翁留有長段題字,盛贊這一帶湖山之勝,此山原有“望湖亭”,亦為過去文人觴詠之地。我生長在這個山明水秀的搖籃地,結(jié)合我家庭教育、社會影響,不覺心中抽起愛畫的幼苗,今日想來,并不奇怪。最難忘的一段時期,即父親在學校教書,我既不愿意上小學,就留在家中半耕半讀,置身天然圖畫中。牧羊時,坐在草地上,靜觀四周山水,在生活中攝取創(chuàng)作素材和對景寫生,常默默地以指在大腿上照畫,頗合于今天美術(shù)教學所謂“視覺記憶”或“記憶畫”,我這般如醉如癡地學,人家叫我“小畫癡”,今天想來,“性癡則其志堅”,學習上,癡勁是大好事。我經(jīng)常描繪眼前景物。我愛家鄉(xiāng),愛畫家鄉(xiāng)村頭、水濱、田畔、林下等眼前小景。每遠游,也不放松畫,曾隨祖母去金壇縣城,舟經(jīng)洮湖古龍山下,帆飛一瞥而過,歸而畫出,得到祖母的贊許,她見了畫如見舊游地,頗有遐思。又曾隨舅父首次去無錫玩,歸而畫出五里街及錫山一段風景,舅父笑笑說:“你把無錫搬回家了?!薄督孀訄@畫傳》對我童年學畫有幫助,首先學樹法。我從小生活在樹叢中,熟悉樹,為了畫好樹,觀察樹,對樹更產(chǎn)生了好感。經(jīng)過長時間的靜對、默察,每一種樹的枝、干、葉,組織生理構(gòu)造,有相同和不同的特征,例如:干上生枝,有的互生,有的對生或輪生,松是對生的,古松雖看不出對生,但末梢小枝還是對生的。村中落葉樹最多,常綠樹中只有一兩棵柏樹,全無松樹。函山北面有成片的大松林,我每歲清明到山北祖墓飄紙錢,必穿過松林,但所見到的松樹與用傳統(tǒng)畫的松樹不同,傳統(tǒng)法特點是:松干畫得滿身皮的裂紋一圈圈的,名日龍鱗,涂上赭色。那時我在那里實際所見的松樹皮全是瑣碎細裂紋,而且是蒼黑色。認為只有枯樹才是赭色,后見郎世寧畫的松樹皮全是瑣碎裂紋,認為很真實,但又覺得不象中國畫,心中有些躊躇。直到后來我1964年夏初上北京,在潭柘寺門前見有四枝松樹,皮紋全是一圈圈的,而且皮色確帶暗赭色。在香山、頤和園等地同樣見到這般皮紋皮色的松樹。實際松樹有幾十種,傳統(tǒng)上的畫松,有現(xiàn)實基礎(chǔ),只是我少見多怪?!督孀訄@畫傳》繼樹法后即是石法,我家后七、八里外不少山丘,巖石多半是沉積巖,“圣塔山”石紋全是“折帶皴”,如疊糕,如積書,我見到了倪云林“折帶皴”的真實標本了。后來我到無錫讀書,在太湖也見過這樣石紋,并知倪云林就是無錫人,他學過關(guān)仝的畫。
編輯推薦
《名家講稿:錢松喦硯邊點滴》是由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