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文化論壇論文集2008

出版時間:2009-7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秋爽,姚炎祥 主編  頁數:950  字數:900000  

前言

  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盛世興文,是經濟文化相互促進和協(xié)調發(fā)展的歷史反映。目前,全國正在興起文化建設新高潮,文化的大發(fā)展大繁榮是必然趨勢,這為寒山寺文化建設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發(fā)展機遇。  寒山寺始建于梁天監(jiān)年間(502—519),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悠悠歲月,寺經幾毀,塔遭三焚,屢毀屢興,生生不息,仿佛有一種神奇的力量,使寒山寺在歷史長河中光耀人間;特別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寒山寺的發(fā)展更令世人矚目,寒山寺煥發(fā)出更加璀璨奪目的光輝?! 『剿職v代僧眾持戒弘法,傳承發(fā)展。唐代高僧寒山子,及其流傳于世間的300多首白話詩,自古至今受到社會大眾的廣泛喜愛,長期以來為世界所關注,近幾十年來,在國內外形成了寒山子其人其詩研究的熱潮;寒山、拾得被清雍正皇帝御封為“和合二圣”,成為“和合文化”的象征。古剎夜半鐘聲,自古以來就有啟迪心智、凈化人心的獨特神韻;唐代張繼一首《楓橋夜泊》詩,千古絕唱,中日兩國,婦孺皆知。詩以寺為緣,寺以詩聞名,禪詩一味,儒佛互補,成為美談;歷代名賢雅士的書畫碑刻,承載文脈歷史,為世人所景仰?! 《兰o七十年代末以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發(fā)展,寒山寺更呈現出鮮明的文化特色和個性。寒山寺僧眾抓住機遇,苦心孤詣,殫思竭慮,對寺院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修復與建設,寒山寺的面貌煥然一新。寒山寺是我國對外開放最早的寺院之一。寒山寺開創(chuàng)的除夕聽鐘聲迎新年活動,截止2007年底已經連續(xù)成功舉辦了29屆,吸引了日本、韓國、新加坡、東南亞及歐美等國家和國內的大量人士。

內容概要

寒山寺文化在歷史、宗教、人物、園林、建筑、美術、文學、書畫、山水等多個方面都集中體現了蘇州本土和中華文化的特質,尤其是“和合文化”,歷代來影響深廣。去年,蘇州市相繼成立了寒山寺文化研究院和第一屆寒山寺文化論壇,從學術研究的角度,對建設和諧社會,推動文化城市、學習型社會和慈善文化、鐘聲外交等,都有了新的深入闡述。《寒山寺文化論壇論文集》由秋爽、姚炎祥主編,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包含了第一屆寒山寺文化論壇的主要研究成果。據悉,今年即將舉辦的第二屆寒山寺文化論壇,將在全國范圍邀請更多專家參加。

書籍目錄

序序二序三和合文化的現代價值——在第二屆寒山寺文化論壇開幕式上的主題發(fā)言中國佛教與和諧社會——在第二屆寒山寺文化論壇開幕式上的主題發(fā)言寒山文化:民族精神與世界意義——在第二屆寒山寺文化論壇開幕式上的主題發(fā)言寒山寺文化研究的再思考“和合”精神與蘇州文化的張力中國傳統(tǒng)“和”文化簡論寒山·寒山寺·寒山文化初探唐代寒山體的內涵、形成原因及后代接受名豈寒山得,詩曾張繼留——百年藝文寒山寺禪宗忍辱思想探析——兼評寒拾對話古寺千年伴詩韻寒山寺始建與名源考寒山子生活時間諸說考析寒山詩在美國被接受原因探賾——以加里·斯奈德英譯寒山詩為例寒山詩的返程之旅及其在港臺地區(qū)的傳布與接受易額日“寒山寺”的石頭希遷禪師寒山鐘乍動風景憶當初——《楓橋夜泊》寫作年代考及其他歷代名人與寒山寺文化礪志鑄魂——寒山寺“大鐘大碑”建設散記寒山寺除夕聽鐘聲活動及其展望時空的坐標智慧的河系——寒山寺文化的根基詩里楓橋獨有名,寺外環(huán)境特占勝——剖析寒山寺坐落環(huán)境的特征、變遷和創(chuàng)新……

章節(jié)摘錄

  我非常同意姚院長對“合”的解釋,就是結合、融合、合作的意思。這個解釋是完全正確的。我們不難看出,三十年經驗的凝聚到一起就是十大結合。這是寶貴經驗。所以我們不要把“和合”做片面的理解。改革開放三十年國內的格局發(fā)生很大的變化。這個變化說明我們現在建設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的方針是正確的。所以我們現在提倡和合,這也是正確的,沒有什么錯誤。但是我們也看到,最近一篇文章來批判我的和合學。他們堅持階級斗爭為綱論,不能講和。他們是這樣說的:“面對激烈競爭的國際形勢和反動勢力的和平演變的戰(zhàn)略,片面講和,只能麻痹人們的革命意氣,消磨人們的奮斗精神,而絕不會絲毫減弱敵對勢力對我們的斗爭?!彼f我們追求和諧的道路上講和是不行的。從這里看出來一些人還是堅持以階級斗爭為綱,以這種思想來看待和合思想,看待和諧的思想。這與我國建設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的思想是相違背的。在奧運會開幕式的文藝表演中,充分表現了中國文化的偉大成就。中國的琴棋書畫、筆墨紙硯、四大發(fā)明,其指導思想歸結一點就是“和”字,我們看了奧運會開幕式深刻體會到和字的價值。我們發(fā)揚中華民族以和為貴、和而不同、合作共贏的精神有什么不對呢!我們講和也是不能做片面的理解,和在中國文化歷史上,先秦講和同之辯的時侯,和本身就包含著差別,包含著矛盾,也包含著沖突,有沖突、有矛盾,才講和。我們可以看一下《國語·鄭語》中史伯和鄭桓公的對話,與《左傳》上晏嬰與齊景公的對話中所講和同是什么意思。他們講了和是不同事物對立、不同事物沖突的。這種情況下我們要講和,而不是講同。從這點來看,一些人認為和不包含矛盾沖突,本身是一個誤解。和本身是什么?《國語·鄭語》是這樣講:“以他平他謂之和?!彼c他之間,要講平、要平等、要和平。這樣說,和是什么意思?是先王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百物。土金木水火是不相容是對立的,這樣“和合”起來,就是雜合。三國時韋昭注“雜,合也”,從這里可以看出來和合并不是否定沖突、矛盾、斗爭。過去我們講和,以為是和稀泥、調和、折中等等扣了一大堆帽子。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寒山寺文化論壇論文集2008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